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无以复加的悲伤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无以复加的悲伤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无以复加的悲伤和《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全文译文及鉴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无以复加的悲伤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全文译文及鉴赏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出自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在何种心境下写成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一、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无以复加的悲伤

    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李煜,确实是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他所写的每一首词,特别是亡国之后的悔恨和惆怅,都是那么直抒胸臆,表达得深刻透彻,让人感同身受......

    都说李煜是一个亡国君主,说他不懂政治只知吃喝享乐。但我看了他的履历,感觉他还是很有些政治头脑的。亡国并不是因他而起,而是大势所趋。他先是唯唯诺诺对宋朝称臣,以图保持南唐自治,后来宋朝兴兵统一,他也做了顽强抵抗,失败后才被俘被害的。

    李煜写有两首《相见欢》,下面是其中一首。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6年李煜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曾诉说自己“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

    直译:

    林中的花朵儿春天过去之后就凋谢了,真是太匆匆。无奈啊,早晨有寒冷的暴雨晚上有狂风。

    飘落遍地的花朵被雨水浸过,如同美人的胭脂泪,花朵儿和怜花之人互相陶醉,何时才能重逢呢?人生之事向来多有恨,如同江水滔滔不绝流向东方!

    赏析:

    李煜这首词是借春天过去之后花朵凋谢,来表达自己对已经逝去的美好生活——过往所拥有的一切的哀鸣。

    上片:

    李煜自幼喜爱诗文,精通书画,长于音律。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子。他生长在衣食无忧任性发展的宫廷中,那时的生活该是多么惬意。但这一切随着大宋的大兵压境、势如破竹的入侵占领,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过去的一切美好日子,如同春天林中盛开的鲜花,在遭遇大宋“朝来风雨晚来风”的一次次侵袭下,终于“太匆匆”地凋谢了......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下片:

    如今成为囚徒独坐室中,回顾前半生的日子,如同美丽的花朵被雨水浸过流落,幻化成美人的胭脂泪一般,那种悲伤迷离使我痛彻心扉,如醉如痴,何时才能与往昔再重逢呢?人生从来都是遗恨的日子多啊,就像那江水滔滔不绝地流向东方一样无可挽回!

    清代学者郭麐评价李煜: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如是说: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

    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全文译文及鉴赏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全文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参考!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一个“太”字,责怨甚也。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败,顷刻灭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失家亡国的悲伤。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此处的“春红”二字己远为下片的“胭脂”作根,相互照应。时序推迁,林花凋谢,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春红”自然衰谢,虽是可惜,尚可开解,如今却“太匆匆”地遭到“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风刀霜剑”的不断摧残,于是寄予了愤慨的责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和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个九字长句道出了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朝”与“晚”、“雨”与“风”的对举,极尽朝风暮雨摧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也抒发出了(对“物”、“我”一体的)哀叹!“无奈”二字进一步表显出人们无力回天任风雨,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无能为力的怨恨愤慨了。

      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风雨后满地的落红,像是美人脸上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见花泪,人心碎,悲伤凄惜心迷醉;相问何时能重会?叹,人生从来怨恨多,恰似长江东逝水!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泪”是说飘落遍地的红花,被夹着晚风吹来的寒雨打湿,犹如美人伤心之极而合着胭脂滴下的血泪。“胭脂泪”三字是用拟人手法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雨泪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词人赋予“谢了春红”的“林花”以“泪”,就使其人格化了,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匆匆凋谢的眼泪,也是词人自己的惜红伤春之泪,当然,这一切都是以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是词人有感于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袭击下,——在宋兵的刀枪威逼下,过早的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这“胭脂泪”就是“以血书着”!“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这是援于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的名句。以“泪”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使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相留醉”三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不仅是写人与花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更是写见林花遭风雨的无情摧残、匆匆掉落惨景后的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的情状。“无可奈何花落去”,春归去,人将亡;正如后主的自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泪”字神奇,“醉”亦神奇。此醉,非陶醉之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几时重?”落花有意,然而风雨无情,美景难再。“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此恨绵绵无绝期!”过片三字的三叠句,前二句换仄韵,后一句归原韵,紧接一个九字的长句,有韵律,节奏感强,别有风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啊,“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犹如那滔滔滚滚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重等字谐韵,字韵响亮,节奏感强,在句式结构上,它与上片末句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长句,它的感情凝重而又一以贯之,犹如突然决堤的汹涌奔流的江水,这是词人肺腑中倾泻而出的感情激流,这是词人深深的哀叹!上片的“朝来”、“晚来”与下片的“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字词注释

      ⑴谢:凋谢。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寒雨:一作寒重。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留,遗留,给以。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出自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我将分别从(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的出处,(2)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3)这首词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的出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诗是这样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里的“相见欢”,是词牌名。相见欢,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声韵极富变化,节奏流畅优美,原本多用于漫吟轻诉。但李煜以此词牌抒写沉痛之情,更能体现此调的声情特点:无论是他亲手葬送的江山,还是他此生最爱的女人,相见欢,再见已成永诀。

    第二,李煜这首《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写作背景

    公元961年,刚从父亲手中接过南唐江山的李煜,还是一位风流翩翩少年郎,耳闻的是“笙箫吹断水云间”,眼见的是“春殿嫔娥鱼贯列”,他终日里谱词度曲、吟风弄月,每逢春天,他便命人把宫里的梁栋窗壁都插满花枝,并美其名曰“锦洞天”,然后看见着后宫嫔妃,绾起高髻、插着金钗,在春光盛景中饮酒作乐。

    有一年,李煜的皇后大周后病重,她的妹妹到后宫伺候姐姐的起居生活。有一天,疲倦的小周后在房间内午睡,却被李煜撞个正着。见到小姨子容颜娇俏可爱,犹胜姐姐三分,李煜一时间看得呆了。回到寝宫写下了一首《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少女的芳心,就这样被风流天子的柔情和诗词给俘获了。公元965年,大周后因病离世,李煜便将小周后留在了宫中,后来就成为了李煜非常宠爱的小周后。

    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从曾经的南唐后主,变成了北宋的“违命侯”。在一队宋军的护送下,李煜离开江宁一路北行,陪伴在他身边的是梨花带雨的小周后。到汴京后,李煜就被软禁了起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严密监视,他的国家已经换了姓氏;他的旧臣在侍奉新主,他最宠爱的小周后也被赵光义强行夺走了。

    又是一年春天,李煜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第三,《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这首词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花儿凋谢,遍地落红,春天的脚步为何如此急切,风雨为何非要日夜不停地前来摧残呢?本来“谢了”两个字,已经将惋惜与哀伤呈现出来了。但是,词人似乎还嫌言不尽意,又加了一句“太匆匆”。这三字虽然平白如话、毫无雕琢,但却胜过世间所有的精美修辞,被后人评价为“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里的“无奈”,当是一国之君的无奈。面对自然界的凄风苦雨,面对宋王朝的金戈铁马,纵使李煜曾贵为帝王,又能奈之如何呢?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红花上的雨滴,就像女子涂过胭脂后留下的泪痕。一双泪眼深情凝望,谁能舍得离开,谁能拒绝再饮一杯?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事,就如同滔滔东流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由花到人,所有的美好都太匆匆,只有人的感慨是无限的。

    在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当最娇艳的东西陨落在你面前时,它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呢?权力、财富、美人、自由、青春……这些生命中最可爱之物,不也是匆匆而过吗?作者李煜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春光易逝,红颜易老,今日如若错过,怕是明日再无此花,今生再无此良人。胭脂,是美人脸上的绯红,也是林花着雨后的鲜艳色彩;泪,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也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

    北方的春天总是那么短暂。人生如花,花开花落终有时,相逢相聚本无意。这是花的命运,也是人的命运。作者的前半生犹如繁花似锦的春夏,但是这一切已然过去了。剩下的,只有冷月清辉相伴,孤独苟且于萧瑟寒冷的秋冬了。所以,最后感叹:如果世人若法体会我的恨,那就去看看那东流水吧!

    三、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在何种心境下写成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在内心遗憾、哀叹世事无常的心境下写的,表达了他对鲜活生命最终还要逝去的哀叹,寄托着作者失去家园后的无尽哀伤。

    关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问题,通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出自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在何种心境下写成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散文:携花浅入梦,赠我一身香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散文:携花浅入梦,赠我一身香和散文:折一枝春色,添香人生岁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全诗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