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冼星海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广东英雄谱: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和冼星海的事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广东英雄谱: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
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
You have no flash plugin installedDownload latest version from here
黄河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在民族危难之际,黄河在咆哮,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战斗。在这场英勇壮烈的斗争中,一位广东番禺籍人士,用乐谱描绘黄河汹涌的浪涛,为抗战发出怒吼,他就是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的作者——冼星海。
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生于澳门,出身于一个贫苦的渔民之家。因为父亲早逝,冼星海自幼由母亲抚养并寄居在外祖父家。7岁时,他与母亲侨居马来亚谋生,在新加坡养正学校学习,其间参加该校管弦乐队的活动。1918年回国后,他进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此后,冼星海又先后在北京、上海求学。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满足于当下所能学习到的内容,想要成为一名“国际的音乐家”。
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俭学。冼星海曾在日记中写到自己经常在饥饿和失业中度过。为生活所迫,冼星海做过餐馆侍应、理发店杂役、给别人带孩子,甚至到街头或咖啡店拉提琴讨生活费,但忍着屈辱拉了一整天,也讨不了多少钱,但他却从未动摇过学习音乐的意志。冼星海凭借着努力和天赋,考入了法国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的高级作曲班,并获得荣誉奖,成为了第一个考入该班的东方人。当学校问他需要什么物质方面的奖品时,冼星海只要了一样东西:饭票。
在法国时的冼星海
1935年,冼星海谢绝了各方挽留,毅然选择了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冼星海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深入学校、农村、厂矿,举办抗战歌曲活动,教导群众唱抗日歌曲,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用音乐为武器抗敌御侮。他创作了《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歌曲,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
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女大”兼课,并于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教学之余,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特别是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传唱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敌救国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乐章。
1940年,冼星海化名“黄训”,前往莫斯科为电影《延安与八路军》进行配乐和后期制作。工作接近尾声之时,因战争爆发,冼星海被迫滞留他乡多时。由于长期的颠沛流离,食不果腹,冼星海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日趋严重。1945年5月,冼星海被送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救治。但几个月后,这位年轻的伟大音乐家的生命最终还是画上了休止符。
广州麓湖湖畔星海园内的冼星海半身塑像
终其一生,冼星海都在为音乐奋斗,为中华民族奋斗,用音乐振奋民族精神,毛主席曾称他为“人民的音乐家”。如今,广州麓湖湖畔星海园内,沿着气宇轩昂的墓道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一座庄严肃穆的冼星海半身塑像,塑像基座底下就安放着冼星海的部分骨灰,这位伟大的音乐家长眠于此。
视频:袁世杰
监制:朱文婷 林嘉媛
部分素材来源:央视网 番禺博物馆
编辑: 正龙
来源:大洋网
一、冼星海的事迹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扩展资料
冼星海大道:1998年10月7日,根据阿拉木图市长命令,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重新命名为冼星海大道,并为冼星海竖立纪念碑。冼星海大道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区,毗邻一条繁华的主干道,街道上绿树成荫。
街头拐角处树立着以荷花为造型的冼星海纪念碑,碑体下部荷叶层叠,上部荷花绽放。荷花纯洁高雅,寓意东方文化。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写道:“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道”。
二、为什么称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
1905年6月11日,冼星海出生在澳门一个穷苦的渔民家庭,祖籍广东番禺。冼星海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是靠他母亲当佣人抚养长大的。他随母亲在新加坡度过了贫困的童年,回到广州上中学和大学,1926年到北京入艺术专门学校,1928年到上海入国立音乐院学习,但都因环境不好而未能学下去。1930年冼星海到法国巴黎勤工俭学。他在巴黎做过饭店的跑堂,当过佣人,做过理发店的帮工,干过种种被人视作下贱的“跑腿”工作,终于在1934年冬考入巴黎音乐院,随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学习作曲。1935年夏,冼星海回到了上海。当时,祖国正处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时期,具有满腔爱国热情的冼星海,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开始谱写救亡歌曲,写了《热血》、《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优秀的抗日歌曲。1938年冼星海到延安,在延安的窑洞里谱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
1940年冼星海离开延安去苏联。当时的苏联正处在卫国战争的艰难时期,冼星海不顾条件的艰苦,开始创作大型的器乐作品,完成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和《中国狂想曲》等管弦乐曲。这些作品表现了冼星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长期繁重的创作和艰苦的条件损害了他的健康,他于1945年10月 30日病逝在莫斯科。冼星海去世之后,毛泽东曾写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的悼词。这是对冼星海的创作成就和意义的崇高评价。
冼星海是一位天才、勤奋而多产的作曲家,在总共十余年的创作生活中,给我们留下了数百首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计有:歌曲250多首,大合唱四部,歌剧一部,交响曲两部,交响组曲四部,管弦乐狂想曲一部,以及一些器乐独奏、重奏曲。其中不少作品(主要是声乐作品)都经受了时间和群众的考验,成为我国音乐史上不朽的名作。尤其是他1939年3月在延安完成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是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紧密结合的优秀典范。
三、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亲已去世。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留法期间,冼星海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10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8年冼星海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扩展资料
冼星海病逝前不忘创作: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冼星海因劳累和营养不良,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由于患严重血癌,沉疴积疾,医生回天无力,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仅40岁。
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于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镶着音乐家的一张椭圆形照片,周围环绕缎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赴苏联后用母姓)。
关于冼星海简介的问题,通过《为什么称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简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冼星海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