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信用风险管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疫情下企业如何做好信用风险管理?这份报告给你答案!和企业怎样做经销商信用管理,控制赊销风险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疫情下企业如何做好信用风险管理?这份报告给你答案!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国内所有人的生活。而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影响更不容小觑。从现状来看,旅游、餐饮、影视等服务行业影响最为剧烈,与这些场景相关的信贷业务也是步履艰难。消费场景欠缺、逾期上升、风控压力增大,显然也已成为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难题。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企业的信用情况如何?又该如何做好特殊时期的信用风险管理呢?在此背景下,中诚信征信企业征信部经过对官方公开信息以及权威媒体报道的深入分析,形成了[疫情下部分行业与企业信用状况影响分析]报告,并给出了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1
疫情现状及政策分析
1、国内疫情现状
截至3月1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824例,现有确诊病例12094例(其中重症病例36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5541例,累计死亡病例3189例,现有疑似病例115例。
3月13日0—24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1例,新增死亡病例13例(湖北13例),新增疑似病例17例。
2、国家应对疫情相关政策
自1月20日抗“疫”之战全面打响以来,至今已近两个月。这期间,各部委各司其职,反应迅速,密集出台系列政策 以应对疫情。主要政策包括抗疫防护、财政扶持、税收政策、融资服务、创业扶持、人才政策、复工复产等多方面, 在此按照各个时期回顾当期政策的重点。
3、疫情期间企业优惠政策汇总
中央和地方为了纾解企业困难,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出台了多条扶持政策措施。其中涉及 对防疫相关企业支持、重点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税收优惠、社保延后缴纳、费用延后缴纳、银行贷款支持等方面整体优化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
4、疫情相关政策特点
5、疫情下取得的复工复产状态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2020年3月6日新闻《国新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目前 除湖北省外,全国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大多已超过90%,工业大省如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省 已超过95%,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达52%。
其中,全国主要省份的小微制造型企业复工率均已达到85%以上。服装行业目前93.3%的企业已经复工、复工人数 占正常生产情况下80.1%;整车制造企业的复工率90%左右,4S店综合复工 率54.48%;建筑行业复工率超过50%的约有15个省份,南方高于北方。
此外,全国30个省会级别城市,9座无复工信息,9座复工比例低于30%,其他城市复工情况较好;由于施工条件限制,防疫应对难度大,房企售楼处开工情况普遍好于工地。
国家邮政局在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行业发展将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目前员工复工率已达到90.2%, 复产率超过80%。
2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分析
1、疫情对经济行业的影响浅析——对比非典时期
从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来看,2003年社零消费连续半年下滑,由2003年1月10.0%下滑至2003年5月4.3%。2003年四 个季度实际GDP同比分别增长11.1%、9.1%、10.0%、10.0%。由于第三产业多数行业具有出行与聚众属性,因此受到疫 病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受影响程度较轻。
蔓延范围:非典主要爆发于广东省和北京市,对全国其他地区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影响较小;而本次除爆发地湖北 省受灾特别严重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亦不同程度受灾较重。
防控措施:非典时期,仅疫情中心广东省和北京市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其他地区各方面受影响不大。而 本次疫情恰逢“春运”人口大流动时期,各地均采取了封路、关停店铺工厂、延迟开业开工、封闭式管理小区等非常强硬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失控,相应举措在阻断病毒传播的同时对具备出行和聚众属性的第三产业影响较大, 特别是其中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行业。
对制造业的影响
• 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再降低20.3个百分点,较次贷危机 期间2009年低还低17.3个百分点。
• 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生产骤降是拖累工业生产下降的主因。
• 从产业结构变化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受疫情冲击较大。2020年1-2月份国内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4.4%,较 2019年末大幅降低23.2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 设备制造业是主要拖累因素,同比下降了28.2%。
• 同期高耗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虽大概率有所下降,但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 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降幅均较小,分别为-2%、-8.5%、-12.3%,高出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11.5、5、1.2个百分点。
• 预计2019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节奏或趋于放缓。
对商贸零售业的影响
• 据3月16日公布宏观数据来看,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130亿元,名义和实际同比增长-20.5%和- 23.7%,较去年同期分别降低28.7和30.9个百分点。
• 具体商品零售类型看,必需品抗跌性强、可选品全线回落。如1-2月份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等必需消费品增速分别为9.7%、3.1%和0.2%,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其他品类消费全线回落,其中金银珠宝类、汽车类消费分别同比下降41.1%和37%,房地产相关消费如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家用电器的降幅亦均超过30%。
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按社会消费品零售中的消费类型分,下滑最严重的是餐饮收入。1-2月份,占社零比重近10%的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28亿元,同比下降39.7%。
• 一月下旬以来,受疫情影响,堂食餐饮大面积关门歇业,疫情对餐饮旅游的冲击严重。2019年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 饮业销售额约为10050亿元,此次疫情使得春节七天保守估计损失5000亿元。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数据,全国餐饮业12月实 现销售额2900亿元,同比下降60%。
对旅游业的影响
定性视角:疫情导致全国绝大多数景区相继暂停运营;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出境游“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各地的大型文艺展演、展览及聚集性群众文化和旅游活动, 大型文旅场所、设施也大多暂停营业;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出境游 的难度亦加大。
定量视角:各大机构预测2020年春节黄金周(除夕-初六)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19年春节增加8%, 约为5550亿元的市场规模。然而疫情造成的出游限制下春节黄金周出行人数仅1.52亿人次,同比下跌63.9%。
对地产行业的影响
定性视角: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售楼处、中介门店暂停营业。1月26日晚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出号召,全国楼盘暂时停止售楼处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自行恢复。全国至少有60多个省市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售楼处暂停暂停销售活动。
定量视角:2020 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9.9%,较2019年下降39.8 个百分点;销售金额累计同比下降35.9%,较2019年下降42.4个百分点。绝大部分房企销售出现断崖式下跌,由于去年同期业绩亮眼,跌幅更为明显,招商蛇口、金地集团、荣盛发展、新城控股等2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跌超过50。
对邮政行业的影响
定性视角:疫情期间线下活动减少,线上活动显著增加,居民的快递需求明显提升,且邮政快递业积极响应 国家号召投身医疗物资运输复工情况较好,推动快递业物流业务量大幅回升。
定量视角:1月24日至29日(除夕至正月初四),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8125万件,投递包裹7817万件,日均分别为1354万件、1303万件,较2019年同期(按农历日期)分别同比增长37.6%、72.3%。
3
疫情对信用状况影响分析
1、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因疫情的影响,企业在春节后经历了在停工阶段,这会导致大多数行业的产出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剧烈的下降。
• 以非典期间为例,通过营收指标 K1,2003年疫情整体影响主要集 中在上半年,全年影响相对较小。分行业来看,存在明显影响的行业主要为休闲服务、食品饮料、 交运、建筑装饰、建材等;受影响较小的行业主要为钢铁、纺服、家电、电气设备、国防军工等。
• 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但凡在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现金流回款等任一经营环节受到 疫情冲击,将直接反映在经营性现金流中,进而说明企业利润受到影响,信用风险上升。
• 对比2003年SARS的经验,由于企业延迟开工,其经营性现金流进一步收缩,将导致主体盈利进一步下滑,即自身造 血能力的阶段性恶化,企业信用风险增加。
2、经营性现金流引发信用风险案例
疫情带给部分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下降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从2019年信用暴雷的违约主体成因分析来看,经营性现金流引发信用风险枚不胜举:
• 中信国安自身盈利质量差,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需求极大,对债务融资依赖很高;
• 华泰汽车主业经营不善,资金链紧张,高债务扩张导致融资渠道受限;
• 沈阳机床股份行业持续低迷,公司连年亏损,回款不畅,资金出现流动性困难,资不抵债;
• 贵人鸟公司净利率逐年下降,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增加,债务压力大;
• 北大方正业绩下滑,债务负担加重,流动资金紧张,短融资金未能筹措完成。
3、疫情对企业偿债的影响
疫情期间受经营能力减弱的影响,债务压力将会明显加大。此时,便需要企业筹资能力,即凭借“输血”来渡过难关。
以2003年非典时期上市 公式的偿债能力变化为 例,从图中可以看出, 流动比率、归母权益负 债比均明显在2003Q1时出现明显下滑。
• 用“经营净现金流/短期负债”指标来衡量经营现金流覆盖短期负债的情况,从这一指标来看,疫情对民企的偿 债能力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但国有企业的偿债压力相对较小。
• 在疫情之前,民企企业的资金链条已经普遍处于紧绷状态,部分行业企业本来已经积累较大信用风险。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2019年11月,私营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金额达到5.025万亿元,同比增速从4月以 来逐步攀升,达到7.6%;私营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达到44.6天,处于历史高位。• 疫情以来,财务金融政策均频繁出台支持企业贷款,帮助企业周转债务相关政策,反复提议不要盲目抽贷、断贷, 但实际操作情况难以控制。
4
企业疫情期间的信用风险管理建议
在公司的成长过程中,业务成长和信用状况水平的成长是支持企业发展的主要支柱支一,业务成长对信用状况管理水平形成牵引力,而信用状况管理水平又通过支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去推动业务成长。如果信用状况水平成长跟不上业务成长,就会造成公司的发展大厦倾斜,甚至发生倒塌。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大多数企业贸易环境出现恶劣变化,上下游贸易往来方的信用风险愈发加剧,此时做好信用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做好信用状况管理主要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严格管理应收账款安全和回收流程制度化建立。通过制订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
另一方面,实现差异化的精准信用额度管理。对各类情况下不同规模企业匹配与之相对应的信用风险额度,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措施。
标准化记录——面对疫情下的合作群体情况较为复杂时,在企业信息采集上要制定针对性、全面性的采集维度。
分类式管理——结合前文中所涉及的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企业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建立风险等级——跟踪客户的最新基本信息、组织架构、经营情况、财务数据、信用记录、司法诉讼、受疫情影响情况等信息,重新综合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
授信额度量化——可借助专业评估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 模型,基于不同风险等级对应风险系数,综合客户资产、利润、需求、客 户类别等因素客观测算。
如何做好信用风险管理,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方法一:做到应知尽知——通过获取交易对手的工商+司法+财务+商标专利等一系列信息,建立标准化的信用档 案。通过建立类似“所在地”、“行业类型”、“司法诉讼”等词条,来有效识别疫情可能造成地域式贸易影响、行业式贸易影响等,进而贸易对象批量式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效率。
方法二:做到深知细知——除了做到对交易对手全面系统的情况掌握,还应更加深入的识别真实性、差异性、隐 藏性的风险,从而需要进一步对贸易对象进行资质审核、授权检验、实地走访等更加细致入微的风险认证。通过该办法发现疫情影响下,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方法三:做到先知预知——企业在对业务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可与搭建数据模型进行风险等级评定 及授信额度量化,借助历史数据进行回溯性分析,从而实现对未来风险程度的把控,进而帮助企业在制度优化方 向、流程更新方向、数据建档方向、风险度量方向等多层面内容的综合解决方案。
一、企业怎样做经销商信用管理,控制赊销风险
具体而言,企业信用管理应当通过建立系统化的信用管理机制——包括前期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的全流程风险控制机制和后期的应收(付)账款管理机制(债权债务处置机制),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从而保障交易安全、控制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赊销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益,使企业正常的营业周期和资金流转不受影响;同时,通过企业自身信用体系的完善,强化企业商誉及客户与之交易的喜好度和安全感,增加交易机会,扩张商业空间。企业信用管理主要贯穿于企业的营销、财务和法律事务三大环节,但所谓“法律事务”并非仅指设定专门部门、指派专人负责催收欠款,而是需要专业律师的有效介入,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合同项目全程法律服务,并参与企业信用管理架构与方案的设计、修正。下面就企业信用管理的焦点问题,从专业律师的角度介绍一下企业应如何控制商业往来过程中的赊销风险,以作抛砖引玉。一、事前控制,理性商业决策
事前控制主要是通过必要的资信调查和市场调研,对交易对方及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交易项目的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交易对手的经营资质、财务状况、支付能力、行为方式),理性地实施商业决策。具体而言,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客户信息库,对客户信用进行长期跟踪和持续分析”(合理设定并及时调整客户的赊销额度;对新客户和高风险客户,应一律要求现款提货或提供稳妥、可靠的担保);同时保持该信息库的开放性,及时将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过往交易对手和潜在交易对手列入“黑名单”(原则上谢绝交易)。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具体交易中请资信调查专业机构(例如美国邓白氏公司)提供交易对手的信用研究报告——根据不同目的和需求,可以涵盖其信贷、纳税及诉讼记录等信息,乃至其最近时期的财务报表、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反馈与评价。
二、事中控制,全程法律服务
事中控制主要是在从接洽、谈判到签约、履约的全过程引入法律专业服务。法律专业人士介入大致有两方面的工作:
(1)受托参加签约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尤其是付款方式(条件、期限、金额)、债权保障、税费承担、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关键性条款;或负责审查合同文本,提出相应的专业意见。——这实际上是事前控制环节的延续。
(2)协助监控履约进程及货物、资金流向,对未及时履约和或未完全履约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意见,参与对早期拖欠的适度催收,譬如协助企业草拟、修改《催收信》(这一时期尚需从维护交易关系的稳定和延续的角度考量,因此通常情况下不用《律师函》形式)。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建立定性、定量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信用管理培训也极为重要,积极落实不同层级的应收帐款区域、部门、专人责任制,尽量缩短平均帐期,加快资金周转;同时,企业还可以借助“国际保理”、“国内保理”等金融工具,或直接以应收帐款权利质押、存货抵押的方式提供担保获取资金,以适当分散和转化赊销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定期或不定期拜访客户,保证畅通无误的沟通,司法实践中时常会有因为交易双方误解累积所致的履约纠纷。
三、事后控制,启动追帐程序
在恶意拖欠、蓄意欺诈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出现呆坏帐情形时,及时进行追收可行性评估,根据不同情况启动追收程序:
(1)停止发货或要求客户退回存货,通过协商对应收帐款给予一定折让后全部清偿。
(2)诉诸法律手段(之前亦可先行寄送《律师函》,予以催告或固定权利、确保时效),提起诉讼(或仲裁,视合同约定而定),必要时还应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对于诉讼成本过高、风险过大的呆坏帐不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则可以采取折价转让应收帐款的方式加以有效处置。
二、企业如何更好的把控风险?
按照风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1)企业外部风险,包括:顾客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等;
(2)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等。
具体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尽量降低风险:
1、减少可避免的风险
当企业发现从事某一项活动会涉及过高的风险时,可决定减少或放弃这项活动,以便减少甚至完全避免风险。避免风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拒绝承担风险,另一种是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然而,这种方法的适用性很有限。首先,避免风险会使企业丧失从风险中可以取得的收益;其次,避免风险的方法有时并不可行;再次,避免某一种风险可能会产生另一种风险,例如某企业以铁路运输代替航空运输就是一例。
2、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企业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投资、筹资策略,以及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达到分散企业各种风险的目的。人们日常说说的“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讲的就是风险分散的原理。分散风险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的个数,减少风险损失的波动。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预防险损失所需预备的资金。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许多企业在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相继采用多种经营策略,其结果并不如当初所设想的,更多的企业陷入了困境。应当指出,多种经营策略虽有优点,但多种经营对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对我国一些企业而言,由于多种原因所形成的产品单一性和趋同性,尚不具备开展多种经营的条件,因而一般企业应慎用该策略,即使选用这种策略,也必须围绕自己的优势,结合企业资源条件来进行。
3、转移风险
企业为了避免自己在承担风险后对其经济活动的妨害和不利,可以事先对风险采用各种不同的转移方式,如进行保险或非保险形式转移。现代保险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最理想方式,企业应增强保险意识,加大在财产、医疗等方面的保险力度,把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此外,还可以在对自身风险进行充分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把那些较大的风险通过合同条款转移给对方承担。实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4、加强经营者自身素质的修炼,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有一个强有力、高素质的管理层,也就意味着创业成功了一半。因此企业经营者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风险。一要认识到“创业难守业更难”。认识到这点,企业经营者才能不断地反思自身,寻找自己与一名优秀企业经营者的差距,并且弥补这种差距;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永远保持进取和创新的心态和意识,真正与时俱进;才能不间断地审视自己的经营与管理,不至于在经营管理上出现重大的差错。二要敢于不断反省自己。企业经营者应当学会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为自己寻找任何借口,应当勇敢地面对事实,培养自己与现状搏斗的勇气与策略。在面对逆境时,不是指责别人,而是反思自己。三要任何时候不要逃避责任。无论在何种关键的时刻,企业经营者
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起责任,而且要对自己员工的言行及其后果负起责任。忠实于自己的责任与职守,是作为一名经营者的必要条件。其次,面对客观存在的大量不确定因素和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把握趋势。
5、建设风险信息系统,并加强沟通工作
信息充分是风险管理成功的基石。中小企业在数据保管方面存在不足,往往成为风险管理的—大障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系统,才能及时识别风险,正确评估风险并反馈结果。企业还可以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机制,设置预警指标体系及其值域和临界点,迅速捕捉风险前兆,提醒决策者和管理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和信息反馈工作,使每位员工都必须了解风险管理体系的相关方面,及其如何运作,和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并且,在公司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保持信息传递的通畅。对外,要及时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对外部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做有效的沟通,确保市场、政策、技术等外部信息及时输入内部,这样可以有效的弥补公司内部控制的缺失。
6、 设置完善的风险学习机制
风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企业获得和保持风险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学习机制可以在公司内营造一种平等竞争、激发智慧的环境,弥补个人与团队的能力差距。风险学习应成为风险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学习过程必须是持续不断的,而不是与特定风险管理项目相联系的暂时性工作。持续的学习过程需要依靠完善、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约束和规范。详细的风险管理记录可以促进经验交流和信息反馈,也是风险学习的重要工具。
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个善于学习的企业组织,能够不断地获取知识、更新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从而不断强化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发和学习新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风险的学习机制决定了中小企业在风险中成长的时间路径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小。
7、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其数量、质量、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很多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才相对比较缺乏。而且由于发展空间有限,人才特别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流失严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更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员工的潜能,把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8、 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满足现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的要求,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在如今的金融危机下,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被淘汰,必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灵活地根据市场的要求扩充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改善经营状况,培养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要按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其次,要从组织机构着手,比如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本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
总之,基于风险管理的要求,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对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
三、如果你是一名财务主管,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范企业的信用风险???
有效的风险控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您可以根据公司对客户的政策制定出一系列风险控制的方案和措施,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范方法,供您参考。首先,控制发货是在风险出现时减少损失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如果出现客户付款迟缓,超过规定的期限时,企业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对客户进行提示。如果客户仍拖欠不还,欠款期一旦超过规定的贸易暂停限期,就应停止发货。通常企业对于贸易暂停期限应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讲信用期越长,贸易暂停限期越短。
另外,客户的信用限额是依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综合评定出来的。当交易金额突破信用限额时,就有可能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坏帐的风险。特别是在信用限额的突破是由于客户延期支付而引起的情况下,控制发货的措施就很有必要了。
第二,监督和检查客户群。
监督制度是对正在进行交易的客户进行适时的监控,密切注意其行动,特别是付款行为,对于高风险客户还要予以多方面的监督,不断检查与更新客户原有的信用信息。
如下几类客户是企业风险损失的主要来源:
1) 经营实力较弱、偿付能力不足的客户,公司一旦向这类客户提供赊销业务,产生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会增大很多;
2) 以往付款记录较差的客户,这类客户已经形成惯性拖欠,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利息损失,该项损失通常要远远高于坏账损失;
3) 大额订单客户,一些大客户以大额订单为条件,获取更优惠的信用条件,然而在付款时却不遵守合同约定,更为严重的是,这类客户一旦拒付货款,将给公司带来相当严重的损失;
4) 新客户或一次性客户,对这类客户由于缺乏了解,如果贸然采取远期信用结算方式,往往给公司带来“欺诈性风险”损失。
第三,信用额度审核。我们的管理方案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制度化、标准化的客户信用信息管理
(1)首先,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搜集真实、准确的客户信息。为此,需要根据各部门和岗位的特点,建立一套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和流程。事实上,由一线业务人员搜集客户信息是最为直接和最节约成本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业务人员知道搜集哪些信息和怎样搜集这些信息。
(2) 其次,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并由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客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满足各级管理决策人员的需要。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助于使公司的客户资源集中统一管理,防止客户资源的垄断和流失。
(3) 另外,企业还应实行对重要客户或高风险客户的专门资信调查制度,尤其是当业务人员获得的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必须进行专业的资信调查,以发现和防范这些客户有可能产生的较大风险。
(4) 最后,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和管理工作应按一定的规范进行操作,如标准化的信用信息搜集表格和数据库的分类标准。事实证明,这些标准化的操作是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2、审核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有必要时甚至可以半年一次。每一次审核都要严格地按程序进行,信息收集工作尽量做到全面、及时、可靠,审核的结果要及时通报给有关的业务人员。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对客户进行巡访,巡访要达到三个目的:
3、评估客户的生存能力,就付款安排达成协议,确定以后的交易额度。要注意不要被某些客户的假象所迷惑,要仔细分析客户的解释与承诺的合理程度,一旦客户不能兑现,即说明其的确处于危机之中。在巡访过程中,客户的外在特征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些是难以隐藏的,如库存过多或拒绝对外公开库存量等。
4、对客户进行统一的信用风险评级
对客户实行统一的信用评级的好处在于使公司上下便于识别和管理客户、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也许公司的销售部门已经对客户进行了分类,然而这些分类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问题,比如仅按销售额大小或按产品进行的分类无法识别客户的偿付能力和信用风险程度。因此,公司要实行信用风险管理,必须重新对客户进行分类。对客户实行信用评级也是公司制定和执行信用政策的基础。要让业务人员清楚地知道,当客户处于不同的信用等级时,公司可以给与怎样的信用条件。
第四,也是较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置留所有权。
置留所有权简称ROT,即企业在商品销售出去以后仍然保留对它的所有权,直到客户全额支付货款为止。从理论上讲,这是一项无任何额外成本又能有效避免风险的措施,它使得企业在得不到偿付时可以恢复其对商品的所有权。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病在于,因为商品的所有权虽然掌握在企业手里但由于企业未实际占有或使用货物,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坚持额外担保。
如果客户处于危机中但仍有回旋余地时,客户可能会要求交易继续并维持运转,这时企业就应该坚持额外担保。这种担保在最低限度上是应当开立商业票据,一旦票据不能兑现时便可以停止交易。也可以运用预付货款的方式从中减少交易的风险。
希望以上的综合建议可以对您在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方面有所帮助!如满意,谢谢采纳!
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通过《企业如何更好的把控风险?》、《如果你是一名财务主管,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范企业的信用风险???》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