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面对鉴赏中国古代诗词,你有按照这几步去分析吗?

面对鉴赏中国古代诗词,你有按照这几步去分析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古诗文鉴赏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面对鉴赏中国古代诗词,你有按照这几步去分析吗?和古诗词赏析的方法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面对鉴赏中国古代诗词,你有按照这几步去分析吗?
  •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 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
  • 古代诗歌应从哪几方面进行鉴赏
  • 一、面对鉴赏中国古代诗词,你有按照这几步去分析吗?

    我认为大多数人在读古诗词的时候,还谈不上“鉴赏”,最多可以说是一种“欣赏”。但是既然都说到了“鉴赏”这个问题了,那么我们就不妨把“古诗鉴赏”这个话题放在我们的初高中语文学习中来聊一聊。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用“鉴赏”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确实显得有点言重了。但是仔细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因为不论是阅读诗歌还是小说,这些文学作品本质上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候即使是文本误读也不见的是件坏事。

    所以,我们学生也就有了“鉴赏”的权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从初高中的学习要求来看,既然要我们鉴赏诗歌,那么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觉得古诗鉴赏难,难就难在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表达怎样的感情,有时候读完了整首诗,只能懵懵懂懂地读出来作者是高兴还是难过,但是要具体说一说作者究竟是怎么个高兴法,怎么个难受法,却吐不出来成串的文字。

    那么,大仙儿老师在这里交给大家一个诗歌鉴赏的步骤,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步骤去做诗歌鉴赏:

    (一)看题目‍

    1.看要素

    越是字数多的题目,越不能嫌麻烦,先断句,然后再去扣题目中包含的要素。

    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点明了地点,人物。

    2.看题材类型

    有的诗歌题材很明显,比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很明显就是一首咏怀诗。而于谦的《石灰吟》很明显就是一首咏物诗。判断出诗歌类型,对于我们把握诗歌情感走向,甚至命题人将会从哪些角度进行命题,我们心中已经有把握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看作者‍

    为什么老师在给大家讲古诗的时候都会花上几分钟跟大家掰扯下诗人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本首诗的创作背景呢?

    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对于诗人的创作来说,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就比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诗风一定是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的。

    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些常考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我在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诗人的人生经历只能作为我们赏析诗歌的一个辅助信息,不能根据这个信息而一叶障目。

    像杜甫这位诗人,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写过很多忧国忧民,感时溅泪的诗歌,但同时他也有豪情壮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时候,比如他的诗歌《房兵曹胡马》。

    (三)看注释‍

    注释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般来说,会对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注释

    一是诗歌中出现的陌生的人名;二是诗歌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三是对诗歌中的一些字注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看内容‍

    1.抓意象

    2.抓情感词

    3.抓表达手法

    你学会了吗?

    一、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中国是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比重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也就成了高考语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而中国的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又离中学生过于遥远,因此,多数考生都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度较大,无从下手。本文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出发,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山水诗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指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是人的感情。
    边塞诗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往往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抱负等等。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是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提取码: sfxi

    二、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

    1、首先要知人论世

    熟悉作者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明确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风格,“论世”就是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题中的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

    2、合理的鉴赏流程

    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从意象意境到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3、分析诗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手法,因此鉴赏古诗要注意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必要的典故知识

    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古诗常用典,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避艰深难懂,但学生接触过的汘且是非常熟悉的应掌握,如“武陵人”、“廉颇老矣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等。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常用” “柳”“月”“长亭”等意象,述愁写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志向气节常用“菊”“兰”等意象。掌握古典含义,把握惯用意象,可以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

    扩展资料:

    古代诗歌鉴赏还可以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诗歌的已经是通过描写的对象来体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以从诗中描写的对象着手。

    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这种意境是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的,要体味这首诗的意境,就必须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结合全诗来分析。

    学会古代诗歌鉴赏还要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条理考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一定的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诉诸语言,思维却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不能准确地运用有关的诗歌鉴赏术语,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

    三、古代诗歌应从哪几方面进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二节 思想内容的评价
    一、由诗眼入手。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二、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
    ②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二)分析典故的方法
    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第三节 语言和艺术技巧的鉴赏
    一、语言艺术鉴赏
    (一)语言的风格
    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
    2.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二)语言的锤炼
    古人讲究炼字,要注意体味关键字词的意味。例: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修辞的巧用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借景达情 常用写景方式有: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以景衬情(景)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登高(唐·杜甫)枫桥夜泊(张继)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5)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6)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7)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赠别二首(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8)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析】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
    (9)匠心独运的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①层层渲染、铺垫。 江上看山(宋·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③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
    第三篇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第一节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节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第三节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第四节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笔法也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关于古诗文鉴赏的问题,通过《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古代诗歌应从哪几方面进行鉴赏》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古诗文鉴赏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古诗文鉴赏(2)

    相关阅读

    • 简单有趣的诗词鉴赏,孩子能记一辈子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古诗文鉴赏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简单有趣的诗词鉴赏,孩子能记一辈子和适合宝宝背诵的古诗词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
    • 「教案」古诗文鉴赏(考点之一)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教案」古诗文鉴赏(考点之一)和古诗词如何鉴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