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数学中考必考考点五:分式及其运算

数学中考必考考点五:分式及其运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分式的运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数学中考必考考点五:分式及其运算和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数学中考必考考点五:分式及其运算
  •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
  • 中考的数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全部告诉我,谢谢!
  •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 一、数学中考必考考点五:分式及其运算

    易错点1:

    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是区别分式与整式的关键。

    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把原式变形(约分),而只能根据原式进行判断。

    易错点2:

    分式有无意义取决于分母。

    当代数式为0时,一定要检验使分子为零的取值是否使分母的值为0。

    易错点3:

    分式运算的结果均匀化为最简分式,约分是其重要途径。

    约分——关键在于找公因式。

    易错点4:

    通分时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通分的关键。

    易错点4:

    当整式与分式相乘时,要把整式(看作是分母为1的式子),与分式的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式的分母不变。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通常先分解因式。

    易错点5:

    在分式加减运算中,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的关键是通分。

    分式的混合运算一定要注意符号的变换。

    一、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总结了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 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分式

    (一)分式的运算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

    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

    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

    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二)分式的运算法则

    (1)约分

    ①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将它们的公因式约去。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将分子和分母分别分解因式,再将公因式约去。

    (2)公因式的提取方法

    系数取分子和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分子和分母共有的字母,指数取公共字母的最小指数,即为它们的公因式。

    (3)除法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4)乘方

    分子乘方做分子,分母乘方做分母,可以约分的约分,最后化成最简。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3.原点的坐标是(0,0);

    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

    横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y轴;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4.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5.几个象限内点的特点: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6.(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x,—y);

    (x,y)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x,—y);

    (x,y)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x,y)。

    7.点到两轴的距离: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y︳;

    点P(x,y)到y轴的距离是︱x︳。

    8.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在第二、四象限叫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全等三角形

    (一)经过翻转、平移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能够完全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SSS(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SAS(边角边)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ASA(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4)AAS(角角边)

    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5)RHS(直角、斜边、边)

    在一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另一条直角边相等。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a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b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c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

    5.用不等式表示,利用数轴或口诀解不等式组(口诀(简单不等式):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于)小小(于)大取中间,大(于)大小(于)小,解不见了。

    相交线与平行线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4.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代数式求值

    1.代数式: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代数式的求值: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必考题型简单总结以下三种:

    ①已知条件不化简,所给代数式化简;

    ②已知条件化简,所给代数式不化简;

    ③已知条件和所给代数式都要化简。

    二、中考的数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全部告诉我,谢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4)韦达定理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改向;例如:A>B,A*C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数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三、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学习数学的时候总结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总结了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实数的分类

    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

    无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分解因式

    一、公式:1、ma+mb+mc=m(a+b+c);

    2、a2-b2=(a+b)(a-b);

    3、a22ab+b2=(ab)2。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

    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3、ma+mb+mc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

    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

    全等三角形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如:y=2x2+3x+4;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如:y=2(x-5)2+3;

    3.两根式:y=a(x-x1)(x-x2)(a≠0,x1,x2是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如:y=2(x-1)(x+3).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即b2-4ac≥0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

    关于分式的运算的问题,通过《中考的数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全部告诉我,谢谢!》、《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分式的运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分式的运算(2)

    相关阅读

    • 数学中考必考考点五:分式及其运算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分式的运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数学中考必考考点五:分式及其运算和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