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目前有四个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目前有四个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山西省太原市的老城区,杏花岭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近年来,这个区在发展过程中彰显“崇文重教”特色,力争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资源。近日,杏花岭区委书记张磊做客新华访谈时表示,杏花岭区正以“深耕老城、释放东山”的发展思路探路“新发展”,以解决好环保、教育等民生问题,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1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太原市杏花岭区在改革方面“上下求索”,近期哪些改革取得了成效?
虽为太原市的老城区,但杏花岭区还有广阔的东山地区。未来杏花岭区如何实现“两区”统筹发展?
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深耕老城、释放东山”。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太原市正努力向“绿色”变迁。对于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杏花岭区将如何发力?
下一步,我们要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科学治理上下功夫,重点抓三件事。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比如教育均衡等。在此方面杏花岭区有何探索?
文化教育是我们在破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过程中主抓的领域。
太原市号召广大干部群众“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伴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广大干部群众都纷纷思考自己的时代坐标、城市坐标。它为杏花岭区开展各项工作带来怎样的抓手?
2
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起了各领域各行业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投身发展的活力和激情。
太原市“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系列活动开展以来,杏花岭区围绕“学习、讨论、实践、推树、深化”五个环节,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我们正在开展的“我家住在杏花岭”活动,就是“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活动在杏花岭区的具体体现。我们把这项工作“草根化”,让所有人通过自己的手机,真实地记录杏花岭区的发展变化、畅谈自己的感受,让更多人看到杏花岭区的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杏花岭建区20周年。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杏花岭区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杏花岭的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为建设文明开放富裕美丽的太原做出贡献。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哪些
1、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国民整体素质提升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
40年来,高等教育累计培养9900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极大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
同时,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超过45%,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5%
科技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各方面改革前列。40年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2018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全球第17位,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一批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战略高技术发展令世人瞩目。
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在诺贝尔奖等国际重大科技奖项上实现零的突破。
3、人均预期寿命超76.7岁 深化医改成效显著
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6.7岁,健康水平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形成,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织起覆盖城乡、多层次衔接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跨省异地就医费用逐步实现直接结算。
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基本实现儿童药、短缺药持续稳定供应。落实抗癌药“零关税”配套措施,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4、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40年来,我国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日趋完善。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9.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5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均达到2亿人左右,覆盖了绝大多数职业群体。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以来连续14年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都随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相应提高。
5、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创造人类减贫史奇迹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我国粮食产量已由1978年的6000多亿斤增长到2017年的12358亿斤。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完全可以自给,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25亿多人次。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
在领导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前,“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贫困,中国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毅然决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引发了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此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并正在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以下的成就:
1、经济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2、思想方面: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3、经济增长方面:
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这里所说的经济平稳增长,主要就是指经济周期实现了由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超强波周期(波谷年与波峰年经济增速落差在20个百分点以上)、强波周期(落差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上)到轻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下)的转变。
4、能源工业方面:
能源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在石油勘探开发、水电建设、综合机械化采煤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能环保取得进展,2007年国家核准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实际关停2336万千瓦;与2006年相比,6000千瓦及以上燃煤电厂供电标准煤耗降低11克/千瓦时,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减少0.07个百分点。
5、交通运输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979年至2007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74246亿元,年均增长19.9%,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至2007年的7.8万公里,增加了2.6万公里。这些新增里程大部分是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
扩展资料: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左”倾路线,标志着“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从那时以来的30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0年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一年多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在过去的一年,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行的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民主法制、文化体制、社会治理体制、社会事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领域的改革都在有序推进。其中,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最为瞩目,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改革、自贸区试点扩容等,向市场放权、激励创新创业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大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去年6月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从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体系、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关系”三大方面全面推进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新的《预算法》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控制方式、地方债务风险、转移支付制度、预算支出约束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的支出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等社会领域改革也在过去一年全面铺开,充分体现了改革的公平正义取向。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表明中国也将进入“法治新常态”,不仅将政府权力放进法治这个笼子,政府的政策乃至改革的推进也纳入法治的轨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具体改革领域推进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既得利益或改革中利益受损群体的阻挠,而且已经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也需要上下联动,不少领域的改革甚至还要跨区域跨部门协调配合,并需要更具体细化的方案来支撑才能得到贯彻实施。因此,要“坚决消除‘中梗阻’、‘肠梗阻’”,当前尤其要避免来自基层或具体部门对改革的“应付了事”。由于改革的范围广、任务重,一些领域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如果匆忙出台缺乏调研基础和基本共识的改革方案,不仅影响改革的质量,而且会促使社会公众对改革产生误读,对改革形成新的阻滞。因此,新形势下的改革仍然要借鉴此前改革的经验,尊重来自民间与地方的探索、实践和创造,注意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中吸取“地方性知识”,并不断完善改革方案。要增强改革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加强对改革效果的跟踪和评估,防止“为改革而改革”。
关于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的问题,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一年多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