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每日一题丨中考复习:文言文练习

每日一题丨中考复习:文言文练习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捕蛇者说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每日一题丨中考复习:文言文练习和马上要中考了,大家给点课外文言文的翻译复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每日一题丨中考复习:文言文练习
  • 马上要中考了,大家给点课外文言文的翻译复习
  • 求初二文言文练习
  • 追加100`求20篇初中文言文练习`
  • 一、每日一题丨中考复习:文言文练习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则人谁肯固矣 (_____)

    ②县令,诚主也(____)

    ③虽然,岁满则罢去 (_____)

    ④遂散走 (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

    例句:不知所为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为其来也 《晏子使楚》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D.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宜 相 与 致 死 以 守 其 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力不足,死焉,职也。

    译文:_____________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分析杨氏的性格特点。

    一、马上要中考了,大家给点课外文言文的翻译复习

    2006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5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释】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饮。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⑴闻崖上有声甚厉 ⑵渐近临之 ⑶久之,蛇竟死
    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⑸蜘蛛乃盬 ②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
    ⑴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⑵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⑴然审视殊无所见

    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2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
    其 实 味 不 同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③齐人固善盗乎( ) ④叶徒相似( )
    ⑤晏子入见,立有间( ) ⑤逸而知人之劳(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2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2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4分)
    答:

    三、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三国志 王粲传》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zhǚ)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
    9.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
    时 邕 才 学 显 著。
    10.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①奇: 。 ②一 。 ③识 。
    11.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2分)

    12.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13.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14.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分)
    四、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视此省战 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五、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分)

    六、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闻准入相 ( )
    (2)咏适自成都罢还 ( )
    (3)准莫谕其意 ( )
    16.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张公谓我矣。
    译文:
    17.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2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8~21题。(8分)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8.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0.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译文:
    21.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八、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

    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九、

    十、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惟一女远适他乡 B.老者暴卒
    惟吾德馨 士卒亡者过半
    C.乃俱归 D.仍牢守故宅
    吾谁与归 彼竭我盈,故克之。
    2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 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 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 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25.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

    十一、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十二、阅读《吕蒙正不为物累》一文,回答23—25题。(6分)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宋太宗赵匡义)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妄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唐代贤臣李靖)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2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宗尤所眷遇 眷遇:器重,宠信 B.有一朝士家藏古鉴 鉴:镜子
    C.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知:了解,重视 D.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间:时间
    24.请将文中“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个故事写出了吕蒙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
    十三、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4—8题。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④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于文诰,时无逮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其母怪而问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 称:称赞
    B.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 迁:降职远调
    C.恐不与我同反 返: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
    7、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平,授秘书郎。
    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
    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颜师古)就不再担任原职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
    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
    8、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
    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

    十四、阅读李肇的《王积薪闻棋》,回答问题(5分)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宿地逆旅 ( ) ②良宵难遣( )
    14.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分)

    15.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十五、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 解:
    ⑵相与步于中庭 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十六、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十七、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资治通鉴》
    1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的阅读
    C 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20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21 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附答案
    2006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答案
    一、21. ⑴听到 ⑵从上往下看 ⑶ 终于 ⑷ 曾经 ⑸离开
    22.⑴之 ① 的 ②它,指蜘蛛 ⑵以 ① 用 ②把
    23.⑴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⑵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二、21.其/实味/不同
    22.①捆绑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仅仅、徒然、只)⑤一会儿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23.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②(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24.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25.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三、时/邕/才学显著(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该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
    10.①着重(以……为奇) ②全(满) ③记(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
    11.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2分,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12.强记默知;善算;善属文
    (2分,答出一个给0.5分,两个给1分,三个给2分)
    13.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2分,需要说出前后两句的原因,若只说出其中一句的,给1分)
    1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2分,其它角度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四、12.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五、23.(4分)(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2分,一点1分)
    (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2分,意对即可。)
    六、七、15.(3分)(1)听说、听到 (2)恰好 (3)明白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3分。
    16.(2分)这是张公(在)说我呀。
    评分标准:词语准确,句式恰当得2分;词语或句式有一项不恰当得1分。17.(2分)示例: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等品质。
    评分标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答出两个以上要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四)(8分)
    18.(2分)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评分标准:每画对一处得1分,共2分。
    19.(2分) C
    评分标准:选择无误得2分,选错或多选不给分。
    20.(2分)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八、9、C
    10、更加;精益求精。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十、23.A 24.C
    25.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十一、14、(1)有人(2)凭
    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十二、23. 2 D(“间”应是“机会”的意思)
    24. 2 参考译文:(大概)没有(少)嗜好而不受外物牵(连)累.过去(古
    代)的贤人也难以做到。(译文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
    25. 2+1 廉洁不贪而又宽厚幽默(诙谐)(答出前一方面性格可得2分。答
    出后一方面可额外加1分)
    十三、二、(15分)4、D 5、D 6、B 7、D 8、A
    十四、13.①旅店②排遣,消遣(意思对即可,每小题0.5分,共1分) 14.此题能答出隔墙下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2分) 15.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2分)
    十五、20.⑴解开(或:脱 脱下) ⑵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21.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答出句子大意即可) 22.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23.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十六、7、⑴:移动 ⑵离开
    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十七、19A
    20 B
    21紧扣选文内容,围绕“读书”“学”能“大有所益”即可。

    2001——2006年中考试卷分析及复习对策

    夏智

    文言文考查:

    默写部分:

    有些诗句、名句被反复考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问渠哪得清如许”等,考试要求背诵涉及的诗词、名篇都在背诵的范围内,都应该熟记成诵,并理解句意。

    语段部分:

    2001年《少年中国说》

    2002年《核舟记》

    2003年《爱莲说》,课外是《楚人学舟》

    2004年《黄生借书说》,课外《北人食菱》

    2005年《卖油翁》(H版)、《同区记传》(S版)、《黔之驴》(新教材),课外《郑人逃暑》

    2006年《岳阳楼记》(H版)、《醉翁亭记》(S版)、《桃花源记

    二、求初二文言文练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4、 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5、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6、 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2、 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 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六)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 一牛且数万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 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 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仿写句子练习
    1、 仿照下列句式造句(“爱”的对象可填人、景、物等)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人们都爱 , , 。
    2、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仿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3、 例句: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仿句:友谊如 ,我们 , ;
    友谊如 ,我们 , 。
    4、 例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仿句:如果你是 , 。
    5、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6、 例句: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仿句: ,是在告诉我们 。
    7、 例句:我们平静地,宽慰地,带着欣喜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
    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仿句:
    8、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仿句:书是 , 。
    初中语文附加题专题练习答案
    1 师旷问学
    1、①向②戏弄③明亮④听说
    2、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更好?
    3、暮指时间晚,迟了。他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他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
    4、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
    5、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
    2 颜回好学
    1、司马迁 纪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①蚤通早 ②亡通无
    3、①更加②谁③过失,错误
    4、有一个叫颜回的喜欢学习,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3 螳螂捕蛇
    1、D
    2、①抓住,钳制②最后,到底
    3、可是仔细地察看也完全看不到什么东西。
    4、B
    4 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①雨后或雪后转晴②一会儿③通“披”
    2、我听说,古时候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消闲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啊。
    3、因为晏子的谏议有说服力,更为重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5 勉谕儿辈
    1、①用来做成②衣着,衣服③不要
    2、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
    6 打捞铁牛
    1、①将近②使……出③慢慢地④填满,充实
    2、那横木就像秤杆秤锤称东西的样子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于是船浮起来,铁牛也被钩出。
    3、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三、追加100`求20篇初中文言文练习`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 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0)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一八)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
    2. 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译文: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二十)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

    关于捕蛇者说翻译的问题,通过《求初二文言文练习》、《追加100`求20篇初中文言文练习`》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捕蛇者说翻译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捕蛇者说翻译(2)

    相关阅读

    • 每日一题丨中考复习:文言文练习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捕蛇者说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每日一题丨中考复习:文言文练习和马上要中考了,大家给点课外文言文的翻译复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