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负荆请罪乃千古佳话,但廉颇是真的认错了吗?很多人都被骗了和《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负荆请罪乃千古佳话,但廉颇是真的认错了吗?很多人都被骗了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就连大字不识一箩筐的黑旋风李逵,在惹恶了宋江后,为了能保住自己那颗黑头,在燕青的指点下,还懂得剥下自己的衣衫,背上几根荆条,不伦不类地在梁山山寨上上演一出黑旋风版的“负荆请罪”,很是让黑宋江过了一把当蔺相如的瘾。
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在他的大作《中国人史纲》里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口一句“廉颇老先生”如何勇于认错,有担当。
其实,把廉颇想象为老先生的,应该不止柏杨一个。
毕竟,每提起廉颇,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辛弃疾《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那一名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在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将军形象。
事实上,在做“负荆请罪”这一历史壮举的时候,廉颇还是一个青壮年将军。
要知道,负荆请罪之事发生在赵王与秦王渑池会之后不久,而渑池会的举办时间是赵惠文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
这时候的廉颇曾领军打败齐国,官拜上卿,年纪一定不会太小。但在赵悼襄王元年,即公元前244年,廉颇与乐乘发生了矛盾,愤而离开赵国投奔魏国。而到了赵悼襄王五年,即公元前240年时,赵国被秦国连下数城,及赵国门户上党岌岌可危,赵王开始怀念廉颇,派人到魏国考察廉颇的身体状况。廉颇在魏国郁郁不得志,也想回国效力,于是在考察人员面前倾情表演: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拉强弓。不过,由于廉颇的仇人郭开从中作梗,廉颇终于没能回国。若干年后,又到了楚国为将,病死于寿春。
想想看,从公元前279年到公元前240年,时间跨度接近了四十年。如果负荆请罪时的廉颇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将军,那他在楚国为将时,岂不已经上百岁年纪了?还“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笑话!
话说回来,那么,青壮年时代的廉颇做出了负荆请罪的壮举,他是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有了大局观,知道“将相和”的道理,以国家大局为重了吗?
如果相信了廉颇这个表象,那未必太天真了。
是,青壮年的廉颇火气很盛,象个炮仗,一点火就爆。但三四十年之后呢?作为国家重臣,经过三四十年时间的磨砺和沉淀,六七十岁的廉颇老先生是否变得沉稳、练达一些呢?
没有。
长平之战后,赵王曾起用廉颇,封他为信平君,还让他做代理相国,比以前更加重用他。可是,赵悼襄王继位后,乐乘伐燕有功,赵悼襄王让乐乘代替廉颇做代理相国。廉颇竟然火急攻心,一口气没咽下,带领自己的私人兵马追砍乐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这样记的:“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自己是将,乐乘是相,廉颇鸡肠小肚,只着眼于自己的官职待遇,稍有变动,就把“将相和”的道理扔一边了,动用自己的黑恶势力追人砍人,真是无法无天!
所以说,廉颇肯低头向蔺相如负荆请罪,那是他被蔺相如在渑池会上表现出来的无双霸气给震慑住了。
廉颇本身是个胆小鬼,畏强秦如虎。秦军伐韩,赵王想让廉颇领兵去救,廉颇战战兢兢地说:“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只好改派赵奢。赵奢可是超级名将,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慨然出兵,获胜而归。
对于蔺相如、赵奢这类浑身是胆、充满大无畏精神的牛人,胆小鬼廉颇是心悦诚服的。但要说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完全是胡扯。
蔺相如、赵奢这些人不在了,廉颇马上故态复萌,目空一切,不把赵国国内任何人放在眼里了。
这不,乐乘才一冒头,廉颇老先生立马受不了,玩命打压。
就因为廉颇老先生这一闹,他成了赵国不受欢迎的人,混不下去了,“遂奔魏之大梁”,流落到了魏国国都大梁。
魏国当然也不会欢迎这样的人,所以,“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楚国后来倒是把廉颇接过去了,但也没重用。
最终,廉颇老先生寂寂无声地客死在了异国他乡。
一、《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起因:蔺相如立功后官比廉颇大了,廉颇因此妒忌蔺相如,对其出言不逊。
结果: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亲自向蔺相如道歉。
故事梗概:
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鉴赏: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
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
二、廉颇在知道自己误解了蔺相如之后能够负荆请罪,这种品质可贵吗?
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的这种品质十分可贵。
负荆请罪说的是赵国大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当时,廉颇在赵国有赫赫战功,因此地位显赫,是武将中的第一人。蔺相如同样是受到赵王赏识的、有才能的文臣,属于文官中的第一名,只是蔺相如并没有廉颇那样拿的出手的“好成绩”。因此,廉颇觉得蔺相如是个名不副实的“草包”,根本不配和自己相提并论。于是他放出狠话:如果让我在路上碰上蔺相如,我一定要叫这个“沽名钓誉”的人好看。
赵国的官场交际圈实在不大,廉颇放出的狠话很快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听了以后只是笑笑,并不作评论。外出时,蔺相如吩咐车夫避开廉颇,然后这位车夫和蔺相如之间就发生了一段精彩的对话。车夫对蔺相如说:先生,请允许我辞去车夫这个位置,你作为赵国第一文臣,居然害怕廉颇而不敢应战,我都替你感到羞耻!所以我不愿再为你赶车。
蔺相如听了并不恼怒,说:我和廉颇都是赵国的臣子,只有我们两个通力合作,赵国才能强盛。如果因为这样一番话,我和廉颇斗得不可开交,受益的只能是敌国,这不是损人不利己吗?我这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躲避廉颇啊。
至于廉蔺相如和车夫之间的对话究竟是不是蔺相如提前安排好的“公关策略”,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这段对话在化解廉颇、蔺相如之间矛盾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到蔺相如的解释之后,廉颇感到自己的气量实在狭小,自己因为意气之争为难人家,可人家居然能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不和自己一般见识。廉颇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背上一捆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请罪。最终二人冰释前嫌,蔺相如主管政事,廉颇主管军事,二人配合共同保卫赵国。
不得不说,廉颇这样知错能改的品质实在难能可贵。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知自己犯了错却不敢承认,害怕自己承认错误就要承担一系列惩罚及后果。就像《外科风云》中的修老师一般,年轻时犯了错误一直不敢承认,直到临走前才通过一纸书信承认。如果他能客观真实地对待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选择逃避,相信他的学术成就和名声依然能够保留。
综上所述,在生活中廉颇这样知错能改的品质十分可贵。
三、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从中可以看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了,进而负荆请罪。
廉颇是知错就改,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关于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的问题,通过《廉颇在知道自己误解了蔺相如之后能够负荆请罪,这种品质可贵吗?》、《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从中可以看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