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每日一句」861 谭嗣同的绝命诗

「每日一句」861 谭嗣同的绝命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望门投止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每日一句」861 谭嗣同的绝命诗和谭嗣同的绝命诗是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留待后人论”?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每日一句」861 谭嗣同的绝命诗
  • 谭嗣同的绝命诗是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留待后人论”?
  • 谭嗣同绝命诗是什么?
  • 谭嗣同的绝命诗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留待后人论”?
  • 一、「每日一句」861 谭嗣同的绝命诗

    捌陆壹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2019

    05

    03

    词 章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注释

    张俭:东汉人,因为弹劾宦官侯览,被迫害逃亡,人们看中他的品德,都愿接纳他。

    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害险些至死。

    赏析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汉朝的张俭和杜根,都因揭发朝中权贵或劝太后归权皇帝而受打击迫害,他们吃尽苦头,但在当时就受到人们尊敬,死后更留下名声。谭嗣同在这里把逃出去的康有为和王五比做张俭,希望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庇护下能够安然逃脱,继续斗争;把自己比作杜根,表明了自己要为国捐躯,从容就义的决心。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近代思想家、政治家、诗人。字复生,号壮飞,又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生。湖南浏阳人。少年时丧母,读书广博却屡试不第。为人生平好任侠,胸怀济世大志。甲午海战后转学“西学”,投身变法洪流,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赏识。光绪二十二年(1897)开设时务学堂,次年又成立南学会,后创办《湘报》,宣传变法思想。不久入京任四品御街军机章京,受光绪器重。后因戊戍变法失败就义,为“戊戍六君子”之一。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于著作《仁学》中,要求冲破束缚,实行变革,也体现于文学创作中。谭嗣同现存诗200余首。在散文创作方面,谭嗣同最初学桐城派,后来他打破了桐城派古文的框架,创造了一种句法严谨、内容充实、语言简练的新体散文,并且极力推崇“报章文体”,为散文向通俗化、社会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精神家园里

    诗意地栖居

    桃李国学苑

    TAOLIGUOXUETANG

    《每日一句》主创团队

    作者兼栏目主持 王丽霞

    责编 薛宇

    美编 李锦若

    一、谭嗣同的绝命诗是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留待后人论”?

    谭嗣同的绝命诗是: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绝命诗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二、谭嗣同绝命诗是什么?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三、谭嗣同的绝命诗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留待后人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近代谭嗣同绝命诗《狱中题壁》,原文如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忍死:装死。

    须臾:不长的时间。

    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译文: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扩展资料:

    本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

    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

    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

    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

    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

    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

    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关于望门投止的问题,通过《谭嗣同绝命诗是什么?》、《谭嗣同的绝命诗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留待后人论”?》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望门投止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望门投止(3)

    相关阅读

    • 「每日一句」861 谭嗣同的绝命诗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望门投止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每日一句」861 谭嗣同的绝命诗和谭嗣同的绝命诗是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天笑,功罪
    • 张俭"望门投止"的故事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望门投止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张俭quot;望门投止quot;的故事和张俭的人物生平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