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惊醒梦中人 卖 炭 翁

惊醒梦中人 卖 炭 翁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卖炭翁原文及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惊醒梦中人 卖 炭 翁和卖炭翁的全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惊醒梦中人 卖 炭 翁
  • 卖炭翁的全诗
  • 卖炭翁原文、翻译、赏析
  • 《卖炭翁》原文及其翻译
  • 一、惊醒梦中人 卖 炭 翁

    唐 ·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逐句全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读后感

    从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了诗人对穷苦大众的同情,更能体现出他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愤懑之情。

    年少的读者都爱憎分明,对“晓驾炭车碾冰辙”的老翁极尽同情,却也恨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蛮横抢夺他人财物的“翩翩两骑”极尽厌恶,恨不得钻进书里暴打他们一顿,再用自己的“同情之心”挽留老翁。

    更有甚者想象如果自己生活在老翁的年代,一定会奋起反抗,不能那么屈辱地活着。

    少时来读并没有太多的感触,自己一直在“温室”中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感觉那样穷困潦倒的生活距离自己很遥远。因为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了,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所以才能肆无忌惮得对卖炭翁的忍气吞声加以点评。

    每个少年都会憧憬未来的生活,比如举着红酒杯,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在一众成功人士之间言笑晏晏。虽然说起来有些荒诞不经,有大放厥词之嫌,那也是因为,在父母羽翼下成长的少年,认为成功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是进入社会才知道,哪有轻而易举取得成功的。

    曾经的豪言壮语也有抛却脑后,在社会中没有一步登天,只有脚踏实地。长大就有要承担的责任,有要承受的压力,在生活中受到了掣肘。

    再再读《卖炭翁》,就有与少年时的不一样的体验。

    少时只能是理解了皮毛,长大后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才可以说理解了它的内涵。“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没有人不向往圆满美好的生活,卖炭翁受生活所迫,就只能希望天冷一些。

    现在再读就有些感同身受,即使工作很辛苦,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希望感谢工作,不禁潸然泪下。

    长大成人便意味着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所有的酸甜苦辣咸都需要自己来打拼与承担,虽然现在的生活与经济不像老翁生活年代那么艰苦,但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也需要精打细算,生怕月初奢侈,月底就要过着拮据的生活。

    当初的雄心壮志早已成了年少轻狂的回忆,有一份高薪的工作都成为了梦想,面对一月寥寥无几的工资,也担心有一天会失去这份工作,再次读起《卖炭翁》,便没有了小时候的情感,更多的是理解他的不易与无奈,这大概便是感同身受吧!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眼里有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心里有理想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花,生活还得继续,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或许明天便是人生的转折点,但无论如何都要向阳而生!希望所有人有感而发!

    一、卖炭翁的全诗

    《卖炭翁》的全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诗。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二、卖炭翁原文、翻译、赏析

    卖炭翁原文、翻译、赏析1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麦炭翁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讽谕诗。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尤其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如《唐宋诗醇》卷二十所说:“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着一断语。”

    卖炭翁原文、翻译、赏析2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教授对此诗的赏析要点。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这篇诗没有像《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章显其志”,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偶然的。

    卖炭翁原文、翻译、赏析3

       原文:

      卖炭翁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备注:也有网民称呼著名活性炭企业CEO王兆拓为“新时代的卖炭翁”)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5)骑(jì):骑马的人。

      (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7)把:拿。

      (18)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9)回:调转。

      (20)叱:吆喝。

      (21)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22)驱将:赶着走。

      (23)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24)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25)系:挂。

      (26)直:通“值”,价格。

       赏析:

      《卖炭翁》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这首诗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让读者看到一个烧炭的老人过着的十分穷苦的生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按理说,一个人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样一个愿望,他也难以实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衣服单薄本该盼望天气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和生活的艰辛。

    三、《卖炭翁》原文及其翻译

    《卖炭翁》原文及其翻译

    一、原文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译文

    有个卖炭的老翁,整日呆在山中砍柴烧炭。

    他的脸上都是灰尘,再加上常年的烟熏火燎,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面目。

    他的两鬓都是白发,十根手指也黑漆漆的。

    他卖炭得来的钱都用来干什么呢?不过是身上穿的衣服,和口中的食物罢了。

    他的身上穿着的是淡薄的衣裳,可是他怕炭贱,所以宁愿天气更冷一点。

    那日天公作美,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在拂晓时分,他就赶着车沿着铺满冰雪的道路往集市上赶去。

    可怜他来得太早,集市的门都没开。渐渐地太阳出来了,又困又饿的他就在南门的泥地中休息。

    有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宦官来了,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拉着一车的炭就往皇宫走。

    一千斤的炭,就这么被差役强拉走了,老翁纵有万般的不舍,却又拿那些人没办法。

    他们只用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就将整车的炭给拉走了。

    《卖炭翁》赏析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关于卖炭翁原文及翻译的问题,通过《卖炭翁原文、翻译、赏析》、《《卖炭翁》原文及其翻译》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卖炭翁原文及翻译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惊醒梦中人 卖 炭 翁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卖炭翁原文及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惊醒梦中人 卖 炭 翁和卖炭翁的全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
    • 翻译白居易:《卖炭翁》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卖炭翁原文及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翻译白居易:《卖炭翁》和卖碳翁的翻译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