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和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 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三历史知识点整理
  •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
  • 一、(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知识点的汇总,能为家长和孩子节省更多的时间,根据自己孩子的需求,点击收藏!

    注:因头条无法上传整体文章,如需全部“(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关+转,私: 42

    一、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 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 措施 :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 起源和发展 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怎样快速提高历史成绩

    1.必要的 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2.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发现历史的美妙之处。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学习历史,就像回忆我们的过去;如果你喜欢回忆过去,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历史。历史不是废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知识要点历史归纳

    ★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二、高三历史知识点整理

    总结 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 经验 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三历史 知识点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高三历史知识点整理

    一、书法艺术

    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 山水画 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 清明 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木刻版画、 年画 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剧

    高三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知识归纳

    1.秦汉: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主管秘书兼管监察;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位卑权重”,可以监督诸侯王和地方__。

    2.隋唐:吏部分管监察事务。

    3.宋元:北宋在地方上设通判,用以牵制监督知州;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为监察机关。

    4.明清:明初在中央设都察院管监察;在地方设提刑按察司,分管监察和司法。

    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政体下的职能部门。

    2.中国古代监察部门的设立实现了中央或地方各部门的分权、制约,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三. 热点 冷点

    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具体内容是高考的热点。

    2.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与中国近现代、世界近现代的监督机构的对比是高考的冷点。

    高中最新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③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④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

    ⑤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

    ②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

    二、民国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民国初年)

    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热情,

    ④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纺织业第一,面粉业第二)

    3、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高三历史知识点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

    ★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整理

    ★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 高三历史高考知识点详细梳理

    ★ 高三历史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汇总

    ★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三、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考试非常注重细节知识,有很多小知识都需要我们去重视,这样才能在高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高考细节知识点

      1.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③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天津条约》开放10处,其中属于今天广东省的有潮州(后改为汕头)

      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行改革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最先实行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①1980年建立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_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注意: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属于广东省的?)

      ②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①近代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②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③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在南京。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于台湾省。

      ⑤1833年第一份中文报刊创办于广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⑥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创办于上海。(《申报》)

      6.①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

      ②1932年日军袭击了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日军为侵占华北,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总称为“华北事变”。

      ④1937年7月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⑤1937年8月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历史高考知识要点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1、经济:社会经济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动)

      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分封制宗法制破坏

      3、军事(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 文化 :百家争鸣 (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二)各国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 经验 教训(春秋、战国)

      1春秋: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2战国: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三)秦国需要改革并具备条件(具体背景)改革可能性

      (1)内部有利条件:

      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2)外部机遇

      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3)直接原因:秦孝公发奋图强、任用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以农求富"(富国)

      (1)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军事---强兵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以上 措施 最直接打击贵族特权)

      3、政治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2)普遍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制定秦律

      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质:文化高压政策

      ·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5、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历史高考知识点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

      2、改革的有利条件:拓跋珪的汉化改革

      3、改革的必要性:

      (1)阶级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压迫)

      (3)统治面临危机(人民起义,社会动荡)

      4、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

      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均田制(开创性)

      三长制;

      租调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缓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基础

      四、改革的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成功的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1. 2020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整理

    2. 高中历史知识点超详细归纳总结

    3.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

    4. 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5. 2018年高考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6. 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

    7. 2020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

    8. 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大全

    9. 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的问题,通过《高三历史知识点整理》、《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超详)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和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