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幼儿园课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学者讲堂」王春燕:新中国成立70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历程、成就与趋势和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学者讲堂」王春燕:新中国成立70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历程、成就与趋势
予童说: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变革发展历来也是以课程发展为轴心的。分析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中国学前教育的变革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当前关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呈现出哪些发展趋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主任王春燕教授在2019年10月29日由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主办的“中国—新加坡学前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上做了相关主题发言。本次“予童有约”将以侧记方式分享王春燕教授报告的核心要点。(以下根据现场录音和笔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学习。为使得各位同仁进一步了解我国70年幼儿园课程变革的特点与启示,文末特以微附件形式附上王春燕教授等发表的两篇幼儿园课程变革主题的文章,以供参考。)
— 王春燕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主任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一、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发展历程(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1949.10—1966.4)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根基薄弱,处于低迷停滞的状态。因此,我国“以俄为师”,学习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在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教育工作的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幼儿园既采用了老解放区幼儿园、保育院等托幼组织开设的看图识字、数数、图画、手工、游戏、唱歌、观察、体操和自由发表意见等课程经验,又结合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设的音乐、游戏、工作、常识、故事、读法、数法、餐点等课程经验。1951年8月,国家教委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幼儿园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同年7月,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对幼儿园各科课程从目标、教材大纲、教学要点和设备要点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分科教学的地位正式确立了起来,“课程”一词也被苏式“作业”一词所取代。幼儿园课程进入了建设与稳步发展的阶段。进入1958年,由于“大跃进”运动,“高标准、瞎指挥、浮夸风”的左倾错误在全国泛滥。在学前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过早实现学前教育社会化和全托化的现象,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幼儿园课程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幼儿园课程变革(1966.5—1976.9)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领域是重灾区,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幼儿园课程建设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处于无序和停滞地步。
(三)改革开放初期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发展(1976.10—1989.12)在经历了文革的混乱之后,198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课程应包括生活卫生习惯、思想品德、基本动作发展、常识、语言、计算、美工、音乐等8个方面,要求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教育手段来开展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格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自发开展对幼儿园课程的探索,其中南师大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与南京市幼儿园合作进行的“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等研究,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引起巨大反响。我国学者开始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系统的反思,重新认识陈鹤琴的单元教学,反思分科课程的弊端,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活动。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发展(1990.1—1999.12)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随着国际间的交流,西方先进儿童教育理论不断引入,幼儿园课程变革在保持综合课程的同时,借鉴西方先进理论进行课程探索。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并于1990年2月试行。此期间,幼儿园课程主张遵循儿童发展的逻辑,注重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强调环境、一日生活的重要作用,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1996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实施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特别强调了幼儿园“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项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90年代后期,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新的教育理论,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理念、社会建构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不断涌入,中国幼儿园课程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五)新世纪以来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发展(2000.1—至今)
进入新世纪,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从幼儿教育阶段抓起,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与求知的欲望。2001年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力推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新《纲要》为幼教工作者将新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提供导向,从国家层面推进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幼儿园课程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格局,幼儿园课程变革进入拓展深化阶段。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加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游戏”为大家所关注。尤其是“安吉游戏”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课程实践中对游戏的研究。2016年,教育部新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的正面教育,综合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进一步推广先进的幼儿园课程实施经验,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幼儿园课程变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一)建立了新中国统一的、完整的幼儿园课程标准与内容体系
195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规定了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体系。幼儿园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六科,并在全国试行,自此,新中国开始真正有了自己本土化、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这个标准继承了新中国50年代《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的基本思想,规定了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此次标准,有了质的飞跃,打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分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倡导以和谐的教育观、整合的课程观和活动的过程观来规划幼儿园课程。至此,我国幼儿园课程标准真正形成,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和完善。
(二)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创造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以儿童为本,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共同目标。自新《纲要》、《指南》颁布以来,字里行间都鲜明地高扬尊重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旗帜。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三)形成了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法
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法也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当中。从片面强调知识吸收的灌输式教育,到强调儿童自主、自由发展,是教育活动主体的园丁式教育,再到教学中既非绝对教师中心,也非儿童中心,教学的过程是在双方不断的交流、沟通、互动中进行的对话式教育。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教学也具有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就是因为它继承了分科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又充分吸收了园丁式教育、对话式教育中注重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要,强调儿童自主与自由发展,注重儿童学习主体性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80年代以后逐渐吸收、融合了国外很多新的教学思想而加以实践和创造。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教学既保持了计划性、统一性,同时又具有了灵活性、生成性、开放性。
(四)明确了强调生活性、整合性和活动性的幼儿园课程内容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将幼儿园教学内容分为六个学科,包括语言、计算、音乐、美工、常识、体育。1981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把50年代的幼儿园教学改为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由六科拓展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八个方面。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课程内容未做统一、具体的规定,也没罗列出课程内容的清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要求——教什么、怎样教和追求什么,将课程内容融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之中,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注重内容的相互联系与整合,强调“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赋予幼儿园、教师、家长及幼儿选择与参与的权利。
(五)呈现出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实施方式
1952年,《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课程通过必修作业与选修作业来完成。“必修作业是幼儿在教师领导之下的集体学习,有明确的、统一的目标。即全班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做同样的活动……并且是系统的、积极的……但选修作业并不是自由活动,仍要教师个别指导和帮助。”这表明20世纪50年代,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以教师高度控制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主,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上课”来达成,形成了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三中心的集体上课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开始突破上课、集体教学的局限,走向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形式。
(六)注重发展性的课程评价方式
20世纪50至90年代,幼儿园课程评价并没有被任何的课程标准所涉及到。当时,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幼儿的发展做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注重结果,强调甄别与选拔的作用。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纲要》强调,“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咯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一些新的科学的评价工具,如CLASS评价量表,《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ECERRS)》、《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CECERS)》等逐渐被运用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实践中来。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的角度也变得多样化,可以从结构、过程及结果等视角进行。
三、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变革热点及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变革仍然在不断地摸索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王春燕教授指出,我国新世纪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热点和趋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
2.园本课程建设;
3.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
4.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例如浙江省安吉游戏的课程探索;
5.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
6.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
7.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
原创 王春燕 予童教育研究
一、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通用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1
摘要:环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发面的发展。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创设;作用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应为幼儿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舒适学习的环境条件,满足他们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的经验。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生活学习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良好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创设
相信很多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布置,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以自己为主的环境布置中去,其结果就会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为了让幼儿获得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又可以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又可以使幼儿的成就感得到鼓励和满足,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作品“国庆日”主题环境,我先用纸板绘画出新加坡地图,意为我们共同的快乐家园。
简述新加坡建国历史,现在不同领域的成就,和幼儿们热烈讨论怎么装扮这幅地图,决定通过画画和剪贴的方式以分工合作方式来完成,幼儿们把自己画剪的各种族人,自己纸摺的飞机,自己制作的小房子,还有自己给老师的画像等等,都处理好粘贴到地图上,当整个创设完成的时候,幼儿们高兴极了。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会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把这幅地图告诉爸爸妈妈,介绍这是自己的作品,那是某某的作品家长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会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环境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桥梁。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有环保意识
在班级各区域的环境创设中,都要有幼儿提供的材料与作品,这是他们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培养他们从小就有变废为宝的观念,不浪费任何资源的环保意识。在中班各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都有幼儿从家里手机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吸管等废旧材料。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幼儿们可以用纸盒做成房子,用瓶子做成各色各样的玩具娃娃。这些玩具的材料取自幼儿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目的就是教育幼儿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也让幼儿学会了创造,通过自己的创造力让废旧材料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
用这些作品来装扮班级的各区域,幼儿们在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当幼儿们看到这些没有用废旧材料变成了可爱的玩具,装扮了美丽的活动区域,可是很开心的。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使幼儿了解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及活动兴趣。
3、环境创设要有良好的精神环境
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内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语言、行为、习惯等形成园风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们的成长,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师把每周的课程安排告知家长,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幼儿的信息传达给家长,例如:班级开设英文班、美工班、舞蹈班等,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园方还给每位幼儿配备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每天幼儿在学校的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情况,还可以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学动态了解,对园方教学的开展起到辅助作用。创设良好精神环境是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又是幼儿们的注意焦点,关系到幼儿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为此教师应该发挥精神环境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幼儿心灵,好形象教育,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这些围绕教育目标创设的环境,不仅使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增强了幼儿间的交往,增进了情感的交流。环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发面的发展。他们每天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2
【摘要】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使然。一个人,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后,由于其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渴望参加成人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特点的限制,又使他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所以,游戏成了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一、幼儿游戏的价值
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人指出,游戏对婴幼儿来说,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足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第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着很大的难度。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幼儿园每天都要保证2到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还有另外的游戏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机会还是非常充分的。
第二,游戏能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
第三,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小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耍,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二、在实践中实现游戏的价值与教育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幼儿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使求知欲也更旺盛。
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考,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3、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发现学前班,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孤僻,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但是一参与游戏,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表演中去。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老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游戏材料,尤其是对大班的孩子,应侧重于游戏的操作难度及复杂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力图让幼儿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训练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品质,培养进取精神。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3
【摘要】“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理念中,倡导得最多也是最为基本的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幼儿园教师肩上所肩负的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教育背后的神圣意义更不由言说。要做到师爱,就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鼓励,给孩子一片自由自在成长的天空,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师爱;幼儿;快乐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滴。曾经听过一位苏州名教师的讲座,她说:“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如果你不热爱自己职业,我劝你乘早离开!”我想,她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在内心也同样充满着对自己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强烈的使命感。
一、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师爱的真谛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对社会、同伴、他人启蒙的阶段,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话语都将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内心。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也感受到了许多弯下腰,真正接近孩子后,我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快乐!
1、给孩子暖心的爱。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是:“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生格言也在激励着幼教工作者,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为孩子献出满满的爱。在幼教工作中,在面对最纯净的孩子们时,这样的伟大的爱,也能变成一种相互的爱。离园的时候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各自的家长接走。但是我发现家长们领着孩子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在帮孩子整理身上的衣物。我反思着离园前,我为什么不提前帮孩子整理呢?于是,每次离园前,我都会抽一点时间,从头到脚看看孩子,帮助他们整理好衣裤。家长来接孩子时,看看没有什么可整理的,露出欢喜的表情,那一刻有一股暖暖的爱在心中流淌。
2、给孩子平等的爱。我们班初入园就能不哭闹,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十分乖巧,这使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于那些总是哭闹、情绪不安的孩子。这天,早晨来园时,皓皓奶奶告诉我,皓皓说,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举手了,可是老师却叫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自此之后,我便对皓皓多了一些关注,不仅请他上课时回答问题,还表扬他坐得神气。晚上回家后,我收到了皓皓妈妈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皓皓回家说,今天是他上幼儿园来最高兴的一天,谢谢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读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里也淌过一丝暖流。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换来了孩子极大的快乐。我们应该更平等地关注每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爱和鼓励,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
二、在教育反思后,发现师爱的意义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有被尊重、热爱和理解的权利。”从尊重人权到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给儿童他们需要的爱,才是符合儿童正常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才能产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的条件;才能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愉悦。
1、给孩子足够的爱,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也是帮助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会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和同伴。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能建立起对幼儿园秩序、规则的认同感,有信心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得到社会认同感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才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学习的动力,为他们向着更高更广阔的天空飞翔而壮实臂膀。
2、给孩子足够的爱,使幼儿快乐学习。传统的中国式学习和教育是以规矩和方圆定教育,将学习的方式统一在一条道路上,让所有的受教育者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者的个性、特点、特长都被限制,使得受教育者都变成了同一版本的翻版,学习的道路也尤为艰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幼儿快乐度过成长关键期。秩序的关键期、情感的关键期、空间、时间的关键期,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有很多,这些关键期如何得以顺利度过?这都依赖于家长和教育者的爱和自由。只有用爱为孩子关键期的成长奠定夯实的垫脚石,孩子的未来才能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我们今后的社会才能更文明、更进步!
三、在教育生涯中,坚持走师爱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孩子便无法成长,没有了爱,教师的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其实,从教的这些年里,能给我心里留下暖意的事情远远不止以上的三件。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着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对孩子的关爱,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暖流流过我和孩子的心田,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也一定会更明亮、广阔!
参考文献:
[1]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爱满天下的陶行知[M].群言出版社,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4
摘要: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要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它是我国学制中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和各级的关怀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长足进步。
一、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造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养成的前期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养成。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表扬。因此,要培养幼儿是先有目的,努力实现目标,自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并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会提高。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然而,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着喂饭,生怕孩子饿着,或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样只能造成营养失衡;合理、科学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说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从小培养;2从小事抓起;3不能有例外;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制定规范并合理运用强化机制;5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借用英国的一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二、2020幼儿园老师国培心得总结5篇
培训是给有 经验 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幼儿园老师国培心得 总结 .欢迎阅读!
老师国培心得总结1
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和网上学习,我觉的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许多的提升;无论在 教育 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有许多的收获。对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我感到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值此在培训之际,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教学方面
我们以往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简单地认为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便能搞好教育教学。其实则不然,因为幼儿园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成长状态。让他们成为身体健康、性格阳光、受人欢迎的人;成为坚强勇敢、自我节制、自我管理的人;成为能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养成好习惯的人。
这些目标的实现单靠课堂教学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做到“一日活动皆教学”,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杜绝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教学。我们要以学定教,关注幼儿的能力、需要、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等,即先备 儿童 再备教材,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目标性、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与周围环境一致性、直接经验性、逻辑性的原则。内容要跟着目标走,过程要跟着内容走,提问、操作等要来自于内容。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先备教材再备儿童,先备内容再备目标。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展开 反思 ,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要把区角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供多样性、复杂性的区角游戏材料,提供高灵活性的材料,让幼儿有多种玩法,真正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二、家园共育方面
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过去,我们习惯于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幼儿园工作,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家长对幼教工作不是支持与配合,而是合作、相互支持。所以,我们要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平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林园长还向我们传授了他们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如成立讲师团组织内容丰富的讲座,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教师、家长助教等形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等等。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要把家园共育工作做到实处。
三、师德修养方面
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良好的师德乃教师最关键的素质。幼儿教师的权利比任何教育阶段的老师的权利都大,所以其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关键。
蒙台梭利曾说过:“6岁前的孩子是用照相机的原理来学习的,人们的行为像一个个的镜头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从而达到模仿学习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像李跃儿巴学园里的老师那样去关爱孩子、教育孩子。另外,我们还要多看书、多学习,作个“学习型”的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以上,是我在参加幼师国培后有感而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实施。
老师国培心得总结2
两个星期的国培学习,使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在感受大学校园 文化 氛围,目睹众多专家、教授的博学风采的同时,重温了过去所学,更新了教育理念,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论。能够聆听这么多教授、专家的讲课,我感到是一件多么幸运而又幸福的事。
经过半个月的培训,我觉的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许多的提升;无论在教育上,还是在教学上,都有许多的收获。对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我感到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值此培训即将结束之际,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教学方面
“幼儿园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什么?”这是高慎英教授讲座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也让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我们以往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简单地认为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便能搞好教育教学。其实则不然,因为幼儿园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成长状态。让他们成为身体健康、性格阳光、受人欢迎的人;成为坚强勇敢、自我节制、自我管理的人;成为能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养成好习惯的人。
这些目标的实现单靠课堂教学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做到“一日活动皆教学”,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杜绝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教学。为此,就要像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教授所讲的那样来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以学定教”,关注幼儿的能力、需要、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等,即先备儿童再备教材,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目标性、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与周围环境一致性、直接经验性、逻辑性的原则。内容要跟着目标走,过程要跟着内容走,提问、操作等要来自于内容。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先备教材再备儿童,先备内容再备目标。
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展开反思,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要把区角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供多样性、复杂性的区角游戏材料,提供高灵活性的材料,让幼儿有多种玩法,真正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二、家园共育方面
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过去,我们习惯于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幼儿园工作,听了广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林咏瑜园长的讲座,使我们认识到:家长对幼教工作不是支持与配合,而是合作、相互支持。所以,我们要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平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林园长还向我们传授了他们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如成立讲师团组织内容丰富的讲座,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教师、家长助教等形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等等。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要把家园共育工作做到实处。
三、师德修养方面
曾洁珍教授曾给我们看了一个纪录片《幼儿园》,让我们看到了幼儿教师素质、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因为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良好的师德乃教师最关键的素质。幼儿教师的权利比任何教育阶段的老师的权利都大,所以其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关键。
蒙台梭利曾说过:“6岁前的孩子是用照相机的原理来学习的,人们的行为像一个个的镜头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从而达到模仿学习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像李跃儿巴学园里的老师那样去关爱孩子、教育孩子。
另外,我们还要多看书、多学习,作个“学习型”的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以上,是我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国培学习后有感而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待回去后进一步改进、实施。
借用曾教授说的话“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愿我们幼教的同仁们都有个幸福的晚年!
老师国培心得总结3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幼儿园的国培计划——示范远程培训与学习。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我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有幸聆听了许多教授精彩的讲座,我的许多教学问题都在这里得到了专家的解答。
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只是哄孩子,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每个人都能做好这一份工作。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人。可当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对这个职业的认识是那么的肤浅。所以必须在反思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
通过专家的指导,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树立专业、快乐的教育理念。把幼儿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力求做到。其次,关爱孩子,认可孩子,平等对话,与孩子形成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善于接住孩子抛来的“球”。另外,还要具有扎实的演奏、阅读、写作、绘画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掌握多种 教学 方法 ,善于及时、合理地策划、组织和实施活动。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需要进行反思,不断学习,善于总结,勇于创新。
这次的国培教师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让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当然,我也充分认识到作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教师和孩子们的学习技能,从儿童的现实角度出发,重视示范的作用,融入符合时代的教育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实现更好的教育。
幼儿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是幼儿教育的启蒙教师。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们是培育祖国的花朵。
老师国培心得总结4
在这为期十天高强度、大密度的学习时间里,感谢国培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与平台,沈阳师范大学请来北师大、东北师大、华东师大、河南师大等高校的教授以及沈阳本土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每天收获知识,增长见闻。
例如:北师大冯晓霞教授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东北师大王小英教授的《幼儿园活动的有效性》、华东师大朱家雄教授的《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河南师大刘晓红主任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等重要前沿理论和实践课程。本土专家李红梅老师的《优秀教师成长历程——与名师对话》、韩沈丹园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课程关系》、罗英智的《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内容与课程设置》以及线亚威主任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等。
通过学习,我感悟很多。深深感受到,学前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能画地为牢,目光短浅,不能只盯着幼儿教育,只做井底之蛙。我们要与时代同行,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敏锐性,及时捕捉生活的脉搏,博学善思,用我们无穷的智慧与爱心,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孩子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培养这些祖国的未来栋梁,在他们受教育最关键的启蒙阶段,给予他们最需要、最科学的照顾和关注。
通过学习,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变:学习让我了解了《纲要》与《指南》的相互支撑、正确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幼儿园活动区课程实施策略等;东北育才幼儿园、皇姑区实验幼儿园、南宁幼儿园、沈政幼儿园的参观与学习,更是让我们零距离、全方位的了解优秀园所的办园理念与策略,为我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鲜活的实例。
皇姑区实验幼儿园的特级教师_x,为我们阐述了她在成长中的感悟。读书,是她的生活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她追求的目标;乐于学习,是她的工作写照。简单质朴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再现了红梅老师一线工作中的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在红梅老师的侃侃而谈中,了解了皇姑区实验幼儿园的园本文化与内涵发展。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红梅老师对我们所有听讲教师的衷告。只有不断的学习,自身才会不断的发展、成长,优秀直至卓越。
沈阳师大,十天学习,这里的专家循循善诱,这里的老师细致耐心,让我们每一个学员都为之感动和高兴;治班严谨又知性风趣的杨老师是大家的最爱,杨老师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还义务的为我们做导游解说员。在参观园所的路上,耐心、细心的为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讲解沈阳的风土人情与社会发展。
最后,借用王小英教授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国培感悟:动心动情的教育,才是的教育!杨老师,做到了,沈阳师大,做到了!
老师国培心得总结5
在这短短的10天的学习时间里,我好象从里到外受到了一次洗礼,是对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理念的转变,但感觉又都是幸福而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能听到专家不同课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众多的疑问在专家、教授那里得到了解决,每一天都有丰硕的收获。十天里我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拼命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想把这些理念和知识带回去和大家分享。
一、在专家的课堂中学习到的:
本次培训的主要课程有:《当代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学习品质培养》,《追寻快乐的足迹——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及优化途径》,《落实〈纲要〉精神提升教育质量》,《尊重规律科学实践——提升幼儿园课程 领导力 的共同行动》,《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语言教育观与幼儿园语言教育变革》,《基于问题的幼儿教育行动研究》,《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基本要素与问题》,《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课例研究工作坊》等。专家们独到的见解引领着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着我的教育理念。许多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听了讲座以后豁然开朗,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根深蒂固的一些认识受到了冲击,时时激发我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其中有几位专家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远杰教授让我了解了什么叫“幼儿教育的行动研究”,他以行动研究原理为重点,结合实际,巧妙的利用案例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原理、层次、过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他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参与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其实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隐含着许多的问题值得研究,但这隐含教育本质的问题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听了这个讲座,我反思了自己的思维习惯,使我认识到:如果想让自己的劳动从单调变得有趣的话,就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冯晓霞教授的《质量-幼儿园生命之本〈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的讲座,使我再一次认识了幼儿的发展规律、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科学的幼儿发展观、专业化教师的的职责所在、怎样做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她从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质量入手,深刻分析了哪些因素是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学习活动安排是关键。学前儿童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专业化的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把握儿童发展的程序和规律。使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与幼儿发展规律的背离,之所以迎合家长是因为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理论支持力量的不足。教师只有做到专业化才会令人信服,才会经受住外来力量的冲击,才会有坚持的力量,才会受到尊重。我将从现在做起,坚持尊重幼儿的原则,坚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不再偏离。
侯莉敏教授主持的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课例工作坊,更是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它让我们近距离的观摩名师是怎么样组织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当课例展示完后,执教的教师进行反思,其他的工作坊成员围绕活动进行讨论,为执教者提供帮助,让他在每次的活动中找到全新的定位,挖掘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而观察员则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全程记录教学活动,并结合客观数据和相关理论,对教学活动作了科学、深入的研究分析,给执教者堤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这为我今后组织教研活动提供了教研模式。
跟随虞永平教授重新解读《纲要》,理解《纲要》的核心精神,知道幼儿园课程的特征:适宜性,生活性,经验性。他深厚的学术功底深深的吸引了我,在与学员互动的时间,我连忙将自己平时工作中的教育困惑提了出来,虞永平教授也耐心的进行了解答。许卓娅教授风趣幽默轻松活泼的讲座带来了音乐游戏化的全新视角与体验,她向我们介绍了团体律动游戏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还在现场与我们进行了游戏互动。覃军副教授为了帮我们拾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而声嘶力竭,何媛副教授与莫秀峰副教授则让我感受到,她们虽然年轻充满朝气却是那样的博学。同时还学习了教师研究学习团队的组建及开展教师沙龙,进行了素质 拓展训练 ,参观了三所幼儿园,现场观摩了名师的案例教学等等。
这次培训,我不光学到了先进的观念,还学到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幼儿教育行动研究记录表的制作;幼儿园观察研究方法与技术;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与思路;如何设计一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活动;如何开展园本教研,如何利用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心理健康的指标等等。
二、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感悟到的:
培训中我的收获还来自同班的学员们。这次来到广西师大培训的老师们,来自云南、贵州、广西、海南、湖南、湖北等地,她们让我领略了各地的幼儿教师风采,当专家的问题抛出来,学员们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做出回应,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而且发言紧扣主题,层层推进,逻辑性很强,随口说出的话就像我经过深思熟虑写出的 文章 一样有条理,她们对幼儿园指导纲要,工作规程更是烂熟于胸,对幼教界前辈们的观点和理念也非常熟悉。这些在我脑海中仅仅是我国幼儿教育并不太发达的地方,老师们的专业素质一点也不差,那么像上海,南京,江苏等幼教发展前沿地区的老师会有多么专业,我自己和她们的差距有又多么大呢?她们扎实的专业素养,深厚的理论知识,敬业精神又让我感动,在教育沙龙,讲到教师成长的问题时,有个园长提出这样的观点:每个教师的成长都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孩子的成长却是不可待的,怎样才能加速老师的成长,让每个孩子受益,这个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当讲到怎样提高理论素养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个老师这样告诉我们:她的方法就是读书——记录——实践——反思。当讨论到怎样做一位好老师时,有位老师这样谈到:心中始终装着孩子,脑中永远盛满童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老师就是一位好老师。这些言论,这些做法,无一不是以幼儿的成长为中心,深深地感动着我,每一天的讨论都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都让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做地远远不够,真的该认真学习,不然一定会被时代所抛弃。
三、心动后的行动
有人总结:“培训就是——培训时心动,培训后激动,回去后一动不动”,这个可能是许多培训的真实写照,但是这次的国培我相信会是个例外。回来以后,我将就湖北省正在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向园领导和教师们反馈到学到的理念和知识,结合我园实际,针对我园的薄弱环节:早期阅读活动,基于课程整合的科学活动,音乐教学游戏化,游戏区域活动做四个详细的 报告 。报告中我会结合学到的理念分析我园以上四方面工作开展不好的原因,包括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试着列举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详细 措施 和策略。
国培,让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培训结束了,新的工作开始了,作为一名教师,此次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才是我们成长的途径和的收获。
最后,我想对国培项目组的所有工作人员说声:谢谢!广西师大的教师们,你们辛苦了!侯莉敏教授和吴慧源老师,你们就像我们身边的姐妹一样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谢谢你们!
三、1.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
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答: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第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
扩展资料
课程文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跟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在于:第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第二,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问题,通过《2020幼儿园老师国培心得总结5篇》、《1.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