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三国成语知识讲座:爱人好士

三国成语知识讲座:爱人好士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士字开头的成语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三国成语知识讲座:爱人好士和形容爱才的成语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三国成语知识讲座:爱人好士
  • 形容爱才的成语
  • 关于三国的成语都有什么
  • 三国的成语?
  • 一、三国成语知识讲座:爱人好士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三国故事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一。无论是史料《三国志》还是后来出现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及民间故事、传说都别后人所熟知,因此也出现了不少被成语。从今天开始,我将对在以上作品中出现的成语做一个系列的介绍。其中有的成语出自这些作品的原创,有的则是出自其他典籍而被这些作品所采用,这里先做一个说明。

    今天要介绍的成语是“爱人好士”,意为爱惜和重视人才。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先主传》,原文如下: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这样:大王(刘备)是孝景皇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嫡系及子孙已延续百代之多,天地降福。圣上身材高大,神勇威武,广施仁惠,厚积恩德,重视和爱护人才,因此四方人士都来依附。查阅《灵图》,阐释谶、纬及神明显示的名字清楚明了,应该立即登上皇帝之位,继承高祖和光武帝的大业,延续刘氏的江山,那就是天下人的荣幸。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个成语出现的历史背景。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东汉帝国灭亡,曹魏帝国由此建国。得知这个消息后,以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为首的大臣尽力鼓动刘备称帝,“爱人好士”这个成语便出现在诸葛亮、许靖等人上奏给刘备的奏章之中,时间是在公元221年。同年四月,刘备在成都城外的武担山称帝,国号为“汉”,历史上称之为“蜀汉”。

    这里附带说明一下,称帝其实是刘备早就蓄谋已久的事情。不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诸葛亮等人甚至不惜将原本汉献帝被曹丕册封为山阳公之事加以篡改,变成了汉献帝被曹丕所害,这更让刘备的称帝变得理所当然。

    参考书籍:《三国志》

    一、形容爱才的成语

    爱才好士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晋书·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出处:语出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若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二、关于三国的成语都有什么

    关于三国的成语: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望梅止渴、舌战群儒、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等。

    扩展阅读:

    相关成语的释义: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5、三顾茅庐:本指刘备三次亲临诸葛亮所住的茅庐去邀请诸葛亮为之效力。现在用来比喻真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6、乐不思蜀:本指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不想再回蜀中。现在用来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三、三国的成语?

    有关三国的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千 里 走 单 骑 割须断袍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髀肉复生
    后患无穷
    如鱼得水
    初出茅庐
    虎踞龙盘
    集思广益
    鞠躬尽瘁
    望梅止渴
    一身是胆
    顾曲周郎
    巢毁卵破
    坚壁清野
    老牛舐犊
    势如破竹
    车载斗量
    兵贵神速
    出言不逊
    大器晚成
    乐不思蜀
    三顾茅庐
    单骑救主
    舌战群儒
    过关斩将
    火烧连营
    七擒七纵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老生常谈
    赤膊上阵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败走麦城
    水淹七军
    借刀杀人
    辕门射戟

    望梅止渴. 舌战群儒.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草船借箭,桃园结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白骨露野〗 成语典故: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
    〖闭门思愆〗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兵贵神速〗 成语典故: 兵之情主速。 《孙子·九地》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步罡踏斗〗 成语典故: [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白圭无玷〗 成语典故: 如彼白圭,质无尘玷。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别鹤孤鸾〗 成语典故: 王昭、楚妃,千里别鹤。 三国魏·稽康《琴赋》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晋·陶潜《拟古》诗
    〖不遑宁息〗 成语典故: 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
    〖变化如神〗 成语典故: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变化如神。 裴松之注引《魏书》
    〖变化无方〗 成语典故: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小,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不护细行〗 成语典故: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语出《书·旅獒》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不毁之制〗 成语典故: 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非所以昭考示后世也。 《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
    〖百举百捷〗 成语典故: 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百举百全〗 成语典故: 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兵精粮足〗 成语典故: 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比肩齐声〗 成语典故: 虽起孤傲,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比居同势〗 成语典故: 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比肩相亲〗 成语典故: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三国时,吴国海盐有个叫陆东的人,娶妻朱氏,夫妻互助互爱,同心同意,人称“比肩人”。
    〖不急之务〗 成语典故: 诚能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三国志·吴书·孙和传》
    〖不可造次〗 成语典故: 此事当深虑远议,不可造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闭门思过〗 成语典故: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
    〖半面之旧〗 成语典故: 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
    〖半面之交〗 成语典故: 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
    〖百里才〗 成语典故: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髀里肉生〗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
    〖表里受敌〗 成语典故: 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
    〖避李嫌瓜〗 成语典故: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
    〖百里之才〗 成语典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兵疲意阻〗 成语典故: 诸公不知兵法,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不求闻达〗 成语典故: 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并驱争先〗 成语典故: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髀肉复生〗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
    〖背若芒刺〗 成语典故: 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兵刃相接〗 成语典故: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孟子·梁惠王上》臣所止,惧兵刃相接。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
    〖拔十失五〗 成语典故: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冰散瓦解〗 成语典故: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
    〖病势尪羸〗 成语典故: 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不世之略〗 成语典故: 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变生肘腋〗 成语典故: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成语典故: 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按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安堵乐业〗 成语典故: 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三国·魏·钟会《檄蜀文》
    〖哀感顽艳〗 成语典故: 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
    〖懊悔无及〗 成语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傲慢少礼〗 成语典故: 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
    〖傲慢无礼〗 成语典故: 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
    〖傲睨得志〗 成语典故: 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昂然而入〗 成语典故: 须臾,李恢昂然而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
    〖爱人好士〗 成语典故: 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爱日惜力〗 成语典故: 且志士爱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昂然直入〗 成语典故: 何进昂然直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安世默识〗 成语典故: 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诫不足怪。 三国·魏·孔融《荐祢衡表》
    〖安身为乐〗 成语典故: 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安身之处〗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安身之地〗 成语典故: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
    〖安危与共〗 成语典故: 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
    〖哀喜交并〗 成语典故: 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傲贤慢士〗 成语典故: 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背本就末〗 成语典故: 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三国志·蜀志·吕凯传》
    〖不避艰险〗 成语典故: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步步为营〗 成语典故: 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
    〖败不旋踵〗 成语典故: 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唐·卢照邻《三国论》
    〖败兵折将〗 成语典故: 袁本初败兵折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
    〖不辨真伪〗 成语典故: 馋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差别,不辨真伪。 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
    〖不测风云〗 成语典故: 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包藏奸心〗 成语典故: 刘表自以为宗室外,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弊车羸马〗 成语典故: 繇伯父宠为汉太尉。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
    〖不成体统〗 成语典故: 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不测之祸〗 成语典故: 何以专为佞邪,秽尘天听?宜自改厉。不然,方见卿有不测之祸矣。 《三国志·魏志·陆凯传》
    〖悲从中来〗 成语典故: 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不此之图〗 成语典故: 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
    〖不次之图〗 成语典故: 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不臣之心〗 成语典故: 是时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主,外托公义以答拒之。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晋书·周处传》
    〖博采众议〗 成语典故: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三国志·吴志·孙登传》
    〖不得不尔〗 成语典故: 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
    〖宝刀不老〗 成语典故: 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
    〖不待蓍蔡〗 成语典故: 公达潜朗,思同筮蔡。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关于士字开头的成语的问题,通过《关于三国的成语都有什么》、《三国的成语?》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士字开头的成语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三国成语知识讲座:爱人好士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士字开头的成语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三国成语知识讲座:爱人好士和形容爱才的成语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