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杭州西湖,白居易和苏轼写了两首诗词来描写,值得欣赏

杭州西湖,白居易和苏轼写了两首诗词来描写,值得欣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关于西湖的古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杭州西湖,白居易和苏轼写了两首诗词来描写,值得欣赏和白居易,苏东坡的关于西湖的诗句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杭州西湖,白居易和苏轼写了两首诗词来描写,值得欣赏
  • 白居易,苏东坡的关于西湖的诗句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对象也是西湖,那两位诗人笔下的西湖有什么不同呢?
  • 描写西湖的诗(白居易写西湖天下无双)
  • 一、杭州西湖,白居易和苏轼写了两首诗词来描写,值得欣赏

    杭州西湖是人间美景,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我很喜欢这里,我也曾经两次去过这里,有着美好的回忆。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有很多描写西湖的优美诗词,值得欣赏。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这首诗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一、白居易,苏东坡的关于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
    诗人白居易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对象也是西湖,那两位诗人笔下的西湖有什么不同呢?

    说起西湖,那可谓是中国第一文化名湖,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西湖的旖旎风光之中并留下了众多灿若星辰的诗词歌赋。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属其中脍炙人口的佳品。苏轼与白居易都是其所在时代的诗中翘楚。他们也都曾在杭州任官,都曾为治理西湖而修筑了堤坝,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苏堤与白堤了。因此除了陶醉于西湖的秀美山水之外,他们对西湖同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在抒写西湖美景的诗篇中他们的情感就显得更加饱满而充实。
    苏轼是因为对王安石的新法有异议难容于朝到杭州做了地方官。政治上的失意使苏轼的心情抑郁,然而豁达的胸襟与务实济世的思想使苏轼非但没有消极沉沦反而在地方上有所作为。公暇之余,流连山水之间,诗词歌赋收获也颇丰。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此间苏轼咏西湖的名篇,这首诗前两句句意平实,用词精当。一个“好”字,一个“奇”字高度概括了酒酣意畅时对西湖美景无比陶醉观感。“水光潋滟”是阳光映照下春水荡漾的西湖之态,“山色空濛”是烟雨笼罩之下的西湖含蓄朦胧之美。苏轼不着眼于一事一物,放眼全局,以区区八个字即极尽西湖晴雨变幻的不同之美,凸显苏学士把山水置于几前与美酒同饮的豪放情怀。设若仅此两句,词虽工然意未尽,算不得好诗。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谓神来之笔。此两句句意浅白,然意蕴无穷。西施是吴越美女,历千年未色衰。她就是中国人心中的美丽女神。而这位绝色佳人就孕育在吴越灵山秀水之间。西子无疑是吴越灵山秀水的不争代言。苏轼以西子喻西湖,不仅是西湖变得情韵生动,此喻一出,西子的妩媚婉弱与西湖之美顷刻间化为一体。真所谓佳人如水,水如佳人,让人获得了对西湖之美的无限想象空间,对西子之美,西湖之美的认同使此诗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此诗之妙,尽在此喻。说此喻是此诗的点睛之笔毫不为过。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也作于其在杭州任间。此诗不同于苏诗的概括凝练,而是充分体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写实风格。全诗以记游的形式写成,诗中写到了很多西湖实实在在的美景。如果说苏诗是从全局着眼,那么白诗则主要是从小处入手,细致传神的描绘了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生机勃然的早春西湖。此诗开首描写西湖的“孤山寺北贾亭西”局部全景,然后着力描写西湖的实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之句中,一个“争”字,一个“啄”字片语传神,让人似见早春时节莺歌燕舞的生动画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言花未多,草不茂。然初春时节红花绿草,柔润可爱之形跃然纸上,叫人好生爱怜。诗行至此,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样直抒胸臆的诗句,丝毫不露斧凿痕迹。这不仅取决于白居易善于作诗,更多的是白居易心中情感的自然流露。
    苏轼在评价王维时曾说“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这两首咏西湖的诗篇来看,苏轼与白居易何尝不是如此。所不同的是苏诗如大笔泼墨,重在写意,白诗则如工笔描画,意在传神。因此,苏诗更显空灵,白诗则格调精致。总之无论是苏诗还是白诗都能言人“心中有,言未达”之意,又都是明白如话的至情之文,故能得到大众的喜爱,因而是西湖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

    三、描写西湖的诗(白居易写西湖天下无双)

    提到写西湖的古诗,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前者用七律描绘了一幅早春美景图,后者用七绝刻画了西湖在一天之内晴雨变换的风光。

    前一首诗中,白居易是“人在画中游”,带我们漫步湖畔,一同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喜悦。后一首诗中, 苏轼举杯独对西湖晚景,提笔留下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从此“遂成为西湖定评”。

    两首诗的背后,各有一则故事,一为理想,一为爱情,同样动人。

    一、白居易,一路走来一路看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意译:从孤山寺出发,一路游览到贾公亭。春天的钱塘湖,湖面清澈而宽广。云朵低垂,仿佛将天空和湖水连到了一起。

    在堤岸上行走,前方的树梢头上,有几只黄莺在争鸣。扭头看向另一边,一只春燕正在啄泥衔草,不知要去谁家屋檐下筑巢。

    湖畔沙地上的春花含苞待放,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必将惊艳整个钱塘湖,让游客们眼花缭乱。一旁嫩绿的野草,也才刚刚长到马蹄的高度。属于它们的好日子,才只是开了一个头。

    我最爱在湖东的岸边上行走,美丽的湖光山色,让人怎样都看不够。尤其是那绿色的杨柳树阴背后,还有一座长长的白沙堤。

    白居易的这首七律,是一篇完整的小游记。在诗的开头,他先从远处的“孤山”和“贾亭”两个较远的景点写起,由西湖的外沿,慢慢地走出来。

    写完了山,再写水。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描绘春天湖上的天气,以及水势是如何地盛大和清澈,而是通过“云脚低”来激发读者的联想。

    “云脚”为什么会“低”?在一个 晴朗的天气里,我们才可以清晰地看到天上重重叠叠的白云,像棉花一样舒卷

    大地上的湖面必须很宽广,才会让人看到“水天相接”的现象。由于天与湖接连成一条线,所以天上的“云脚”就会“低”到了湖上。

    钱塘湖,也就是西湖,是著名的浏览胜地,每一天都有文人前去游赏作诗。所以 白居易在这里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直接描写湖面上的情况,他主要是想写出早春游湖的喜悦之情。

    于是,他继续在湖畔漫步,将所见到的一切自己认为可喜的景物,全部收入诗中。

    比如早春树梢上争鸣的黄莺,它们是以嗓音清脆,会唱歌出名的。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你就知道春天来了。再如南归的燕子正在准备筑巢。给人带来一种“家”的温馨感觉。

    这样一来, 这首诗里既有山、水、云的自然风景之美,又有鸟语。那还缺什么呢?显然,缺的是花香。 于是,白居易马上低头去看湖畔的草丛。

    花儿在哪里呢?原来现在它们正含苞待放呢!白居易其实没有见到花开,他通过想象,预言这些含苞的花朵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将万紫千红地盛放。

    让游客们看得如醉如痴,目光迷离。这里写浅草,其实主要是为了和乱花形成对仗。花还没开,草也是浅浅的。写完了山、水、云、鸟语和花香的部分,还嫌不够。

    于是白居易又说:你以为钱塘湖的美景就仅仅是这样吗?我平时经常在湖东这一带散步,其实我最爱的是那绿杨树阴后面,长长的白沙堤。

    句尾提到的白沙堤,是西湖的一项水利工程。白居易在杭州当官,后来也曾在附近一带修堤蓄水,替百姓干了一桩大好事。

    白居易这一首诗,从表面上看写得漫不经心,但是仔细一读,发现它很有层次,并且 最后借柳阴为画框,以曲径通幽的方式,写出了远方的“最爱”。

    让人产生了好奇,钱塘湖已经这么美了,没有露面的白沙堤该有多美呢?

    二、苏轼,湖光潋滟酒一杯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歌意译:太阳光的线折射到湖面上,泛起粼粼的金色波光。转眼间,下了一场阵雨,雨后群山就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了,这美景堪称一奇!

    西湖的风景就好比是西施的妆容,因为天生丽质,所以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永远都是那么适宜。

    苏轼的这一首七绝非常经典,因为 绝句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不比七律的篇幅,不可能像白居易一路慢慢地写过来

    假如想刻画细致,通常只能写一些比较小的主题,或者是抓住一个经典场景来描写。于是 苏轼巧妙地挑选了西湖在同一天中,两种不同天气下的变化来写。

    阳光下的西湖面波光粼粼,晴空下视野开阔,尽管苏轼没有写,我们也想象得到,湖畔远处的山峰也给镶了一道金边,这时湖面的水和远方的山都是“实景”。

    根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交代,雨后暮色已近。山峦开始变得朦胧了,变成了“虚景”。与此同时,湖面因为光线折射发生改变,颜色浓重如凝胶,与之前大相径庭,但是却带着一种神秘的美。

    于是,苏轼把这个湖比成战国的西施。第一个称西湖的可能不是他,但是极有可能自他作诗以后,“西湖”才被人叫做“西子湖”。而“西湖”在唐朝白居易那个时候,还是叫“钱塘湖”的。

    这个湖的美啊,正像一位真正的绝色美人一样。粗服乱头,难掩其国色天香。淡妆浓抹,不改其丽质天成 。苏轼的比喻得当,后来成为了后人对西湖景色的“定论”。

    和白居易那首诗一样,苏轼的这一首诗也带着一个小典故。相传这首诗是“一语双关”,并不单单是写湖光山色,同时是描写苏轼的爱妾王朝云的绝色。至于是真是假,就见仁见智了。

    结语

    苏轼这一首诗写西湖的风景,紧扣主题。他先把晴时、雨后的西湖美景,当成两幅绝美的图画,然后再分开描写,再把西湖比作战国西施。

    晴时、雨后的西湖风景,自然而然地,通过西施的两种妆容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可以说是相当地成功。

    白居易的七律写西湖的美,像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散文。早春的喜悦之情,从纸面上呼之欲出。他在创作《钱塘湖春行》的时候,基本没花什么笔墨描写湖泊本身。

    不过,他在另一首七律《春题湖上》中写月夜的西湖被群山环抱着,“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同样美不胜收。

    关于关于西湖的古诗的问题,通过《《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对象也是西湖,那两位诗人笔下的西湖有什么不同呢?》、《描写西湖的诗(白居易写西湖天下无双)》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关于西湖的古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