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三国乱世中,贾诩为何能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三国乱世中,贾诩为何能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三国贾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三国乱世中,贾诩为何能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和贾诩是三国中最爱搞事情的人,为什么能安度晚年?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三国乱世中,贾诩为何能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 贾诩是三国中最爱搞事情的人,为什么能安度晚年?
  • 为啥三国谋士贾诩多次跳槽都能受到重用,还能得到善终?
  • 贾诩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儿子和侄子,为什么还能寿终正寝?
  • 一、三国乱世中,贾诩为何能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东汉末年,由于汉灵帝昏庸无能,宠信宦官,所以爆发了黄巾起义。从此汉王朝开始了群雄割据,烽烟并起,战争使得全国各地变成了人间炼狱。

    天灾人祸接连发生,人们无法保证生活质量,导致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大幅度缩短。

    通过一些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参考,当时男子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六岁。而易中天教授甚至认为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是二十六岁。

    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由五千多万急剧减少到了五百多万,大约减少了十分之一左右。生逢乱世,能活到七十岁那就是高寿了。

    汉末有名的战略家,曹操麾下重要的谋士贾诩却能活到七十七岁,他是如何在乱世之中明哲保身并寿终正寝的?

    四次易主,却安然无恙。识时务者为俊杰,终降曹操。

    贾诩,字文和,今甘肃省武威市人。黄巾起义失败后,董卓把持朝政。贾诩此时在董卓的女婿牛辅手下,很低调,并没有做什么事情。

    接着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牛辅派遣李傕郭汜和贾诩攻打联军。他们打败了孙坚的部队,此后贾诩就一直留在了李傕和郭汜的军中。

    三年后,董卓被吕布所杀,牛辅也被杀死。董卓手下将领想要投降,但是司徒王允不同意,想要赶尽杀绝。

    李傕和郭汜虽然手里握有大军,但是他们非常害怕,准备逃跑,这个时候贾诩拦住了他们。劝他们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收拢凉州军马,并向西攻打长安,打赢了就能以朝廷的名义征战天下,打不赢再跑也不迟。

    李傕和郭汜听取了贾诩的建议,带着大军攻下了长安城,王允死亡,吕布战败逃走。贾诩的这个计划非常完美,但凡李傕和郭汜有那么一点能力,则大业可成。

    可是李傕郭汜是两个莽夫,不知道政治是什么,只知道吃喝玩乐,不顾皇帝安危。他们又成为了第二个董卓,贾诩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借机辞官回家。

    最后李傕郭汜双双战败,贾诩投靠了和他同乡的段煨。但是段煨生性多疑,不肯用贾诩。贾诩认为时间久了段煨会因为嫉妒他的才能而杀害他,于是贾诩找了个借口去投奔张绣。

    张绣见到贾诩来投,很是高兴,对他非常敬重。后来曹操征讨张绣,贾诩为张绣出谋划策,张绣起初不听贾诩劝说导致大败。再次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后,大胜曹军。

    袁绍此时羽翼丰满,兵强马壮,想招降招降,但是被贾诩果断的给拒绝了。贾诩认为袁绍外宽而内忌,虽然势力最大,但终究成不了大事。而曹操势弱,更需要张绣这样的盟友,投降曹操,曹操一定会不计前嫌,并且会重用张绣的。

    正如贾诩所言,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大为高兴。封了张绣扬武将军,和张绣结成了亲家。贾诩之名对曹操来说是如雷贯耳,所以曹操认为贾诩一定能辅佐他名扬天下,从此贾诩正式成为曹操麾下谋士,为曹操献计献策,并一一应验。

    官渡之战贾诩主战,赤壁之战贾诩避战,平定马超贾诩献离间计。

    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相持日久。在粮食即将用尽的时候,想退回许都防守,在许都抵抗袁绍,于是曹操就问贾诩的意见。

    贾诩认为两军已经形成了拉锯战,谁先撤退谁就败了。况且袁绍优势明显,在半年里竟然没有攻打到半寸土地,可见袁绍是个庸才。只要坚持,抓住机会,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曹操于是咬牙挺住,终于等到了机会。一把火烧掉了袁绍大军的屯粮之所——乌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袁绍从此一蹶不振,最终被曹操消灭,从而使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地。

    赤壁之战前夕,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荆州之地。曹操意气风发,趁士气高涨。想要顺江而下,打败孙权,取得江东之地。

    贾诩劝说曹操,此时得到了荆州之地,应该休养生息,整顿吏治,不应该讨伐孙权。

    曹操不听贾诩的劝告,发动了赤壁之战,最终大败而归。从此失去了统一江东的机会,更是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穷其一生,再也没有得到江东半块土地。

    马超韩遂叛乱,率领西凉大军攻打曹操,在潼关力拒曹军。马超一战打的曹操割袍弃须,很是狼狈。曹操迫于马超的勇猛,竟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贾诩建议曹操使用“离间计”,曹操恍然大悟,离间了马超和韩遂。最终马超大败而逃,曹操大胜,并趁机平定了西凉的叛乱。

    曹操的终极考验:立太子。最终功成名就,寿终正寝。

    曹操一直没有立太子,因为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都非常有才能。然而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害怕自己当不了太子,就问贾诩该怎么做才能当上太子。

    贾诩就让曹丕勤勤恳恳做事,不要浪费铺张;多学习仁义道德,不要违背孝德;总之顺其自然,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

    曹丕虚心地接受了贾诩的建议,其实贾诩是一直支持曹丕当太子的。

    然后,曹操又问贾诩对立太子的看法。如果贾诩说不对,或者没有说到曹操心里,以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一定会杀了贾诩的。

    贾诩只说了一句话:“我正在想袁绍和刘表啊”。

    曹操什么话也没有说,当年就立了曹丕为太子。贾诩还是怕曹操猜忌,为求自保。于是就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和外人私下交往,以消除曹操的戒心。

    曹丕即位以后,封了贾诩为太尉,贾诩和儿子都被封侯。曹丕想统一天下,贾诩则认为时机未到,应该先治理好国家。曹丕不听,攻打东吴大败而回。

    公元223年,贾诩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贾诩一生,可以说是算无遗策,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以和张良陈平媲美,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虽易四主,却能泰然自若,功成身退。在多疑的曹操手下能活到七十七岁,绝非易事。贾诩洞彻人性,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被人们所称赞。

    一、贾诩是三国中最爱搞事情的人,为什么能安度晚年?

    三国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雄才大略的曹操,有足智多谋的郭嘉,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还有勇猛万人敌的关羽张飞。但有一个人很特殊,不知道他属于哪一派,也不知道他做事情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搞一下,那里搞一下,可却得到善终,可以安享晚年,他就是贾诩。

    贾诩是甘肃武威人,字文和,虽然字很“文和”,但他却是“乱武”之才,就是喜欢捣乱,搞事情,他第一次捣乱差点造成东汉的直接灭亡。

    事情发生在董卓死后,老大一死,西凉军群龙无首,董卓的大将李傕郭汜看祸在旦夕,准备遣散部队逃回老家,在路上遇到贾诩。也不知道贾诩从哪里出来的,也不知道李傕郭汜是怎么认识贾诩的,更不知道贾诩为什么要给他俩出谋划策,可就这一次对话,差点改变了汉王朝的命运。

    贾诩对他俩说:“你俩把部队都遣散了,路上随便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捉拿归案,你们这样亡命不值得。”李傕郭汜问计,贾诩说:“很简单,收拾旧部,杀回长安,为董太师报仇,若成功了,奉国家以令天下,若不成功再走不迟。”两人一听对啊,董卓一死整个西凉军都懵了,解除兵权等于自断羽翼,现在他们有兵有权,为什么要逃走呢,卷土重来未可知也,于是杀回长安,却给国家和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贾诩这时也感觉做错事了,所以李傕郭汜给贾诩封侯晋爵时,贾诩坚决不要,只做了个很小的官,贾诩利用李傕郭汜对他的信任,做了一些好事,他俩杀人经常拦着,也算是弥补一点自己的过失吧。

    这是第一次乱搞,等汉献帝被接回洛阳时,贾诩很敏感,觉得长安这个地方不能再待了,于是辞官出来,不知道怎么就转悠到张绣这儿,张绣对他言听计从。这时曹操来讨伐,张绣权衡一下,决定投降,曹操很高兴,高兴到得意忘形,强纳了张绣的婶婶,还有意结交张绣的贴身侍卫胡车儿,弄的张绣又没面子又紧张,于是又决定反叛曹操。

    贾诩出计,让张绣请求曹操部队调防,曹操正在高兴头上,同意了,又说,带着东西多,能不能让将士们把盔甲和武器随身带着,曹操也同意了,于是,张绣部队全副武装,大张旗鼓的从曹操军营前经过,突然反叛,杀的曹操措手不及,还牺牲了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

    曹操回去收拾武装,准备再次出征张绣,可曹操却得知袁绍准备偷袭许都,急令班师回朝。张绣曹操撤军,急忙追击,贾诩阻拦,张绣不听,结果大败。回到军营张绣气都没喘一下,贾诩说:“快,再去追击曹操。”张绣不解,贾诩说:“别管那么多,再追就是。”张绣到也听话,大不了再败一次。没想到却把曹操杀的丢盔弃甲,俘获了大量军资。

    回来后问贾诩原因,贾诩说:“曹操跟我们打,他失利了吗?没有,他突然撤退,必是因为后院起火,所以他不是溃败,是有计划撤军,而断后的必然是曹操,所以第一次你失败了。曹操看已经把你打败,他一定率领军队走前面了,所以第二次你能大胜。”张绣对贾诩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时北方最大的两个势力是袁绍和曹操,张绣只是个很小的割据,他早晚面临投降曹操还是袁绍的问题。这时正值官渡大战,袁绍曹操都派使者前来劝降。张绣还没说话,贾诩对着袁绍的使者说:“袁绍连自己的兄弟都不会容忍,会接受我们吗?我们不会投降袁绍的。”把袁绍的使者打发走了。张绣脸都绿了,说咱们不投降袁绍投降谁呢?贾诩说:“曹操啊。”张绣更懵比了,贾诩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代表中央,而且现在官渡大战,正值用人之际,投降他是雪中送炭,曹操有大志,不会计较之前的事,放心投降吧。”张绣也没别的出路,这次真投降了。曹操果然如贾诩所料,对张绣盛情款待,丝毫不提原来的事,而且曹操对张绣的封赏终其一生都超过别人,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曹操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中。从此,贾诩也忠心辅佐曹操。

    贾诩是个聪明人,懂得审时度势,对人心的算计更是无出其右,他会做事,更会做人,他知道像他这样的降臣该怎么做,所以贾诩之后变得非常低调,不轻易出面,也不结交朋友,深居简出,闭门谢客。结果贾诩在三国谋士中是结局最好的一个,一直活到77岁,寿终正寝,平安无事。

    亦正亦邪、智略无双、高寿善终者,唯贾文和是也!

    二、为啥三国谋士贾诩多次跳槽都能受到重用,还能得到善终?

    在三国的众多谋士当中,贾诩绝对算是高人,他先后为多个势力效命,且总能发挥重要作用,眼光犀利、算无遗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势力覆灭之前,他总能顺利改换门庭,且最终得以善终。可以说,这一切应该与他的性格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贾诩绝对是生存能力极强的高人

    淡泊名利:贾诩的追求不同

    世上之人,大多追求名、利二字,但贾诩显然不在此列,或者说他对于二者并非过于注重,这在其生平当中多有体现。他虽先后为多个势力效命,但却并非为了追究高官厚禄,或许他只是为了寻找一个适合自己施展的平台。

    贾诩并不过分追求名利

    董卓被杀之后,贾诩劝说李傕、郭汜收拢西凉兵,反攻长安,在顺利掌控局势之后。李傕便打算给贾诩加官进爵,先是打算给其封侯,贾诩以自己无功为由,坚决不受;又打算让贾诩担任尚书仆射,贾诩又以自己名望不足、难以服人为由,再度推辞。最终只是担任了尚书之职,而且由于母亲不久后去世,贾诩便辞掉了官职。

    不论是之后转投段煨,还是效忠张绣,亦或是最终归于曹操,贾诩均没有对名利的过多追求。这种淡泊名利的性格,使得他从来不会居功自傲,也不会功高震主,更不会步入权力漩涡,这或许是在那个乱世的一种保命之法,同样应该是贾诩能够为多个势力先后效命,却总能顺利脱手,转投其他势力之后,又能迅速获得重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算无遗策:贾诩立身之根本

    从贾诩的生平来看,其不论效忠于何人,总能获得重用。性格自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实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他或许出谋划策次数不多,但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力劝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贾诩劝说李傕、郭汜率兵反攻长安,并提出了“奉国家以征天下”的战略,不仅与沮授劝说袁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毛玠劝说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有异曲同工之妙,且要绝对早于两人,可惜李傕、郭汜之流并未施行。

    建安三年(198年),因张绣与刘表联合,同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但不久便因袁绍欲偷袭徐州而被迫撤退,张绣和刘表联合夹击曹操,却反被曹操击败。面对曹操获胜后再度北撤,张绣仍然决定追击,贾诩劝说其“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果然再度被断后的曹操战败。贾诩此时却又劝说张绣果断追击,张绣这次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果然将曹操的后卫部队击溃。

    助张绣战败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在曹操军粮用尽之际,曹操心有动摇之际,逐问计于贾诩,贾诩以“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答之,不仅坚定了曹操胜利的信心,而且还暗指出了曹操用兵的缺点,劝其应当善于抓住时机。后曹操果然抓住了偷袭乌巢的机会,一举战胜袁绍。

    建安十六年(211年),韩遂、马超聚兵十余万对抗曹操,双方相持不下。贾诩则向曹操献计,应当假装答应马超划地为界的要求,麻痹对方之后,再使用离间计使马超和韩遂内乱,如此便可一举破敌。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胜。

    助曹操败袁绍、间马超

    以上种种,都是贾诩在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我认为,贾诩之所以能够算无遗策,除了他的聪明才智之外,应该也与其淡泊名利的性格有关,只有如此他才能够不受外部因素干扰,置身事外的他能够从大局着眼,更为理性的分析局势。

    情商极高:能够善终的根本原因

    从贾诩曾效命的李傕、郭汜、段煨、张绣、曹操等人来看,这些人性格迥异,而贾诩却能被重用,且所献计谋大多能够被采纳。曹操本就多疑,却能够迅速接纳贾诩,并予以重用,可见贾诩显然是一位情商极高的谋士。

    贾诩

    谋士能否得到展示平台,能否深得重用,情商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情商不够,那么完全无法成为谋士,而只会成为一位谏臣,又或者像是许攸那样,最终也没有落下个好下场。贾诩辗转多个势力,智谋无双是其立身之根本,献策因人而异,则是其能够屡受重用和能够善终的根本原因。

    贾诩的情商,在曹操立嗣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曹丕向其问策之时,贾诩深知储君之争的危险,因而虽不得不出谋划策,但却也只是说了“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这种冠冕堂皇之语,这种话即使被泄露出去,也根本不会致使自己陷于险地。而在曹操向其询问立嗣的看法时,贾诩则更是小心翼翼,他并没有给出直接建议,而是巧妙的以刘表和袁绍的为例,阐述了自己支持“立嫡立长”的观点。

    能在多疑的曹操麾下得以保全,实属不易

    贾诩虽然在曹操麾下屡受重用,但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却极为谨小慎微,从不以功臣自居,且极少与他人官员私下往来,就算子女婚嫁也从不攀结权贵。故而,正因如此,曹操对其始终不疑。而在曹丕继位之后,贾诩因曾在立储之事中立下功劳,曹丕自然也不会为难于他。

    综上所述,我认为淡泊名利、算无遗策、情商极高乃是贾诩能够在乱世安身立命,辗转多个势力却始终能够深受重用的主要原因。

    贾诩能够安享晚年,同样与此有关,黄初四年(223年)六月,贾诩寿终正寝,终年七十七岁,在乱世当中,这已是极为难得了。

    三、贾诩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儿子和侄子,为什么还能寿终正寝?

    贾诩是三国之中,最令人细思极恐的人物。为什么呢?

    第一,年轻时候被强盗抓走,跟强盗说自己是太尉段颎外孙,强盗把其他人都杀了,贾诩没被杀害还跟强盗混得不错,最后强盗送了点钱给他放他走了。

    第二,向董卓手下李榷、郭汜献计,反攻长安,使长安大乱,死伤无数,这是贾诩一生最大的诟病。

    第三,从段煨投奔到张绣,段煨高兴不已,张绣又对他言听计从,家人也安全得到了保护。

    第四,两败曹操,逼得曹操割须弃袍而逃,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皆死。

    第五,当面拒绝势力强大的袁绍使者的招揽,选择投靠差点被其杀死的曹操。

    第六,支持官渡之战。

    第七,不支持赤壁之战,劝诫曹操稳定荆州之后,再南征孙吴,未得到曹操的认可,结果曹操打败。

    第八,献离间计,一举剿灭曹魏后方西凉韩遂马超势力。

    第九,与曹操意味深长的一次对话,确定了曹丕作为嗣子。曹操问贾诩立嗣子之事,贾诩装作低头沉思的样子,曹操让下人都出去后又问了一遍贾诩这个问题,贾诩若有所思的说,刚再想袁本初、刘景升耳。这两个人都因为立幼没立长而兵败垂成。

    第十,曹丕称帝后问计贾诩,南征之事,贾诩不同意,结果曹丕无功而返。

    一共十条,你会发现历史上记载的贾诩的示例——“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凡是听从了贾诩之计的,都取得了胜利;凡是违背了贾诩的意思的,都没却得成功。看这个人厉害吧!

    他能寿终就寝的原因,前期是,智慧高超,能洞察人性,把事情猜测的非常准确;后期是站对了队伍,曹丕对他非常感激,立他为三公。总之,贾诩是智慧高超,像一位智慧大师一样,游转于三国各个势力之间。实在是令人佩服!佩服!

    关于三国贾诩的问题,通过《为啥三国谋士贾诩多次跳槽都能受到重用,还能得到善终?》、《贾诩四易其主,又害死了曹操的儿子和侄子,为什么还能寿终正寝?》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三国贾诩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三国贾诩(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