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在小小的砖块上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在小小的砖块上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在小小的砖块上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和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怎样的?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在小小的砖块上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怎样的?
  •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短点)
  • 给我讲讲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吧
  • 一、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在小小的砖块上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72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中有一系列的墓砖,墓砖上细致地刻划着人物、花草、山水等。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民间美术艺术奇葩——画像砖

    画像砖的制作方法是用阴刻的木模板,在已成形的半干砖坯上拍打或压印出主体图案,然后再经过雕刻修整,刻出次要的修饰纹饰,最后烧制成砖。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等。有的上面绘有红、绿、白等颜色。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画面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难能可贵的是,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些画像砖有几块的题材描述的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以及《天仙配》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一下这些画像砖。

    一,模印王祥卧冰墓砖

    模印王祥卧冰墓砖(卧冰求鲤)

    这块画像砖是从民间征集来的,是宋代的墓砖,长25.5厘米、宽22.5厘米、厚4.5厘米。

    画面中有个人只穿着短裤,笔直地躺着,身下是一大一小的两条鱼。在他的上方和下方还有三条长短不一的横线。画面左边是一棵松树,上面挂着这个人的衣服。从这个人身下的鱼和三条横线可以推断出,这个人是躺在水中,而且只有冰面上才能躺得如此笔直。

    这反映的正是我国“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人王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为王样找了一位继母,继母生了弟弟后对他就不好了,但是王祥仍然一如既往地孝顺着继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生病了,好几天吃不下饭。孝顺的王祥想到继母平时爱吃鲤鱼,就想方设法去找鲤鱼。为了捉到鲤鱼,王祥躺在冰面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冰面,终于抓到了鲤鱼,让继母吃上了饭。王祥卧冰求鲤的行动感动了无数人,被列入中国"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二,模印丁兰行孝墓砖

    模印丁兰行孝墓砖(刻木事亲)

    这块宋代的画像砖也是从民间征集来的。长17.5厘米、宽15厘米、厚2.5厘米

    画面上方刻画着一对坐着的夫妻,下方有一张供桌,上面摆放着两瓶鲜花和一个插着线香的香炉。

    这同样表现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是丁兰“刻木事亲”的故事。东汉的丁兰,在年少时父母就去世了,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丁兰对父母的雕像就像对活着的父母,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日子久了,他的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然好奇地用针扎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流血了。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含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了。

    “刻木事亲”的故事是在告诉人们“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世时的时光,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因此丁兰“刻木事亲”的故事也被收录在“二十四孝”故事中。

    三,模印董永卖身葬父墓砖

    模印董永卖身葬父墓砖

    这块宋代的画像砖也是从民间征集来的,长25.5厘米、宽23、厚4厘米。

    上面有三个人物,右上角一朵云团上,有一女子驾云而去,频频回首看着下面的两人,似有万分不舍;左下角有一男子右手牵着一个孩子,仰望着云端上的女子,左手高举,神情悲痛地在呼唤着上天而去的女子;小孩子举手望天,似在呼喊着妈妈。砖面左上角是篱笆围着的花园,花园里一簇形似牡丹的花儿正在怒放,右下角一尊假山旁,芭蕉、翠竹随风摇曳,地面上还有一行行菜苗,似在诉说着这里曾经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这表现的正是我国神话传说《天仙配》中,七仙女和董永被活活拆散,生离死别时令人心碎的一幕。相传汉代的董永是个大孝子,由于家里很穷,父亲死后没钱埋葬,他就把自己卖身为奴埋葬了父亲。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七仙女下凡来作他的妻子。后来玉帝知道了七仙女私自下凡的事情,他们的爱情不能为天庭所容。一对恋人被活活拆散,从此天上人间永世相隔。

    这些画像砖虽然是刻画在粗糙的砖头上,但是无论是人物还是花草鱼虫都刻画得非常细致逼真,人物的眉眼口鼻都能够分辨清楚。构图紧凑,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精巧生动。尤其是“模印董永卖身葬父墓砖”已经将人物的情绪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了。

    除了上面三块画像砖以外,甘肃省博物馆还有其他题材的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同样雕刻精致,有很强的观赏性。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辽代.吹笙图雕刻砖

    宋代.浮雕彩绘妇人启门墓砖

    宋代.模印宴饮图墓砖

    宋代.浮雕牡丹纹墓砖

    宋代.浮雕牵驼墓砖

    宋代.模印孝子哭丧图画像砖

    宋代.模印妇人教子图画像砖

    金代.模印男仕图画像砖

    金代.模印仕女图画像砖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时期。最早的画像砖几乎都是战国晚期各国都城宫殿上有图案的建筑用砖,多为体量较大的空心砖和条形砖,主要用作宫殿的台阶和踏步。战国末,秦国最先开始了从木椁墓向砖室墓的演变,使用画像空心砖来修建墓室。秦统一六国后,画像空心砖墓的墓葬形制在函谷关以东地区开始流行。砌在墓室中的砖,多有画像和文字,被称为画像砖,一向为收藏家所喜爱。秦汉时期的砖烧造温度高,更为珍贵,有所谓"秦砖汉瓦"之说。

    东汉时期,画像砖艺术发展到巅峰,画像砖墓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全国。并形成了以河南地区和四川、重庆地区为代表的两大中心分布区,后世出土的画像砖大多也分布在这两个区域。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已经摈弃了图案化的构图,而以有完整画面的方形、长方形、条形的实心砖作为主要载体。

    刘伶(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局部)南朝 南京博物院收藏

    到了南北朝时期,画像砖形式也从秦汉的一砖一画,发展为大型砖印壁画。魏晋至宋元时期是画像砖艺术的衰落期,画像内容也日益趋于形式化和简单化。元代以后,画像砖作为一种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已发展成为另一种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砖雕

    河州砖雕 甘肃临夏大拱北

    而流传在甘肃一带的画像砖最终发展成为具有甘肃伊斯兰教特色的“河州砖雕”。河州砖雕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因为这种砖雕只有甘肃临夏(古称河州)的最负盛名,所以称为“河州砖雕”或“临夏砖雕”。河州砖雕工艺多以青砖为原料,主要用于清真寺上的拱北以及民用建筑的影壁、照壁、门楼、卷门、墀头和饰脊、山花等装饰。题材多表现为花卉、草木为主。主要的花卉图案有牡丹、松柏、荷花、葡萄、石榴等。河州砖雕把中国古代山水花鸟画的艺术传统与甘肃优美的自然风光、回族人民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河州砖雕 花开富贵

    临夏砖雕

    可以说画像砖艺术在甘肃大地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在临夏得到了重生和升华,甘肃人将画像砖这种古老的艺术文化发扬光大了!

    一、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怎样的?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在汉朝时,山东博兴县的董家庄有个叫董尚的庄稼人。夫妻俩男耕女织,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两人婚后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孩子。夫妻俩盼子心切,每月的初一、十五和逢年过节,妻子就跑到村外的庙里去求”送子娘娘”。 董尚四十岁这年,一天夜里,妻子做了一个梦。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用一根红绳拴着一个胖小子来到她家,对她说:”你夫妻二人心地善良,又那么虔诚地求我。可你们命中不应有孩子,看在你俩的好心,我把泰山奶奶守门的童子拴来了。这孩子命中吃苦受累,你俩看着儿子长大成人。”说完,把红绳递给她,转身走了。妻子欢喜得不得了,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好象一松手孩子就飞了。当她从梦中醒来后嘴角还挂着笑。妻子赶忙把丈夫叫醒,跟他说自己刚做的梦。说来也怪,丈夫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过了不几天 ,妻子真的有喜了。又过了十个月,妻子真生了一个白胖小子……这就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开始,他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被我们中国人代代流传。博兴是董永的故乡,博兴的手工纺织手艺,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亿仁家纺,就坐落在董永故里博兴县。
      由手工织机织出的棉布,称作“老粗布”,亿仁家纺提供的产品就是纯棉老粗布手工制作的床品。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更为当地老粗布染上了曼妙如歌的色彩。据说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庭生活枯燥而思慕人间。一日随六位姐姐下界游玩,偶见卖身葬父的孝子董永,被他的美好品行打动而萌生爱慕之情,七仙女私下凡间,经土地爷说和,老槐树做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如成,便将董永终生为奴改为短工百日;不成,则终生为奴。七仙女在机房大显神通,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董永夫妻高高兴兴返家途中,突然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否则,将七仙女押回天庭,并将董永碎尸万断。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以实情相告,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了天庭。后来又回人间给董永送子,怕其父子生活困苦,遂从天庭带来棉花种子撒向人间,并教会董永纺线织布,以此确保父子生活无忧,老粗布的手工纺织技术也从此流传下来。
      人物介绍:
      董永,汉朝时期的人物,古代流传行孝历史模范,其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相传出生于汉蜀(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内;参见《孝感县志》)。民间广泛流传因其孝心感动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动人间亲情,与其结为夫妻。孝感市或县也因此得名。又传董永是千乘人,今属于山东博兴陈户镇。

    二、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短点)

    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宫戒律森严,助其下凡。临行之时又赠难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

    如成,便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七仙女在机房燃起难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董永做工期满后,夫妻双双愉快返家。途中,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

    三、给我讲讲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吧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1950年,这个传说有赖于黄梅电影《天仙配》而大扬于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国邮政局发行的一套邮票《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更是扩大了这个传说在当代生活中的影响度。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对传说中的两个主人公董永与七仙女的来源则不甚清楚。董永一角是来源于历史人物还仅是传说人物?唐宋以来,博兴、孝感、丹阳、东台、通州、蒲州、河间等地都称有董永遗迹,可见人们并不认为董永是可考的历史人物。至于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将之混同为织女,到头来,董永与牛郎之间的关系便难以理清。

    董永遇仙传说发生于东汉中叶,支持这个结论的可靠材料过去只发现了三条,第一条见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东嘉祥县境内的武梁祠石刻,该石刻上有董永孝养父亲的画像,但是画像中还没有出现仙女的踪影。第二条是魏曹植乐府诗《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第三条见于东晋干宝《搜神记》卷1:“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个女子,那女子要与他成亲,董永推脱不了,便一同来到主人家。妇人“能织”,“一旬织缣百匹”。帮助董永偿清债务后,便与之告别了。临行之时,她向董永交了底:“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偿债尔。”
    其实,董永是实有其人的。笔者发现,历代史料中至少记录了四个名叫董永的人。第一个董永记在《汉书》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个叫做董忠的人,因为告发别人的一个阴谋而立功,被汉宣帝封为高昌壮侯。后来他的儿子董宏、孙子董武又相继为侯。西汉末年,董武为王莽所废。幸运的是,27年之后,东汉光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复封被王莽所废的西汉故侯时,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孙)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汉书》明确记载,董永生活于“千乘”(今山东青州,即高昌侯国所在地),与《搜神记》所记完全一致:“汉董永,千乘人。”因这条材料记在《表》中,且非常简略:“侯永绍封”,历来不为人所知。第二个董永生活在东汉末年。最早记下这个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见于南宋人娄机所撰的《汉隶字原》卷1:“孟郁尧庙碑阴。碑云:刊碑勒谍。碑皆载仲氏父祖兄弟子孙所历所终之官,独有一董永为异姓。”若此碑文所录不误,可以确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东曹县(济阴)之地有一位大约五十上下的乡绅董永其人。第三个董永在唐代,《新唐书·孝友传》记载河间有一个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个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传》的传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亲叫董永。
    以上四个董永,只有两汉之间的那个董永最有可能是传说主角的历史原型。董武被废后不久,正逢乱世,山东犹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艰难自不必说,即所谓“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所谓“遭”家贫,只能说明原先董永并不家贫,后来因发生变故,所以致贫;如若原就贫寒,父老岂有“遗财”?董永在贫寒中能“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体现。
    高昌侯董永与传说中的董永之间至少有五点重要的吻合之处:(一)二人姓名相同。(二)从时间上看,前者与武梁祠壁画,曹植、干宝的记载均不矛盾。(三)从地点上看,前者与武梁祠画像题记、干宝《搜神记》所记完全一致,皆为“千乘人”。(四)二人都与“孝”有关。尽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笔者的推测,但“孝”作为高昌侯的传家宝却是史实,所以这种推测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五)二人的生活条件有相似之处。高昌侯董永在父亲被废之后、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贫寒生活经历;传说中董永家境本来似乎不贫,后来才破财。因此可以认为,董永遇仙传说极有可能是以两汉之间的历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实为材料,杂糅东汉时期的神仙观念而形成的。因后人不知它的历史渊源,所以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失真,以致到了东晋时,干宝只听说董永“少偏孤,与父居”的故事,而对他的家世则一无所知了。
    至于七仙女,曹植之诗称她为“神女”,《搜神记》中她自称“天之织女”。而在《搜神记》成书的东晋时期,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今存晋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传说材料几乎是空白,也许正好说明牛女传说的巨大影响抑制了董永传说的传播。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既然牛郎已经与织女结缘,那么董永怎能再与之结为夫妇呢?
    敦煌残卷《董永变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献。变文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织女已经从一个演变成三个了!董永的儿子董仲长到七岁,受人羞辱,要找母亲,一个道士孙宾告诉他说:“阿耨池边澡浴来,先于树下隐潜藏。三个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边旁。脱却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时纵见小儿郎。”织女变成三个的契机,一方面是为了与牛女传说划清界线,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为依据的。织女星本有三颗,位于银河岸边,三星呈三角形排列。虽然有了三个织女,到底还不能与牛郎之妻截然分开,也不能确认哪一个织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这个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明代人所编的一部载录宋元旧话本的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在中国早已失传,20世纪初由日本传回国内,书中保存着一篇完整的话本小说《董永遇仙传》。董永的儿子董仲舒为了寻母,道士严君平指点道:“难得这般孝心。我与你说,可到七月七日,你母亲同众仙女下凡太白山中采药,那第七位穿黄的便是。”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从此之后,明清以来的各种地方戏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织女一下子变成了七位,那么在天上,她们又是什么星宿的化身呢?
    笔者发现,在中国古代星象学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组:北斗七星、紫微垣华盖七星、太微垣常陈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东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车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轸宿青丘七星。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东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劝蚕也。”(《晋书·志一》、《隋书·志十四》)、“扶筐七星,为盛桑之器,主劝蚕也,一曰供奉后与夫人之亲蚕。明,吉;暗,凶;移徙,则女工失业。彗星犯,将叛。流星犯,丝绵大贵。”(《宋史·志三》)
    得名较迟的“扶筐七星”,首见于《晋书》,而《晋书》、《隋书》均为唐人所修,则此星大致得名于六朝之后。唐宋时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确,为人间桑蚕、纺织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围如采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宋史·志三》还说:“织女足常向扶筐,则吉;不向,则丝绵大贵。”元人所修的《宋史》对之记录甚明,可知当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蚕之功能在民间定有流播。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传》正出于宋元之际。可知,扶筐七星的纺织功能及吉凶预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这种民俗认定与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首次出现七仙女身影在时间与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唐宋之后,民间观念中织女与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传说与董永传说则自然分离开了。
    不过,今天民间观念中的所谓“姑儿星”,其实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团),但在唐宋时代,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唐代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昴七星为髦头,胡星,亦为狱事。明,天下狱讼平;暗为刑罚滥。六星明与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摇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见,皆兵之忧也。”可能是,后来人们因为找不着“七仙女”的星宿身份,便将之附会到看上去挤成一团的昴七星身上。

    关于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的问题,通过《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短点)》、《给我讲讲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吧》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怎样的?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
    • 董永和七仙女是哪个时代的故事?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汉代资料:董永,东汉时人,据历代县志及《大清一统志》所记,均载为今广饶县人。其里居当系县城南5公里的董家村。 董永早年丧母,与知父亲董还如相依为命,以种田为生。灵帝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