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披露腹心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03、辫子大帅张勋为袁称帝呼风唤雨和清末大将张勋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03、辫子大帅张勋为袁称帝呼风唤雨
文:王立文 节选自《智慧谋略》
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成果之后,对清室这具政治僵尸格外尊重,待以上国之礼。本来,这是袁世凯布疑阵、演假戏,可是,像张勋这样一贯自命忠于清室、 一心要复辟清王朝的人,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格外动情,并产生了一种迷信和幻想,认为袁世凯也有缅怀故主之心,甚至觉得袁世凯出任总统是有其难言之隐,最终还会“还政于清”的。因此,有一个时期, “还政”之说甚嚣尘上。然而,不久,袁世凯就露出了真面目,推行帝制,自己要当皇帝。于是,醉心于复辟清朝的张勋对袁世凯产生了不满,不过,当时也只是不满而已。他一方面常对人说:“君恩不可忘”,一方面又逢人便讲:“受宫保二十年知遇之恩,知遇之感不可负。”之所以这样,因为他虽同袁世凯有隔膜,但依然还在袁世凯掌握之中。更重要的是,他自揣实力,还难以与袁世凯较一日之短长。因此,他尽管为人莽撞,但在个人生死攸关的问题上,并不是那么马马虎虎、贸然行事的,于是,他把复辟清室之事抛到了一边,去为袁世凯称帝活动呼风唤雨。
中国的近代军阀大都是迷信的,张勋更是如此。他笃好道术,每年都派人到 龙虎山去请一位“张天师”,到军营中设坛建醮,作驱使风雷神鬼之法。当袁世凯准备登基的时候,他又利用封建迷信来为其大造舆论。他向袁世凯推荐“张天师”时说:“皇帝奉天承运,应天顺人,有天师在此,而不迎人北京,是逆天也,逆天者不祥。”袁世凯岂敢“逆天”?便宣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晋京入觐。这位“张 =天师”入京时,好大的场面,好大的气魄,头戴王瞸朝天冠,身着法衣,脚穿高底法鞋,手挽灵牌,由前门入城,数以万计的人跪拜迎接。“张天师”在北京呆了半个月,作了三场法事,最后向袁世凯胡诰一通什么“奉玉皇诏,天门开瑞,日月联壁,圣主当阳,人神共庆”之类的话。袁世凯被捧为“圣主”当然高兴,便依照张勋的请求赐给“张天师”一个“洪天应道真君”的称号。当然,没过多久,袁世凯称帝失败,这位“张天师”的胡言乱语也就不攻自破了。
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运动之后,张勋仍顽固地站在袁世凯一边。他甚至把蔡锷鼓动其起兵反袁的密电交给了袁世凯,干出了叛卖的卑鄙勾当。直至1916年5月,冯国璋企图通过召开南京会议,左右政局,谋取权位时,他派其参谋长万绳练参加会议,仍为虎作怅,顽固地主张武力讨伐西南,充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打手和帮凶。
紧锣密鼓
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张勋虽以复辟清室为己任,但因慑千袁世凯的威势,还不敢为所欲为地进行其复辟活动。可是,在袁世凯死后,他便越来越肆无忌惮了。他首先抓住袁世凯死后北洋派感到需要团结一致对抗西南的心理,并以此为理由,于6月9日,也就是袁世凯死后的第三天,就把参加南京会议的奉、吉、黑、直、 皖、豫、晋七省代表一窝端,请到了徐州,召开了第一次徐州会议,共商大计。由他的参谋长、积极主张复辟的万绳縂主持会议,宣布了会议要纲十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尊重清室优待条件。七省代表聚集徐州,犹如众星捧月,张勋顿时觉得身价百倍,于是,便亲自出马,高谈阔论,缅怀大清朝的深仁厚泽,感化与会者。按预定计划,他要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一个在复辟的旗帜下北洋派团结起来的方案, 可是,未等这个方案出笼,就机宜泄露,外间谣言盛起,全国舆论哗然。他一见风头不对,随即发电辟谣,说:“勋素以国家为重,万不肯以一毫私见属于其间。今者国家多故,变出非常,适勋邀各省代表在徐集会,并有谣传谓勋主张复辟,业于昨开会时当众宣言,实无其事。”在这次会议上,他虽然未能提出复辟问题,但却同各省订立了一个攻守同盟,其内容一是抵制所谓“暴徒”(指坚持反袁斗争的国民党人)参政;二是中央如有弊政,各省合力以争;三是推举张上将军为参加盟约各省区的全权代表。这样,他就利用这次会议,当上了各路诸侯的盟主,达到了对抗西南、挟制北京、抬高个人身价的目的。
张勋为了开辟复辟的道路,创造复辟的条件,是年9月20日,又召开了第二次徐州会议,即声势很大的十三省区“联合代表会议”。会议制订联合会章程十二项,其中规定:“以后遇有要事可由张上将军代列名,再行通告各省" ;"国会如借 故扰乱,与一省为难,本团体当联合声讨" ; "本团体不得已用兵时公推领袖为总指挥”,从而,进一步确定为张勋的盟主地位。这时,张勋身为安徽督军,掌握 “辫子兵”五十七营,二万余人,权势一天比一天大,成了气焰熏天、叱咤风云的人物。徐州也随之成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帝制派、阴谋家、野心家、投机分子等 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些麇集于此,有些来往街途。“辫帅”府内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在杯觥交错之中,张勋忙忙碌碌地进行着复辟活动。正如有的资料所说: “谋复辟者,自袁氏死后年余,谋之尤急。往来游说,不绝于道。所注重者,惟在 于张。张亦慨然披露腹心,与诸公密相计议。”
1917年1月11日,他又召开第三次徐州会议,主张“取缔国会”、“拥护段总理”、“淘汰阁员”,气焰十分嚣张,使北京政府制止军人干政的禁令形同具文。是年3月,“府院之争”愈演愈烈,黎元洪和段祺瑞竟相拉拢张勋以为己助。张勋也把自己打扮成调人,企图利用矛盾,坐收渔人之利,伺机控制中央政权。4月,各省督军在段祺瑞的操纵下,在北京对黎元洪施加压力,闹了个天昏地暗,但一事无成。于是,张勋又邀请各省督军到徐州,5月22日,他主持召开了“督军团会议”,即第四次徐州会议。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参加会议,竭力唆使他以武力推倒黎元洪,解散国会。这次会议帷幕刚刚拉开,北京的政局又有了新的变化,23日,黎元洪下令免去了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张勋收到北京来电之后,当即公 布于众,这犹如火上浇油,督军们一个个气得暴跳如雷,呜呀呀怪叫,骂咧咧不堪入耳,一致公推张勋出来推倒黎元洪,让冯国璋当总统、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对此,他格外冷静,没有说不干,也没有马上就说干,而是提出了一个条件——保清宣统皇帝复位。一个南辕,一个北辙,双方谈不拢,协议也达不成。
这时,诡计多端的徐树铮想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徐树铮私下同督军们计议说:“张勋是个复辟的脑袋,别的他都听不入耳,那么,咱们就赞成他复辟,先让他放胆子去做,等到他复辟后咱们再想别的法子,也就是假他的手驱黎,然后再以拥护共和的旗号打倒他,恢复段合肥的政权。”这个阴谋得到督军们的首肯,于是,便按照这位导演的设计假戏真唱了。他们纷纷向张勋表示:“愿意追随绍公(张勋)之后”。会上,倪嗣冲、张怀芝发言最为激烈,态度也最为坚决。除 他们二人外,还有一个福建督军李厚基表演得活灵活现,他自称这次赞成复辟是 奉母命而行的,当自己离开福建的时候,老母说:“你记得你父亲是为国阵亡的吗?你这次上京,只要遇到关系皇上的事,就应当尽力报效,这才称得起继承你父亲的遗志,报答国家的厚恩。”李厚基接着表示:“我要不为复辟尽力,不但对不起朝廷,也对不起父母。”张勋听了不仅心满意足,而且还颇受感动呢。这样,他乖乖钻进了圈套,说:“既然这样,很好,不过这件事不能空口说白话,说定了就要干到底。”于是,他们又七言八语,商定了一个复辟计划:第一步解散国会;第二步逼迫黎元洪退位;第三步宣布复辟。然后,在张勋的二太太邵夫人那里找来了一块预备给少爷压邪用的黄陵子,各省督军和代表都郑重其事地在上面签了名。因此,这次会议被人们称为“复辟会议”。从此,他的复辟丑剧的序幕拉开了。
一、清末大将张勋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生。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后任副将、总兵等职。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在南京残杀民众数千人,顽抗革命军,败后退至徐州一带。清帝退位以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禁剪辫子,以示效忠清王朝,时称“辫子兵”。1913年奉袁世凯命进攻革命军,重占南京,后调徐州任长江巡阅使。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13省同盟,图谋为清室复辟。皖省督军张勋在北京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称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1917年5月,黎元洪总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付黎元洪而支持其 入京。
张勋的性格
最突出的特点是传统、实心眼,有些憨厚,也很暴躁,这些特点结合在一个武人身上,那就几乎是顽固不化。
张勋的家乡观念极强,他对家乡父老多有照顾,譬如老家江西奉新赤田村的人就沾了不少光,张勋给每家造了一座大瓦房,缺啥给啥。江西人在外地做生意需要建会馆的时候,但凡找到张勋,他都会慷慨解囊。譬如民国时期在北京的江西会馆,那都是张勋出的钱,宣武门外的江西会馆算得上当时北京最豪华的西式建筑,不仅有洋楼花园,还有最时兴的戏台,而且还配有发电机提供灯火,可供晚上唱戏。在北京读书的江西子弟,特别是奉新县的学生,张勋更是有求必应,提供了价值不菲的奖学金。
张勋有一个沉醉多年的爱好,这便是京剧,而且他也算得上发烧级的票友。在讨逆战中,张勋听说段祺瑞派段芝贵、曹锟为东、西路司令前来讨伐,他便对雷震春等人说:“各位不要惊慌,在我看来,这两路兵指日便可荡平。”众问其故,张勋掀须笑道:“东路司令段芝贵,段者断也,我兵与他交战时,包管一刀将他砍成两段。至于西路司令曹锟,更不足虑。那《三国》上不是说得明明白白吗,曹家军最怕张翼德,长坂坡一声大吼,吓退曹兵百万。我待曹锟兵到卢沟桥时,即单人独骑,前去喝他一喝,他方知我老张的厉害。”说到这里,张勋得意得手舞足蹈 其实这些段子都来自京戏《长坂坡》,而张勋也一直自命是莽张飞第二。
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转摘百度,供参考)
二、袁世凯称帝封赏了哪些爵位,都封赏了哪些人?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是清朝,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与溥仪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着它的结束。
后面的袁世凯曾短暂地开过倒车,不过一则时间短,二则实际管辖范围不广,因此大部分人将其忽略了。
每逢新朝必然会大赏功臣,袁世凯也不例外,他的洪宪朝官职大部分效仿的大清,一等公是功臣爵位里的最高等级,品级是超品,地位非常尊贵。
当时最受他重视的六人被封为一等公,但其实真正忠于他的没几个。而在这六人中,有两位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头目,还有一位也曾复辟过,其他三位或许大家就很少听到了。
一、段祺瑞
后来的北洋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袁世凯1895年天津小站练兵时,段祺瑞就跟着他了。
因为得到看中,自己能力也不错,段祺瑞慢慢就成长为一方大员,多次领军镇压起义,袁世凯还将义女张佩蘅嫁给了他。
袁世凯当初曾被摄政王载沣挤兑得下台,载沣还想一举除掉袁世凯,是段祺瑞借机在北京边上搞了一出假兵变,让满清皇室不敢妄动。
这一行为除了表明袁世凯非常信任他外,也预示着袁世凯重心不在军队后,段祺瑞就是北洋军的第一人。
只是在袁世凯称帝前段祺瑞这个心腹却竭力反对,前后五次登门劝阻都没用,后来袁世凯给的封赏他也一律没要。在袁世凯死后曾实际统治过北洋军阀,也被冯玉祥当作傀儡一般控制,晚年做了寓公。
在他执政时曾与日本人修好,但是918后日本人想让他出山,被严词拒绝,大节上不亏。
二、冯国璋
后来的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也是在天津小站被袁世凯看上重用的。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国璋率军南下镇压,但根本不理会清廷的命令,唯袁世凯是从。
清廷看到这种情况只好重新请袁世凯出山,冯国璋和段祺瑞称得上是袁的左膀右臂。
不过冯国璋跟袁世凯的间隙在攻占汉阳后就产生了,只是当时没有摆在明面上,冯国璋一直也表现出比较顺从,镇压“二次革命”就是冯国璋为主帅,当时的冯国璋坐镇南京手握兵权,所以在袁世凯称帝后还给他封了一等公。
但就因为称帝一事,袁世凯对冯国璋防备重重,不但事先没有知会消息,反而调兵控制长江下游,隐隐对冯合围,导致了最后两人彻底决裂。
全国讨袁运动兴起后冯国璋也公开反袁,这也让袁世凯气愤交加。
袁世凯死后他曾担任过大总统,势力庞大,可惜死得比较早,在他死后曹锟基本继承了政治遗产。
三、张勋
张勋,他并非袁世凯的嫡系,效忠的只有清朝,即便大清亡了他还留着辫子,规定部下也必须留着辫子,因此被人称为“辫帅”。
清朝仍在时就是两江总督,掌握地方实权,且镇压“二次革命”出了大力,为袁世凯劝进劝得很凶,所以也被封为一等公,但他的忠诚对象仍是大清。
在袁世凯死后,找准了府院之争的机会短暂复辟,然而这其实是段祺瑞设下的一个圈子等他来鑚。他被利用完之后,就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做了个寓公。
四、倪嗣冲
倪嗣冲能力不咋滴,但是有个好爹,他爹倪洪原是袁世凯嗣父袁保庆的幕府,有这一层关系从小就认识了袁世凯。
在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他借着这层关系去投靠,后在镇压义和团时特别残暴,得到袁世凯的赏识,慢慢开始发迹。
载沣当政时,倪嗣冲没有了靠山,因为贪污受贿被革职永不叙用。袁世凯一复出他的机会又来了,镇压武昌起义也是大肆屠杀,总之就是顺着袁的心意来。
段祺瑞、冯国璋两人虽是有能力,但没有倪嗣冲听话,袁世凯也需要军中有这么个听话的角色,因此也获封了个一等公。
袁世凯死后他就跟随段祺瑞,部队还一度得到扩张,但是其部下军纪很差,强奸蚕桑女校教员学生,有十多个学生羞愤自杀,激起民愤。在段祺瑞败给直系后,倪嗣冲也就彻底塌了。
五、段芝贵
段芝贵就完全是个声色犬马之辈了,靠给袁世凯物色美女而上位,人送外号“民国第一皮条客”,打仗不咋滴却当上了陆军上将。
在袁世凯死后投靠了段祺瑞,混得依然风生水起,直皖战争中段芝贵担任前线一部的司令,然而战端已经开始,他还在后方打麻将。
听到战败的消息,他麻将没打完就连忙坐上火车专列跑了,此战一败,皖系翻盘无望,段芝贵此后也只能跟着下野,在天津闲居。
六、龙济光
龙济光出生于云南土司家庭,自清朝开始就一直跟革命军对着干,多次率军镇压革命军起义。武昌起义时,广东多地响应,龙济光却疯狂屠杀革命党人。
袁世凯掌权后,龙济光又效忠于袁,“二次革命”时龙被任命为广东宣抚使。后来龙济光也是极力劝进之臣,1916年广州的反袁武装起义多数被他镇压。
袁世凯死后他也投向了段祺瑞,皖系失败后下野。
在这六人中,真正忠于他的或许只有倪嗣冲和龙济光,段芝贵是骑墙,张勋心向大清,真正有能力的段祺瑞和冯国璋则各有主见。可惜袁世凯被当时的劝进搞昏了头脑,不然他的名声绝对要好得多。
三、清末大将张勋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张勋(1854-1923),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溥仪复辟,发动政变,企图恢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军事家。生平经历折叠编辑本段
张勋早年丧父母,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在长沙参加军队,坦率直白、敢作敢当,随清军进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晚清时期,初隶广西提督苏元春部,为参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后随袁到山东镇压义和团。1899年升至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1909年(宣统元年)溥仪即位后,历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张勋
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南京,戒备陆军第九镇新军,对抗革命军。他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为表示忠于清廷,本人及所部均留发辫,人称“辫帅”,所部定武军人称“辫子军”。1913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屠杀民众数千人。
旋被袁世凯授为定武上将军,任江苏督军,调往徐州,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袁世凯称帝后授为一等公,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1916年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阴谋策划清室复辟。1917年6月形势不稳,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争相拉拢其进京调停,于是趁机联合康有为等保皇党人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立溥仪复辟,重新建立皇政,被溥仪任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史称“张勋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溥仪退位后,他被通缉,继逃到天津德租界。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洪宪祸首和辫帅复辟案犯均一律实行特赦。获自由后,他一直蛰居天津德租界6号(今河西区浦口道6号)寓所。
1923年9月12日,他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溥仪赐谥“忠武”。
张勋复辟折叠编辑本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从此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封建势力并不甘心失败,民国初年,继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失败之后,1917年7月1日又发生了清廷的复辟。由于这次复辟是由封建军阀张勋一手制造的,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统帅江防营驻扎南京。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军进攻南京,张勋负隅顽抗,战败后率溃兵据守徐州、兖州一带,继续与革命为敌。民国成立后,他和他的队伍顽固地留着发辫,表示仍然效忠于清廷,人们称这个怪模怪样的军阀为“辫帅”,他的队伍被称为“辫军”。1913年,张勋因参与镇压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有“功”,被袁世凯提拔为长江巡阅使。从此他拥兵徐州,成为一个声势赫赫的地方军阀。
张勋
1916年,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称帝失败,黎元洪当上大总统,实权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矛盾,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和国会则坚决反对。张勋因德国支持他的复辟主张,而反对对德宣战,但同时又蔑视黎元洪。因此,黎、段争相拉拢张勋,张勋却另有打算。他伪装成黎、段之间的调解人,企图坐收渔利,同时拼凑实力,积极为复辟作准备。1917年5月下旬,当黎、段因解散国会问题争执不下时,段祺瑞策划武力推翻黎元洪并解散国会,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院总理。张勋乘机提出“非复辟不可”的主张,于6月7日率“辫军”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到达北京。
经过一阵紧张的策划,张勋于6月30日潜入清宫,决定当晚发动复辟。
1917年7月1日凌晨1时,张勋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瓴,率领刘廷琛、康有为、陈毅、沈曾植、王士珍、红朝宗及几位辫子军统领共50余人,乘车进宫。
北京街头挂起清朝龙旗
3时许,废帝溥仪在养心殿召见张勋。张率领诸人,溥仪行三拜九叩礼。接着由张奏请复辟说:“隆裕皇太后不忍为了一姓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溥仪说:“我年龄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张说:“皇上睿圣,天下皆知,过去圣祖皇帝也是冲龄践祚。”12岁的溥仪说:“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同日,溥仪发布“即位诏”,称“共和解体,补救已穷”,宣告亲临朝政,收回大权。他公布9项施政方针,一连下了8道“上谕”,大举封官授爵,恢复清朝旧制。参加复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书、阁丞、侍郎等要职,康有为任弼德院副院长,张勋为政务部长兼议政大臣,并被封为忠勇新王。张勋还通电各省,宣布已“ 奏请皇上复辟”,要求各省应即“遵用正朔,悬挂龙旗”。
复辟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组成讨逆军,防守的“辫军”一触即溃,张勋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复辟丑剧仅仅上演了12天,就在万人唾骂声中收场了。
人物去世折叠编辑本段
张勋是中国现代史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以他导演1917年为期12天的清帝宣统复辟而扬名天下。张勋出身贫寒,有过许多义举,捐款在北京建立会馆,资助在京的江西籍学生和贫苦人士,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举世闻名的方志敏、张国焘、许德珩等曾得到过资助,他们当时都是北京大学的江西籍学生,另在奉新还用粮款救济当地灾民和孤儿寡妇。1917年7月21日,孙中山先生在致广西督军陆荣廷的一份电报中称:“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中山先生的评论,正是把张勋的政治态度和他的人格区分开来,分别对待。张勋在朝居高位时,常提拔赣人才子,对赣实惠政策颇多。
张勋复辟
张勋的辫子军在北京天坛内露营1923年9月12日,张病死于天津。
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天津公馆病逝,终年69岁,被废帝爱新觉罗·溥仪赐谥“忠武”。一些复辟派人物及其亲友敌仇,皆纷纷写悼诗、挽联致哀,灵柩经过几番周折运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无数赣百姓自发相送,无数名人高位者也纷纷写挽联,成为当年在江西地方上最为轰动的大事之一。张勋这样一个民主革命的罪人,最后竟得善终,还为人为其称颂,这样的怪事也只有在民国那个荒诞的年代才会发生。而最引人注意的挽联却是章士钊和欧阳武所写,不能不说这是历史的玩笑。当时政界闻人和文化名流纷纷致电哀挽,祭文、哀诗和挽联不计其数。后来他的家属在门生故吏的帮助下,专门编辑了一本《奉新张忠武公(勋)哀挽录》,可谓同道者的封神榜。当然,其中也不乏民国要人笔墨,读之颇有堂奥。
对于那些在清末早有人望的赵尔巽、温肃、吕海寰、绍英等遗老,他们首先已经意识到自己向往的故国不复存在,但对于张勋的评价不应该以成败来论英雄。温肃与张勋是有过不少接触的人物,复辟前曾经与张勋的乡贤胡思敬专门到过徐州拜见这位辫帅,寄望甚高。张勋之死使他深深体会到“公存国与存,公去事可知”的悲切。清亡后,吕海寰在津沪当寓公,与张勋也是相知相熟的,在他看来,辫帅“与文信国同乡闾,当附文信国同列传,其事虽殊,其忠不异”,而且“挽狂澜于既倒,当经千载公论”。把张勋比附文天祥,是痛悼辫帅之死的孤鸿悲雁们的共同文化心态,这不仅仅因为张勋与文天祥同是江西人的简单附会,而是他们在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具有共同的“挽狂澜于既倒”的孤忠情怀。
对于那些从清朝旧官僚阵营中分化出来的民国权贵,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忌讳与张辫帅挂上钩、沾上边,因为辫帅复辟几乎置民国于覆灭,是民国共和的罪人,谁愿掉进这潭污水,变成辫帅的一丘之貉呢!然而,人们不能漠视这样一个铁的事实:民国虽然以武昌起义为首功,但毕竟最后以和谈解决南北统一,和平过渡到所谓的共和国,其舆情并不乏民主与宽容的氛围,因而人们在当时最激进的报刊上仍然可以看到满清遗老们的酬唱“文苑”栏目,从政治上剥夺旧政权的存在并不必然引申出在文化上限制其应有的怀旧表达。因此,就张勋之死,也有不少民国权要表达了他们非常复杂的感情。当过民国总理的钱能训,赞美辫帅“千载凛然见生死,九庙于今有死臣”。“九庙”自然不是民国的故事,说的是张勋刷新了清朝忠臣的典故,也是别有一番深意。
张勋
就旁观者来看,辫帅之死,显然使人们极为容易联想到民国与清王朝的对比。由北洋军阀统治的动荡时局,挂的是共和的羊头,卖的军阀独裁的狗肉,草菅人命的丑恶比比皆是。想想有一个皇帝撑着天下的好处,至少也可享受一份生活安定的浩荡“皇恩”,在共和制度下的公民兴许对王权时代的臣民又多了一份眷恋与怀旧。王雨辰的挽联在一定意义上就刻画了这样一种社会转型期存在于民众中间的矛盾心理:“江西只有两个人:不幸李烈钧败亡!更不幸这位大帅死亡矣!这怎么得了呵;在下要问一椿事:是从清朝好呢?到还是活在民国好呢?咦,恐怕难说吧?”当然,任何一个人在历史的车轮下都不过是一个个小块垒而已,承载着有限的贡献,要想阻挡前进的步伐,也是螳臂挡车,高估了个人的能量。
作为一个江西人,张勋之死也结束了江西旧官僚们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张勋复辟队伍中有一部分江西骨干分子,如刘廷琛、万绳栻、叶椿泰、魏元旷、李其光等。胡思敬在《国闻备乘》中曾经抱怨江西人在陈孚恩(肃顺死党、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之后,再也没有出现重要的政治人物,因而极力鼓吹张勋复辟,并且再三向辫帅推荐刘廷琛、魏元旷等参与机密。胡思敬与刘廷琛不仅在晚清同为京官的乡谊旧好,而且还是儿女亲家,他在辫帅死前一年先去世,辫帅送了一幅挽联给这位乡邑旧交:“忆见交在徐兖之间,伤哉十年真长别;虽一去为朝野所惜,自足千秋有立言。”假如胡思敬死在辫帅之后,他的悼亡诗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悲哀呢?李其光致信辫帅重复胡在《国闻备乘》中的观点,认为“清待赣人薄,赣人报独厚”,张勋不以为然,反而回信责其“山林载笔宜慎”,并“以复辟之役,力薄任重,引咎自责”。杨增荦也是晚清一位京官下僚,清亡后回到老家江西新建赋闲,张勋之死,他送的挽诗也表达了江西遗老们的内心共鸣:“吾赣节义邦,所传多文士。直到有明季,觥觥说刘李。如公任綦重,又非二君比”。从北京宣武门外江西会馆发起的复辟,并没有给江西官僚系统创造一个惊奇运数,遗老们最后一线希望也因此而破灭。刘廷琛、叶椿泰客死他乡,万绳栻“参谋长”一直追随溥仪复辟逆流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帝国”,更多遗老的则是蛰伏山林,忧忧以终。
张勋之死,使不同身份的人们体会到自己不同的人生境况,顾影自怜,难免要借题发挥一通,形成一股与当时社会主流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意识。说它是复辟逆流,显然有棒呵之嫌,“擎天柱”辫帅之死已将遗老遗少们内心仅存的一线希望都彻底破灭,只有郑孝胥那一小撮没有赶上丁巳复辟头筹的遗老,还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多的人们也许从愚忠愚孝的辫帅身上看到了一种文化传统的终结。早在辛亥起义时,阎锡山为殉清的山西巡抚陆钟奇父子厚葬,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确以为事是事,人是人,革命是历史,忠贞是人格。陆抚之坚贞,谭协统(镇德)之忠勇,亮臣公子之勇毅,均足为我们敬佩。吾人不能以革命的事业,抹杀他们的人格!”
个人荣誉折叠编辑本段
1915年拥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兼督理安徽军务。
家庭生活折叠编辑本段
一妻十妾 折叠
张勋有一妻十妾。妻名曹琴,曾为张勋守贫10年,被光绪帝皇后隆裕封为一品夫人。据说张勋“事之若母,家庭事无大小,俱一一问过曹夫人”。隐退后的张勋
妾中之一邵雯是天津人,父母早丧,被弟弟骗到张家,卖了一笔钱。邵雯被张勋先奸后允,后来逢邵雯的弟弟来张家,都被其姐痛骂,以至姐弟不能碰面。
张勋寓居天津前后,三姨太王克琴和他的马弁好上了,王为脱离险境和日后生活所计,也效前人之法装疯卖傻,脱光了衣服乱跑。张勋信以为真,遂将王逐出家门。后王与张的马弁终成伴侣,这件事还上了当时的杂志,轰动一时。王克琴后来向人回忆:“张有酣睡在女人身上的怪癖,稍微一动即予脚踢手打,甩下床去。”
九子五女 折叠
张勋的姨太太们给他生了九子五女,大约半数早夭。活下来的长大成人后,有多位与民初人物的子女结亲。
长子梦潮是张作霖的女婿;五子梦范是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靳云鹏的女婿;七子梦津娶了南昌洋油大王赵干卿的女儿;长女梦缃嫁给了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潘复的儿子;五女梦朝嫁给江西督军陈光远的儿子。
当初张作霖很想与张勋结成儿女亲家,据说曾派人持其四个女儿的照片到张勋家,任张挑选其一。张勋因只有长子梦潮与张作霖的四女年纪相符,就选定了该女。及至两人成亲时,张勋和张作霖都已故去,新娘的花轿是从张学良公馆接来的。
张家的这几门亲事,虽说看上去门当户对,可也并非都能美满到底。梦潮自小失于管教,狂嫖浪赌抽大烟,曾一夜输掉坐落天津跑马道价值数万元的一栋大洋房。他成婚不久即夫妻反目,随后离婚。梦缃素行不端,曾姘天津起士林咖啡馆的一个茶房,两人时不时出双入对。有时茶房送菜到张家,梦缃便和他相伴外出,弟弟梦汾指着她的背影说:“姐姐又跟人家走了。”梦缃为人妻为人母后,依然不守妇道,老毛病未改。她嫁到潘家,育有二子,相继考入大学,后因看不惯母亲的行为,都颇为激愤,又相继患上了精神病。
人物故居折叠编辑本段
张勋故居
位于河西区浦口道6号,现为市商品检验局使用。建于1899年,为德式建筑,占地16585平方米,建筑面积10737平方米。主要建筑分东、西两楼。立面简洁,四坡蓝瓦顶,局部有尖顶塔楼。底层为圆拱门窗。东楼为起居楼,建筑整体呈狮子状。西楼是会客楼,由高台阶进入圆形门厅,设廊子相连,底层设戏楼,有二层看台。二楼前部有大平台。最有特点的是该建筑的园林,有假山、凉亭、荷花池、石桥、游船,并养鸟兽、花卉等,均为园林艺术的精品。
历史评价折叠编辑本段
1913年11月,张勋任中国孔教会名誉会长,康有为任总会会长,陈焕章为主任干事。
张勋通过刘廷琛与居住在青岛的支持清室复辟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保持良好的关系。张勋还派密使见德驻上海总领事克里平(Hubert Knipping)表示对德取友好的政策。1917年张勋反对中国対德绝交和宣战。
国民党总理孙中山:“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江西护军欧阳武:“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关于披露腹心的问题,通过《袁世凯称帝封赏了哪些爵位,都封赏了哪些人?》、《清末大将张勋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披露腹心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