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冼星海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和《黄河之水天上来》歌词?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 《黄河之水天上来》歌词?
  • 黄河大合唱赏析是什么?
  • 《黄河大合唱》歌词
  • 一、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了帮助全国广大青年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和理解,中国青年杂志新媒体集中选取在我党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出过突出贡献的100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故事,展现四个时期青年共产党人的壮丽青春,以此共勉奋进:中国共产党是拼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中,很多与《中国青年》杂志关联密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的共产党人 。

    “百年英雄:共产党人,永远年轻”系列报道(18)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文/本刊记者 于丹

    “他与聂耳的电影音乐一起,构筑了中国电影音乐的骨架。”

    他是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番禺一个贫苦的家庭,珠江畔的渔歌是他人生最初的音乐绮梦。纵观他的成长,求学路坎坷曲折,天赋却也锋芒渐露。

    如同贝多芬的巅峰之作是在近三十年的失聪生涯中创作出来,对于冼星海也一样,这位“南国萧手”在学习小提琴时,走样的琴音也曾被同学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但纵然食不果腹,也挡不住他激荡在旋律间的才华……人生是公平的,辗转于新加坡、岭南大学附中、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学院,又蕴纳了塞纳河畔的浪漫、黄土高坡窑洞的豪放,他的艺术才华释放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音乐家,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

    制图:@钢铁时代2011

    从塞纳河畔到黄浦江边

    1929年,冼星海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他心怀愤懑,毅然决定到法国巴黎留学。1930年,冼星海靠在船上做苦工,辗转到达巴黎。之后通过马思聪的介绍,冼星海得以随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学习,并曾先后追随巴黎著名作曲家德印第学习作曲,跟巴黎音乐学院著名教授加隆学习“对位”和“赋格”。

    尽管一双本该拿着指挥棒在音乐厅挥斥方遒的手,需要在餐厅端盘子,在理发店打扫做各种零工,冼星海还是写出了苦涩又浪漫的作品《风》。随后,冼星海报考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作曲班,正式成为保罗·杜卡斯的学生。按照学院惯例,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获得荣誉奖,此时的冼星海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饭票。”

    1935年,学有所成的冼星海选择从塞纳河畔回到黄浦江边。回到上海的冼星海迅速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经田汉和张曙的介绍,他结识了进步音乐家任光、吕骥、贺绿汀等人。上海工农阶层此起彼伏的革命运动成为他创作的土壤,也是在这时,冼星海深深感受到民族的危亡与人民的困境,他常说:“人民的斗争就是我的歌。”

    冼星海

    此后,冼星海开始探索、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反映工农大众心声的新歌曲。彼时,第七艺术的狂飙突进感染着这个极具创作欲的年轻人,他先后为电影《时势英雄》写了插曲《工人运动会歌》,谱写了著名电影《夜半歌声》主题曲、插曲《热血》《黄河之恋》,并为电影《壮志凌云》谱写插曲《拉犁歌》等作品。

    后来,冼星海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组织——中苏文化协会,与诗人塞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赴战曲》等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八一二”事变之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辗转全国各地,以戏剧、音乐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7年10月,冼星海在武汉发动了十余万人参加的长江火炬歌咏大游行,将《在太行山上》《起重匠》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谱写在祖国大地上……自此,“人民音乐家”高唱着厚积薄发的豪情壮志,走进了亿万听众的心灵。

    “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同年11月,他携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并接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翌年春天,在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冼星海和鲁艺的师生们一起上山开荒,在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中,冼星海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大型歌舞话剧——《生产大合唱》,“二月里来好风光……”“酸枣刺,尖又尖,敌人打到黄河边……”等歌声载着中华儿女在陕甘宁广袤大地上的奋斗精神口口相传。

    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1938年10月,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队三队赴吕梁山地区工作。黄河的惊涛骇浪、船工们搏风击浪的英姿以及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和热情。1939年初,光未然创作出长诗《黄河吟》。当冼星海去看望手臂受伤的光未然时,听他朗诵《黄河吟》,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冼星海深受感染,决定全力为这首长诗配乐。在简陋的窑洞里,靠着借来的两斤白糖提神,冼星海连续创作6天6夜,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横空出世。

    犹闻战鼓声声,犹见万马齐鸣。《黄河大合唱》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一经演出,便以其排山倒海的雄壮奔放,势如破竹的恢宏气势,展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壮丽图景,深情赞颂了不屈不挠顽强抵抗、争取自由解放的中华儿女。冼星海曾这样评价《黄河大合唱》的曲与词:“在歌词本身,已尽够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的黄河的历史了。”

    1939年,鲁艺排演《黄河大合唱》时,冼星海(前排右一)在排练间隙和女声部师生们合影

    1939年5月11日晚,在庆祝延安鲁艺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晚会上,毛泽东对《黄河大合唱》给予了高度评价。冼星海在日记中记录,“今天是个空前的音乐会,毛主席还叫了三声好”。同年7月,周恩来自重庆回延安,听了这部作品的演出后,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抗战烽火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国际舞台广为传唱,成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面“有声”旗帜,激励着亿万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被评价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与此同时,延安锻造的风骨与革命精神成为冼星海的创作源泉,除了谱写出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之外,更有《九·一八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百余部作品流传。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仍然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改善生活。在党的关怀与感染下,在与人民大众的朝夕相处中,冼星海从一个爱国主义作曲者,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39年6月14日,冼星海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这天在日记中记录为“生命上最光荣的一天”。

    生于大海,归于星河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滞留国外的他奔波辗转,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创作热情,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等作品。多年的贫困生活加上积劳成疾,让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10月30日,这颗中国南海升起的音乐之星陨落于苏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去世后,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墓碑上书——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冼星海化名)。在他的心中,“救亡歌曲是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强音,人民的心声,合乎人民审美需要的战斗号角。”

    1945年10月,毛泽东为他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同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追悼会。

    1983年,客死苏联38年的冼星海“回”到故乡广州,除了湖畔那座与山海为伴的小小坟墓,人们将他的名字镌刻于音乐厅、音乐学院的校名,以示对他的爱戴和怀念。

    时至今日,这位“人民的音乐家”的作品依旧广为流传;《黄河大合唱》已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浩气长存的歌声中,屹立于国家舞台的每次抒情赞颂,都是对中国人爱国精神的一次又一次鼓舞。

    “百年英雄:共产党人,永远年轻”系列报道

    李大钊:青春无尽,自我无尽

    青年毛泽东: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

    青年瞿秋白:辟一条光明的路

    青年向警予: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青年夏明翰:抛头颅,洒热血,视等闲青年恽代英: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青年萧楚女:东风飘荡志未酬,慷慨长啸几度秋

    青年邓中夏:清操厉冰雪,赤手缚龙蛇

    青年张太雷:为天下人谋永远的幸福

    青年杨靖宇: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革命总会胜利的!

    青年林育南:风吹起烛焰

    青年周恩来:想人世成败繁枯,心无碍着

    青年任弼时:“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

    青年周逸群:诗书抛却,志跃八荒

    青年赵一曼:“白山黑水”民族魂青年陆定一:敌人皆是 “纸老虎”,何惧之有

    叶挺:半生戎马,一叶千古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责编:曾宣杰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歌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震动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啊,黄河! 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 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赞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拓展资料

    创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以抗日救亡为主要内容、运用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民间因素的音乐语言进行创作和演出的新音乐运动蓬勃兴起。新音乐运动是以聂耳和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运动,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作词/作曲家简介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光未然,男,(1913—2002),原名张光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外语、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

    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多种病痛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骈体语译文心雕龙》,之后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他40年的心愿。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张光年文集》的编审工作后,于2002年1月28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

    参考资料 :

    二、黄河大合唱赏析是什么?

    《黄河大合唱》赏析:

    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章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虽然每个乐章在从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都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打败敌人”,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作者简介: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是张光年的笔名,1925年,十三岁的光未然在湖北老家,随进步青年参加革命,二十岁时,进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学习,创办学生剧团,撰写文章。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曲作者。1937年,冼星海三十二岁。出身贫寒,仅靠着母亲帮佣养大的男孩,从小对音乐有着异禀天赋,一步步实现了音乐的梦想,来到了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班。

    1935年年底,冼星海结束了在法国五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上海,冼星海头顶着巴黎音乐学院学生光环的音乐家,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没有忘记自己过往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挣扎在饥饿与颠沛流亡中,他敏感地体察着劳苦大众的呻吟,从而选择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众音乐。

    三、《黄河大合唱》歌词

    作词:光未然

    作曲: 洗星海

    演唱: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

    歌词——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扩展资料: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196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瞿弦和的名字、面孔和声音,大家都熟悉。爱听广播的说他是著名演播家,爱看电视的说他是著名主持人,瞿弦和却说自己做这些都是“业余”,他是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

    2019年10月,获评“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

    参考资料:

    关于冼星海简介的问题,通过《黄河大合唱赏析是什么?》、《《黄河大合唱》歌词》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冼星海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冼星海简介(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