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暑假提前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暑假提前练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暑假提前练和求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暑假提前练
  • 求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
  •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四、五单元重要习题
  •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二单元试卷题(两套卷子)
  •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暑假提前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R)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天津)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纸张燃烧 B.盐酸挥发 C.冰雪融化 D.瓷碗破碎

    2.(2018·长沙)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C )

    3.(2018·聊城)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4.(2018·益阳)常用于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B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A.氧气 B.糖水 C.食醋 D.大理石

    6.(2018·天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7.(2018·恩施州)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甲烷和一氧化碳

    8.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

    9.(2018·益阳)某两种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属于( A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合成反应

    D.氧化反应

    10.取甲、乙两份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C )

    A.二氧化锰可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甲、乙两份溶液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同

    C.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D.a线表示甲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瓷碗破碎 B.冰雪融化

    C.大米酿酒 D.__液化气燃烧__

    12.(2018·泰安改编)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氧气验满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收集氧气

    1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__不变__

    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捂住试管,后将导管口放入水中

    B.组装仪器时,先左后右,先下后上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给物质加热时,先 预热后集中加热

    15.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C )

    A.氧气装在细口瓶中 B.锌粒装在滴瓶中

    C.盐酸溶液装在细口瓶中 D.食盐晶体保存在广口瓶中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40分)

    16.(6分)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烧杯__;D__漏斗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__C__;

    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A__;

    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__E__;

    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用的仪器是__F__。

    17.(7分)(1)某同学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①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42.0__mL。

    ②该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胶头滴管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__大于__(选填"大于"或"小于")44 mL。

    (2)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所示,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C__(填字母)。

    ②指出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a__污染试剂__;b__使人中毒__;c__打破试管__。

    18.(6分)小红同学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为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煤块的质量大;③把木炭放入水中,浮于水面上;④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了二氧化碳;⑤把木炭砸碎。

    (1)上述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填序号),理由是__只是木炭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填序号)。

    (2)由此推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__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和水都小,不溶于水__(用文字叙述,下同);化学性质有__木炭具有可燃性__。

    (3)由此可知木炭的用途有__作燃料__。

    19.(7分)(1)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比较活泼__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__氧化__性。

    (2)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无色无味__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_不易__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的固体。

    (3)如图所示,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据此请你判断氧气的性质有__密度比空气大__,__不易溶于水__。

    20.(4分)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图所示,发现小白鼠仍能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变模糊,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__瓶内有氧气,可供小白鼠呼吸__。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__小白鼠呼吸时有二氧化碳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

    (3)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__上升__。

    (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氮气__。

    21.(10分)某同学为探究一瓶无色液体A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同时生成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②该同学将气体C收集起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③另外将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以上物质的名称:A__过氧化氢__;B__二氧化锰__;

    D__水__

    (2)写出A、B得到C、D的文字表达式:__过氧化氢水+氧气(2分)__,其中B起__催化__作用,此反应属于__分解__(选填"化合"或"分解",下同)反应。

    (3)写出E+C→F的文字表达式:__硫+氧气二氧化硫(2分)__,此反应属于__化合__反应。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2.(9分)某校实验小组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含量有什么不同"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能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

    【收集气体】收集吸入的和呼出的气体。

    【设计方案】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塑料瓶收集气体。

    方案1:排水收集法:先将软塑料瓶装满水,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里面,缓缓吹气。

    方案2:用塑料瓶收集:先将软塑料瓶压扁,然后缓缓向里面吹气。

    【提出问题】你选择的方案是:__方案2__(选填"方案1"或"方案2")理由是:__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

    【继续思考】若活动小组要检测蔬菜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你设计一种收集大棚气体样品的方法。__将塑料瓶装满水后在大棚内倒掉,再盖上盖子(3分)__。

    探究环节1 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过程】将粗细相同的__燃烧的__细木条同时伸入分别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瓶中,观察火焰大小和燃烧时间长短。

    【实验现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火焰小,燃烧时间短。

    【实验结论】__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__。

    探究环节2 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设计实验】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__澄清石灰水__,振荡,观察是否有浑浊现象出现。

    【观察现象】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样品中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出现。

    【实验结论】__呼出气体__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23.(7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温度达到40℃时,白磷便可燃烧。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 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示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__不支持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分)__。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先鼓后瘪(其他合理描述也可)__。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4 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降低__;__锥形瓶中氧气约占46__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瓶约46__mL后,瓶中气压与外界相当(其他合理描述也可)__。

    【得出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

    24.(9分)(2018·扬州)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Ⅰ.氧气的制备: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

    ②铁架台。

    (2)写出用KMnO4制取O2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Ⅱ.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延长收集氧气的时间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水蒸气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铁__。

    (6)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一、求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中考试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2.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3,某实验中,老师请同学们用试管取稀盐酸做性质实验(没有告诉用量),下面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
    B. 试管中注入约2mL稀盐酸
    C. 向试管中注入10mL稀盐酸
    D. 注入的稀盐酸是试管容积的1/2
    4.以下是一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5.小林同学用凉开水养鱼,不一会儿鱼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6.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食用醋 B.空气 C.含碘盐 D.蒸馏水
    8.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9.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
    A.CO2 B.N2 C.H2O D.O2
    10.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

    11.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
    A.O2 B.N2 C.C02 D.空气
    12.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13.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14.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变化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A.合成药物 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农药 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 增进人体健康
    二、填空(共13分)
    15.(2分)请写出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带有刻度的仪器名称(列举2种)
    、 。
    16.(6)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1)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说明该瓶双氧水已经变质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会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17.(5分)填空
    ⑴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
    ⑵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__________,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
    ⑶量取10毫升某液体时,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填“>”、“<”、“=”)10毫升。
    三、应用(共14分)
    18.(6分)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气泡,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而再把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 (填“高”或“低”)导致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2)“过一会而,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
    19.(8分)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相等,约为500ml。平静呼气
    之末肺内尚存有气体约2400ml。气体成分测定和分析表明: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百分比大致如下表所示: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它
    吸入气体% 78 21 0.03 0.01 0.96
    呼出气体% 78 16.4 4.63 0.03 0.94
    试设计实验或列举生活中的事实证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氧气和水蒸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汽

    四、实验探究(共20分)
    20.(10分)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 白烟中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并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 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
    21.(10分) 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用了
    等仪器和药品。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我是先 ,
    然后再 。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C操作,为了使 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题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ll 12 13 14
    答案 D A B C B C D C C D A B C D
    15.(2分) 量筒 托盘天平
    16.(6分)(1)催化剂 (2)有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3)水
    17.(5分)⑴试管夹 ⑵预热 1/3 ⑶小于
    18 .(6分) 熄灭 不支持燃烧的氮气沸点较低,首先气化逸出而使木条熄灭。

    20、(1)不含水蒸气
    (2)A 不能 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3)C A
    21.(1)集气瓶、玻璃片、试管、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火柴、棉花、高锰酸钾、水槽。
    (2)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
    (3)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 木炭 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4)澄清石灰水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二、初三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四、五单元重要习题

    练习: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 酒精挥发,湿衣服变干
    C. 汽油燃烧,轮胎爆炸 D. 菜刀生锈,牛奶变质
    2、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 )
    A. 可能是化合反应 B. 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 一定是置换反应 D. 可能是分解反应
    3、“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中,可以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氧化反应 D. 化合反应
    4、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B. 元素的种类 C. 原子的总数 D. 分子的数目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4g氢气和8g氧气混合,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12g水
    B.3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
    C.煤燃烧后,煤与氧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气体质量相等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镁带的质量
    6、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其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在上述条件下,测得1体积甲气体(化学式为X4)和6体积的乙气体(化学式为Y2)完全发生反应生成了4体积的丙气体。则丙的化学式为( )
    A. X2Y B. XY3 C. X2Y6 D. XY2
    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的概念
    ①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先排满内层,在排外层;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可能改变
    ② 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锰酸根离子Mn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磷酸根离子PO43-;铵根离子NH4+
    ③ 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区别: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是离子还是原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与核内质子数
    ④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太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H)
    ⑤ 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
    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联系;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3、化合价,化学式
    练习
    1、苯丙胺类药物有强烈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属于体育运动员的违禁药物。对其中化学式为C9H13N的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由C、H、N3种元素组成 B. 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
    C. 属于有机物 D. 分子中C、H、N原子个数比为9:13:1
    2、凉开水中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
    A. 氧元素 B. 水分子 C. 氧原子 D. 氧分子
    3、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单质,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元素的是( )
    A. H B. O2 C. NaCl D. C
    4、我国研制成功一种相对原子质量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原子的核外不一定有8个电子 B. 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
    B. 这气体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D. 这种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为18
    5、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 2个氢原子 B. 1个氢分子 C. 氢元素 D. 2个氢元素

    三、物质的分类和命名
    1、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区别 ①宏观组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物理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有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联系

    举例 粗盐、空气、合金、溶液、泥土等 氧气、氯化钠、水等
    2、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成 宏观:由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宏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分类 按化学性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联系 ① 都是纯净物,都是固定的组成



    3、识记:① 某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和化学式
    学名 俗名(或主要物质) 化学式 学名 俗名(或主要物质) 化学式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碱式碳酸铜 铜绿 Cu2(OH)2CO3
    碳酸钙 石灰石 CaCO3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一氧化碳 煤气 CO 甲烷 沼气 CH4
    二氧化碳 碳酸气 CO2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CO2
    氯化氢水溶液 盐酸 HCl 氧化铁 铁锈 Fe2O3
    汞 水银 Hg 碳酸钠 纯碱 Na2CO3
    ② 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
    练习
    1、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2、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括号内)书写不正确的是( )
    氯化铝(AlCl3) B. 氧化镁(MgO) C. 硫酸铁(FeSO4) D. 氧化钠(Na2O)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
    A. 碳单质 B.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 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D. 含碳的物质
    4、根据下列要求,选择H、O、C、S、C 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相应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 打开汽水瓶时,大量逸出的气体_______________;
    (2) 一种常用的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
    (4) 含氧50%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种无味有毒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四、溶液
    1、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 一般固体物质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溶液的概念就是7个字:均一、稳定、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 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 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关
    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判断某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 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4) 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5) 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
    ⑤ 溶液中有关的计算公式: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练习
    1、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在一个南瓜上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的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将硫酸钠溶液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硫酸钠,这说明( )
    A. 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C. 硫酸钠的溶解度增加 D. 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
    3、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C.溶液中的溶剂质量D.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凡是均一的、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C

    A

    B

    三、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二单元试卷题(两套卷子)

    急需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就是物质构成的奥秘
    请尽量不要法网站~实在不得发的网站是免费的就得~谢谢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问题,通过《初三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四、五单元重要习题》、《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二单元试卷题(两套卷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