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信条口碑解禁,影评人:相比之下,盗梦空间根本算不上烧脑

信条口碑解禁,影评人:相比之下,盗梦空间根本算不上烧脑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盗梦空间影评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信条口碑解禁,影评人:相比之下,盗梦空间根本算不上烧脑和如何评价《信条》这部电影?该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信条口碑解禁,影评人:相比之下,盗梦空间根本算不上烧脑
  • 如何评价《信条》这部电影?该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
  • 为什么大家都说《盗梦空间》很烧脑?
  • 《信条》:一篇物理学论文的影像表演
  • 一、信条口碑解禁,影评人:相比之下,盗梦空间根本算不上烧脑

    由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信条》媒体评价于近日解禁,在烂番茄评分网站获得四个评价,新鲜度67%,专业评分网站MetaCritic开局52/100。新增一批评价后,各个平台的评分回暖,烂番茄新鲜度81%,MetaCritic综合评分71/100。

    给出好评的媒体认为《信条》电影技术和概念棒,剧情比《盗梦空间》、《记忆碎片》等诺兰知名影片更烧脑,并且肯定了诺兰导演的功力。IGN:《信条》不是诺兰的大师级杰作,但是另一部让人兴奋的诺兰式作品。但这部虽然涉及了一些新领域,却也是诺兰数年来最"安全"的作品,他的前两部电影都雄心勃勃,这部就稍显保守了。虽然如此,《信条》依然比大多数大片要有趣,也展示了诺兰这个导演的力量。

    打了差评的媒体认为《信条》就像诺兰其它的电影一样缺乏感情。卫报:这部电影既坚持细节描绘片中的伪科学,又承认你可能啥也没跟上,所以片中有些东西挺烦人的。我们被劈头盖脸招呼了一通剧情之后,又被施以"已发生的就是发生了"的说教。如今的世界很需要一部杰出的大片,尤其是片中还涉及戴面罩和回到过去阻止灾难的内容,很可惜《信条》不是。

    相比于诺兰以往的电影,此次《信条》的烂番茄评分堪称滑铁卢,《盗梦空间》烂番茄新鲜度87%,《敦刻尔克》烂番茄新鲜度92%,《蝙蝠侠:黑暗骑士》烂番茄更是高达94%。希望随着评分人数的增多,《信条》的分数能够上升。

    《信条》可以说是被千万影迷期待,豆瓣标记想看人数超8万,猫眼标记想看人数超二万,这还只是电影正式上映前12天的数据。

    《信条》将于9月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你对这部电影抱有怎样的期待,你认为诺兰的这一部新作还能延续他以往的神话吗?

    一、如何评价《信条》这部电影?该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

    《信条》这部电影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信条》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主角被要求从一个被恐怖分子占领的歌剧院中,救出美国的重要人员。然而,在主角被人用枪指着的时候,有一个人拯救了他。之后,主角加入了拯救世界的信条活动,了解了很多东西,如逆向的子弹和未来的物品等等,为了查清此事,主角找到了军火商,随后打听到可以查到未来物品的俄罗斯军火巨鳄,之后在和俄罗斯巨鳄的交锋中,主角经历了一系列奇特的事情。

    《信条》是一部不怕被剧透的电影,这部剧并不是靠叙事悬疑,而是依靠电影中事物的反常识,反直觉以及电影本身的观赏趣味——到逆来取胜的。《信条》这个电影中的世界设定是:只有一个宇宙,而不是多重宇宙,只有一条时间线,并且所有未来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发生,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人类的自由意志只是一个幻觉,因果必须衔接。

    《信条》并不像电影《盗梦空间》那样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动作片,它应该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所以它的剧情也会比《盗梦空间》难理解不少。《信条》的故事是基于一个理论上的科幻概念,并且全片分段进行了很多次的解释,虽然有些人看得不是很明白,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

    电影中引用的概念和执行依旧是非常惊艳的,同时音效和视觉上的观感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引人入胜,美中不足的是,这部电影的前一段的叙事和节奏,第三幕的分线剪辑和结局的处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任务的塑造也是差了一点火候,剧本也不够精致,缺少打磨,所以完成度并不是很充足,但这并不影响观看。

    二、为什么大家都说《盗梦空间》很烧脑?

    豆瓣评分高达9.3分,口碑炸裂的科幻神剧,没错,这就是《盗梦空间》。许多观众在看到这么高的评分时,都会想:这么高的评分,剧情一定很烧脑吧!其实,大家也没必要被这个评价所吓到,虽然故事的信息量比较大,但主线情节还是很好理解的,只要你调动好你的想象力,多关注里面的细节,看懂故事还是很简单的。

    今天,就带领大家再重新认识一遍这部烧脑神剧。

    首先,故事的主线剧情就是“盗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一种科技进入别人的梦境之中。我们都知道,人在做梦的时候,其实他的大脑是在思考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构建出一个梦境,并且把别人和自己都拉进这个梦境里,那我们就很有可能窃取到别人记在脑海中的“秘密”。

    而电影里的主人公便是干这一行的,他和团队通过构建梦境,帮助顾客窃取到商业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

    做一个梦其实并不难理解,那这部电影为什么会烧脑呢?那是因为它可以分化出不同层次的梦境。剧情里我们可以看到,当进入第一次梦境的时候,梦境里的人可以再次沉睡,也就是在梦里做梦,而这种“梦中梦”的操作,却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原先只有一层梦境的时候,在梦境里面的人很容易区分现实与梦境,可随着梦境的变多,里面的人也就很容易迷失。

    也是因为如此,观众也会被这几层梦境搞乱,再加上剧情故意只留下一些细节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些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认真,错过了某个片段,可能就无法理解下一步的剧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这也就导致许多观众在看完电影后抱怨:太复杂了,完全没看懂,真烧脑!所以有的时候,不是剧情太烧脑,而是观众没用脑!

    除此之外,电影奇特的视觉效果和特效也让观众大呼过瘾,如同真的在看别人的梦境一般,这也是这部电影让人感觉烧脑的重要原因。

    三、《信条》:一篇物理学论文的影像表演

    曾于里

    注:本文有剧透,但不影响欣赏电影

    去看《信条》前,它的“难懂”已经闻名全球了。建议观众观影可前先把电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理论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论、平行时空),对于看电影还是大有帮助。第一遍能够大概看懂电影在讲些什么,第二遍就可以更认真地观察电影中出现的种种的细节。毕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条》,对谁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信条》海报

    但也不必有太大压力。《信条》有一个平稳易懂的开局,甚至说前75分钟有些微微的冗长和无聊,直到出现那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追车动作戏。诺兰是玩转类型片的高手,他的电影总是多种类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譬如《盗梦空间》,科幻外壳底下是好莱坞传统的怪盗电影;《信条》亦然,科幻包裹着好莱坞传统的特工片的内核。

    前90分钟,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类型走:主人公获得了一个任务,然后飞往世界各地执行这个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获得一个搭档,与搭档并肩前行,解开了谜团又出现了一些谜团……直到最终任务完成。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但从电影一开始,《信条》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过在最后一小时才彻底引爆——观众才发现,不爆则矣,一爆就是核弹级别的,信息量爆棚,这里暂且不表。从科幻片角度看,《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规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从有序向着无序发展。比如常温下一个面包只会从新鲜到腐烂,而不会反过来。但《信条》在科学基础上假想了“逆熵”这一情形,在一个“逆熵”的时空中,这里的时间规律不是从有序到无序、从过去到未来,而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未来到过去,面包从腐烂变成新鲜,飞去出的子弹按原轨迹回到弹匣。

    逆熵的子弹

    《信条》中,一个人通过时间机器可以进入一个“逆熵”状态,不断倒回到过去。通俗地理解,《信条》隶属于科幻电影中很大的一个分支:时间旅行。《信条》的故事底本是一个特工通过时间旅行执行任务,有人想要借助时间旅行毁灭世界,主人公所隶属的TENET肩负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过有了逆熵的设定,《信条》中的时间旅行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时间旅行电影有所不同。常见的时间旅行叙事主要是这两种,一种是《十二猴子》(1995)、《环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环形叙事,主人公进入时间的河流,回到过去想要逆转未来,却发现“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无论几次重回过去,时间的河流不可逆转。另外一种是《时空线索》(2007)、《源代码》(2011)、《明日边缘》(2014)这一类型的,时间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过去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对而言,这两种时间旅行都较好理解,因为无论主人公第几次回到过去,过去时空的运行规则与当下一模一样,无论是主人公还是观众都不会有接受上的难度。

    《信条》与它们截然不同。它的时间旅行是基于逆熵,这就包涵了至少两个层面的不同。第一个层面,逆熵世界的运行规则与当下的世界是反着来的,人是逆着走,车是倒着开,打架动作是反着来,时间往回流,果成了因。当主人公经由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他的行为仍然是正向,但整个世界在倒流。这形成强烈的陌生化效应,不仅电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观众也是头一回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奇观。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第二个层面,就是逆转时间的逻辑。以往的时间穿越电影对此大多语焉不详或者简单带过,创作者并未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来深究。于是你看《明日边缘》中阿汤哥饰演的凯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过去。但《信条》中,怎么回到过去、想要回到过去哪一个点背后,有一套相当复杂、缜密又严谨的逻辑体系。

    电影中的时间机器,有红、蓝两边,中间隔着透明玻璃。红进蓝出,是从熵增进入逆熵,时间逆流;蓝进红出,是从逆熵进入熵增,时间正向流动。

    时间机器也不能让你想回到过去哪个点就回到哪一个点。举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点你参加了一场考试,下午五点结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后知道了答案,想考个100分。现在是下午五点,你想回到两个小时前,也即下午三点重新考试。你从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不是一下子回到两个小时前,而是你得老老实实跟着时间倒流两个小时,这时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着来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两个小时后,你再从时间机器的蓝门穿过红门,进入熵增状态,你就回到了下午三点,世界的运行是常态化的,你开始“第二次”考试。

    《信条》搞晕观众的地方来了:当未来的你回到两个小时前,此时的世界里有几个你?

    两个。一个是过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一个是未来的你,正在第二次完成100分的答卷。而两个小时后,那个只考了60分的过去的你就会消失,因为那个过去的你正在经历着那个考100分的你所经历的:第二次考试,以及之后的一切。

    所以考60分的你和考100分的你,是可能相遇的。这就是为何《信条》会出现两个主人公相互打架的情形,因为过去的主人公并不知道未来的主人公重返过去。

    对于时间别具一格地操作,构成了《信条》叙事上的多重复杂性:它有正叙,有倒叙,并且正叙与倒叙还可以汇合,从而实现“时间钳形行动”。即,让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抵达同一个时间点,完成同一个任务,从而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电影中,男主角和大反派都运用了“时间钳形行动”。电影最后的重头戏加州鹰山大战,“时间钳形行动”被运用到了登峰造极,有多条叙事线、不同的人处于不同时间状态里,甚至同一个人也拥有多种时间状态。要厘清每一条线索恐怕得三刷四刷。

    通过时间钳形行动,炸楼

    以后评选高智商烧脑电影,《信条》如果自居第二,也鲜少有电影敢自称第一,它俨然是一篇物理学论文的影像表演。如此烧脑,也注定了它会将很大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影评人也不见得都喜欢。因为《信条》还是挺概念化的,电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还原这个概念本身,所以电影虽然辗转三大洲七个国家拍摄,但它们也都沦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 情感 动机相对欠缺。

    《信条》中比较立体的人物,一个是肯尼思·布拉纳饰演的大反派,他有相对完整的弧光。

    肯尼思·布拉纳饰演的反派

    另一个是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Neil。电影的前130分钟观众只是觉得他很帅,最后时刻的“牺牲”,以及秘密的揭晓(他就是大反派的儿子),让这个角色有了相当动人的高光时刻。时间旅行题材多多少少都有强烈的宿命色彩,但Neil的英雄主义举动让故事有了崇高的升华。Neil既是推巨石的西西弗斯,也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Neil太圈粉了

    《信条》会有两极化的评价。但哪怕电影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它都瑕不掩瑜。这倒不是夸张无脑的“诺吹”的说法。因为诺兰的电影拓宽了电影想象力的边界,以及电影表现想象力的边界。

    预告片中的一些动作戏

    就像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说的,“不要试图理解它,感受它。”不必因为诺兰的电影难懂而畏惧它,即便你看不太明白电影在讲些什么,你也可以在影院里感受它——感受它爆炸的想象力,感受它炫目的视觉奇观,感受电影带给你的另外一种可能。

    本期编辑 邢潭

    关于盗梦空间影评的问题,通过《为什么大家都说《盗梦空间》很烧脑?》、《《信条》:一篇物理学论文的影像表演》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盗梦空间影评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盗梦空间影评(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