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淡妆浓抹总相宜上一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你会发现,所有的奥秘都藏在一个水字上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你会发现,所有的奥秘都藏在一个水字上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古典文学史,无论诗词歌赋,还是史学杂家,多到如天上的繁星,不可胜数;美到如皇冠上明珠,耀眼生辉。
人才大家更是代有人才,他们的文学作品,不但记录了他们的思想观、人生观、家国观、情感观,而且流芳百世,令后世之人读来,津津乐道,爱不释手,更成了我们这个民族,不朽的文化食粮和精神支柱。
今天我就从浩瀚的书海里,选择一首优美的宋诗,分享与大家,让你感受900多年前西湖在诗人笔下,到底美成什么样?我们就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来品读,你会发现,所有的奥秘都藏在一个水字上,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具体分析。请读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liàn yàn)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这首诗,有人说他写的太美了,没错,“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这是天下人的公论。而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成了西湖的千古定评。因为有了这首诗,杭州西湖又有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称,叫做西子湖,可见这首对西湖的影响之大。
一、真的在写西湖美景吗?
有朋友会说,这首诗是在描写西湖的美景,难道真的就是写西湖美景吗?恐怕没那么单纯,因为西湖美景多了去了,杨万里也描写过西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的美吗?真的很美。再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也很美。
二、真的用美人比西湖吗?
既然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描写意图,不全是美景,那他一定是以美人比作西湖之美了,也不一定,因为也曾有人这样比过西湖,如白居易的《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这两句诗是写,在白居易眼中,西湖就是一幅画,周围再美的景色也比不过西湖。再如周起渭的《泛舟西湖夜半始归》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
周起渭说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就是广寒宫,把西湖比成明月也很美的。
所以从这两首诗看出,西湖的美可以不用美人来比,依旧令人心情大悦。
三、苏轼这首诗的奥秘在哪?
既然苏轼的意图不是真的写景,又不是以美人比西湖,那就要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才有可能打开他这首诗的奥妙所在,这个意象是什么?这个意象就是水。
其实苏轼的这首诗,我们可以倒着来分析,先看后两句,他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是水,西子是女性,水和女性让苏轼产生这样一种自然的联想。然后我们再看前两句,他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第一句写的是水,很美的水,潋滟一词写出了水最美的状态。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不是在写山而是在写雨水,只有雨水下来的时候山色才会显得空蒙。
所以这首诗的第1句写晴天的水,第2句写雨天的水;第1句写湖面的水,第2句写天上的水。
由此可以看出,前两句全是在写水,西湖的水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空灵,那样的天然,那样的纯洁,所以苏轼很自然的想到了女性,这是最自然的联想,这是文化的联想,所以水才是苏轼这一首诗的奥妙所在。
四、为什么联想到“西湖比西子”?
因为这是一种文化性,既然水和女性有如此天然的连接,那么为什么苏轼,不用西湖比其他美女,而单单联想到西施呢?原因有四:
第一、我们从地域上来看,浙江杭州属于古越,西子的家乡属于古越龙山,所以从地域上来看,西湖和西子都属于古越国,她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特别的亲近。
第二、从形象上,西施被形容为“沉鱼”之美,为什么是“沉鱼”之美呢?原来西施是个浣纱女,因为她太美了,所以在江边浣纱的时候,很多鱼儿游过来看她,甚至忘记了自己要保持在水中的游动,结果都沉到了江水之下,所以这才有了“沉鱼”之美。
第三、从气质上,四大美女的气质是不一样的,昭君冷艳、貂蝉妩媚、贵妃雍容,而西施的美呢是清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种天然的美跟西湖天然的美是高度匹配。
第四、从韵律上,西湖比西子,两个西字开头,读起来好听,有音韵之美。
以上四点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苏轼为什么要用西湖比西子了吧。
结语
因此这首诗的奥秘在一个水字上,西湖的水美是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而用水比西子,是一种无限遐想的美,因为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西子。
所以读这首诗,要把视野放开阔一点,只有把它放在水文化、水印象当中,才能够更好的解读苏轼写的这首诗,这样品起来才更有味道。
李清照苏轼文学诗词 ¥49.9 购买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赏析: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
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
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思?
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当然无可非议。
三、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北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扩展资料:
《饮湖上初晴后雨》背景: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关于淡妆浓抹总相宜上一句的问题,通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思?》、《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淡妆浓抹总相宜上一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