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和太惨了:株连被杀三万余人,谁制造了胡惟庸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
从一开始清朝长辫子对朱重八先生的丑化,到新中国研究朱重八的阶级成分,最后到近些年对朱重八先生的肯定,朱重八先生进入到广大群众的视线,这次,我们特地邀请了朱重八先生,来做一个专访。
朱重八先生您好,请问您对于来做这个专访有什么感想?
:啥感想?好呗,感谢人们对我的高度肯定,也感谢cctw能邀请我来。
提到对您的评价,那您怎么看清朝大辫子对您的黑化呢?
:老夫在下面已经把不肖子孙挨个抽了一顿,老夫当年好不容易驱除鞑虏,将那元朝揍回去。当年老夫那真是意气风发,带领几十万大军驰骋沙场,那场面…………
呃,朱重八先生,您刚才提到感谢人们对你的肯定,其实也有很多不好的评价,比如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类的话。
一脸落寞:你以为老夫想吗?你看看蓝玉这样的家伙,还有我侄子朱文正,哪个让我省心了?
您对朱文正投敌这事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我老朱家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竟然跟老夫玩虚的,亲侄子都背叛我,老夫还能信谁?
那您后来杀了那么多功臣是因为这个吗?
:开玩笑,老夫不杀那么多人能保住我老朱家的皇位?杀便杀了何须多言。
。。。当然也有网友对您评价很高,比如说您勤于政务,治国有方,爱民如子。
:你以为老夫想那么拼命,还不是为了老朱家。你看看我那些不孝子,有哪个能有我那么辛苦?一个个不是躲在宫里炼丹,就是拿着积木当木匠。
这么说,也多亏了您试点那么多治国政策。听说您一直以刘邦为榜样,俗话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觉得您坐天下的本事不比这些人差。
:低调低调,一切为了老朱家。老夫前半生就为了活命,当了皇帝之后,后半辈子就为了老朱家能千代万代。
朱重八先生心理分析:朱重八先生前半辈子几乎孤身一人,不仅如此,还遭到了亲侄子的背叛,可谓长期紧绷精神。当了皇帝后,又由于害怕皇位不保,得了被害妄想症,总觉得有人想害朕,所以屡屡对老伙计下手,而这个时候已经发展为了迫害症,就是通过杀人,用别人的痛苦来缓解自己的焦虑。结论就是朱重八已经由于自身经历而精神受到长期压迫,导致的行为失常。
一、太惨了:株连被杀三万余人,谁制造了胡惟庸案
胡惟庸当了宰相,执政两年半,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被杀。野史里有一个“云奇告变”的故事。讲述了胡惟庸的死因。然而,这是事实,还是杜撰呢?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不是公元1380年正月,而是公元1380年的夏季。这一天,位居中书左丞相的胡惟庸请朱元璋驾临到他府上观赏“醴泉”。“醴泉”是什么景观呢?就是一口井,据说这井里的泉水像美酒一般香醇清新。真有这样奇特的“醴泉”吗?胡惟庸说有,他告诉朱元璋,这是祥瑞之兆,陛下您来看看。朱元璋很好奇,决定去看看。这一天是五月初二。朱元璋从西华门出宫,往胡惟庸府上去。护卫他的车队走了没多远,有人从道路旁边冲出来拦驾。卫士以为是刺客,冲上去对拦驾的人拳打脚踢。事实上,这人根本不是刺客,他是个宦官,西华门的内史云奇。挨了一通乱打,云奇奄奄一息地手指胡惟庸府的方向,说不出一句话。朱元璋多精明的人,心想这里面有事儿,旋即转身返回西华门登楼远望。这一望可把朱元璋望出了一身冷汗!怎么样呢?他瞅见不远的胡府亭台上站着很多披甲执剑的武士,埋伏在走廊和墙后。
明摆着,这胡惟庸要谋反!要暗杀自己!朱元璋急忙派兵前去围剿,三下五除二,就逮捕了胡惟庸,将其赴市正法。
而那位大忠臣云奇被打后,伤势过重,很快也死了。
事情真的就是如此简单吗?胡惟庸真有谋反之心吗?
朱元璋当皇帝以前,胡惟庸的官职一直不高,最高才做到正三品太常卿。这个官也没什么大权,就是负责祭祀啊、礼仪啊等事情。先前他还担任过县令、通判等职务。
到了明军夺取了大都城,胡惟庸才做了中书省参知政事。大家知道,明朝是延续元朝的旧制,这中书省就是国家的最高部门,下管六部和各地行政机构,参知政事是从二品的官儿。
这时候,大明朝的宰相是跟着朱元璋起家打天下的韩国公李善长。可他年老多病,常常不能料理政务。一切事务实际上都是由右丞相杨宪说了算。在这种情势下,朱元璋打算换个年轻点的代替李善长。他想到了刘伯温。可好说歹说,刘伯温就不答应,一次又一次推辞。朱元璋没办法,就问刘伯温,你看杨宪这个人怎么样?
刘伯温对杨宪的评价褒贬参半,说此人能力是有,可器量狭窄,如果当了宰相,恐怕不能做到公正。
得,就这个评价,把杨宪从候选名单中画去。
接着,朱元璋又说了一个人——中书省左丞相汪广洋。
刘伯温的回答更糟糕,说此人的器量还不如杨宪。
左也否决,右也否决,朱元璋想了又想,想到了胡惟庸。刘伯温说,胡惟庸是一匹劣马,哪能驾车。
这么一来,朱元璋所提的人选一个都不合适。然而,朱元璋只是咨询,并没有听取刘伯温的意见。他坚持己见,发布了两道任命。一道是任命汪广洋为右丞相,另一道是将胡惟庸从参知政事擢升为左丞相。
这刘伯温既是个乌鸦嘴,又是个预言家。他说汪广洋不能担任丞相一职,果然说中了。这汪广洋喜欢喝酒,喝起来没个够,不仅不管事儿,还误事儿。朱元璋一气之下,把他贬为广东行省参政。
右丞相的位置又悬空了。谁来接替呢?这个时候,李善长挂个太师的虚名隐居了,汪广洋也给贬了。就剩下个胡惟庸。这么着,胡惟庸当上宰相,独揽朝政大权。
这胡惟庸和汪广洋不同。汪广洋是个玩家,胡惟庸是个干实事的主,办事能力很强。因此得到朱元璋的宠信。本来就是一步登天,再被圣上一宠信,胡惟庸有点儿忘乎所以,渐渐变得骄横而狂妄。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胡惟庸的越轨行为可归结为三方面。
第一,办事不汇报朱元璋,自个儿独断专行。
第二,私拆朝廷各部上奏朱元璋的奏疏,有对自己不利的就私藏。
第三,收受贿赂,要升官的,犯错了想逃避处罚的,都给胡宰相送礼。礼物五花八门,有珠宝有名马有古玩。胡惟庸从来就不拒绝,你要舍得死,我就舍得埋。
那么,权力欲高速膨胀的胡惟庸,这时候还不满足吗?他一定要谋反,除掉朱元璋自己登上帝位吗?
看一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朱元璋给胡惟庸最初定的罪名,并不是谋反,而是“擅权植党”。这一罪名要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九月说起,当时占城国来进贡,可是接待人员没上报给朱元璋。这事让一个宦官知道了,就私下通报给朱元璋。朱元璋龙颜大怒,立即责问胡惟庸和汪广洋。这两人磕头请罪,申明说这个事情应当由礼部负责,所以过错在于礼部。
朱元璋质询礼部。礼部又推向中书省,说这事儿应该由中书省负责。
这可把朱元璋给气坏了,你推我,我推你,踢球呢?于是,朱元璋下令,把所有相关人员全部关进牢狱。说来这只不过是一次办事人员的疏忽大意。可朱元璋不这么想,他感觉受了一伙大臣的蒙骗,自个儿被架空了。这朝廷上还有谁可以信任呢?必须查,查清楚。可查来查去,没个结果。没办法,只得找一个替罪羊,谁呢?倒霉蛋汪广洋。朱元璋将他赐死。
这事儿到这里也就算过去了,哪知道节外生枝——这汪广洋有个叫陈氏的侍妾,汪广洋死后,她自杀殉夫。
朱元璋认为这个女人品德很高尚,要给予表彰。可一查这陈氏的出身状况,才知道她是犯官之女,被卖为官奴的。按照规定,官奴只能赐给功臣,不能纳为妻妾。朱元璋再度愤怒,再一次审查相关人员。这次审查六部官员,包括胡惟庸都受到了牵连。这么一搞,朝中人心惶惶,相互弹劾。想的都是把对方整倒,把自己从是非堆里摘出去。
公元1380年正月,大臣们纷纷上疏弹劾胡惟庸。
御史中丞涂节诬告胡惟庸有谋反篡位之心。前御史中丞商嵩也弹劾胡惟庸,说他擅权。朱元璋派人彻查胡惟庸,并未查处谋反迹象,所以,先定了个“擅权植党”的罪名。不久后,又查出胡惟庸的其他罪名——勾结北元、勾结倭寇等。案子审理整整十年,不仅查出胡惟庸的诸多罪恶,而且他的同党也暴露出来,这其中有太师李善长、大将陆仲享、名臣宋濂等。朱元璋是大开杀戒,受到株连而丧命的人多达三万余人。
由此可见,所谓“云奇告变”一事,是野史学家的段子,并非 历史 真相,这是其一。其二,胡惟庸真的有那么多罪恶吗?
我们知道胡惟庸担任宰相的时间,他从洪武十七年开始当宰相,到洪武十三年正月被处死,算起来总共的执政时间才两年半。如果他要谋反,势必需要一系列的安排和筹划。因为胡惟庸虽然当了宰相,可终究是一个文官,手里也没掌握兵权。如果他要造反,只有拉拢有兵权的人。他拉拢了吗?准确地说,是乘虚而入。
朱元璋手下的武将大多是开国功臣。所以居功自傲,骄纵枉法。遭到朱元璋训斥、贬官后,怀恨在心。这就给胡惟庸提供了一个空间。他将这些人拉拢,作为自己的党羽。
这里头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吉安侯陆仲享,一个是平凉侯费聚。他们很快和胡惟庸结成死党。胡惟庸利用他们招兵买马。这时候,胡惟庸并不是要造反,而是为应付变局所作的准备。这之后,胡惟庸还把老上司李善长拉下水,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然后利用李佑去游说李善长。年事已高的李善长已经没办法制约胡惟庸等人,只得说,我年纪老了,你们等我死了再胡作非为吧。
这一切说明胡惟庸具有谋反之心,但没有下定决心谋反。他的谋反之心多半在于自保。因为朱元璋对王朝内部权势显赫的王侯将相越来越猜疑,加上那些开国功臣的骄纵违法,官僚中形成各派集团,有文武大臣之间的矛盾,有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之间的矛盾,他们互相倾轧排挤,在朱元璋面前攻击对方。面对这份乱劲儿,朱元璋必须向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和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开刀。而官僚集团之间的相互攻击,恰恰可以为朱元璋所利用,他可以一个个地来收拾他们。
胡惟庸当然撞在刀口上,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他。同时被杀的还有陈宁、涂节等数人。可是,单以这一条罪名,就把宰相给处死了,实在有些说不通,于是,在胡惟庸死后,案子又接着调查,又给胡惟庸加上“通倭”、“通寇”和“谋反”的罪名。并且案子不断牵连扩大。
到了十年后,案子又有了新的突破。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军与北元军交战。所谓北元,就是元顺帝被赶出大都后,逃回北部草原,史称“北元”。这北元军中有一名将领叫封继,他在明军大将蓝玉北伐时被俘。据他供认,宰相胡惟庸曾经通过他与北元太子爱蝤识理达蜡联络,打算向北元借兵,推翻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朱元璋一直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封继被押回南京后,居然被李善长给藏匿了起来。
同年五月,封继再度被捕。招出这件事。太师李善长自然就给牵扯进去,与此同时,他的家奴卢仲谦,以及陆仲享的家奴封帖本等人,纷纷向朱元璋告密,说李善长、陆仲享等人曾参与胡惟庸的“谋反”,是“胡党”中人。
于是,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的罪名,将李善长、陆仲享、毛麒、赵庸、郑遇春、黄彬、陆聚、金朝兴、叶升、李伯升、丁玉等人全部诛杀,受到株连的有三万余人。并以《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这时候的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朱元璋念他年纪已老,赐他自缢,而他的家属七十多口全部被诛杀。
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疏朱元璋,为李善长申冤。由此可见,当时人们认为李善长等人是被冤屈的。
从根本上说,胡惟庸案的发生,来自于朱元璋的猜疑和不信任。而朱元璋这种猜忌心理很早就形成了,早在农民战争期间,他就严密防范部下将领,为防止他们叛变,凡是将领出征,就把他们的妻子留在京城做人质。就这样仍不放心,还派心腹去监军。即便如此,也是防不胜防,在严酷的战争中朱元璋也确实没少经历部将谋叛的事件。咱们就说其中的两个事件,第一个——邵荣谋叛事件。
绍荣是与朱元璋一同起事的战友,骁勇善战。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绍荣和徐达一起攻克宜兴,至正十九年败张士诚军于余杭。《明通鉴》记载:“太祖自起兵,所任将帅最著者,徐达、常遇春与荣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因为屡立战功,绍荣被擢升为中书平章政事,地位在常遇春之上。
可是,至正二十二年的时候,绍荣自处州平定苗军叛乱回应天,与参政赵继祖密谋击杀朱元璋,被宋国兴告发。朱元璋立即派兵搜捕了绍、赵二人,用铁链锁着,备下酒食,然后和二人一起喝酒,朱元璋问:“我与尔等同期濠梁,望事业成,共享富贵,为一代之君臣,尔如何要谋害我?”
绍荣回答说:“我等连年出外,取讨城池,多受劳苦,不能在家与妻子相守同乐,所以举此谋。”
赵继祖接着说:“若早为之,不见今日,猎狗在床下死,事已如此,泣何益,惟痛饮。”
朱元璋听了以后,就把他们二人缢杀了。
再说第二个——谢再兴谋叛事件。
谢再兴也是朱元璋的旧将。而且,他还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的岳父。朱元璋称他为“亲家。”
至正二十二年,谢再兴守卫诸暨。当时,金华、处州的苗军反叛朱元璋,张士诚乘机派张士信率军进攻诸暨。谢再兴苦战二十多天,打败张士诚军。这次战斗后,谢再兴派自己的心腹左总管、糜万户两人私往张士诚的占领区杭州贩卖物品,结果被朱元璋查获。朱元璋怕泄露军机,就杀了这两个人,并且把两人的头颅悬挂到谢再兴的办事厅里,这对谢再兴来说,是一种侮辱性的警告。
这之后,朱元璋又擅自做主把谢再兴的次女嫁给徐达,又派参军李梦庚去节制诸暨兵马,降谢再兴为副将。这让谢再兴愤怒至极,连续受辱,明摆着拿人不当人,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谢再兴捉了李梦庚,到绍兴去投降了张士诚的部将吕珍。
这两起反叛事件,对朱元璋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他在当皇帝之前,就考虑到如何对待功臣宿将的问题。明王朝建立后,为了使王侯将相忠于他的朱明王朝,为了预防臣僚的反叛,朱元璋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措施,可是他总是不放心。因此,胡惟庸一案的发生绝不是偶然,此案的发生,既是官僚各派集团的权利斗争所致,更是朱元璋对王侯将相、昔日部将始终不信任所致。
朱元璋是一个只相信自己的帝王。这样的帝王,最终成为冤案的制造者,即便胡惟庸一案不是冤案,但牵连甚广,使太多无辜者都付冤屈中。
二、古人怎么治疗心理疾病?
心病还须心药医,古代人也认为存在心理疾病,比如“相思病”的心理障碍、“杯弓蛇影”的恐惧症、“范进中举”的应激障碍,这些啊,都是古人也曾经面对,并且处理得很好的心理疾病。
相思致郁,是古人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
在古诗词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心理疾病的存在: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是“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是……
我们通过分析这些诗句,可以发现,从心理上,人物会有比较持续的心理波动,产生了长期的思念情绪。也对生理造成了影响: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等。对生活也带来副作用,无法正常生活,整天茶饭不思,就是想他/她……
古人是怎么治疗这种情况的呢?
相思,当然还得靠相聚相见来解决。
有的是,山重水复地爬山涉水来相见;有的是拖家带口地踏上征途……
当然,也有的,是无法相见,无法解决的相思之苦,最终,伊人憔悴损……
也有的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恐惧。
有个古代人叫乐广,他请朋友喝酒,朋友来了之后,看到杯子的酒里面,似乎有蛇的影子,喝完以后心里恶心,回去了就身体不舒服了。
后来乐广听说这事,再请他喝酒,酒杯里面,依旧有蛇影。乐广请朋友抬头看,原来所谓的“蛇影”不过是墙壁上的弓箭倒映在杯中酒的影子。
朋友喝了那酒,就不再恶心,反而浑身舒畅了。
而“怕井绳”的古人,心理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从对“蛇”的恐惧,泛化到一切类似蛇的物体。
不过古人一样有方法治疗。把“假蛇”作为刺激物,去刺激怕蛇的人,让他一次次地发现,原本不过是虚惊一场。而对真蛇的适应,则是采用捕杀的方式,让担心受怕的人知道,蛇已经被控制了,无害了。
还有的,是大悲大喜之间的应激障碍。
像我们课本上的“范进中举”,大龄考生“高考”多年,终于考上“北大”了,整个人就疯疯癫癫了。
而古人的治疗方法,是找对应的刺激物,比如考生所害怕的人,用那人一吓,疯疯癫癫的心智瞬间就恢复正常了。再慢慢告知真相。
所以古人同样有心理疾病,而这些疾病,也有对应的治疗方式,但是就好像现代心理咨询一样,不同人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古人,也是因人施治的。
三、古人怎么治疗心理疾病?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在历史和传说中唐太宗李世民,生过三次比较著名的病,除了导致其去世的痢疾之外,另外两场病,都是心理疾病!
一次是皇宫中闹鬼,导致他夜不能寐。先是秦琼、尉迟敬德两位大将夜夜为其守门,后来把他们二人的画像贴在皇宫的大门上,才让李世民晚上能够睡个好觉。如果是到了今天,李世民的这些表现,应该是可以诊断为焦虑症了。艾司唑仑,睡前一粒,保证能够睡一个好觉!当然,最好还是接受心理咨询,找出导致心理冲突的根源,一旦痊愈,就可以免于每天吃药的麻烦,和药物副作用的困扰了。只是,即使顶级的心理咨询师,咨询效果恐怕也没有秦琼、敬德守门的效果迅速。
所以说,迷信在帮助古代中国人克服心理困扰上,曾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次,则接近于现代正规的心理治疗了。充当心理治疗师角色的是著名的药王-----孙思邈!
李世民半生戎马,在战争年代经常是身先士卒,亲自带领一帮精锐骑兵,直冲敌阵。有一天,在追击敌兵的过程中,口渴难耐,看见一个小水沟,也顾不得干不干净,跑过去饱饱的喝了一顿。喝足后,才发现有很多小虫子在水里游动。当时,由于战况紧急,李世民也没有多想。若干年后,等他已经做了皇帝,突然有一天想到这件事,渐渐的就感觉肚子里不舒服,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爬。赶忙传太医来治,结果越治越重,连床都起不来了。于是,全国下榜,招聘名医。孙思邈当时正好在长安做赤脚医生,看见了皇榜就揭了下来。回到家里,准备了一宿,第二天就岁卫兵进了皇宫。
进了皇宫,孙思邈把昨晚准备好的药丸,让李世民服下。不一会,李世民就喊着肚子疼,要上茅厕。孙思邈就让卫兵,用盆把李世民的便便都接下来交给他。然后,孙思邈当着李世民的面,淘洗粪便,去除杂质后,只剩下一大把颗粒状的东西。然后,孙思邈小心的把其中的一个小颗粒剖开,里面居然是一个死去的小虫子。然后,命卫士拿给李世民看,李世民一看,果真是当年水里的小虫子。顿时感觉到身心舒畅,又服了几副补药,很快就痊愈了。
其实,整个治疗过程就是一场骗局,这些虫子根本不是李世民肚子里的!孙思邈忙了一宿,就是到臭水沟里抓了一些小虫子,回来用蜡丸封住,然后,再在蜡丸的外面包上一层泻药。因为蜡丸不能消化,再加上泻药的作用,很快就被李世民完整的拉了出来。
尽管是受骗,但是至少李世民的心理病是被治好了。而下面这位洁癖患者,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尽管他的治疗师是著名的皇帝-----朱元璋!
倪瓒是元朝的遗老,有严重的洁癖。元朝覆灭之后,朱元璋请他出来做官,他百般推辞。后来,朱元璋又听说这个人特别爱干净,普通百姓从他家门口过一趟,他都要吩咐下人把自家的大门从里到外洗上个几十遍!穷苦人家出生的朱元璋,一听就不乐意了------这哪是爱干净,这是病,得治!所以,朱元璋就命令当地的知县,把倪瓒拴在马桶上,来治疗他的洁癖!这一招,用现在行为心理学的术语,就是暴露疗法!
尽管这个疗法很前卫,在行为疗法创始人华生出生的几百年之前,朱元璋就已经无师自通了行为心理学的精髓。但是,非但没治好倪瓒的洁癖,反而差点要了他的小命!最终,还是在各界名流的营救之下,才逃脱了牢狱之苦。
所以说,有心理问题的人,寻找心理咨询师千万不能只看对方的名气!不然,非但治不好,而且还有可能让你痛不欲生!
关于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的问题,通过《古人怎么治疗心理疾病?》、《古人怎么治疗心理疾病?》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