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太空探险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浩瀚夜空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谱写着人类宇宙探险的史诗和谁知道宇宙探险英雄的故事?快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浩瀚夜空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谱写着人类宇宙探险的史诗
1969年7月21日,当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时,人类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飞上月球的伟大梦想。
这一盛况举世瞩目,正如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所说的——“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随着登月成功,人类开启了探索宇宙的新纪元。但在此之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却早已开始。
尤其在19世纪末,随着实验物理学和技术发展,一些新工具被用到天文学研究当中,变革的速度明显加快。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大家的宇宙观在这过去的100年中,发生了剧烈变化。
这期间,天文学家是如何取得诸多发现,并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的呢?
通过《宇宙百年探险》这本书,作者给出了生动精彩的答案。
作者琳达·施韦策是美国人,她写的书既有专业性,又有可读性。
因为从孩提时起,她就对天文学很着迷,成年后取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博士学位,并在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科学写作。
作者通过独家采访上百名天文学家,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编著了此书,才使得近百年的科学探索秘辛,得以在我们面前呈现。
可以说,它讲述的就是天文学家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1、“巨眼”的落成,让人们把视线投向了更遥远的夜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望远镜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是他们知觉的延伸。他们共同除去挡在好奇心和知识之间的层层干扰。
在一个国际天文学研讨会的会场中心,来自全世界各天文台和空间中心的参会者,正兴奋地围绕着一个亚克力盒子,久久不愿离去。
里面陈列的是伽利略亲手制作的一架望远镜。
相比于他们常打交道的望远镜,放在面前盒子中,仅用硬纸板和皮革制作的这个望远镜,无疑却粗略得多,看上去就如石斧一样古老和原始。
但这并不影响这些天文学家将其视为源头,对它充满崇敬。
他们当中很多人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用过跟它外形差不多的初级望远镜去看星星,从此迷上天文。
虽然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成为世界上最早识破漫漫银河奥秘的人。
放眼望去,夜空中繁星点点,似乎每一颗都值得用望远镜去一探究竟。只是,当时还没有哪一台仪器有能力对宇宙中的天体进行详细的清点。
已是天文台名誉台长的海耳便发起了一个新项目——建造一台功能更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去解答自己心中的诸多疑问。
海耳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便开启了太阳物理学的研究生涯。他渴望收集到更多来自宇宙的光,于是先后四次主持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
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工程师们需要用500多吨钢材和玻璃打造出高精密的仪器,与之搭配的圆顶重达1000吨,而且还要旋转自如。
如此浩大的工程面临着许多无法想象的障碍,以至于历时20年才得以建造完成。
这个被称为“巨眼”的200英寸海耳望远镜,不负众望,在20世纪所获得的天文发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改变着人们对宇宙的普遍认知。
2、透过巨眼,遥远的夜空既绚丽多彩,又充满掠夺和争斗
“巨眼”的存在,许多尚未被探索的宇宙空间给了天文学家们惊鸿一瞥。
那里有如同茧蛹般包裹在原生气体和尘埃深处的恒星“育儿所”,有正在衰老的恒星喷云吐雾“污染”着银河系,在云层密布的木星大气层上有明亮的孔洞,还有正在大规模制造恒星的遥远星系……
当然,宇宙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宁静平和,它也有充满暴力和掠夺的一面。
当星系从银河系身边经过,如果靠得太近,会被银河系强大的引力剥走了外侧的恒星,沦为银河系的阶下囚,最终被其吞噬。
我们熟悉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用在星系中竟然也毫不违和。
1937年,天文学家发表论文称,在星系团中,最亮的星系的光度似乎与第二明亮的星系的星等,还有星系团的富度 存在着令人不解的奇怪关联。
而且这个关联有违常理:最亮的星系越是明亮,第二、第三亮的星系就会越暗。
也就是说,星系团里最亮的星系,似乎是以牺牲较暗成员为代价来换取最高的光度。
他们在论文中这样评价:“富者靠牺牲穷者而逐步致富。”
可见宇宙中的星星并不像我们肉眼所见的那样,一直平静地闪耀着。
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探寻宇宙秘密的同时,也在修正着认知上的一些错误。
这不,我们熟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老九——冥王星最终被踢出了“九大行星”之列,如今剩下八大行星。
原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天文学家发现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各项数值都比冥王星大。
这些发现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国际天文学会在2006年做出决定:
冥王星必须离开行星行列,归入名叫矮行星的新一类太阳系天体。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了解,从恒星的诞生,到银河系的核心,天文学家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真相,一直丰富和改写着我们的认知。
3、黑夜给了他们敏锐的眼睛,他们却在寂静中寻找宇宙的光明
天文和天体物理调查委员会主席,约翰·N.巴卡尔曾说,天文学让人类智慧获益良多,就在于望远镜既不掘金也不挖宝,却能让人类收获宝贵的思想。
但天文观测不仅需要耐心,也需要钢铁般的意志。
在漫漫黑夜,想要破解那些无法触及的星体秘密,寻找问题的答案,其中艰辛远超人类的想象。
尤其在天文观测早期,200英寸望远镜还没有安装自动导星装置来辅助望远镜跟踪天体。
天文学家都要亲自上阵,每天晚上去推动手持导杆上的东、西、南、北按钮,来来回回不下数百次。
每天下午,还需要有人爬进观测室,把光栅旋转到当天晚上要拍摄的光谱范围。到了夜间观测时间,大家全靠对讲机保持联络。
在寒冷寂静的黑夜里,面对观测目标,他们会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冷冰冰的金属设备中间,度过许多个不眠之夜。不时体验着醍醐灌顶的快感,或者不确定性带来的刺痛。
也有人就用整整三年半时间,把逐渐破损的磁带上记录的天文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里。
等到数据录入全部结束时,连磁带驱动器都报废了。
但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驱动人们进行太阳系外行星及其生命搜寻的原动力。
新的天文观测和发现必将继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不断加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这是宇宙探索的美好时代,而我们全都是参与者。
写在最后:
《宇宙百年探险》配图非常丰富,既满足了我们对宇宙百年探险的好奇,也打开了我们对宇宙的新认知。
打开它,你能领略动人的科学探索发现,收获对宇宙的新认知和新见解;合上它,或可得思绪上的宁静,遥想宇宙的深远。
一、谁知道宇宙探险英雄的故事?快
航行次数最多的宇航员(图片)美国宇航员斯托里·马斯格雷夫1983年至1996年共完成太空飞行6次,合计53天。下图是他完成最后一次航行任务时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旁的留影。这次航行自1996年11月19日至12月7日,历时17天15小时53秒,飞船共绕地球轨道运行278圈,创运行圈数最高纪录,飞行里程超过1127万公里。美国宇航员约翰·扬是1965年至1983年第一个完成6次太空飞行的人。6次航行合计34天。另一位完成6次太空飞行的宇航员是富兰克林·张一迪亚士(哥斯达黎加),他在1986年至1998年共在太空飞行6次,合计52天。
人类飞行的最快速度
迄今为止,人类飞行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39 897公里,由美国空军上校托马斯·斯塔福、空军中校尤金·塞尔南和中校约翰·扬于1969年5月乘“阿波罗10”号指令舱返回地球时创造。
女子飞行的最高记录
美国人凯瑟琳·桑顿在“奋进STS61”号航天飞行工作期间,1993年12月10日借助轨道推进器创造了600公里的女子飞行最高纪录。
人与同伴隔离的最远距离
迄今为止,人与同伴隔离的最远距离是3596.4公里。1971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美国“阿波罗15”号进行登月施行时,艾尔弗雷德·沃登驾驶指令舱创造了这一最远纪录。一同登月的宇航员戴·斯科特和詹姆斯·欧文在哈德利登月基地考察月球表面情况。
最有经验的太空旅行者
俄罗斯医生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在两次太空飞行中共计在太空停留了678天16小时33分16秒。
同时进行太空飞行的最多人数
1995年3月14日,有13人在太空中创造了同时进行太空飞行人数最多的纪录,其中在美国“奋进STS67”号上 有7名美国宇航员,俄罗斯“和平”号空间上有3名俄罗斯宇航员,俄罗斯“联盟TM21”号空间站上有2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保美国宇航员。
同时在太空飞行的最多国别宇航员
1992年7月31日,来处五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进行了太空飞行,创造了太空飞行国别最多的纪录,其中包括“和平”号窨站上的4名俄罗斯籍和1名法国籍宇航员、“亚特兰蒂斯STS46”号上的1名瑞士籍、1名意大利籍和5名美国籍宇航员。
1996年2月22日,“哥伦比亚STS75”号上的4号美国籍、1名瑞士籍和2名意大利籍宇航员、“和平”号空间站上的1名德国籍和4名俄罗斯籍宇航员进行的太空飞行平了这一纪录。
太空飞行的最大高度(图片)
1970年4月15日,“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的机组人员(图中自左至右:杰克·斯威戈特、吉姆·洛弗尔、弗雷德·海斯,均为美国人)创造了距月球表面254公里、距地球表面400 171公里的最大太空飞行高度纪录。这次飞行于1995年被拍摄成电影《阿波罗13号》(美国片),由汤姆·汉克斯扮演弗尔。
航天飞行上最多的机组人员数
1985年10月30日,发射升空的航天飞机“挑战者STS61A”号载员8人,创造了航天飞机飞行机组人员最多的纪录。1995年7月7日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亚特兰蒂斯STS71”号载有8名机组人员,平了这一纪录。
同一航天器上最多的人数
1995年6月,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的人员有10人(发名俄罗斯人,6名美国人),创造了在同一航天器上人数最多的纪录
人类在月球上停留的最长时间
1972年12月7日至19日,美国空军中校尤金·塞尔南和哈里森·史密斯博士乘“阿波罗17”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12天13小时51分的登月施行创造了74小时59分的人类在月球上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
航天飞机的最长飞行时间
“哥伦比亚”号的第21次飞行始于1996年11月19日,历时17天15小时53分26秒(至主机关闭时止),打破了原来由该机保持的最长飞行时间纪录。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当时遇到恶劣天气,使“哥伦比亚”号的着陆不得不推迟了两天。
时间最长的载人太空飞行
载人太空飞行的最长时间纪录是由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创造的,他于1994年1月8日乘“联盟TM18”宇宙飞船登上“和平”号空间站,1995年3月22日乘“联盟TM20”号返回地面,持续飞行437天17小时58分16秒。
完成环球飞行次数最多的空间站
截至1999年3月2日,“和平”号空间站已完成环球飞行7。5万余次。到该站按预定时间着陆时,将实现环球飞行13年。
规模最大的太空葬礼
1997年4月,包括科幻电视剧《星球旅行》原创者吉恩·罗登伯里、反传统文化的领袖蒂莫西·李莱博士在内的25名宇航先驱和航天爱好者的骨灰,由西班牙的珀加索斯火箭送入轨道,每份骨灰的费用为5000美元。这些骨灰停留在轨道上的时间将为3年半到10年。
最远的安息地
1998年1月,载有美国著名地质学家尤金·舒梅克博士骨灰(重28~35)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勘探者”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这船要对月球表面 进行为期一年的勘测飞行。动力耗尽后,飞船将在月球表面坠毁,舒梅克的骨灰将一同留在那里。舒梅克生前曾说过,没有登上月球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观众最多的航天事件
1969年7月,当“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实况播出时,全世界收看这一壮举的估计有6亿人(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5)。
飞行时间最长的女宇航员(图片)
女宇航员所创造的最长飞行时间纪录是188天4小时14秒,这位宇航员是美国的香农·卢西德。1996年3月22日,她乘坐美国的“亚特兰蒂斯STS76”号宇宙飞船抵达“和平”号空间站,同年9月26日乘“亚特兰特蒂斯STS79”号返回地面。她在空间站停留时间超过任何其他美国宇航员。返回地面后,她即被克林顿总统授予国会太空荣誉勋章。
年纪最大的宇航员
年纪最大的宇航员是小约翰·格伦,1998年10月29日,当他作为机组人员乘“发现STS95”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时,他的年龄是创纪录的77岁零103天。这次飞行历时11天,于1998年11月7日返回地面。
管理便携式电脑台数最多的宇航员
西班牙宇航员佩德罗·迪罗于1998年10月在“发现”号宇宙飞船上总共管理便携式电脑19台。
时间最短的太空飞行(图片)
载人太空飞行的最短时间是1961年5月5日,由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中校乘宇宙飞船“自由7”号进行墨丘利计划中的第一次飞行时创下的。这次亚轨道飞行历时 15分28秒,使谢泼德成为第二个飞入太空的人(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进行第一次太空飞行)。图为谢泼德(后排左)与墨丘利小组其他6名宇航员的合影。
二、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哪些让人类细思极恐的事实?
如果将天文望远镜的出现,看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开端的话,那么人类至今已经对宇宙进行了四百多年的探索。
在这四百多年的探索历史中,宇宙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颠覆着人类的认知,让人类叹服它的浩瀚、感慨自身的渺小。
其实从某些角度来看,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并没有比四百年前多多少,因为在它绚烂夺目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极多人类尚不知晓、甚至永远都不可能知晓的秘密。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就是“未知”,但是在宇宙中恰恰相反,宇宙中最可怕的并不是那些人类尚不知晓的秘密,而是那些让人感到细思极恐的事实,例如下面这三个:
一、理应存在的外星文明
正如前文所说,宇宙用它的浩瀚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人类的认知,可实际上“浩瀚”一词也并不能完全体现宇宙的“大”。
以太阳系为例,地球到木星看似很近,但如果以高铁的速度前进,从地球到木星大约需要花费184年左右。
而地木距离6.3亿公里的距离,放到太阳系4光年的半径中,其实跟一滴水落入大海没有什么分别,可见太阳系的辽阔程度。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光银河系中就有1000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整个宇宙中的恒星数量更是难以估计,因为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可观测宇宙中至少有两万亿个。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每个恒星系中只有5颗行星,整个宇宙中的行星数量也要比地球上的沙粒还要多无数倍。
所以在这种庞大的、难以想象的数量下,说只诞生了人类一种智慧生命,你觉得可能性真的很高吗?
事实上,科学家们也觉得不可能,可现实仿佛跟人类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宇宙中一直都是“静悄悄”的,诺大的宇宙中仿佛只能听到人类的呐喊声,其他人究竟在哪呢?
对此,许多科学家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试图解释,可每一种假说都或多或少有难以自洽的漏洞。
二、光速延时
我们都知道,之所以会产生“可观测宇宙”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光速的限制,因为可观测宇宙外的空间膨胀速度已经大于了光速,所以那里的景色永远无法达到地球被我们看到。
事实上,光速的限制不仅产生了可观测宇宙,也让人类时时刻刻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因为如果一个宇宙事件的影响是以光速进行传播的,那么在这个事件对地球、对人类产生影响前,人类根本不可能提前探测到。
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距离地球不远的地方发生了猛烈的伽马射线暴,并以光速向外传播,而这股能量足以将地球生命全部毁灭,那也只有等它到达地球那一刻,人类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谁也不知道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已经在宇宙某处发生了,并在向地球赶来的路上。
也许下一年,也许再过几万年,甚至也许就是下一秒,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将变成一片“炼狱”、一片辐射海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光速存在速度上限,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如果6500万光年外有个外星文明在观察地球,那么它们看到的肯定会是恐龙在四处漫步,而不是灯火辉煌的现代大厦。
三、空(庞大的尺度)
如果问宇宙中还有什么比永恒的孤独更可怕,那只能是“空”了。因为哪怕满天星光再壮美、星体再庞大,与无尽的“空洞”比起来,这“有形”的绚烂仅能算是宇宙中一点微不足道的点缀罢了。
那宇宙究竟有多空呢?我们都知道,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这颗和太阳类似的恒星距离我们约4.3光年。
如果我们假设太阳是一颗直径4厘米左右的乒乓球,那么地球就是距离乒乓球4.3米,直径约0.36毫米的尘埃。
或许这样看地日距离好像也并不遥远,毕竟才隔了4.3米左右。可你要知道,如果将这4.3米的距离放到现实中,一架三倍音速的飞机,至少要飞5年的时间才能走完。
而放到同样的尺度下,比邻星距离我们有多远呢?而它又会是多大呢?其实比邻星就相当于一个直径约5毫米的黄豆,距离地球这个0.36毫米的尘埃至少1200公里。
如果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一开始就直奔比邻星,并且初始速度就能达到7.8公里每秒,那么走完4.3光年的距离也需要16万年的时间。
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太阳在50亿年后走向毁灭,人类不得不坐上飞船踏上寻找新家园的道路,你坐在高速飞行的飞船中望着窗外,一年、十年、一千年乃至几百万年过去了,窗外的景色几乎还是静止不动的,这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体验?
近些年不少科学家提出,宇宙难以想象的“空”,或许是扼杀文明的罪魁祸首,每个文明只能在自己的母星附近繁茂,然后逐渐走向消亡。
以上就是宇宙中三个细思极恐的事实。当然了,硬要细说起来,让人细思极恐的事实肯定远远不止这三个,毕竟对于宇宙我们了解的还太少,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那样:“知道的越多,就觉得自己越无知”。
三、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讲的什么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是一本现代言情小说,讲述一个古董修复师和bai残疾卧底警察从相识相爱,到警察被毒贩下毒致死,修复师自杀殉情的悲剧爱情故事。
在《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杨昭是一个优秀的知识青年,家境富沃,职业特殊,从小受到精英主义的影响,对外思维理性,处理事情雷厉风行,内心却感性细腻,敏锐勇敢。
她与本是卧底的残疾警察陈铭生偶然认识,渐渐走到一起。男主角陈铭生始终以一个出租司机的身份出现,身体残疾,生活辛苦,却拥有出众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杨昭发现,这个男人残缺的身体和顽强的性格,矛盾又充满诱惑,使她深深地被吸引了,并且大胆地爱上了这个男人。
扩展资料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的故事十分简单,像根长竹,一条主线,从头到尾,磕巴都不打,前面50多章都在讲述两人从陌生到相爱,后面20章讲两人分隔,警察重返做卧底后矛盾压抑的生活,最后两章升华骤起,戛然而止。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Twentine—无量渡口。Twentine—无量渡口,热爱文学,文笔犀利独特,擅长用平实的语言刻画出现实中平淡的生活,于平凡的生活中写出与众不同极富魅力而又引人入胜的不平凡。
参考资料:
关于太空探险的问题,通过《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哪些让人类细思极恐的事实?》、《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讲的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太空探险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