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初中文言文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赏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赏析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中文言文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赏析和有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比较诗意的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初中文言文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赏析
  • 有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比较诗意的赏析
  • 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中表达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急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主旨
  • 一、初中文言文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赏析

    本文选自《庄子·秋水》,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小故事。

    庄子的名字叫庄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惠子是庄子的好朋友,名字叫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重要代表人物。这个小故事,正好表现出二人在认知态度上的不同。故事原文如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濠”是一条河,濠水,在现在的安徽凤阳。“梁”是桥的意思。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看到桥下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句中的“是”是代词“这”的意思,指代“出游从容”。庄子认为,这是鱼的快乐。

    庄子是追求“自由”的,而且是追求“绝对自由”的,这在他的《逍遥游》中有明确的体现。现在看到鱼儿是这样的悠闲自然,自由自在,庄子受到了感染,于是说:“是鱼之乐也。”鱼快乐不快乐,我们不知道,但庄子是快乐的。其实,这是庄子本人愉悦心情的投射与外化,是艺术家的感性的、唯心的、主观的认识和情感的抒发。

    然而,惠子是个逻辑学家。名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早研究形式逻辑的一批人,特别是对概念的认识。惠子认识事物的态度与庄子截然不同,他是理性的、客观的、思辨的、严谨的。所以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鱼,哪里会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其实是无法回答惠子的问题的,惠子的话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很有意思,庄子并没有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他同惠子展开了诡辩,套用惠子的形式,把球踢了回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不回答人家的问题,还给人家制造了一个问题,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不愧是个逻辑学家,马上抓住了庄子的话进行推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意思是说,庄周哇,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同理,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惠子的话,庄子是驳不倒的,庄子心里也很清楚,于是他又开始诡辩,强词夺理。庄子说“请循其本”,意思是让我们回到那个最初的话题。“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的意思是说: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却来问我从哪里知道的,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不仅是个艺术家,也很擅长逻辑诡辩,很有趣,他巧妙地偷换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安”。惠子说的“安知鱼之乐”中的“安”,是哪里、怎么、如何的含义;庄子故意把“安”理解为“哪里”,而这个哪里却指的是处所,什么地方。偷换了概念之后,庄子就借题发挥,说惠子你是知道庄子我知道鱼的快乐的,你是问我从什么地方知道的,那好,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呵呵,庄子真是赖皮得可爱。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发现这两个大哲学家都非常睿智。但是他们的认识态度又是截然不同的。惠子好辩,重分析,对外界事物具有刨根问底的严谨的认知态度;庄子智辩巧辩诡辩,重欣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抱有欣赏的态度,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发挥到外物上面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具有逻辑学家的个性,庄子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和风貌。

    那么,辩论的胜负该如何界定呢?其实,是没有什么胜负的。在逻辑上看,当然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在形式上看,似乎又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文章最后,庄子说完后,好像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这个小故事,读来轻松闲适,诗意盎然。惠子与庄子两位大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使人读后会心一笑,又沉思良久。

    (图片来自网络,与正文内容无关)

    一、有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比较诗意的赏析

    惠 子 相 梁

    《庄子》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赏析:惠子相梁

    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的故事是在骂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关于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个故事可从正面给本文的故事以补充。其三,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以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尤其是写鸱卫护“腐鼠”的丑态,更是传神。刘凤苞说:“一赫(即“吓”)字,且护且拒。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真传神之极笔。结句径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绝高。孰为腐鼠?孰为?可想见其胸中寄托。惠子非真有此事,特庄子寓言以醒世耳。”(《南华雪心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二、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中表达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急

    表达的是惠子这样的常人对庄子达到的境界的无法体会,在其中惠子的言辞是前后矛盾的.但常人看来惠子的话更有逻辑.
      梁上那段解释可以这样看:
      濠上之辩《秋水十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 秋水》)
      这段对话中庄子的回答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诡辩,而觉得惠子的推理更符合逻辑.事实上这里涉及到一个逻辑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无关联者不发生逻辑关系.惠子希望采用类推的方式从自己对庄子的不了解推及到庄子对鱼的不了解上,却忽略了自己在对庄子说“安知鱼之乐”的时候已经与庄子之间建立起了判断关系,这种判断关系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已经动摇了后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这个基础.这样惠子就陷入了由自身知见限制所产生的所谓悖论中,要么承认我非子却可知,那么庄子知鱼也并不稀奇了;要么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是没有基础的,那么自己就被隔离于庄子的系统之外与之无法建立逻辑关系,根本无法判定庄子是不是知鱼之乐,从而无从否定庄子鱼乐的判断.因此我们说庄子看似诡辩的回答正好触及了逻辑的基础,而只是思维跨度稍大不易理解而已.
      所以我们说庄子并不是不了解常人的逻辑,而是明晰常人逻辑受到知见限制的事实,从而在自身的行为中“依附(并不确切)“于更高的行为标准,而在论辩中只要使用他人的逻辑系统进行引申就足以使对方陷入自身知见编制的悖论之中.也通过这种行为使惠子了解到常用的逻辑推论并不能很好的表述世界,而只有去小知及大知才能够更好的了解世界.惠子在这里以己度人,正是与《秋水》前面所说的“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别无二致.而濠上之辨放在篇末也恰好成为了对看完《秋水》全篇而仍然以己度人者的嘲讽.

    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与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志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便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关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的问题,通过《庄子于惠子游于濠梁中表达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主旨》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及翻译汇总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及翻译汇总和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汇总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