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元代著名政治家张养浩,为何连续七次辞官,到第八次却又赴任呢

元代著名政治家张养浩,为何连续七次辞官,到第八次却又赴任呢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张养浩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元代著名政治家张养浩,为何连续七次辞官,到第八次却又赴任呢和如何评价元朝大臣张养浩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元代著名政治家张养浩,为何连续七次辞官,到第八次却又赴任呢
  • 如何评价元朝大臣张养浩
  • 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介绍
  • 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生平简介
  • 一、元代著名政治家张养浩,为何连续七次辞官,到第八次却又赴任呢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元代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张养浩。他早年凭自己的才学,曾担任过元廷诸多官职;后因看不惯元朝腐败统治,而辞官归隐,朝廷曾七次召他回朝,都给他拒绝了,但到了第八次,他却欣然前往赴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张养浩概念图

    下面就通过介绍张养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来解开这一谜底。

    一.年幼学习勤奋,因文章好入仕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寒食节前后,张养浩生于济南历城县一户富裕人家。其祖父张山曾经从戎,其父张郁弃儒从商,因此积攒了一定的家产,为幼年张养浩的就学创造了经济基础。

    至元十三年(1276年),外祖父许氏一家要从济南迁到江南,当时只有7岁的张养浩随母亲送行到城西。在路上他捡到别人丢失的财物,可是失主已经走远了,养浩就追出去很远,才交还给失主。由此可见,年幼张养浩的品行非常善良。

    张养浩从小还勤奋好学,当他10岁时,因读书学习异常用功,以致经常昼夜不眠,父母担心他太过用功累坏身体就制止他,而他却在白天把书默默地背诵下来,到晚上关上房门点上灯,又偷偷地学习起来。其嗜书如命的精神可见一斑。

    张养浩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19岁的张养浩游济南白云楼(元代济南名胜,为张荣所建),作《白云楼赋》。这篇文章写成后,人们争相传抄,文章传到山东按察使焦遂那里,他的眼睛为之一亮,破例接见了张养浩,并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文官,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23岁的张养浩遵从父亲的意愿离开东平,到京城大都求职。当时的平章政事不忽木看过张养浩的文章后,大为欣赏,便力荐他做了礼部令史。后来又推举他进了御史台。张养浩就这样因文章写得出色而入仕了。

    二.做官廉洁奉公、尽职尽力、敢言直谏

    张养浩入仕后,凭借自己的才学,先后担任过地方官员、监察官员及中央官员,无论在何处任何职,张养浩都能做到廉洁奉公、尽职尽力、敢言直谏。

    《三事忠告》

    不仅自己遵循儒家学说,始终言行一致而外,为了倡导为官清廉的主导思想,张养浩根据多年的从官经验,结合元朝的时代特征,编写了《三事忠告》(又名《为政忠告》)。

    《三事忠告》,就是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中央官员的真诚劝告。它是元代吏道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思想、上下政务以及社会风气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后世的封建统治观念亦有相当影响,就是对今天的领导者也应该有启迪作用的。

    张养浩对元朝的另一大贡献是:主持元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在张养浩、元明善等人(后亦主考主持本次考试)的积极推动下,元朝廷于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农历三月七日,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殿试(廷试)。

    张养浩画像

    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56人为进士;延佑五年(1318年),张养浩再次主持当年科举考试,忽都达儿、霍希贤等56人及第。这不仅给汉族文人提供了合理的入仕途径,也逐步提高了汉人在元朝时期的地位。

    三.因政府腐败辞职,居家八年,七召不出

    元朝自仁宗朝代以后,逐渐走向衰落,皇帝昏庸、朝纲混乱、官员腐败。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六月,时任参议中书省事的张养浩,实在看不惯朝廷现状,就突然提出辞职,理由是父亲年迈,需要奉养,随即还乡。

    从至治元年(1321年)到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一直居故乡筑云庄(今济南市天桥区张公坟村),他多与士人、文人、故人们交往游玩,还收集金石,并著作有多部诗文曲赋游记碑铭等作品。这前后共居家八年,而朝廷曾七次召他回朝,都被他拒绝了,这足以见得张养浩对当时的元朝是多么心灰意冷。

    张养浩剧照

    四.因旱灾复出,殚精竭虑,死于任上

    元文宗,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陕西出现大旱,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毅然打破了七召不出的惯例,为减轻民众痛苦,他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然后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

    在赶往陕西的路途中,张养浩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在路过华山到西岳庙去求雨时,他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还作了《西华岳庙雨文》与《西华岳庙催雨文》诗文,以向上天求雨。当途中遇到下雨时,又作《谢雨文》等以表欣喜之情。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期间,为抗灾工作殚精竭虑,他从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向上天祈祷,白天出外救济灾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还为受灾百姓着想,阻止奸商污吏的危害。

    张养浩慰问百姓图

    当时一斗米值13贯钱,百姓们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不能用,需拿到府库中去调换时,那些奸商污吏就营私舞弊,将百姓能换十贯的只给五贯,而且要等好几天才能换到,老百姓因此处境非常困难。

    张养浩发现这种现象后,十分气愤,他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并得到1850多万贯后,就全部在它们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穷人,然后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这项措施有效地阻止了奸商污吏营私舞弊的行为。

    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当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张养浩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来救济这户人家。

    张养浩画

    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年)七月二十七日,张养浩因在陕西抗灾时“得疾不起”,病逝于任上,享年60岁。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元朝廷下诏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

    总之,元代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张养浩,早年凭自己的才学,曾担任元廷诸多官职;后因看不惯元朝腐败统治,而辞官归隐,朝廷曾七次召他回朝,他都拒绝了,但到了第八次,因陕西遭遇大旱,为减轻民众痛苦,他欣然前往赴任了,并殚精竭虑,最终死于任上。

    张养浩当官时廉洁奉公、敢于直言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与借鉴;他不愿为腐败朝廷卖力,而当人民群众受难时,却能挺身而出,为劳苦大众勇于奉献终身的可贵品德,更加值得我们赞扬与敬佩。

    张养浩雕塑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如何评价元朝大臣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评价

    政治方面
    苏天爵在《七聘堂记》中赞张养浩:“执法牧民为贤令,入馆阁则曰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是诚一代之伟人欤!”[8]
    李士瞻赞其:“禀天地正大之气,学圣贤正大之学,蕴之而为道义,发之而为文章,推之而为政事、功业,无一而非正大之寓也。[8]
    危素《张文忠公年谱序》:"观公之去就大节,从容得宜,非所谓有志之君子者耶?使公得君而行乎国政,所至又可量耶?"[8]
    明代进士郑瑛称赞:"其(指张养浩)为国为民,忧勤惕励之心,蔼然溢于文章政事之间。

    文学方面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曾称赞张养浩曲风:“如玉树临风”

    二、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介绍

    1、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2、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3、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

    4、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三、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生平简介

    张养浩,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 政治 家,文学家。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 文化 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张养浩生平简介
      张养浩,元代时期人士,汉族人,字希孟,他的家乡位于如今的山东济南。张养浩一生经历数朝,在政治方面和文学方面都很有成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张养浩出生于一个颇为富裕的家庭,这样的背景给他创造了一个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了他就学机会。少时,张养浩就极为勤奋好学,并且品行端正。他七岁时,曾在送别外祖父一家的路上捡到别人掉落的钱财,在钱财的主人早已走出很远距离的情况下依旧选择追上去交还给失主。可见张养浩的良好品德。幼时,张养浩对学习极为勤奋热衷,经常不分昼夜地读书,即使在父母制止后仍旧在晚上偷偷点灯读书。

      十七岁时,张养浩凭借游历济南时所作的一首诗《过舜祠》而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后又作出多首常被世人传颂的优秀诗作,譬如《白云楼赋》这篇文章曾一度让世人争相传读抄写,张养浩还因这篇文章被推荐为东平学正。

      二十三岁时,张养浩遵循他父亲的希望步入仕途,升官数次,曾于元贞三年官至中书省掾属,后又于大德九年出任堂邑,直至元武宗时期返回京城,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在之后又在元仁宗麾下任职。张养浩做官期间尽职尽责,颇受多个皇帝的赞扬和喜爱。

      张养浩在政治方面的成就主要有推动了元朝科举考试的恢复,促进了元朝开国后首次科举考试的 成功 进行;在天历二年,元朝面临大旱灾时,他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坚持赶赴旱地上任赈灾,拯救众多百姓于水火;他还编写了《三事忠告》,它对于 历史 学家们对元朝时期的政治思想及社会风气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张养浩行义
      《张养浩行义》是一篇讲述张养浩做义事、践行道义 故事 的古文。文章主要讲述了张养浩的生平 事迹 ,文章重点介绍了张养浩在为官期间所尽的职责以及所做的义事。

      《张养浩行义》着重描写的是他在做官时发生的事。张养浩在堂邑担任县尹时,不仅摧毁了那些没有许可证明的神祠,还免去了一些有前科的人每月两次的例行官府审问,同时还严厉惩罚了那些违法犯罪却仍未被处置的人。当地百姓对张养浩诸多行为感到非常感激,即使他已离开多年,百姓们依旧记着他,立碑传颂张养浩的功德。

      元英宗时期,张养浩被命加入中书省。在一次 元宵 节,张养浩将皇帝想在皇宫内挂花灯的打算上表给了左丞相拜住。之后拜住就进宫劝谏皇帝,并将张养浩的奏折呈给皇帝看。皇帝看过奏折后就确定那是张养浩所写,取消了花灯计划,同时表彰了张养浩的正直。

      天历二年,恰逢陕西大旱,张养浩被 命令 前往陕西任职。张养浩在离家之前把自己的财物分给了村里的穷苦人家,在去任职途中,遇上还活着的灾民就赈济他们,遇到已经死了的灾民就将他们埋葬。途经华山,张养浩还很长时间哭拜在庙里求雨,或许是张养浩的善意感动了上天,那之后就下了大雨,解决了大旱危机。那段时间,张养浩还解决了奸商污吏营私舞弊的现象,带领富有的人家出卖粮食给平民百姓,并为他们向朝廷请求纳粮补官的机会。

      张养浩在陕西任职期间,一天到晚都牵挂着百姓的事,时间一长,就生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岁。
      张养浩传
      《张养浩传》这篇文章出自《元史》,文章内容主要是讲述张养浩的个人信息以及他的生平事迹。文章没有全面讲述张养浩的诸多事迹、成就,主要重点描述了几件能够体现张养浩品行和特点的事情。

      《张养浩传》大致内容是这样:张养浩,字希孟,家乡位于济南。自小他就非常有道德,品行端正。在一次他出门时,捡到了一个人掉在路上的钱,那个时候掉钱的人已经走出很远了,但是张养浩还是追了上去,把钱还给了那个人。张养浩十岁的时候就非常好学,读书不分日夜,在父母担心地加以制止时,他就白天背书,晚上偷偷点灯读书。张养浩勤奋的事情被按察使焦遂听说后,就推荐他去做东平学正。

      后来,张养浩在京师游历学习时,把自己所写的作品拿给了宰相不忽木看,宰相看后为他的学识才能感到惊奇,并任用他为礼部令史,推荐他加入御史台。在之后有一次,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来探病,在看到张养浩简陋的居住环境时大为感叹张养浩是能够胜任监察御史人。

      于是张养浩后来成为了不忽木的属官,又被任命为堂邑县尹。在有那种县尹所住的房子不吉利,入住的人都会遭遇不幸和灾难这样的传闻情况下,张养浩依旧选择了入住。在堂邑任职期间,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数十所未有设立许可的神祠,还免去了有违法前科的人每个月需要去两次官府进行例行审问检查,使很多曾经有前科的人对此非常感动并从此改过自新。张养浩在宽容对待有前科的人的同时,严惩那些犯罪却未曾被处理的人。

      即使张养浩离开堂邑多年,堂邑当地的百姓依旧记着他,为他立碑,传颂他对堂邑百姓做下的恩德。

    猜你喜欢:

    1.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生平简介

    2. 唐朝政治家褚遂良的生平简介

    3. 汉赋四大家之一扬雄的生平简介

    4.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5. 宋代考古学家吕大临生平简介

    关于张养浩简介的问题,通过《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介绍》、《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生平简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张养浩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张养浩简介(2)

    相关阅读

    • 元代文学大家张养浩,十名句情系黎民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张养浩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元代文学大家张养浩,十名句情系黎民和山坡羊骊山怀古主旨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