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诗词中“枝头春意闹”的杏花,为何变成不守妇道的“红杏出墙”?

诗词中“枝头春意闹”的杏花,为何变成不守妇道的“红杏出墙”?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一枝红杏出墙来打一成语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诗词中“枝头春意闹”的杏花,为何变成不守妇道的“红杏出墙”?和杏花是白色的,古人为什么要说“一枝红杏出墙来”?啥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诗词中“枝头春意闹”的杏花,为何变成不守妇道的“红杏出墙”?
  • 杏花是白色的,古人为什么要说“一枝红杏出墙来”?啥意思?
  • 红杏出墙的典故是什么
  •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怎么从单纯的古诗,变成出轨代名词的?
  • 一、诗词中“枝头春意闹”的杏花,为何变成不守妇道的“红杏出墙”?

    在宋代诗人宋祁的笔下,有几句写杏花的精彩语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用来写春天的美好,杏花的美丽。

    而这种美丽的花朵,在历史上也多有诗人注意,并且留下了诸多精彩之作:

    比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僧人志南《绝句》中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更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这些诗词都注意到了杏花在春天独特而又旺盛的生命力。那么,这原本美丽的杏花,缘何在后来词意发生了变化?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成语,叫做“红杏出墙”?

    成语“红杏出墙”的出处,是一首叫《游园不值》的诗篇,作者宋代诗人叶绍翁,里面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

    但是在原诗之中,依然是赞美春天,赞美生命力。然而成语之中,却变为暗指女子不守妇道。

    中间发生了什么?

    ①关于“出墙”

    在诗歌当中,“墙”是现实中的墙,但是引申一下,我们完全可以把“墙”理解为规矩和秩序。

    如此来说,“出墙”就是不守规矩,理解为不守妇道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更何况,在《西厢记》之中,张生崔莺莺夜半约会,一首小曲“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也有“墙”的参与。

    ②“墙”与“花”

    “花”再好,是需要有特定欣赏的人,而不应该将这种美挥洒人间。红杏即使开得再热烈、美好,也应该乖乖地待在墙里边的庭院里,怎么可以随意开到墙外呢?

    同样的道理,美丽的女子也应该被束缚在深闺之中,静静等待命运中的男子。若女子“出墙”,那么女子的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不可避免带有了轻浮的味道,说其不守妇道也是难免的了。

    一、杏花是白色的,古人为什么要说“一枝红杏出墙来”?啥意思?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常说杏花是白色的,可一直以来,人们为什么要说是“红杏”和“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个问题就要说到杏花颜色,杏树的花确实有一种变色的特点,当它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的时候是红色的,开花后颜色会逐渐变淡,等到花落时就变成白色,真是像雪花一样。

    因此,和其他有色花儿相比时,杏花就会被称为“杏花白”,而在说桃花和杏花时,就常说“桃红杏白”。

    关于杏花的白,我们可以从古代诗词中看到“杏花白”。如:

    1、唐代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中: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2、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甲子初春即事》其三:径李浑秾白,山桃半淡红。杏花红又白,非淡亦非浓。

    3、唐代文学家韩愈《杏花》: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4、南宋诗人范成大《忆秦娥》: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所以说,杏花的颜色是渐变的,初开时纯红,绽开时白里带红,落花时雪白。

    既然这样,那颜色淡白的杏花为什么被称人们称为“红杏”呢?

    在古诗词中,我们常见有“红杏”之说,如“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句。

    我想要完整地回答杏花为什么称为红杏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红杏指果实红杏而非红杏花

    一般人说红杏,指的就是初开时杏花的花骨朵,这时候还是红色的,这叫红杏没什么可说的。但红杏会不会指的是杏的果实呢?

    我想杏的果实一般有红杏和黄杏,红杏也叫胭脂红杏,所以,红杏一词最开始就是指杏的品种和果实,只是后来才比喻女人在感情方面有出格的行为。

    这种品种的红杏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间才陆续开花,到五月份左右才成熟,红杏成熟时是后先鲜红,最后才成红了。这种红杏子在成熟之后就会有非常诱人的红色,远看起来就非常漂亮。

    所以,“红杏出墙”,“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里的指的红杏应该是指快成熟的红杏果实。

    二、红杏就是杏花未完全绽开时的颜色

    上面讲了,杏花之所以叫红杏,就是指杏花初开时的颜色,也就是花骨朵,这时杏花还真的是红色的。

    “一枝红杏出墙来”,从这句话中可看出来,“一枝”红杏,不太可能是红杏果,出墙的一枝应该就是杏花,这一枝杏花刚刚露出红色花骨朵。

    另外,“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的是春天,这时正是桃花杏花争相开放的时候,而红杏的成熟时间要晚一些,一般在夏秋之际。正因为有“春色满园关不住”,才有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因此这里的红杏指的就是春天里杏花刚开放,一枝红色的杏的花骨朵露出墙来,让人一见,就联想到了满园春色的景象。

    作者在写“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绝不是作者在故弄玄虚,而是经过他仔细观察得出来的结论。在初春,杏花初开虽然花瓣是小而洁白的,但是它的花蕾却是红的。因此,作者在看到杏花的时候,首先进入他眼帘的应该是这鲜红的杏花花蕾。

    一枝“红杏”的出墙,就让墙外的人看到,就给了他明显的提示,那就是这首先出墙的一枝红杏就代表了春天的到来。关于红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

    5、唐代诗人姚合的《咏贵游》:“贵游多爱向深春,到处香凝数里尘。红杏花开连锦障,绿杨阴合拂朱轮。”

    6、唐代诗人牛峤的《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

    7、宋代文学家宋祁的《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8、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9、唐代欧阳炯的《清平乐·春来街砌》: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10、北宋词人毛滂的《蝶恋花·寒食》:红杏梢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

    三、红杏用来比喻美人,已婚女子

    “红杏出墙”中的红杏就是用来指美丽的女人,或是已婚的美女,“红杏出墙”,就是暗指女人不安分出轨有外遇。

    “红杏出墙“ 中为什么会用红杏来指女人有外遇呢?我认为,这和红杏绽开的时间有关。桃红杏开之际正是春天来了,到处是春色满园,万物复苏,女人的心也似这春天一般春潮涌动,春情初开,此时最容易花心出轨。

    杏花开放时“红杏枝头春意闹”。又由于此时杏花颜色娇艳,形态妖娆,所以文人墨客就以红杏来表示美女。“红杏出墙”本来是指春天来关不住,倒是变成了女人在感情中内心不安分,容易分心的意思。

    据说“红杏出墙”有比喻女人的说法最早还是从叶绍翁写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开始的,在这方面他应是开山鼻祖。

    后来宋代的民间话本《西山一窟鬼》中,也把“红杏出墙”比喻成女人出轨的意思了。书中“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故事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传统礼教束缚而大胆恋爱的事。书中的“红杏出墙头”,就好像一个女人拿枝红杏,翻过墙头,去和自己的情郎幽会。

    到元代,文学家白朴就以这个故事写了一部杂剧《墙头马上》。内容就是称女人“红杏出墙”不顾礼教。这样来看,这个时候在民间才开始真正把“红杏出墙”认为是女子不安分,风流。

    可以说自从有了“红杏”,就和“墙头”很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写红杏必写墙头。久而久之,人们也对这种“红杏岀墙”说法习以为常了。下面就可以在不少诗词中看到红杏与墙头。

    11、唐代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12、唐代宋无《墙头杏花》:红杏西娄树,过墙无数花。

    13、宋代王安石《杏花》: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14、宋代魏夫人《菩萨蛮》: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15、宋代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四、红杏代表着喜庆吉祥

    在中国,红色被称为中国红,国人崇尚红色,红色代表喜庆和幸运,所以,文人喜欢用红杏来代表是春意盎然的春天喜庆的景象。

    春天里,红杏代表春天的五彩斑斓,这时的景象才是最美的,因此,许多诗人都喜欢用“红杏”,来表示春天的美好。“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告诉人们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在“春色”和“红杏”的结合,能唤起人们的兴趣,在人们的心里,“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代表春意,就一定会出“墙”来告诉人们春天的讯息。人们也只要看见有一枝红杏探出墙来,马上就能够联想到春天来了,春色满园。

    综上所述,虽然杏花有红色,淡红色,最终是白色的,但人们最后还是说“红杏”,因为红杏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情感在里面。当然,我们更是要感谢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古诗,正是他率先在诗中描写了红杏出墙头,这才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他也因“红杏出墙”而被誉为“红杏尚书”的美称。最后就让我们来重新欣赏一下他的这首诗: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红杏出墙的典故是什么

    红杏出墙
    【典故】红杏出墙
    红杏出墙
    (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


    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形容妻子有外遇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


    主谓式;作主语;指妻子有外遇
    详解:
    在古诗词中,“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词,相关的诗词车载斗量,不乏“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消息雨声中”等名句。而杏花和桃花相比,更得文人骚客的赏识。为什么呢?杨万里有《杏花》诗:“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个非白非红,白里透红,很是厉害。活脱脱一股娇滴滴的羞涩样儿,自然容易引出诸多遐想来。而桃花,历来的形容词是“夭”,“桃之夭夭”么,泼剌剌的一片艳红,比“白里透红”的杏花少了很多含蓄。
    和杏花关联起来的有名美女,是杨贵妃。杨玉环马嵬坡下宛转而死后,唐玄宗念念不忘,派人去收敛遗骸,美人尸骨不再,只有杏花一片。于是杨贵妃就被民间尊为二月杏花花神了。而杏花一旦和杨美女挂钩,风流二字,自然是落不下了。到了清代,色情小说家李渔,就更加胡说八道了:“种杏不实者,以处子常系之裙系树上,便结子累累。余初不信,而试之果然。是树之喜淫者,莫过于杏,予尝名为风流树。”
    杏花光是指代春色,进而指代风流美女,还是不行;关键问题是,这个杏花,总是要和“墙头”搭起钩来。“墙”是什么东西?看看古人的描写:
    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姜夔·《少年游》: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墙意味着“隔”。墙两头只有孤身一人,便是怨男怨女;墙两头男女相隔,就是一对痴恋了。所以,“墙”是个很暧昧的东西。来看杏花和墙的搭钩:
    唐·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唐·宋无《墙头杏花》:红杏西娄树,过墙无数花。
    宋·王安石《杏花》: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宋·魏夫人《菩萨蛮》: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金·元好问《杏花杂诗》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宋·张良臣《偶题》: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宋·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可见,在叶绍翁之前,喜欢把杏花和墙搭在一起的,大有人在,老叶只是拾了别人的牙慧。好了,既然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喜欢把玉面含羞的杏花,和代表男女相隔的墙挂靠一起,还总喜欢让杏花小姐在墙头顾盼生姿,“红杏出墙”的引申和联想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什么时候,“红杏出墙”变成了女子出轨的婉转称呼了呢?
    最。
    (希望你能采纳,我就差两个了,谢谢!)

    三、“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怎么从单纯的古诗,变成出轨代名词的?

    如果你一定要说为什么的话,大概是因为他用来形容出轨非常的形象吧。

    这句话本身是指的当时的诗人,途经一个小院的时候。想要进去看看景色,却发现门打不开。扣门也无人回应,于是想可能是因为主人不想,破坏了院子里的春色吧!恰好在他抬头直径看到了一枝伸出到墙外的红杏。

    于是便写成了这首诗。说是这满园的春色,都抵不过想要探出头看看外面的心动。

    其实我个人也认为这句话形容出轨非常的生动形象。婚姻和爱情对于现在人来说,早已不是生存的必需品,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一种释放和倾泄。

    不可否认出轨是一件在道德层次上,绝对无法被原谅的事情。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是那一只杏花,你怎知那满园的春色到底如何?

    除了生动形象外,这句诗之所以演变成今天这样子。其实也是在变着法子调侃,由于今天网络发展的迅速,沙雕网友们对中国各大博大精深的诗句,成语进行改编使用。

    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让人们忘记原意和出处,看似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贬低,但其实最开始使用的时候都是尽可能地调侃,并不是真正的有意去抹黑。

    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些言语的时候,务必要讲清楚。这是事关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播,调侃可以,嬉戏也可以,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他最本身的含义和内涵。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要的是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并不是创造糟粕。

    关于一枝红杏出墙来打一成语的问题,通过《红杏出墙的典故是什么》、《“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怎么从单纯的古诗,变成出轨代名词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一枝红杏出墙来打一成语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