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地理」拿走不谢!专家解读2017年中考地理试题及教学启示,至少值得收藏一整年!

「地理」拿走不谢!专家解读2017年中考地理试题及教学启示,至少值得收藏一整年!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地理」拿走不谢!专家解读2017年中考地理试题及教学启示,至少值得收藏一整年!和初中地理如何教学?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地理」拿走不谢!专家解读2017年中考地理试题及教学启示,至少值得收藏一整年!
  • 初中地理如何教学?
  • 地理不及格影响中考吗 怎么学好地理
  •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 一、「地理」拿走不谢!专家解读2017年中考地理试题及教学启示,至少值得收藏一整年!

    试卷亮点

    试卷从内容、结构、核心素养考查方面可以概括为“一个亮点”、“两个关注”、“三个加强”、“四个遵循”等特点。

    (一)突出主题式探究,是本套试题一大亮点

    近年来,中学地理追求在同一主题问题下的大综合,侧重对真实地理问题的完整分析和对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度考查。主题式探究是围绕一个主题,创设情境,并设计主线,解决一类问题,渗透地理知识与能力,构建基本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卷综合题七个小题,每题均凸显一个主题,如第21题“地理研学重在实践”,第22题“要素联系综合思维”、 第23题“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第24题“走近国家区域认知”、 第25题“区域开发因地制宜”、 第26题“区域联系协同发展”、 第27题“熟知乡土热爱家乡”。每题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知识跨度大,如第22题“要素联系综合思维” 和26题“区域联系协同发展”,分别以自然地理要素和“雄安新区”为背景,考查知识均涉及到区域各要素及其联系。

    试卷突出主题式探究,各主观题均围绕一个探究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最终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升级。

    (二)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传统文化

    1.关注社会热点,赋有时代气息

    地理学科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本套试卷涉及的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有:G20杭州峰会(第1题)、“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第2~3题)、共享单车(第8题)、微信分享(第12题、第15~16题)、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第17题)、可燃冰试采成功(第18题)、宁乡撤县设市(第19题)、“一带一路”(第23题)、精准扶贫(第25题)、雄安新区(第26题)、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第27题)等等。

    2.关注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经典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经典文化。地理学科在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历史感,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套试卷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问题有: “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第2~3题)、湖湘文化(第20题)等等。

    (三)试题加强对读图分析、主题探究、学习方式和资源、环境、人口等情感价值观等能力的考查

    1.加强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通过对图表文字进行分析,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项基本的能力,也是当今高考所注重考查的能力,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初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2.加强对生活地理和有用地理的考查

    “学习生活地理,有用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怎样使这一理念得到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试评价过程中通过试题设计加以引导,因此,试卷加强了对生活地理和有用地理的试题设计。本套试卷涉及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的事例有:日常生活知识(第1、2、3题、第12题、第15题、第22题第3小题、第25题第2小题、第27题第2小题)、民居与环境(第7题、第26题第4小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第18题)、交通运输(第8题、第26题第3小题、第27题第3小题)、农业生产(第21题第3小题、第22题第3小题)、工业生产(第22题第3小题)、旅游开发(第20题)等。

    3.试题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考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评价检测,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地理学科注重人地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公民素质。试题设计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评价检测。

    (四)试卷命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目标、学业质量评价要求、知识板块发展顺序以及试题原创性的原则。

    1.试卷遵循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设计和考查。

    整套试卷基础性很强,以考查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所考查的知识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中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占到70%的比重。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特别强调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试卷中很多题目都需要学生通过简单的特有的地理思维活动后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例如选择题第1、2、3、4、5、6、7、8、10、12、13、14、15、16、18、19题;综合题第21、22、23、24、25、26、27题。这些题目的命制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突出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是本试卷的一大特点。试卷使用的图形有18幅,试卷通过读图、分析材料等题型的设计,不但考查学生认图、读图、析图的能力和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查和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解答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地理智能开发的根源和原动力。因此,试卷中较大程度地进行了地理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从人口问题(第5~6题)、环境问题(第7题、8题、12题、25题第3小题、26题第4小题)、能源与资源问题(第18题、23题第2小题、25题第1小题)的渗透和展现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学生对未来建设的高度责任感;考查乡土知识(第19、20、27题)来激发学生对建设好家乡的强烈使命感。

    关注学生应试体验,让考试成为一种快乐学习。试卷通过情境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评价过程体验,试卷第8题“共享单车 ”,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关注到了学生应试体验和人文关怀,也有益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

    2.试卷严格遵循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试卷严格按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命题。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严格控制在评价范围之内。试卷涉及知识点有100多个,知识点覆盖率达87%,覆盖了教材的大部分章节。

    3.试卷遵循知识板块发展顺序。

    试题基本上按照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编排,切合教材编写的顺序,以减少学生查阅资料和教材的跳跃性,保证了考试的时效性。

    4.试卷遵循试题原创性的原则。

    原创试题为主体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基本要求。为了体现“公平、公正”,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提供重要依据,本套试卷原创试题的比例高达95%,只有个别试题属改编。

    (五)地理核心素养主线贯穿始终

    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是本试卷添加的课改新元素。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这些素养的考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起到了指引作用,也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打好铺垫。

    对于地理核心素养四个基本维度的考查,试题各有侧重。例如,第7题、8题、18题、25题第3小题、26题第4小题侧重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第5~6题、22题第2和第3小题、24题侧重引导学生养成综合思维能力 。第9~10题、11题、13~14题、15~16题、17题、19~20题、23题第1小题、25题第1和第2小题、26题第2小题、27题则侧重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第2~3题、21题第3小题、23题第2小题。本卷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研究的视野来认识学科价值,帮助学生运用主题情境活动中生成的学科核心素养解决更宽广情境中的相关地理问题,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

    另外,命题注重试题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以及试卷的美观性。试题注重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试卷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带有问题性和思维性的语言,使学生在考试时就像在依次探索一个个的地理问题。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启和地理人文素养的渗透。由于是开卷考试和受时间的控制,试卷命题时有意识地减少学生回答问题的文字量,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试卷、查阅资料、分析材料、进行地理思维。试题在编排上注意了美观性,所有试题中图片均由命题组设计绘制,保证版面试题的完整性,文字简练、图形简洁。

    教学启示

    本测试主要是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进行水平测试,同时具有一定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试题的命制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科价值的重新认识,明确地理学科对人的发展作用;对日常教学模式转型升级的启示,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备考复习的指导,关注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与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对学科育人价值的再认识

    传统的地理教学过于注重缺失真实情境的孤立知识灌输,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生存于现实生活独立个体应更多地掌握好与地理相关的生活和生存技能。俞立中先生就曾提出要从教育本质角度来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地理学科对人的发展起到什么熏陶作用,并以此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地理学科的价值在于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堂还是野外实践,都是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主要阵地。而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永恒的主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的价值追求与终极目标。例如,本卷中“悬崖上的村庄”如何脱贫和北京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对学生运用人地协调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考查。

    新课标中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这就需要我们摒弃原有的抽象、空洞的地理知识的灌输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所能感知、感悟的地理事物,从而实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零对接。例如,本卷中服装厂的选址和生活中的天气现象等,都是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并将对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地理知识。

    (二)对教学转型升级的助推力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为培养既满足自我发展需要,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要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就要探寻课程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探寻这一关系的重要桥梁。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它引导课堂教学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变革发展,不再以“知识中心”和“教师中心”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而应以“素养”和“学生” 为中心。

    教师可根据修订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和历年地理试题,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采取主题情境策略来实施,即以故事、游记、展览、辩论、游戏、角色扮演、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学生利用综合思维对图文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和空间想象,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观点;运用记忆、组织和加工等方式将获得的知识、能力和观点内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并运用其解决不同情境中的地理问题。

    试题引领执教者由传统的地理八股式教学模式转型为地理教学顶层设计及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的“五有”即创设地理情境使教学有趣、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有用、注重问题探究使教学有理、渗透学科思想使教学有魂、突出主体作用使教学有效,“四化”即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探究地理教学成为新课改环境下地理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三)对复习备考指导的新启示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独立获取地理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启示训练试题设计方面需要通过精心选择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素材,设置出新的情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例如,联系某一社会事件时,能否首先首先呈现一张地图,说明它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那里?假设发生在另一区域(自己家乡)会有什么不同?它会产生哪方面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对不同区域认知能力和对所在区域的认同感。学生通过在各类情境中进行实操,掌握好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后,在考试中无论遇到哪一类新颖的情境,都可以运用已有的基本地理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在考试和生活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 The End -

    总编辑丨亦小秋

    校 对丨肖碧芳 王小茜

    编 辑丨王小茜 留 沙

    一、初中地理如何教学?

    首先要考虑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核心概念。地理学科素养按照其构成划分为地理学科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地理学科方法、地理学意识和地理学科精神五个组成部分。

    这一点与我国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的责任担当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的内容相契合。所以,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核心概念是构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确定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的大范围。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也要充分考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确定的高中学段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有四个: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应当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进一步细化的标准。

    推荐一个免费初中教育资源分享网站,学习口袋网。网站拥有丰富的试题、课件、教案等初中教学资源,而且所有的资源均可免费下载。可以去口袋学习网找一些名师的教学课程观看学习一下。

    综上所述,我认为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和地理技能这一中心,以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核心概念为基础,以课程性质为一级指标、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为细化标准。

    分享下免费的初中在线教育资源:百度网盘链接:

    ?pwd=gqeb 提取码: gqeb

    二、地理不及格影响中考吗 怎么学好地理

    地理不及格不影响中考总分,但是地理不及格说明地理没学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

    地理不及格怎么办

    第一,利用好手中的地图册!

    不知道大家手中是否都有这么一本磨人的地图册,不得不说,我几乎很少翻它,一直到高二结束,它几乎都是新的。但它真的是本宝贝,高三复习,我都是认真对照地图册去复习每一个知识点的,各种日照图、地形剖面图、地质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等,都比书本的丰富很多,以前只看书本,而没有结合到各种图,导致理解不深刻,题目稍稍变形或者难度加深就束手无策了。关于书本和地图册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从书本中学习基础和框架,再在地图册上深入理解和变形。

    第二,理解每一个概念!

    刚刚说了,我们要在书本中学习基础和框架,那么基础便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理解,比如“时区”和“区时”,“恒星日”和“太阳日”,这是基本的概念,千万不要嫌烦,这是你必须好好理解并记住的,扎扎实实,理解透基础,才能有深入学习的资本。

    怎么学好初中地理

    紧跟地理老师的步伐,上课专心听讲。很多地方地理在八年级就会进行毕业会考,而不是等到九年级中考的时候再考,因此让学生产生地理学科不重要的误解。其实地理科目的成绩一样计入中考总成绩当中,只不过是提前考了,所以还是要重视起来,上课千万不可以开小差哟。

    课前预习。不管什么科目,预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先预习了,就会知道自己对于哪些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而对那些知识点又比较难以理解,对于自己比较难接收的部分,就会更侧重的去听讲。对于重难点的掌握是比较有帮助的,所以一定要做课前预习。

    及时提问。如果老师在上面讲,讲的不是很清楚,或者是自己没有听懂,可以举手示意,让老师再讲详细一点。因为老师站在讲台上没办法清楚每一位同学对于新知识的接收程度,你不说,老师就不知道你没听懂,所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提问,及时消除疑问,不要等到考试的时候才想起来,哦这里我都没听懂。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大部分的老师在课堂上都会提问,甚至有的老师很喜欢提问,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接收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为了加深重要知识点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自己回答过的问题,参与过的互动,这部分的知识点一般都会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地理其实是偏理科的,但是文科生学好也不难。我是文科生,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门课。我学习得力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多看地图,我可以闭着眼睛不世界地图画出来,还有要了解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气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记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难学的,给你一点资料把。
    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一、知识结构:

    二、考点梳理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0/24小时 即150/小时或4分钟/10 , 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 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
    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
    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推导略:
    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δ-θ|,δ表示所求点纬度,θ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分时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秋分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二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
    传统四季:四立划分
    (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
    4.*补充
    (1)根据经度数值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
    ①两点如在同一经度区内有两种可能:一是同在东经度地区,那么经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经度区内,那么经度数小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
    ②两点若处不同经度区内:两地经度数之和,若小于180°,则处东经度区的点在东方,西经度区的点在西方;若大于180°,处西经度区的点在东方,东经度的点在西方;若等于180°,既可说是东方也可说是西方。
    (2)物体的影子
    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除北极点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南(除南极点朝北)
    影子朝向与太阳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长,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长
    请说说下图中各点此时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4)太阳升落方向:
    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5)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①对任一地而言: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当地地理纬度:北回归线以北(原因)
    读下左图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昼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②读右上图描述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作法

    ③下图为四个地点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读图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节气。

    三、重难点剖析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遇到的日照图有两种,一种是球面日照图,另一种是平面日照图。球面日照图又可分为侧视日照图和极视日照图。日照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地理知识,成为考试中必选的题目,因而很有必要对日照图中涉及的考点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解题窍门,掌握答题规律,提高答对率。教学中通过反复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考点范围(常考查的知识点)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4.判断日期、节气(季节)。5.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7.判断晨线和昏线。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9.判断相对方向。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11.计算区时(地方时)。12.计算昼夜长短。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二、考点解析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根据现在的教学要求,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o,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种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8.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时间。
    9.判断相对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
    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1)自转: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公转: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
    11.计算区时、地方时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
    12.计算昼夜长短
    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
    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压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气压带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气候为例说明,夏至日日照图可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至日日照图可表明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例1:读“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5),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解题思路: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题时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和极视图提供的信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C为晨昏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这是解题最重要的隐性信息)。NE和NF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由NF平分晨昏线可知:NF应该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另一条粗线NE就是180°经线。隐性信息被挖掘出来后,后面的解答就比较容易了: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正好与0时所在经线NF组成经线圈。因为NE为18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经度分布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应为135°W,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为:23°26′N和135°W。最后由135°W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出北京时间为6月23日5时。
    例2:图6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6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基本特征——通过南北极点的经线,首先确定出通过南北极点的那条虚线为日期分界线,再结合题干中“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推知该虚线应该是180°经线(昼半球不可能出现地方时为0 时的经线)。再进一步推出另一条虚线为晨线。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规思路解题:甲的经度为150°E,晨线与赤道在120°E处相交,则120°E的地方时为6时,甲地地方时应为8时。因为180°经线西侧日期总是早一天,日期应该为8日,即8日8时。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例3.读图3 回答1—4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
    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 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
    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解题思路:1题,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
    2题,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纬度比较接近700S,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200,地球表面纬度相差10其实际距离约为111KM,通过计算并与备选项比较,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3题,长城站的纬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夏半年其白昼时间总比长城站长。
    4题,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赞比西为汛期,湄公河为枯水期,莱茵河与亚马孙河分别流经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
    【答案】1.C 2.B 3.D 4.A

    四、命题意向
    1、近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本专题考情分析
    年份及试题 考察内容 题型 分值
    2006 北京文综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选择题 4
    天津文综 日出日落方位 8
    全国卷(2) 昼夜长短 12
    重庆文综 正午影长的季节变化 4
    2005 北京文综 自转速度与昼夜长短 选择题 4
    天津文综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方向 12
    2004 全国文综 昼夜长短及变化 选择题 4
    北京春季文综 地球公转速度 4
    天津文综 昼夜长短及变化 12
    2、规律总结:
    (1)从考核内容上看,重点考察晨昏线、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学科基础知识。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如天津文综第1、2题。从命题趋势来看,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核有强化趋势。
    (2)从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文综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试题多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3)能力上,注重考查读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试题具有综合性、分析性和实用性。

    你们现在应该用的上的

    关于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的问题,通过《地理不及格影响中考吗 怎么学好地理》、《如何学好高中地理?》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