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魏书生:好学生学习的十二个习惯(老师转给学生看看)和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魏书生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魏书生:好学生学习的十二个习惯(老师转给学生看看)
1
记忆习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
演讲习惯
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
读的习惯
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
写的习惯
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
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
预习习惯
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江苏洋思 “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
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
适应老师的习惯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
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
自己留作业的习惯
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
10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
出考试题的习惯
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
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
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
— END —
来源|魏书生研究会
一、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魏书生
一是学习魏书生对教师的“笃”。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而后放弃优越的仕途,凭着上百次叩击教育之门的虔诚,造就了一个为教书而生的教育圣徒。他对教师这个职业作了准确的定位:老师永远也不可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看似消极,实际上,它不仅仅是观念问题,而是对自我的准确衡量,也道出了教师这个行业的特点。的确,教师这个行业注定了教师的默默无闻,它不可能大红大紫,而只能埋头苦干。同是三尺讲台,魏老师甘守寂寞,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似乎不仅仅是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所能概括的。教育行业清苦,也就很难容纳名利之徒。魏老师的可贵之处却就在于,他这样看待这个职业,又真正爱上这个职业,也几十年如一日的埋头于教育热土中,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成就。这就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信仰!我感到,有了这种信仰,就有了一种摧毁不了的永久动力,使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工作和生活,也许,这正是我们从魏老师身上所要学的东西。学习魏老师,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安于教师工作的思想,学习他的脚踏实地的精神,学习他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寻找这种默默耕耘希望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也能在任何境况下都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为了信念而面对最艰难的生活。但愿我们每一个正在三尺讲台的耕耘者,都能找到这种信仰!二是学习魏书生对学生的“爱”。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教育。魏书生就是以德立身、以爱育人的典范。他有着大海般的胸怀,包容一切,包容那些犯错的学生甚至是失足的孩子,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回迷失的自我。他从不贬低讽刺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热爱每位学生,他的爱是无私的。在他爱的沐浴下,他的学生学会了爱,以爱育爱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受其影响他的学生有了错误就会主动认错,自我处罚、虚心改正。以德育人是他的立教之本。他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爱。他的爱体现在给了学生真正的教育----人生大教育。他的爱使人受用一生,他的爱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他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他给了学生热爱阅读、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最感人的是他对后进生的理解,他说,后进生的最可爱之处就是有着无与伦比的承受力。这是他正确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出发点,一切从学生心理出发,一切为各类学生着想。魏老师怀揣一颗爱学生的心从不歧视体罚学生,他认为体罚是“爱”的天敌。对照魏老师,我们要随时警醒、反思,“我伤害他(她)了吗?”要坚信,体罚是无能的表现,是教育失败的体现!我们都渴望成功,如果在对学生罚站的时候想想“我教育失败了,我又做错了”。而不是生气地认为学生错了,那么,我们就会远离“伤害”,就创造出一个和谐生动的课堂,就能在教学中赢得尊重,在工作中享受愉悦。
三是学习魏书生对教学的“懒”。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要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在课堂上的主导位置首先应该从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确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进度等,都不能不以学生能否有效接受为前提。魏书生的“懒”,不仅恰好地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且充分的显示出了一种教育上的智慧。所有的坏节,包括课前好似漫无边际的铺垫,都是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一步步自然行进,如草蛇灰线,看似无心,实则有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优质高效,就要像魏书生学习,突出“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课堂做进一步开放,对学生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把班级小组变成学习型小组,人人参入学习,人人相互学习,让课堂变成快乐高效的课堂。上帝给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魏书生任教育局长同时担任中学校长及班主任;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演讲1400多场次、公开课800多节;出版了几十本专著;魏书生担任高中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我想魏书生的成绩就在于他的“懒”上。就在于他懂的什么时候该“懒”,什么时候该“不懒”;什么地方该“懒”,什么地方该“不懒”。即“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就不要去替代”。
四是学习魏书生对班级的“理’。即:“民主、科学”。毫不夸张地说,魏书生是世界之最成功的班主任,也是世界最潇洒的班主任。他一年近一半时间是在外地开会、讲学,可他管理的班级从不找人代理,学生秩序井然,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各项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这个现象足以令我们深思,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答案其实很简单,教育民主、管理民主使然。管理民主就是还学生的主人地位,它的境界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在魏书生眼里,每个学生就是他的副班主任,都是他的助手,都是班级的主人,集众人的智慧,举全班之力,班风、学风何愁不盛?从魏书生的著作中不难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民主是管理之魂。魏书生不只一次地说过“也许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条是胜过他们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的确,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却难以做到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是指挥学生去做什么,总是强求孩子们去服从什么。命令也好,指挥也好,强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确的因素,但殊不如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挥,他要逆行;你强求,他要反抗。如果我们改换一下工作方式,对人平等,遇事商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来,“商量商量”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为什么“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沟通。魏书生做班主任,凡事多与学生商量,所有的学生都是副班主任,在他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他特别善于撩拨学生向善向真的神经,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十个一分钟:日记、家务、军歌、名人传记、记忆、小楷等;十二个习惯:读、写、讲、错题集、出考试题、筛选资料、定计划、自己留作业、大事办不了小事赶紧办等等。商量应该是师生之间,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润滑剂,会让教师的脾气不再暴躁,会让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慢慢拉近,会让学校的管理、班级的管理越来越井然有序。
五是学习魏书生对工作的“实”。与其说魏书生是改革家,还不如说他是实干家。他是正确教育理念的坚决执行者、忠实实践者。在担任教育局长兼党委书记的日子里:十几年来,魏书生一直引导盘锦的师生做符合四条标准的事情:“(1)眼前符合师生利益和国家利益。(2)将来可持续性发展。(3)时间成本低。(4)经济成本低”;十几年来,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十几年来,每年都会在相同的时间举行校长会,总共不超过六次;十几年来,每年教育局的工作计划的结束语都是一样的:“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的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学会把平凡、实在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显然,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他能把认为对的事情一千次、一万次的去做。一切都那么平常、平凡、平静、平实。他把育人教书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守住、守住、再守住;坚持、坚持、再坚持。他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说了算,定了干。他运用“民主”和“科学”两大法宝,开启了“计划执行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三大系统,始终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实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他就用这些相同的理念,实实在在地管理好了他的班级、学校和整个盘锦的教育。
六是学习魏书生对身心的“养”。 没有愉悦的心情,没有强健的体魄,作为教师不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造诣达到一定高度。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饱满的激情,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长期的脑力劳动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已使不少教师身体不堪重负,要更好的教书育人,必须强身健体。魏书生任盘锦市教育局长时身体力行强身健体,他除每天完成三千米长跑任务外,还总是在差半分八点时准时到达教育局大门口,带领干部职工一起做早操,十几年从没间断过。他还要求全市师生做好“注意力体操”:即做到四个字:“松、静、匀、乐”。“松”就是“身体松”。教书、写字,做题各部器官放松,注意力就集中了,轻装上阵,感觉是世界最轻松的人。“静”就是“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诸葛亮的《诚子书》中有训“才需学也,学需静也,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宁静方能致远,“静以修身”也。“匀”就是呼吸匀畅。保持匀畅的呼吸有利于身心健康,深呼吸“五口”可以缓解高考紧张情绪。“乐”就是确保自己处于快乐之中,以乐观主义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人生的挫折、误会、诬蔑仍能坚守内心的快乐阵地。坚守正念和乐观,每天打开眉结,打开心结,面带笑容。孟子曰“得英才而教一乐也”。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坦荡的胸怀走上三尺讲台,必然激情澎湃,纵横捭阖,运用自如,驾驭课堂,游刃有余。
七是学习魏书生对家与事业的“齐”。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很好的处理着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虽然这一方面与其他方面相比不是那么耀眼夺目,经常被人忽略,可是我认为这就是十分可贵的“齐家”。我们经常听到、见到、甚至亲身经历到教师们为事业、为学生,自身病魔缠身的同时又弃幼儿老母而不顾,呕心沥血于三尺讲坛……每当这时,我除了感动外还有辛酸甚至于悲哀。我们在这方面真的应该向魏老师学习,调整心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善待学生,善待自己同时也善待家人。也许我们会在时间上亏欠亲人,那么我们就在情感上深厚的祢补,也许我们会在精力的投入上愧对家人,那么我们就在方式方法上祢补。魏老师与妻子陈老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举案齐眉,他们的独子魏星品学兼优,独立上进,以优异的成绩就读于清华大学,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而是同样的世间凡夫俗子,面对家庭、事业、学业,魏老师的从容、和谐的处事方式的的确确值得我们学习、思索。如果我们真的理解那句“学习、工作、助人是享受。”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克服它的同时战胜它,以一个强大的自我面临挑战,在奉献自我的同时,提升自我,而不是牺牲自我,这样我们收获的会更多、更多。
总之,听过魏书生的报告,看过魏书生的著作之后,感觉他正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就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深邃的哲学气质、一事百法的工作策略、匠心独运的教学艺术,让人仰慕、心生敬意、叹为观止、望尘莫及。魏书生,是现代的“孔子”,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学习魏书生不是为了超越,而是为了走近他,学他的精神,从他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学习魏书生不是照搬他的经验做法,而是领会、借鉴、实践他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品尝教育最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做一名快乐而又成功的人民教师!
二、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扩展资料
魏书生1950年5月4日出生于中国河北省交河县。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1978年2月,到盘锦盘山县三中做语文教师。1978年9月,被任命盘锦盘山县三中教导处主任。1986年3月,被任命为盘锦市实验中学的校长兼书记。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第十届辽宁省政协常委。退休前曾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会长,台州书生中学校长。
百度百科-魏书生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何重要作用
一个学生有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其语文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他曾经专门撰文谈过培养学生的十二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现在我把此文摘录如下,希望对广大语文老师有所裨益。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我们很多学生、老师、学校,已经培养了很多好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生成绩、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从小学中段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演讲。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老师讲课尽量别超过20分钟,留给学生预习和自学的时间。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祝大家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
语文学习法
语文是一门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基础课,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被称为百科之母。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中,语文这门课所用的教学时间大约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这就充分说明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我们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如果学好了语文这门功课,就会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学好其它各门功课,今后就能够适应学习专业知识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需要。
我们明确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明确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一、简而言之,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强调指出:“我们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善于说,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善于听。”“读和写嘛,读就是用眼睛来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说,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所以现在语文教学里,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要连起来。”叶老这段话,阐明了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及其密切关系,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要有意地认真理解、掌握这四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自觉地在实践中运用,逐步提高这四种能力。
二、提高听说读写的几种方法。
1、熟读记诵
课本上范文和课外读物的名篇佳作,要反复诵读,直到能够熟记或背诵其间的名言佳句、精彩段落、优美词语。朱熹说“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经久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由此可见,我们只有熟记许多的名篇佳作,才能逐渐领悟名家在遣词造句、状物写景、言志抒情、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妙处。逐步掌握名家语言运用的规律。把名家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只有大量熟记词语、句式,运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挥洒自如。正如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2、广泛读书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事实的确如此,青年人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获取大量的信息,发展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光靠课本的几十篇、几百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外大量阅读名家作品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清代学者万斯同曾说:“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有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下笔安能有神。”书读多了,知识也就丰富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会提高。北京景山学校曾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要学习朱自清、赵树理、巴金、老舍的大量作品。五六年级集中一段时间学习鲁迅作品;在低年级学习短小的古诗、古文,到初中《古文观止》几乎整本地学。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这说是说,一个人应该从不同种类的书中,吸取不同的营养,接受不同的思维训练。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的时代,青少年学生多读点课外书,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尽读天下书,通晓人间事。我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有重点地读课外书。
3、动手动笔
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任何工具的掌握主要都得靠练,如同叶圣陶先生说:“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因此,要学好语文,必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每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只有自己动手勤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词的音、形、义、引申义及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才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和前后句子的相互联系,进而理解全篇的意思。只有阅读时理解正确了,说、写中也才会用得正确。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背影》一文中“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一句中的“望”字;不查字典,可能会认为是写了别字,就不会知道“望”也有“向”的意思。
对于课文中重要词句进行圈、点、划、评、摘,掌握各段大意和重点,以帮助理解,加深印象。圈,一是圈出不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形、音、义,排除阅读的拦路虎;二是圈出词语的表达效果及标点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点,是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名言警句,在其下加点,以突出自己的鉴赏和理解。划,是划出有深刻意义的句子或可能产生疑问的句子,以加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设法释疑。评,就是对有的语句在字句、段旁边表示自己的见解或褒贬。还可以就文章的层次、结构、表达方式,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在文前文后评说。摘,就是摘要。也可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理出文章的脉络。常做摘要,有利于保存读书所得的资料,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另外,对于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可以抄录下来,如能写出读后感就更好。
口头语言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口语稍纵即逝,说前句时,几乎同时构思后句。经常进行口语训练,能使思想更加敏捷。同时,口头表达能力对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朗读、复述、背诵、答问、讨论、争辩,都是训练口头表达的良机。课后多和同学讨论、争辩、多参加演讲会、朗诵会、班会、校会······,如此,既可提高口才,也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要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就要多写。一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和作文,二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写日记,或长或短,或叙或议,长期坚持,就会日见长进。三是写读书心得,这也是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好方法。
复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我们必须明确复习的任务,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复习前的准备,如何制作复习笔记。复习是为了解决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问题,因此要抓紧平时的学习,要做点综合性的习题,这是搞好复习的基础。
一、复习的任务
复习究竟为了什么呢?不少学生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只在临考前才进行复习;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简单的重复,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我们说,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
(1)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
(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缺欠,都及时地得到了补足,很少在学习上“欠债”。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
(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
一个学生,通过平时分科、分章、分节的学习,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对各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任务。通过复习时的全面回顾,查漏补缺,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这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完成,复习的中心任务也没有完成,还需把已学知识系统化起来。
这时通过复习,把长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有机地“组装”起来,或者说,将学过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透彻理解。这个复习时的加工整理过程,一定要遵循思维的规律,采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来进行,直到掌握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了知识系统化的任务为止。所谓融会贯通,编织知识之网也就是这个意思。古人所说“温故知新”,就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个新的理解和体会,主要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二、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复习时,首先要确定复习的中心内容,这个中心内容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来确定。例如,高二学完了全部力学,计划对力学部分进行一次复习,那么复习就要围绕力学这个中心来进行。首先,要熟悉初高中涉及力学的各章节中有关力学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开动脑筋,巩固力学知识,并且完成力学知识系统化的复习任务。
在复习时,从内容上来说,尽量选择与讲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这样,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而且可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外,每次复习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适当,要注意文理交替,也就是尽量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放在一起复习
2)要有集中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肖伯纳在其剧本《华论夫人的职业》中写道:“人们一向将自己的一切归咎于环境,而我并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奋力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环境,他们也会自己创造环境。”复习时,要加工处理较多的知识,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要设计系统表、比较表等等,是比较费时间的脑力劳动。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不受影响的安静环境,否则,就会因为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打断正常复习的思路,影响复习的效果。平时找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很困难,可以采用把分散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的办法。例如,为了复习“力学”,可以把每天完成了当天学习任务后所余下的时间,用来复习力学,坚持一个月,就会收到明显的学习效益。
三、复习前的准备
复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后,就要利用平时的零星时间,把与这中心内容有关的书本、笔记、作业、试卷和参考书等一一准备好。这样,在复习的时间里就可以专心于思考了。有的学生计划星期日抽出半天复习“光学”,到了星期日先翻找有关光学的学习资料(过去的书、作业、卷子、笔记等等)就花去了一半的时间。由于找材料弄得心烦意乱,情绪被影响,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1、制作复习笔记
在复习时,通过艰苦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及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有了复习笔记,就可以使今后的复习保持连续性,不必一次次简单重复了;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促进知识由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有了复习笔记,时常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
会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很重视做复习笔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而这几页纸上记录的正是“编织成的知识之网”。复习笔记是自己劳动的结晶、知识的精华,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备考时用起来,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到达过的最高认识水平,使自己迅速地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内在联系。
2、要抓紧平时的学习
复习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本来想通过复习用思维的细胞组成一个思维的有机体,或者说,把概念组成一个概念体系,形成基本的理论。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复习时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对一个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名为复习,实为补课了,使复习的进展极慢。可以说,平时学习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复习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平时不备料,“知识大厦”在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入和继续。二者不可分割。
3、要做点综合性的习题
目的是检查复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什么题呢?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题,重点是做点综合性的习题。综合题类型要和复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相一致,做综合题来进一步推动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的认识过程,也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
自我再现法
自我再现法是独自再现原识记材料的方法。其目的一是检验记忆的准确性,纠正记忆错误;二是通过复现来巩固记忆。运用自我再现法时,最好能将原识记材料放在身边,以便随时对照检查。常用的自我再现法有如下几种
1.自我口述法
自我口述法是运用口头复述的方法,根据复习任务把识记材料的主要意思说出来。使用口述法,一定要及时对照,及时纠正复述错误。较长材料可分段口述。若能使用录音机,则可以先把口述内容录下来,然后对照识记材料放录音,在错的地方或遗漏的地方做个记号,接下来再重点识记这些部分。我们平时背诗歌、背口诀、复述故事等都是运用口述法。运用此法可以调动听觉参与复习,效果较好。
2.自我笔录法
自我笔录法是用笔把自己回忆起来的识记材料记录下来,然后再和原识记材料相互对照以纠正错误记忆的方法。我们平时默写单词、佳句、公式、定理等都是自我笔录。运用此法手动眼看,可以同时调动运动觉和视觉参与记忆。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和口述结合,效果会更佳。
3.自我默忆法
自我默忆法是一种只在大脑中进行回忆的方法。例如,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课后我们就可以在脑子里回想一下,这将课文的中心是什么?结构和修辞手法有何特点?有哪些生词?如果不能回忆,则立刻翻书看笔记,或者问问老师同学。尽管这种方法不能使听觉、视觉和运动觉参与回忆,但它却有几个显著优点:①具有灵活性。不像口述和笔录那样要受到场所和工具的限制。课间休息,散步途中,躺在床上都可以进行默记。②内容广。人的记忆中,有大量的表象储存,如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这些表象用口述和笔录的方法却很难做到,而运用默忆法,就可以在脑海浮现这些表象。例如,学过地理,我们可以在脑子里浮现一幅地图,各国的地理位置、形状、以及矿产分布和气候类型等一起展现在脑海之中。③速度快。人们在运用表象和内部言语进行联想回忆时,要比出声口述和笔录快得多。人们说话的速度每分钟150个单词就是极限,超过这个极限,语言就变得不可理解。书写速度的冠军每分钟写575个字母(约合207个词),而运用内部表象的整篇浮现法,速度要快几倍。而且默忆法还很容易直接把握重点、难点。
4.自我测验法
这是一种自我回答的方法,自拟题目,然后自己作答,可以口答、笔答,也可以心答,因而也可以说是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自我测验法拟定的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标具体,题型多变,方式灵活,因而增强了复习兴趣。但这种方法侧重于点,而忽略了面,最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再针对重点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此法。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的问题,通过《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何重要作用》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