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营造法式是谁编著的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营造法式》和李诫的《营造法式》一书主要记载了什么内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营造法式》
目录
一、李诫简介
二、《营造法式》简介
三、宋式建筑简介
四、现存宋代建筑实例
一、李诫简介
李诫(1035年—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人(今河南新郑),北宋著名建筑学家。
李诫出身于官吏家庭,曾任曹州县尉,虢州、知州。自元祐七年(1092年)起从事宫廷营造工作,历任将作监主簿、丞、少监等,官至将作监。在任期间曾先后主持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城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余项重大工程。元符三年,李诫撰成《营造法式》,该书是建筑史上划时代著作。
二、《营造法式》简介
2.1 历史背景
《营造法式》的前身——《元祐法式》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铺张,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因该书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所以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
2.2 编制内容
全书共有34卷,分为4个部分,一是“名例”(1-2卷),规范和解释建筑术语。二是“制度”(3-15卷),指出13个工种的任务和技术标准。三是“功限、料例”(16-28卷),制定施工人数和材料定额。四是“图样”。
·第1—2卷:《总释》和《总例》
对文中所出现的种建筑物及构件的名称、条例、术语做一个规范的诠释。指出所用词汇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确切叫法,以及在本书中所用名称,统一语汇。
·第3卷:壕寨制度、石作制度
·第4—5卷:大木作制度 ·第6—11卷:小木作制度
全书共有34卷
·第12卷: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制度
·第13卷:瓦作制度、泥作制度
·第14卷:彩画作制度
·第15卷:砖作、窑作制度
·第16—25卷:规定各工种在各种制度下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
·第26—28卷:规定各工种的用料的定额,和所应达到的质量。
·第29—34卷规定各工种、做法的平面图、断面图、构件详图及各种雕饰与彩画图案。
2.4 《营造法式》的性质与特点
《营造法式》是一种建筑工程的预算定额,其目的是关防工料,节约开支,保证质量
编写体例特点:
第一步:指定制度,明确规格
举出各部件有代表性的式样和尺寸,作为功限和料例做单项分析时样板和例据
第二步:制定单个部件的工料定额——功限、料例
利用“制度”所举的样板,定出单项用工及用料数
第三步:比类增减
根据功限、料例提供样板提供的样板,对照工程中实际使用的部件式样和尺寸,比较其繁简、大小、难易而增减其工料数,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1)用工
“诸造作并依功限,即长广各有增减法者,各随所用细计;如不载增减者,各以本等合得功限内计分数增减”
(2)用料
诸营缮计料,并于式内指定一等,随法算计;若非泛抛降,或制度有异,应与式不同,及该载不尽各色等第者,并比类增减。
三、宋式建筑简介
1、建筑分类
2、建筑平面
3、古典建筑的三段式
4、构造与构件名称
3.1 建筑分类
《营造法式》中,按质量高低,对建筑等级进行分类。宋代官式建筑有三类,这三类房屋在用料大小、构造、建筑式样上都有差别。
第一类:殿阁
第二类:厅堂
第三类:余屋
第一类:殿阁
包括殿宇、楼阁、殿阁挟屋、殿门、城门楼台、亭榭等。这类建筑是宫廷、官府、庙宇中最隆重的房屋,要求气魄宏伟,富丽堂皇。
特征:
(1)内外柱等高,铺作层的平面形成若干种类型的“槽”;
(2)采用天花(一般为平棊)将梁架分为明、草两部分,
(3)铺作层明确。
第二类:厅堂
包括堂、厅、门楼等。等级低于殿阁,但仍是重要的建筑物。
特征:
(1)内外柱不同高;
(2)采用彻上明造
(3)常使用插梁(栿)
第三类:余屋
即上述二类之外的次要房屋,包括殿阁和官府的廊屋,常行散屋、营房等。其中廊屋为与主屋相配,质量标准随主屋可有高低。
(1)用料:殿>厅堂>余屋
《营造法式》规定房屋尺度以“材”为标准。“材”有八等,根据房屋大小、等级而采用适当的“材”。其中殿阁类由一等至八等,均可选用;厅堂类不能用一、二等材;余屋虽未规定,无疑级别更低。
(2)形制规模的大小区别
殿堂一般是指气氛庄严、权威性高、观赏性强的建筑,一般为歇山和庑殿屋顶,外观有单檐和重檐形式,室内多装有天花和藻井。
厅堂指权威性较次、结构形式较活泼、除人字屋顶外可做成歇山屋顶,大多数为单檐建筑,很少有重檐形式,室内一般不装天花,但“雕梁画栋”的装饰程度高。
(3)木构架的构造区别
殿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由七檩至十一檩,开间由五间多达十一间。用材等级为一、二、三、四等材。
厅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为五檩至七檩,最多达九檩,多设有前轩后廊。用材等级为三、四、五、六等材。内外柱列不等高,内柱是直接上升到上层梁底,形成没有天花的高矮空间。3.2 建筑平面
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开间”。民用建筑常用三、五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五、七开间;特别隆重的用九、十一开间。
进深:计算进深,称进深为几架椽。
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通进深:
明间(宋称当心间)、次间、稍间、尽间
大木构架的殿身分槽制
槽:宋式建筑中特有的概念。
《营造法式》中的“槽”,是指由室内柱头铺作(斗栱)与梁枋上的隔架铺作层向两边出跳形成的铺作层内的狭长空间。单槽就是一行铺作,双槽就是两行铺作,这是由铺作层以上视角俯视得出的观感。
明清建筑没有分槽之说,是因为明清建筑除了殿身外檐柱额枋上有斗栱外,殿身内是没有斗栱的。
宋代建筑的分槽,一方面作为对柱网和铺作层的描述,另外也是对整个殿身基本框架的描述。
屋身:由柱子、梁枋、门窗等组成
(1)木构架
柱网,柱子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通过上下部额枋,下部地栿(宋以前有,明清已无)等联系成一个整体。
屋架,由梁(栿)、短柱构成。
(2)斗栱(铺作)
柱顶、额枋之上,檐下或梁架檩枋之间。
(3)墙体
土墙、砖墙、木墙、编条夹泥墙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
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
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当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栿(梁)
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中国建筑架构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它是一段横断面大多呈矩形的横断面,方向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明清时期基本接近方形。
按其在构架中的位置可分为单步梁(抱头梁,宋称剳牵)、双步梁(宋称乳栿)、三架梁(平梁)、五架梁(四椽栿)、七架梁(六椽栿)、顺梁、扒梁、角梁(阳马)
宋代梁栿名称按其所承椽数来定,清代按其所承桁或檩数命名。
单步梁(抱头梁,宋称剳牵)
长一椽的梁
双步梁(宋称乳栿)
长两椽的梁
三架梁(宋称平梁)
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
柱
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
按结构所处部位分: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等。
按构造需要:雷公柱、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等。
按加工程度分类:直柱、梭柱等。
柱
1.檐柱
檐下最外一列的柱子都是
2.金柱
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在建筑物纵中线上的都是。
外金柱:离檐柱近。
里金柱:离檐柱远。
重檐金柱:在普通金柱地位上,支着上檐。
3.中柱
在建筑物纵中线上,顶着屋脊,而不在山墙里。
4.山柱
在山墙正中,一直顶到屋脊的是山柱。
5.童柱
放在横梁上,下端不着地,而上端的功用和位置与檐柱金柱相同。
枋
(1)额枋(宋称阑额)
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2)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3)雀替(宋称绰幕枋)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斗栱的构造
朵——一组斗栱称一朵
栌斗——每朵下部托住整组斗栱的大斗
昂——斗栱中出跳的楔状构件
华栱——前后出跳的栱。华栱可跳出5层,反映了建筑等级的高低。
《营造法式》:“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出三跳谓之六铺作……”
屋架
1)举架(宋称举折)
举是指屋架的高度。
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2)推山与收山
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手法。
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建筑处理屋顶的手法。
四、现存宋式建筑
1、河北正定隆兴寺
2、山西应县释迦塔
3、天津蓟州独乐寺
1.南北中轴线对称,狭长方形。
2.山门对面有照壁,门前有石桥、牌坊。
3.中轴线上自北向南依次为:大觉六师殿——摩尼殿——戒坛——韦陀殿——佛香阁——弥陀殿。
4.利用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变化,轴线虽长但不觉呆板。
摩尼殿
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
1.面阔长七间(约35米),进深七间(约28米)。
2.重檐歇山顶。
3.外檐檐柱间砌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
转轮藏殿
建于北宋。
1.平面方形,每面三间。
2.上用九脊殿顶
3.底层中列内柱向两侧移动,使与檐柱组成六角形平面,以便于设置八角形的亭状转轮藏。
释迦塔
国内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
1.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前塔后殿布局。
2.塔建在方形、八角形的2层砖台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9层。
3.檐柱外设有回廊,各层都设有平坐和走廊。
4.全塔共有斗拱60余种。
4.2 山西应县释迦塔
独乐寺
相传始建于唐,辽统合二年(984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及观音阁二处。
1.山门面阔3间(16.63米),进深2间4椽(8.76米)。
2.建于石砌台基上,平面有中柱一列。
3.单檐四阿顶(庑殿顶),举高约1/4。
4.屋檐伸出深远,斗栱雄大,形成庄严稳固的气势。
独乐寺观音阁
1.面阔五间(20.23m),进深四间八椽(14.26m)。
2.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坐,内部3层(中间有一夹层)。屋顶为九脊殿样式(歇山顶)
3.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
4.二层形成六边形井口,以容纳高16m的11面观音像。
5.斗栱种类有24种。
一、李诫的《营造法式》一书主要记载了什么内容?
《营造法式》是为了适应北宋后期皇家大兴土木的需要,由匠作少监李诫编修的一部技术专书,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它主要是作为宫廷、官署及府第等建筑的施工用料、劳动定额及各工种的操作规程而颁布,是当时管理建筑事业的规范。李诫把当时瓦木诸作的方法经验收集在一起,系统地总结了建筑技术成就,使得《营造法式》成为可珍贵的古典建筑文献之一。
全书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五个主要部分,即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这五部分共三十四卷;前面还有看详和总目各一卷,全书共计三十六卷。看详说明若干规定和数据,如屋顶坡度曲线的画法,计算材料所用各种几何形状的比例,定垂直和水平的方法,按不同季节订定劳动日的标准等。
卷一、二总释和总例。考证了每一个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通用的名称,从而确定书中所用的正式名称并订出总例。
卷三至十五是壕寨、石作、大木作、雕作、旋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十三个工种的制度。说明每一工种中,如何按建筑物的等级和大小,选用标准材料,各构件的比例尺寸和艺术加工的方法,以及各个构件的相互关系等等。
卷十六至二十五,按照各作制度的内容,规定了各种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
卷二十六至二十八,规定各工种的用料定额和有关工作质量的规定。
卷二十九至三十四都是图样,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一半。图样包括测量工具、地盘平面图、柱架断面图,木构件详图,各种雕饰以及彩画图案。
二、《营造法式》的作者是谁?
宋代李诫。
《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刊行全国。
李诫,字明仲,郑州管州人(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北宋著名建筑学家。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李诫编写了一部记录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规范的书《营造法式》,始编于北宋熙宁间(1068-1077年),元祐六年(1091年)成书。
文化影响
李诫既是一个建筑大师,又是一位艺术家和学者。他编修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建筑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对后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学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他在地理、历史、文字、音乐等方面都有广泛研究。
三、《营造法式》是谁编著的?
《营造法式》是李诫编著的。
《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北宋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宫廷生活日趋奢靡,统治阶级建造了很多豪华经丽的宫殿、园囿和府第、官署、寺观等,使国库无法应付庞大的开支。公元11世纪70年代,王安石执政时期,为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由将作监编修了《营造法式》第一版。
于元佑六年成书。但因次书缺乏用材制度,以致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各种弊端,故绍圣四年由李诫重修,崇宁二年正式颁布实施。
《营造法式》内容是李诫收集汴京当时实际工程中相传沿用有效的做法,和工匠们详细研究之后编成的,加之李诫有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为编写此书创造了良好的主观条件。
此书和六百余年后清雍正年间所编的《工程做法则例》相比,无论从设计、估算工料、图样表现等各方面来衡量,《法式》都比《则例》高明,不仅体例较好,便于灵活应用,而且内容也较丰富,阐述精确,堪称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建筑著作,是了解宋代建筑的一把钥匙。
相关内容
《营造法式》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名例”,规范和解释建筑术语。二是“制度”,指出泥作、瓦作、木作、雕作等13个工种的任务和技术标准。三是“工限料例”,制定施工人数和材料的定额。四是“图样”,绘出建筑样式和各种构件的详细图纸。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法典性质的建筑手册。
书中对石作、砖作、大、小木作、雕木作和彩画作等都有详细的条文和图样,可明显地看到宋朝建筑在艺术形象和雕刻装饰加工等方面比唐朝建筑更加周密。柱、梁、斗拱等构件,在规定它们在结构上所需要的大小和构造方法的同时,也规定了它们的艺术加工方法。
这种加工往往采用准确的几何方法而取得。例如梁、柱、斗拱、椽头等构件的轮廓和曲线,就是用"卷杀"的方法进行制作的。充分利用结构构件,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发挥其装饰效果。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在《营造法式》中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关于营造法式是谁编著的的问题,通过《《营造法式》的作者是谁?》、《《营造法式》是谁编著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营造法式是谁编著的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