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四十年来的吃、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四十年来的吃、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四十年来的吃、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等方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四十年来的吃、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 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等方面)
  •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 一、四十年来的吃、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四十年来的吃、住、行

    —— 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1978~2018共40年了。笔者亲身经历吃饭,由装不饱肚子到装得饱的全过程。以及相关的住房、用车等,几十年来变化之大,可以用飞跃来形容。下面仅仅是简略提及而已,详细的情况大家已经,用自身的经历丰富补充了。)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图片

    先说吃。“……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此话来自当时的语录。那是1959领袖在《党内通信》中写道:“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当年许多单位,这段话都张贴在墙壁上,可见其重要。

    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1973年,曾经在灌县(1988年为都江堰市,下同)养路段聚源道班借住过一些时候。当年养路工人粮食量40斤,墙壁上仍然贴了“吃饭是第一件大事”的语录。笔者干部定量只有27斤,双方对比境况可想而知。即使时下改革开放后,中国13亿多人,吃饭仍然是第一件大事。只是两件不同的大事,中间有质的飞跃。

    1982年中央1号文件,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国人的吃饭。后来国家划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水稻专家袁隆平研究出杂交稻、超级稻;小麦专家严济研究出阿波、繁乐系列小麦等。今非昔比这一切和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国家商务部表明,13亿多人的中国粮食方面,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地区、组织养得起……。

    笔者1971年20岁时,就在四川灌县县委机关工作;当时月定量米面27斤,月工资25元。后来工资经历30.50元、32.50元、40元,1984年时涨到45元。此后才有质的突破,100、200、300元,直到2018年近5000元。

    货币购买力以自行车为例,上世纪70~80年代,普通自行车160元一辆。笔者要4个月的工资,才可能买一辆自行车。其中的计划供应成分,尚且忽略没有计算。即使县委机关干部,一般要3~4年左右,才可能轮到一辆自行车计划。现在2018年,笔者月工资近5000元。同款式的自行车600元一辆,那么笔者一个月能买8辆。相对而言工资上涨了32倍!

    粮食定量计划供应时一直未变,上个世纪90年代;取消粮票之前干部(包括教师)都是27斤,每天不到1斤粮。城镇居民每月米面25斤。单从粮食定量看,可以说都吃不饱。工人日子好过一些,月定量35斤、40斤或48斤。部队干部战士月供粮食40 斤,听他们说如果肉类、油晕少仍然吃不饱。工资方面部队排长,即为干部月工资52元。那个年代军人特别是军队干部,为城乡女青年找对象的首选,其中应该是这个原因。

    农民比较困难,全县人均分粮,始终在原粮400~500斤之间徘徊。除去谷糠、麦麸、红苕、洋芋等折扣,每天就是1斤还包括喂猪、养鸡等家禽家畜开支。乃至于1975年小平同志在北京,对四川广安老乡(县委书记)说过;只要你们全县人平分粮600斤,我就回来看你们。

    灌县1980年实行“联产到户”、“大包干”等,农民中焕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可以用“冲天”二字来形容。人平占有粮一下子达到800斤以上。城乡人民吃上饱饭,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碰巧这年小平同志来都江堰视察,县委谢书记参加接待。在二王庙喝茶时,两人谈话中说到,灌县粮食生产和人均分配情况。

    都江堰市二王庙邓小平手书“造福万代”照壁图片

    机关上的同志们听谢书记讲,小平同志听到汇报,灌县人均有粮800斤时高兴腾了。1981年底小平同志针对,社会上出现否定“大包干”的思潮,坚决发话“先把肚子装饱再说”!1982年中央1号文件,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从此揭开历史新纪元。

    灌县1980年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粮食部总产达到3亿斤。1981年全面推开,粮食总产达到4亿斤。而过去年全县总产量,只有2.6亿斤至2.8亿斤。因此1981年灌县干部开始发奖金,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共80元。以后每年如此,都是两个月的工资,至上世纪90年代的工资改革。年终奖以干部级别发放,成为个人收入的组成部分。虽然干部粮食定量,到粮票作废都没有增加,但收入多了日子好过一些。时间到2000年后,社会流行的怎样减肥,减轻身体重量……。

    关于住。

    上个世纪90年代房改之前,县委机关上自历任书记,下至一般干部都没私有住房。从1950年至于1982年,30多年间接连几任县委书记:张广钦、陈彬、张作干、柴景山、谢盛耀等人,刚一调走住房就被收回,用作办公或别的人居住。当时的领导们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时候整个县委机关的干部,大多数都只能一间寝室。吃喝拉撒睡、生儿育女等等都在里面。能力强豪气壮一点的,占两间房就相当不错了。

    1979年县委机关开始修套房宿舍,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直到上个世纪90 年代。终于做到每个干部一套,90~110平方米的住房,房改后都成为私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单位职工、农村社员,也通过拆迁、自建、联建、房改等等,都有了自己的住房。农村比城市要好一些,基本上都是别墅式的小楼。安居才能乐业,现在全体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远非当年可以相提并论和比拟的。

    都江堰市万幢高楼尽新房图片

    ……。

    关于行。

    现在的人们可能很难相信,1949直至1971年灌县,县委、人委(政府)、革委机关(近140多人)。只有一辆电影《南征北战》中,张军长坐过的那种美国小型吉普车。只能供县委书记和县长使用,副书记、副县长外出骑自行车,在当时为平常事。1964年四清运动中县委书记陈彬,因用那辆美吉普送女儿去成都的四川大学报到上学,被温江地委通报批评。这辆抗日战争期间,美军留下的吉普车;新中国建立后由温江地区车辆监理所监管,直至1972年才报废。

    笔者1971年元月即到县革委工作,到1972年中这辆小型美吉普报废,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肯定乘坐过这辆,称得上文物古迹的美国车。比如说驾驶员送县领导,去温江地委开会或学习,一般都是下午下班后出发。县领导到温江县招待所住宿,第二天开会或学习。驾驶员则要当天晚上返回,以便第二天开展自己的驾驶工作。那时候到温江要经成都、或郫县、或崇庆县绕道。加上路况肯定不如现在,一去一来就半夜三更了。因此办公室领导要安排人乘车,陪同驾驶员去和回来。

    笔者男青年有几次这样,陪同过领导和驾驶员的经历。其中之一次领导和驾驶员,在前面的驾驶和副驾驶座。笔者在美国小型吉普车后座,本来我一人、最多能坐3人,但钻进来合计5人。笔者之外其余4个,都是领导或驾驶员,路上遇到的熟人。后座的5个人,都弯曲着身子;挤在狭小空间,直到各自下车。那情形至今想起来,仍然感到很是难受。

    1972年县委机关有了一辆天津吉普车,1973年有一辆北京212吉普。不久又有一辆同样北京吉普,但那辆天津吉普因车祸报废。

    1977年笔者在灌县公安局,临时借调做打字工作,当时这里也没有汽车。初春料峭寒风的一天晚上,公安局副局长乘坐在,一辆摩托车的船斗中外出办案。因标记不清夜色之中,别人也看不见他身上的警装大衣。过青城大桥的时候,他训斥一群挡路的人,叫他们给自己的摩托车让道。这位副局长还差点儿,被收扎尔根(当地称猪必拱,一种野生植物,可以做蔬菜)的小商贩砸铁称砣。

    直至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县委机关开始有几台丰田、一辆尼桑轿车,这样才把北京吉普车让给县公安局。此后县委政府机关、和县级各局、各部门用车逐渐成气候。2000年后公车改革,都江堰市委、政府各部门,一般都只有1辆公务车。这时候盛行的是私家车。都江堰市60多万人,已经有超过10万辆私家车。300多人的市委机关,已经有私家车100多辆。

    大量汽车行驶在都江堰城市街道中图片

    ……。

    大家也许都还记得,都江堰(灌县)通城关的几条大道上,农民进城的人流。上个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是徒步行走的群体,像传统步兵。农民搬运东西主要工具是,《三国演义》诸葛亮时代的木牛流马——鸡公车。笔者1969~1970年当知青,也推过这种鸡公车,一般是城区都江机械厂推粪回生产队。最远是随生产队长,推芹菜去映秀湾卖,去的时候单边即走了三天。

    80~90年代是自行车载物和代步,这时候的骑车人像一队队轻骑兵。2000年以后大量是风驰电挈的摩托车,农民们改装换代像重装骑兵。现在汽车也越来越多,成都(包括都江堰市)的私家车人均拥有量为全国第二。至2013年末全国13亿多人,拥有汽车近9千万辆,平均1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时间到2017全年,中国销售汽车1800万辆以上,已经超过美国。

    回顾这些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让我们的吃、住、行三个基本生活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干部群众都从温饱前进到小康,正迈向全面小康和富裕生活。(文庙山)

    一、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等方面)

    1、爷爷奶奶小时候,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经常都是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为止,而且布料也很单一,基本上都是自家织的布;到了爸爸妈妈小时候,补了补丁的衣服已基本没有,但是很少买新衣,衣服款式也很少;但看看我们现在,商店里的衣服款式多种多样,布料更是多种多样,家里的衣服款式过时了就不穿了,重新买新的。

    2、爷爷奶奶小时候,也就是建国初期,生活贫困,经常吃不饱。爸爸妈妈的童年,也只是粗茶淡饭,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一点肉。改革开放以后,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山珍海味,要什么有什么。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3、爷爷奶奶小时候住的是茅草房,房屋破旧。到了爸爸小时侯,普通人家都会盖三四间瓦房。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二三层的小楼房就到处都是了,但那时生活还不富裕,基本没有装修。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装修风格也各有千秋。我们住得越来越舒适。

    4、爷爷奶奶小时候,交通非常不便,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更别说是出远门了。爸爸妈妈小时候,自行车慢慢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出远门对于许多人来说依旧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到了九十年代,摩托车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出行的速度变得快了,方便了。

    但再看看我们现在,交通工具也更多了,不仅有公交车,还有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出国旅游也不再是遥远的梦了,整个地球都变成了一个村,想去哪里一天内就可以轻松到达。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手机,从语音通话到视频聊天,官兵和家人的联系告别了“家书抵万金”的时代。

    现代化的生活靠电力支撑,早些年连队还一直靠“煤油灯”过日子。今年年初,“一线天”通了电。官兵在网络室里开展电子竞技,用手机视频通话,娱乐方式从单一的打扑克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娱乐。

    二、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40年以来,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从根本行地改变了中国,我们国 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我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亲自经历了农村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现在的农村,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电气化一应俱全。现在正朝着农业合作化、家庭农场,农业生态园示范区发展,逐步形成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发展,农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全面提升,住的是别墅洋房、电器齐全、电视冰箱、彩电数字化、煤气电磁微波炉、手机微信普及全覆盖。农村村村通公交,家家都有小轿车,穿的色彩斑斓花式多样,款式齐全的美丽世界,到那里都是洋溢着幸福的喜庆气氛,吃的是讲健康,讲营养,市场物质丰富,品种齐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现在在老百姓心中、生活美滋滋、幸福乐淘淘、到了晚上有跳广场舞的,健康散步的、健身器材锻炼的,以前农村人想都不敢想的,现在也时尚了,健身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幸福要素,总之在老百姓心里最有感概的就是“幸福”二字。

      回顾改革开放前,农村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生活是非常艰苦,劳动强度又比较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要下地劳动。不论是酷暑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无论是农闲农忙,还是节假日期,都要下田劳动,没有一个盼休息的念头。起早摸黑,有时候农忙季节,凌晨一、二点钟就要起床干活,一直干到下午七、八点钟,甚至更晚。如果家里遇到重要的事,都舍不得休息。因为要争工分,年终分配要按工分计算,一年到头要挣一、二百元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家庭劳动力不足,年终分配时还倒欠生产队的,这叫超支户,还要拿钱出来才能分得粮食回家过。吃的什么?粗茶淡饭,家里烧菜只能放一点滴油,有的菜根本就没有油只要有吃就行,什么油不油,营养不营养,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平时要想吃顿肉,就是妄想了,除非过节过年,或者有亲戚串门。所以在我们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就能吃到肉了。穿的是补丁加补丁的衣服。全国上下军绿色、黑色、蓝色。平时根本就没有新衣服穿,穿一件干干净净的也是困难,不可以每天洗,更没有衣服换。在我们这里流行这样一段话:“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有的甚至没法子只能“改装”冬衣改春、秋单衣,夏天改短衣,到了冬季在改成冬衣。有时外出,还要到邻居家去借衣服出客,真是苦不堪言呢?住的茅草房,房顶是稻草和麦桔,墙体是芦苇做的,拿几根芦苇,用稻草圈起来一支一支的,每支粗约七、八厘米,排成墙体,再用泥巴用手涂刷上去,就成了墙体,一到风吹雨淋,满屋是尘土,时间一长墙体就要滑落,点的煤油灯后来装了电灯、也很节约的用,一灯多用,前后里外,基本上人到那里,电灯就点到哪里?非常节约,舍不得点,过去出门主要是步行,交通不方便是原因之一,但交通工具实在是落后。一个大队(村委会)有一、二辆自行车就算是富裕人家了,很珍贵。出门、走亲戚、上城、上街都是步行,下雨天光着脚,冬天上学也是光着脚,到学校洗洗脚,往鞋子里一穿,就感觉很舒服了,现在不论是晴天,雨天、冬天还是夏天,都是穿着皮鞋、凉鞋、没有一个光脚的。再之村村有公交,家家有私家车,交通很方便,不比城市差,上路网,公交网点,覆盖全国,农村城市化也已基本实现,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带给农村的新变化,也给农民带来了新生活,新文化。

      我相信,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中国的农村一定将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村,将成为科技高速农村的产业园,将成为农业观光,农村旅游的新去处,农民的生活将走进幸福乐园,幸福安康,幸福向往的新起点,新征程,新梦想。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2018年,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春风化雨,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40年跨越腾飞,中华儿女谱写了新的篇章,四十年风云激荡,旧貌换了新颜!曾记得1978年,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描写了一幅壮美蓝图。从此中国久封的大门向世界开放,改革大潮在神州大地上涌动翻腾,沉睡的东方巨龙冲上云霄,其势不可阻挡。

      作为陕西重工业陕钢集团的普通员工,我们这一代70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乡镇,目睹了改革开放带来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祖国的繁荣昌盛,龙钢的壮大发展,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也是改革开放红利的受益者。亲身经历的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感受颇多。

      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这些俗语反映出改革开放前的衣饰真实写照。在我的记忆里,衣服都是晚上洗,第二天穿,老虎下山一张皮。一件衣服由新到旧,补丁上摞补丁。当时,逢集聚会,看到是灰、蓝、黑的人群,衣服款式基本男女一个样,粗棉袄,中式裤,好点的中山装、绿军装样式十分单调,并多显出几分清贫。随着改革开放,布票的消失,人们穿着逐渐讲品牌,讲款式,讲流行,一个个风情万种,时尚雅致,衣饰再不是遮羞避寒。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西服已风靡城乡,穿西服,打领带,着皮鞋是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韩服的引进,国际品牌进入我国,牛仔裤、袜裤、长裤、短裤……使人眼花缭乱,到后来,时装制成旧样,有烂孔、漏洞、磨花的乞丐服还成了新颖时尚。穿衣理念,个性化和追逐流行风。就连头上戴的帽子花样翻新,赏心悦目:贝蕾帽、钟形帽、三角尖帽、前进帽、青年帽、披巾帽、虎头帽等,品种众多,各领风骚。各类皮鞋、旅游鞋、休闲鞋健康鞋,波鞋不但样式新颖而且穿着舒适,人们开始追求新、美消费模式。现在家家衣满为患,购衣成了享受购物快感和时尚。“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好多人在淘宝网上成了购衣狂。唐装汉服引世界潮流,旗袍、长裙皆也相得益彰。

      食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需求,也是生活的最高追求和喜爱。求学阶段有票走遍天下,无票寸步难行,粮票、油票、肉票、糖票……处处凭票。曾经历腊月盼小年,小年盼大年,大年盼破五,破五盼十五,生日不曾过,中秋象征过。因为这些日子才能吃到白面,吃到猪肉。多年大年初一早上能吃上一顿饺子,一到中午就是玉米面条加少许饺子,大人为了使春节有高兴的气氛,还说成“金拌银,越吃越有”,平常就是吃咸菜,啃窝窝。“恓惶恓惶真恓惶,清水米汤泡窝窝”……。当时人民无吃好的奢望,唯有吃饱的渴求,吃饭讲究的不是营养,而是耐饱经得饿。

      一个“吃”字两重天,改革开放后,吃在舌尖上的体现是在会吃上,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大棚的、改良的、国内的、进口的,不一而是,食品消费讲营养,讲风味。商店饭店各种各样的食品应有尽有。水果、蔬菜、海鲜等已经不再有季节性。糕点、牛奶奶制品的消费占食品消费的比重直线上升。在外就餐的花费比例越来越高,真是“食不厌精”。食,已经不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地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改革开放使中国人饱尝饥饿之苦,历经数千年之久的现状一去不复返了,步入了人人吃饱吃好的美好岁月。

      住

      儿时,一间间的泥坯房,一孔孔破窑洞,冬冷夏热怕下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片的泥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事一排排整齐宽敞明亮的平房、小二楼,儿时的歌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再是梦想。现在,随意到一家农户,从院中到房中,无不体现着时代气息,玻璃板封顶,地面瓷砖铺设,墙壁空调挂,网线进万家,鱼在箱中游,花在屋中开。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而语。随着时代的变迁,将会有更高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大多挣下钱的年轻人已向城市迈进。北京、太原、临汾、洪洞,高层住宅区,花园小区,甚至单门独院的小别墅不乏他们的身影。前几年,我也随着孩子进城住进了高层,当晚上无事事,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时,体会了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情,真是住有新房,心有绿洲。

      行

      出行,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当时公路路窄,路面砂砾松动,农村的道路更是原生态的泥土路凹凸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进入21世纪,全国对乡村公路进行了硬化,逐步实行了村村通柏油路,村内大街小巷硬化的水泥路。从自行车王国到摩托世界进入汽车社会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家中有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路上有公交车、出租车,上天有飞机,入地坐地铁,下海游轮渡、求快高铁行。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交通工具,已成了家常便饭。出行便捷、通衢达天已变成现实。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遨游地球新村,尽享改革红利。

      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的产生,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足不出户易购物,闭门可销土特产,远在千里天天见,衣食住行大变样,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走进新时代。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志。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节点上,让我们感慨感知改革开放之必然,国家发展之迅速,感恩城乡居民生活之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立足龙钢,加倍努力,充满信心,豪情满怀,参与改革推动改革,为龙钢的二次腾飞,为开启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发挥余热,祝愿龙钢越来越强大!祝福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认识电话机,那是小时候在村上大队部办公室里。电话机的形状是一个梯形体,高度约一尺,上面有两个支撑架,用于支架电话听筒。电话机的一侧有一个小型的摇把儿,是用做拨打电话的,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摇动多少次,对方就能接收到通话信息。

      同一个时期更常见到的联系方法是写信。一封信需要八分钱的邮票,贴上后投到大队上的邮箱里,等过上半月二十天之后,也许能收到回信。偶尔也有电报或者加急电报发到村子里。或许是谁家亲友身体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时使用最常见。这就是七十年代以前农村通讯状态了。

      80年代,大多数机关单位也就办公室有一两部电话机。后来开始使用内部电话,仅限于单位内部科室间的联络,与外部不能连接或只能接听不能拨打外部电话。这种装置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工作上的联系非常方便。到了八十年代末开始有人使用“大哥大”移动电话,当时使用的人很少,原因是这个看上去像一块儿砖头的东西售价至少一万元以上,接打都收费。使用起来信号也不是很畅通,有时需要登到高处才可以接听到。但是,你可不能小看这个形状性能都不靠谱的东西,它可是身份的重要象征,不是普通百姓买的起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无线移动通话时代的开启,意义非凡。

      上世纪90年代,一种叫做“bb机”的传呼机曾经风靡一时。有人传呼时,仪器上用汉字显示出呼叫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呼叫号码,类似于现在的手机短信功能。别在腰间,一有传呼,马上发出滴滴滴,的呼叫声,起初人们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时尚新颖好奇,后来,开会、上课时不断的有这种呼叫声音出现,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听到后往往召人投来厌恶的目光。为时不长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90年代开始,固定电话安装进入家庭。电信局给匹配一个端口,申请一个喜欢的固话号码。那时候电话装在家里的兴奋劲一点儿也不比买一台彩色电视机或者一辆轿车逊色。开始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打来电话,有些人家就守着电话机看着。随着时间的延长,电话安装的增多,慢慢的,固定电话铃声就响的多起来了。

      随着社会发展,无线移动手机的普及,也已经将近20年了。它综合了通话和短信功能,可移动接听拨打,是通讯领域的划时代标志。

      如今,手机的款式由直板儿到翻盖儿,又由翻盖儿到直板儿,不时的变换着。什么音乐提示,和炫音乐彩铃,彩信等诸多功能不断开发。近几年的智能手机,把电脑的很多功能移接到了手机上,内存系统升级,流量开通,路由器wifi系统应用,大大改变了手机的使用空间。其速度堪比笔记本电脑。笔者打字写短文都是在手机空间日志里完成的,随时随地的可以操作。听音乐,玩游戏,买彩票,看视频,下载电影等等几近无所不能。值得一提的是,国产手机品牌的质量已经今非昔比了,不少客户选用国产手机,并且早已打入国际市场。

    三、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一、衣

    1、改革开放前,一件衣服穿四季的景况,消失无踪了。原来每年过春节,全家人口只能买一件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家里人穿的旧衣服,有的衣服上面还是补丁加补丁。

    2、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穿衣,突破了单一的颜色,品种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时髦化、制作强调精彩化、布料达到高档化、中老年人穿的服装都变为了年轻化。

    二、食

    1、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购买粮食和副食品,都要凭票供应。过春节时,每户才供应香油半斤,市场上少有卖鱼的和无个体户卖肉的,即使凭票到食品公司割肉的人,都是挑选肥肉,为的是回家能榨点猪油改善生活。

    2、改革开放后,粮食敞开供应,各类副食、一应俱全,供大于求,人们越来越有口福,对粮食的需求,也逐渐变为求质不求量、糯米、白面、玉米也屡吃不鲜了。

    三、住

    1、改革开放前,一些村居住农户,没有一栋砖砌瓦盖的房子,全都是成片同样的茅草屋,甚至有的茅草屋,还是穿眼漏壁,每当大雪纷飞,北风呼啸之际,室内寒风刺骨,令人难受。

    2、改革开放后,茅草房子全都改造了,村子都修建了小洋楼,家家电器设备,应有尽有。农民都享受了城市生活,家家住在洋楼上,日子过得非常舒心。

    四、行

    1、改革开放前,70年代凭票购买自行车,老百姓要想买张自行车,简直有登天之难。人们要乘公交班车上县城办事,或其他远方出差,往往要起早步行十余里路程,赶到车站,天刚亮才得到按时开车;而乘火车、飞机、更是万分之一的人,才能见识到。

    2、改革开放后,公交、高速、地铁和城际铁路组成的交通网络遍布县市和全国,老百姓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代步交通工具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扩展资料:

    一、改革开放40周年:

    1、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城乡居民的衣行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生活水平跨入了小康,并正向实现全面小康迈进。

    从凭票购买紧张商品,到物质丰盈、从凭票购买粮食,到大米吃不完,广大人民生活变迁,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同志的英明设计,把中国指向了民富国强、繁荣稳定,从改革开放这场波澜壮阔的有效实践,把中国推进了伟大的历史进程。

    3、人们的衣食住行,是体现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生动的形象记录。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对照40年前,都有着根本的差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足以说明老百姓方方面面的幸福和享受。


    关于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的问题,通过《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目前有四个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目前有四个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