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咬文嚼字 - 秀才认字认半边“瞠目结舌”与“耄耋”

咬文嚼字 - 秀才认字认半边“瞠目结舌”与“耄耋”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大庭广众的拼音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咬文嚼字 - 秀才认字认半边“瞠目结舌”与“耄耋”和咬文嚼字的歇后语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咬文嚼字 - 秀才认字认半边“瞠目结舌”与“耄耋”
  • 咬文嚼字的歇后语
  •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谁?出自那里?
  • 什么是咬文嚼字?
  • 一、咬文嚼字 - 秀才认字认半边“瞠目结舌”与“耄耋”

    原创:李培永

    一天午间小憩之后,打开电视,自动跳出一档娱乐节目《娱圈贝勒爷》,只听一位男主持语速极快地播一条娱乐新闻,突然听到“瞠(táng)目结舌”,我立即瞠(chēng)目结舌了!

    等我回过神来,马上想到三年前北大校长林建华,在校庆纪念大会上,照着稿子读,居然念出来了“鸿鹄(hào)之志”等几个错别字。为了那位白字大校长,我已经谈了两次“秀才认字认半边”。第一次“秀才认字认半边”一般坑的是自以为是的人。第二次针对网络名人,复旦教授陈果把“耄耋(màodié)”念成了“毛至”。如果放在一般老师身上,大家可能还不会那么在意,可这是复旦网红教授陈果!这当然是不可以原谅的。

    这一次要对媒体主持人来说三道四了。林建华和陈果在学校讲台上对学生讲话,念了错别字,尽管影响非常不好,但那受众范围毕竟有限。媒体主持人在他主持的节目中念了错别字,那就不是小事了。据撒贝宁说,央视主持人在节目中念错一个字,扣200元。有观众说扣多了,我以为扣太少了,还是应该按古人“一字千金”的标准,读错一个字,扣1000元人民币,比较合理。

    再说扣钱不是目的,而是给媒体职业人警醒,你不论是读稿,还是现场直播,必须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用心做事。为此,敬请从事媒体工作的朋友们在上岗前,应该像老师上课前一样,一定要认真“备课”,也要像学生上课前一样充分做好“预习”。备课一定要有教案,还应该有预案,多做几手准备。预习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个问题。

    媒体人应该首先是一个文化人。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呢?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著名资深编审周正逵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持编辑了一套高中语文分编型教材《文言读本》(高一年级)、《文学读本》(高二年级)、《文化读本》(高三年级)。另外有三册《写作》和三册课外《现代文选读》教材与之配套。1984年暑假,人教社在兰州召开全国各省市分编型教材初中试教老师备课会议时,比较全面介绍了高中改革教材的编辑理念,特别强调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文化人。作为未来社会的文化人,他说:“如果没有扎实的文言功底,就不会欣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一个没有基本文学素养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文化人的!”

    总之,文化人的文言功底、文学素养和文化知识要靠日积月累、刻苦学习才能得到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口就成章。

    “秀才认字认半边”,是“秀才”总结学习认字的经验或体会,也是一种认字的方法。传说的仓颉造字六法,其中之一就是形声法,而且,在汉字中大约有80%的常用字是形声字,所以,一般不会念错字。出现读错了的字,都在那20%之中。

    顾名思义,形声字就是说字的一半是“形”,一半是“声”。“声”就是标音的声符,“形”就是表意的意符。这不仅为后代学者研究古代汉语的读音提供了研究材料,还解决了中国文字的标音难题,推动了中国文字的进步,让中国独特的方块汉字流传千古。可见,“秀才认字认半边”的背后,蕴含着古代中国人的造字智慧。

    央视主持人念错字,也是被“秀才认字认半边”坑的。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体育频道主持人孙正平,我曾亲耳听到他在中国队前锋一脚射门成功时,激动地赞扬那位运动员的基本功,脱口而出:“这功夫不是‘一蹴jiu而就’的!”非常遗憾地将成语“一蹴(cù)而就”的“蹴”读成了“就”。我当时就以此为例,幽默地对学生讲:“从来没有一舅二舅的说法,一般都喊大舅二舅!”还有电影频道的美女主持人经纬,居然将常用成语“莘莘(shēn)学子”说成了“辛辛学子”。

    这种即席讲话,脱口而出说错字的根源,是文化底蕴不那么深厚。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读万卷书外,一定要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问谁?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讲过大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的故事。1986年10月9日,上海《语文学习》主编范守纲先生邀请我,跟他一起去人教社志公先生的办公室采访时,听志公先生讲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吕叔湘先生应邀参加北京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吕先生坐在主席台上,手拿一张会议议程单,指着其中一位发言人的名字,问:“志公啊,这位老师的名字怎么读呀?”志公先生拿着那张议程单,看了一会,说:“我不认识。”两位中国语言泰斗级的大师,大庭广众之中,非常坦然地说不认识这个字,这就是真正的中国学者的大家风范!

    他们请会议主持人来,才知道这位老师就是北京市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刘朏朏(fēi)。

    汉字那么多,遇到不认识的字,非常正常。或请教他人,像两位大语言学家那样不耻下问;或查查字典、词典;现在更方便,直接上百度,输入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一下就解决问题了。

    卑之无甚高论,“秀才认字认半边”一般坑的是自以为是的人。鲁迅在散文《人生识字糊涂始》一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说的:“说是白话文应该‘明白如话’,已经要算唱厌了的老调了,但其实,现在的许多白话文却连‘明白如话’也没有做到。倘要明白,我以为第一是在作者先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也就是学学孩子,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至于旧语的复活,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所含的意义,这是另一问题,在这里不说了。”

    “耄耋”这个词,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以来,常有人在文章中使用。如果陈果教授在用它之前查查字典,或者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也就是学学孩子,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如果陈果教授不说“耄耋”,就说那些“七老八十的人”,也不至于让自己的人设崩塌。希望陈果教授吸取教训,记住鲁迅先生的谆谆告诫:“先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

    最后,请有兴趣的朋友上百度或搜狐点击《容易读错的常用成语》,以备急时之需。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解放大道

    编辑:水手

    一、咬文嚼字的歇后语

      咬文嚼字的意思是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关于咬文嚼字的歇后语,你们知道的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咬文嚼字的歇后语,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咬文嚼字的歇后语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耗子钻到字纸篓】——咬文嚼字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有关咬文嚼字的歇后语大全。)

      【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口吃报纸】——咬文嚼字

      【老驴噙本《三字经》】——咬文嚼字

      【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经典歇后语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黄忠叫阵—不服老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张飞睡觉—不闭眼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梆子改木鱼----这个挨敲的货

      一二三四五六七---忘(王)八

      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一把粉打在后颈窝---釉子上反了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三伏天卖不掉的肉---臭货

      三角坟地---缺德

      三年不洗口---一张臭嘴

      三年不屙屎---粪胀(混帐)

      大姑娘养的---丑东西

      大车拉王八---载你

      趣味歇后语

      天上落豆渣---该猪吃

      元宵滚进锅里---混蛋一个

      天落馒头---狗造化

      五百钱分两下---二百五

      牛屎虫搬家---滚蛋

      头顶上长疮,脚底下化脓---坏透了

      东岳庙里二胡---鬼扯

    二、咬文嚼字的作者是谁?出自那里?

    《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
    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三、什么是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释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亦作“咬文啮字”。)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链接:

    提取码:vphp

    关于大庭广众的拼音的问题,通过《咬文嚼字的作者是谁?出自那里?》、《什么是咬文嚼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大庭广众的拼音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