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级经济师」第十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级经济师」第十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级经济师」第十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和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考试大纲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级经济师」第十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考试大纲
  •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03: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 历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常考要点
  • 一、「中级经济师」第十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履行职能时,其业务活动可通过其资产负债表得以概括反映。

    【提示】

    (1)作为银行的银行,货币当局集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从而形成自身负债项目,同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贴现及放款,形成资产项目。

    (2)作为国家的银行,它业务上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列于负债方的接受政府存款和列于资产方的对政府债权。

    (3)在国际上,中央银行承担稳定本国货币的重要职责,代表国家管理外汇、货币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及其他国外资产列入资产方的国外资产项目。

    (五)货币政策的含义、内容及目标

    (六)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而言,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必须是与货币运行机制相联系的,并且具有可操控性。

    1.一般性政策工具(或称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传统的三大货币工具,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以影响宏观经济。在这些一般性政策工具之外,还可以有选择的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3.直接信用控制

    (1)含义: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2)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1986年以前美国的“Q条例”

    4.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其中: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信贷增减建议。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新增】5.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引入了一套新的政策干预措施,包括超低政策利率、大规模再融资操作、资产购买计划、前瞻性指引等,这些措施被统称为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非常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有力补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期取得了积极效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美国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效果有限,部分学者提出现代货币理论(ModemMoneyTheory,MMT),主张由财政部门代替中央银行承担实现充分就业和避免通货膨胀的职能,政府在通货膨胀可控的条件下可以一直发行货币来刺激经济。现代货币理论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在理论界的最新发展。

    在我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仍有空间,但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比较明显。201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性货币政策工具中附带结构调整要求,包括:①定向降准。②结构性导向的再贷款和再贴现。③以公开市场操作为基础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如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④以定向流动性投放为基础的借款便利,包括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上述政策工具发挥了精准滴灌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发达国家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都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二者存在一些共同点:①两者均以纠正市场失灵为根本出发点。②都具有明显的定向性和结构性特征。但二者也存在差异∶①政策目标不同,非常规货币政策是为了维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结构性货币政策则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②政策背景不同,发达国家提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时,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由于零利率下限约束而缺乏操作空间;我国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时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仍有较大空间。③操作手段不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压低中长期利率,主要通过资产购买等手段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主要是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④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不同,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膨胀;结构性货币政策不涉及大规模资产购买,不会将中央银行暴露在严重的违约和市场风险中。

    (七)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及传导机制

    1.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

    (1)利率:通常指短期的市场利率,具体操作有的使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国库券利率。原因包括:

    ①短期市场利率具有可控性:央行可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或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改变资金供求关系,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

    ②短期市场利率具有可测性:该利率与各种支出变量有稳定联系,央行可通过收集各方面资料对利率进行定量分析与预测。

    ③短期市场利率具有相关性:该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资金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改变其行为,最终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等目的。

    (2)货币供应量:整个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可以用作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的货币总额。

    ①就可测性而言,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可以随时进行量的测算和分析;

    ②就可控性而言,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虽然不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但中央银行可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调整准备金率及其他措施间接的控制;

    ③就相关性而言,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了货币供应量,就能控制一定时期的社会总需求,从而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①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往往因为其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意愿和财务状况而不易为货币当局测度和控制。

    ②基础货币:满足可测性与可控性要求,数字一目了然,不少国家把它视为较为理想的中介目标。

    (4)通货膨胀率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国家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即设定一个适合的通货膨胀率并且予以钉住,如果通货膨胀率处于正常范围,参考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指标状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如果通货膨胀率超出范围,暂停其他项目的调节,以控制通货膨胀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含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传导机制是否顺畅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2)发展

    ①改革开放前:传导路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向企业(居民)传导。

    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

    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传导体系: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

    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

    ③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传导机制的效率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①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作出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

    ②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

    ③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

    (八)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提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1)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支出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规模。

    (3)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2019年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5)2020年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新增】(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金融业脱实向虚现象一度有所加剧,突出表现为: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背离,金融增长与投资效率背离,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与商品价格背离,影子银行急剧膨胀。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等行为有所增加,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其中服务实体经济列为三项任务之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①稳健货币政策更高效,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金融结构稳步优化,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②支持重点领域更精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快速发展,推出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对疫情冲击。③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势头得到遏制。④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等各项制度陆续落地实施。

    【新增】(十)贷款基准利率改革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遵循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原则稳步推进。201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2013年10月推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PrieRate,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但由于缺少明确的报价形成指引和参考标杆,LPR款定价基准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2019月8月中国人民银行对LPR形成机制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后的LPR有以下特征:①基于报价而非成交形成最终利率,以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MLF)操作利率作为标杆,在此基础上加点形成LPR报价。②期限更加丰富,收益率曲线更加完善。③报价行范围更大,新增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互联网银行四个类别报价行。④降低报价频率,缓解报价频繁调整带来的摩擦成本。

    改革后LPR在内涵和外延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完善和扩展,在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引导贷款利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①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升,政策利率变动可以迅速反映在LPR价中。②现实反映能力提升,可以客观真实反映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情况。③稳定性提升,可以较好地隔绝市场噪声,费平非理性波动。④约束性增强,LPR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等相关考核。

    一、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考试大纲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有关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金融基本知识,是否掌握分析不同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特性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在有关金融市场上运用相应的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金融市场的含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和主体,金融工具的类型和性质;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的功能。
      (二)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货币市场及其构成,货币市场工具;资本市场及其构成,资本市场工具;外汇市场及其交易类型。
      (三)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
      金融衍生品的概念与特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信用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演变。
      (四)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资本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投资基金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外汇市场及其交易;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发展阶段。
      二、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利率的含义与种类,利率风险结构与利率期限结构、利率决定理沧、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是否掌握计算现金流的现值与终埴、金融资产的各种收益率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根据给定条件计算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利率的计算
      利率的含义与种类,单利、复利和连续复利;现值与终值。
      (二)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利事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贵资金理论。
      (三)收益率
      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本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
      (四)金融资产定价
      债券定价、股票定价的方法及理论价格的推算;有效市场理论的含义和类型,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假设条件,证券市场线和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含义,系统风险的测度,期权定价模型的主要内容。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

      三、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机构的性质与类型,各类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金融制度的相关知识,我国金融机构的类型、演变与功能,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发展趋势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金融机构类型及其代表性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生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及类型。
      (二)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中央银行制度,商业银行制度,政策性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制度。
      (三)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及其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的特点及体系构成;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及体系构成;证券机构、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业务特点;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监管部门。
      我国的金融调控监管机构体系及其制度安排。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否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联系实际来把握、分析和判断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业务运行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的发展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经营
      商业银行经营的含义与内容;商业银行业务运营的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的内容及其区别,电子银行的含义、内容和优势;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含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商业银行负债的性质与内容,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现金管理的内容;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基本内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及业务种类,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
      (三)商业银行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资产管理的内容,负债管理的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与类型,"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与资本管理要求,我国的监管资本要求与管理,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与类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含义和价值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功能和原则,成本的含义与构成,成本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利润的含义与构成、利润分配、增加利润的途径,财产管理的含义与内容,财务报告及其分析,绩效评价;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四)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含义,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原则,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途径;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资本市场直接金融业务,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性质上的区别,是否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及是否具有把握和判断当前及今后全球和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投资银行概述
      资本市场、直接金融与投资银行含义;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区别;投资银行的功能。
      (二)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类别;投资银行的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投资银行的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投资银行的自营证券投资和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投资英航的资产管理业务。
      (三)金融危机中美国投资银行的变化及全球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六、金融创新与发展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创新和发展的相关知识、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实际金融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业务、政策取向和发展动态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金融创新
      狭义和广义的金融创新的含义;金融创新的理论;金融创新的动因;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金融创新的影响。
      (二)金融深化
      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金融深化的含义、原因和表现,金融抑制的含义和表现,金融管制政策的效果;金融自由化的含义、原因、条件、速度和时机、顺序和过程中的金融监管,放松管制;金融约束。
      (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深化同经济发展关系的模型。
      (四)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主要内容,我国金融改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交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我国金融创新的新发展。

      七、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货币需求、货币均衡等的知识,.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机制,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的货币均衡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过程;货币层次的划分;多倍存款创造;货币乘数及其计算。
      (三)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的条件及标志;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八、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现象的性质、成因与影响,是否掌握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一般对策,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国内外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运行态势和相关对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现实分析。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治理的必要性;通货膨胀治理的需求政策、供给政策、收入政策和其他措施;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三)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通货紧缩的含义与标志;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危害;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主张;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其他措施。

      九、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的知识,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具有分析、理解和判断中央银行在不同经济金融形势下将如何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央银行概述
      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和途径,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的业务。
      (二)货币政策体系
      金融宏观调控的含义、前提和类型,货币政策的含义、基本特征和类型,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两个领域和三个阶段,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相互间的矛盾,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货币政策的效应;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近年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情况。
      十、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会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概念,是否掌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危机管理、在金融危机管理中进行国际协调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识别和判断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能够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危机管理的实际运作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 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风险的含义与要素,金融风险的含义与要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风险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及其要素,全面风险管理及其架构,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信用风险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等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国家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内容和要求;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
      (二)金融危机及其管理
      金融危机的含义与类型;导致金融危机的内部性因素和外部性因素;金融危机管理中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构建,金融安全网的构建,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十一、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监管体系的架构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否掌握在金融监管中进行国内和国际协调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认识和把握国内外金融监管的现实运作与发展态势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和基本原则;金融监管的理论;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阶段及各自的特征。
      (二)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
      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方法;证券业监管的主要内容;保险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三)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分业监管制度下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四)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背景、方式与机制;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与他国、国际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银行业的国际监管;证券业的国际监管;保险业的国际监管。
      十二、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汇率及其决定与变动的原理、汇率制度的知识、国际收支的知识、国际储备的知识、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离岸金融市场及其结构、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的知识,是否掌握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国际储备管理、外汇与外债管理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判断汇率决定与变动、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国际储备管理、外汇与外债管理的现实运行与发展规律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汇率
      汇率的概念;金本位制和纸币制度等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基础;官方汇率变动、市场汇率变动的形式,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汇率制度的含义与不同类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与改革。
      (二)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的含义,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微观政策措施,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兼顾;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均衡及其调节。
      (三)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国际储备的含义和构成;国际储备的功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四)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与崩溃,国际金本位制的内容与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与特征;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与特征;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与内容。
      (五)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的含义,离岸金融中心的类型;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业务,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的业务,欧洲债券的含义,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的区别,欧洲债券市场的业务。
      (六)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
      外汇管理的含义、目的与弊端;货币可兑换的含义与类型,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含义、条件与顺序安排;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经常项目管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资本项目管理;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要求、主要监测指标和国际通行警戒线,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要求和主要内容;我国的外债情况与外债管理制度。

    二、金融市场基础知识-03: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职能是 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 行长负责制 ,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具有咨询议事机构的职能。

    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业务操作来调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 社会 货币总量,借以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要能够区分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负债:

    中央银行的负债:储备货币/基础货币(货币发行(发行的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银行的银行)),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政府的银行),自有资金,其他负债;

    中央银行的资产: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政府的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其他资产。

    存款准备金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下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准备金的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 :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M),包括 社会 流通中的现金(C)和银行体系中作为准备金的存款(R)。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基础货币,创造出倍数的货币供给额,其中,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额 之间的倍数关系,成为 货币乘数(m)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漏出因素:

    提现率c :客户提取的现金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

    超额准备金率e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

    法定存款准备金r

    这些漏出因素会使货币乘数 减小

    m=(c+1)/(c+r+e)

    简单情况下,假设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发放贷款,没有超额准备金,且实现 非现金结算 制度,此时 m=1/r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操作程序。

    货币政策目的/目标

    最终目标:稳定物价(首要)、充分就业(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经济增长(GNP增加)、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中介目标: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长期利率;(选择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适应性);

    操作目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其他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行政命令,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 银行信贷规模 ,从而 间接 地对 社会 货币供应量 进行控制的政策。特点:是一种 威力强大 的货币政策工具,即使准备率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缺点:难以确定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 时机和调整幅度 ,而频繁地调整也使银行 难以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


    再贴现政策 :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 贴现利率 ,来干预和影响 市场利率 ,从而调节 货币供应量 的政策措施。(提现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减少,流动性降低,市场利率升高)特点:对 市场利率 产生 直接 影响,同时附带有“ 告示效果 ”,向银行和公众传递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和方向。缺点:中央银行处于 被动 的地位,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措施的反应。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 买卖 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央行买证券,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证券主要包括:回购交易、债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优点: 主动 权完全在央行,可以进行 经常性、连续性 的操作,可以 较为准确 地达到政策目标,且具有较强的 可逆转性

    回购 ,央行与一级交易所的交易:

    正回购:先卖后买,收回流动性,到期投放流动性;

    逆回购:先买后卖,投放流动性,到期收回流动性。

    债券交易 ,央行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的交易:

    现券买断: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上买入债券,一次性地 投放 基础货币;

    现券卖断: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 回笼 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 ,即央行发行短期债券,央行通过 发行 票据可以 回笼 基础货币,央行票据 到期 则体现为 投放 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传导机制一般过程: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利率传导机制: 传统凯恩斯主义学派 ,核心变量为 利率 货币供应量(升)->实际利率(降)->投资(升)->总产出(升)

    信用传导机制:银行信贷渠道, 货币供应量(升)->银行存款和贷款(升)->投资(升)->总产出(升) ;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 货币供应量(升)->股价(升)->净值(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贷款(升)->投资(升)->总产出(升)

    资产机构传导机制: 货币供应量(升)->股价(升)->托宾q(升)->投资(升)->总产出(生) ,托宾q=企业市场价值/资本重置成本;财富效应, 货币供应量(升)->股价(升)->金融资产价值(升)->财务困难的可能性(降)->耐用消费品和住宅支出(升)->总产出(升)

    汇率传导机制:资本总是从利率相对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货币供应量(升)->实际利率(降)->汇率(降)->净出口(升)->总产出(升)。

    以上为准备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学习帮考网课程的笔记,在此记录,以备复习。

    三、历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常考要点

    2019年经济师考试复习备考开始了,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掌握2019年的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点,预祝您取得好成绩!
      经济学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三、四、五、六节(19-20分左右);
      2、命题集中分布在国有企业(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市场失灵和功能缺陷、分配与效率四个方面;
      3、有关*9、二、七节的内容大多属于知识性考题,相对容易得分;
      4、有一定量的应用型考题,且内容多与产权、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有关。
      常考内容:
      1、 国有企业改革2、 产权制度3、 市场失灵和功能缺陷4、 经济增长模型5、 效率与公平原则6、 国际贸易、资本流动7、 宏观调控二、财政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税收、国债、预算管理三节;
      2、有关*9、五节的内容多为知识性考题,熟悉考试用书就可以得分;
      3、偶尔会有一题计算题,但一定是税收方面的。
      常考内容:
      1、国际税收2、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的划分3、税收法律责任4、国债三、货币与金融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货币均衡三节;
      2、国有商业银行的考题集中在商业银行管理部分;
      3、每年有1-2道关于货币学派的题,只要记住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得分并不难。
      常考内容:
      1、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2、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4、商业银行管理四、统计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在三、四、五节;
      2、有三分之一的考题为计算题;
      3、*9、二节的考题多为知识性的,容易得分。
      常考内容:
      1、平均数的计算;
      2、时间序列;
      3、统计数据整理;
      4、统计指数;
      5、相关分析。
      会计命题特点:
      1、考核重点主要在于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报告分析两节;
      2、命题集中在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财务会计要素、财务报表项目和结构、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四个方面;
      3、均每年有 2-3道左右的计算题,但计算题的难度并不大。
      常考内容:
      1、财务会计循环;
      2、会计核算原则;
      3、收入要素;
      4、资本性支出;
      5、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经济法命题特点:
      1、 考核重点在合同法部分 ,其次是工业产权部分和证券法,公司法部分考的最少;
      2、 命题集中分布在合同订立、效力、履行;合同法部分的考试强调应用性;
      3、 虽然工业产权部分的考分有加大趋势,但主要还是基本知识型考题,容易得分。
      常考内容:
      1、 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2、 合同的履行;
      3、 公司股份的转让;
      4、 公司内部机构的职权;
      5、 证券公司的证券交易;
      6、 商标标识。

    关于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的问题,通过《金融市场基础知识-03: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历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常考要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