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威尼斯商人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文艺评论丨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的时代:吹过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的风,也吹过他的窗户和《威尼斯商人》主要讲了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文艺评论丨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的时代:吹过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的风,也吹过他的窗户
研究莎士比亚,绝不能脱离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辉煌的时代。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风起云涌,已影响了整个欧洲。这是一个发生在学术、思想、文学和艺术领域之内的革命性运动,也是一次“人类从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恩格斯语)。虽然莎士比亚出生时,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已成余绪,但它的影响仍波及全欧。
与此同时,在英国国内,自1485年亨利·都铎从理查二世手中夺得王位建立了历时120年的都铎王朝以来,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经济腾飞,思想开放,国运亨通,被称为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莎士比亚浸濡其间,并受风气之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必然会体现出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的特征。
文艺复兴开启新篇章是打开莎剧密钥的重要外部因素
“1601年伦敦某个下午早些时候,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泰晤士河北岸,等待船把他们渡到南岸,大家纷纷赶去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史料中的这段文字,记载了当时的英国公众对戏剧的狂热。观众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喜爱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戏剧的繁盛,这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与雕塑是一样的道理。人们对精神生活与娱乐的热烈追求,恰是文艺复兴所提倡的。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它的产生是和当时的地理大发现、民族大迁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欧洲从远古时代起,地中海沿岸的民族便有着一种与内陆居民不同的冒险精神。到了十五世纪,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为了寻找一条“通往东印度的海路”,于1492年进行了第一次著名的远洋尝试。他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大陆。与此同时,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但开辟了新的航线,而且打破了人们的认知,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从而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事实上,当时参与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远不止上述二位。我们还可以举出发现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葡萄牙人迪亚士、开辟了绕道好望角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的达伽马,以及远航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的荷兰人阿尔贝·塔斯曼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人们很少提起但是很值得一提的航海家——与哥伦布同时代的意大利人阿美利哥·韦斯普奇。后人甚至以他的名字Amerigo来命名这片新大陆。
莎士比亚的写作,与当时人们对世界的发现密切相关。地理大发现直接促成了欧洲地理科学的兴起;地图的绘制,在当时简直成了一门“显学”;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佩特拉克,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提到,自己曾打算绘制一幅意大利地图。可想而知,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后,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便是打开莎士比亚戏剧密钥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再来看看时间的坐标轴。
欧洲文艺复兴之风吹拂海峡彼岸的英格兰,吹过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的风,也吹过莎翁的窗户。而此时的英国,正是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正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被称为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此前,亨利八世在位时期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独立的英国圣公会,为嗣后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伊丽莎白继位后,借助强盛的经济实力和操练有素的水师,英格兰军舰于1588年一举击败了称霸欧洲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年八月,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前举行了万人公祷、胜利大游行等盛大的感恩仪式,呈现出举国欢腾的景象,标志着英国的国力如日中天。在国力强盛的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积极参与海外市场的开拓。向东北、东南方向分别开拓了北海和波罗的海、地中海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贸易路线,向西开拓了美洲市场,并在弗吉尼亚建立了殖民地。另外,英女王还通过特许贸易制度,在国外建立一系列海外公司。从1554年至1600年之间先后在莫斯科、摩洛哥、几内亚、土耳其、东印度等建立了跨国公司。在她的统治下,英国的贸易伙伴遍及各大洲,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促进了国内的经济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因此,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会带给我们一种户外感。我们看到的是大海、港口、街道、广场、森林、战场……在《威尼斯商人》里也同样,剧本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意大利青年巴萨尼奥追求富家女鲍西娅的爱情故事,并由此牵出犹太高利贷者与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之间“一磅肉的债务”的故事。在这个剧本里,剧中人物不经意地会谈到沙滩、礁石、帆船、桅杆、沙漏、季风等等。剧本一开头,观众就可以感受到海上贸易的风险。“汹涌的波涛”“张着满帆的大船在海洋上颠簸”,由于担心在海上遭遇不测,商人的心一直悬在商船上,“常常要拔根草观测风吹的方向,在地图堆里查看港口、码头和街道的名字”(一幕一场),这些情境的设置,让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
《威尼斯商人》剧本的一个中心情节是世界各地的求婚者纷至沓来,到贝尔蒙特求见美丽端庄的财富继承人鲍西娅。正如剧中人巴萨尼奥所说:“四面八方的风,从每一处海岸上送来了闻名遐迩的求婚者”,这中间有那不勒斯亲王、法国贵族、英国男爵、德国公爵的侄子、摩洛哥亲王……地处贝尔蒙特的鲍西娅府邸俨然成了一个国际人士的聚会点。
剧中有一段女主角鲍西娅讽刺英国男爵穿着不伦不类的话:“他的紧身衣是在意大利买的,他的裤子是在法兰西买的,他的软帽是在德意志买的,至于他的行为举止,那是从四面八方学来的”(一幕二场)。淡淡几笔,一个开拓了市场、游历了欧亚大陆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形象跃然而出。另外,印度的香料、东方的绸缎绫罗,在剧本中随处可见。剧本先是借用夏洛克的口(一幕三场),后来又通过巴萨尼奥(三幕二场),提到安东尼奥的商船在世界各处港口停留:墨西哥、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西印度群岛、英格兰。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的气息。
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戏剧结构被打破
在欧洲文艺复兴这样一个追求创新和多元化的时代,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多样性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首先,是对戏剧创作“三一律”的突破。所谓三一律,是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希腊悲剧提出的,强调的是时间、地点、情节的高度集中。简言之,一出剧本的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剧情的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剧本的情节也必须单一。当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一律在当时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希腊悲剧是在露天的圆形剧场上演的,剧场没有灯光设施,人们坐在太阳底下度过两三个小时,是无法相信剧中情节已经过了好几天,甚至好几年的。而且那时舞台没有大幕,无法进行场景的变换,也不可能制造出舞台幻觉的效果。所以地点的变换也大受限制。
然而,在《威尼斯商人》一剧里我们看到剧情却是可以在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两地随意切换的。显然,莎士比亚通过场景的变换,让我们看到了一出社会转型期的“双城记”。这样的处理是有其深意的。有论者认为,剧中的威尼斯好比一个男人的王国,而贝尔蒙特则是一个女人的世界。威尼斯代表着繁华的金钱社会,这里有街道、法院、交易所、公证处……人们在这里践行着契约的精神,进行着资本的借贷和商业的竞争,还有法官与律师的唇枪舌剑,使这座城恰似一座剑拔弩张的格斗场;而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贝尔蒙特,则向我们展示出一派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那里有诗歌、音乐、友谊和爱情。这种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寄托了剧作家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另外,《威尼斯商人》的多样性还体现在情节的多样上。前面谈到,“三一律”除了对时间和地点有限制外,对情节也要求单一。在这一点上《威尼斯商人》也作出了很大的突破。该剧的剧情展开是采用多线并行的方式,除了巴萨尼奥追求鲍西娅、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这两个主要情节外,还生发出各路求婚者挑选彩匣、鲍西娅乔扮法官主持庭审、夏洛克女儿杰西卡与基督徒青年罗伦佐私奔、新郎的朋友和新娘的侍女尼丽莎喜结连理等等一系列次要的线索。由于情节的繁复、各色人等的穿插,让莎剧呈现出一个与之前“三一律”讲故事的方式截然不同的面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社会场景随之铺开。
莎士比亚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它是紧紧地为表达主题服务的。记得我以前在莎士比亚选读课上曾经问过学生一个问题:按照一般的编剧法,一个多幕剧,每一幕通常都由三到四个场景组成,均衡而规整。但《威尼斯商人》有点特别,它的场景划分全无规律可言。全剧一共五幕:第一幕三场,第二幕九场,第三幕五场,第四幕二场,第五幕一场。仅仅在第二幕就安排了九场戏。在这一幕里出现了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场景,有摩洛哥亲王、阿拉贡亲王前来求婚,朗西洛逃离主人,朗西洛路遇父亲,杰西卡与罗伦佐私定终身,朗西洛为杰西卡传递情书等等似乎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细节。究竟是什么原因?其实是莎士比亚要在第二幕里解决一个三个月的高利贷借期的问题。由于伊丽莎白时代的剧场没有大幕,不像现在大幕一拉三个月过去了,再大幕一拉三年过去了。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莎士比亚的办法就是就通过事件的纷至沓来,人物的川流不息,各色人等的先后登场,制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由此可见,三一律也好,各种戏剧的清规戒律也好,是无法束缚才情横溢、在戏剧创作领域里肆意汪洋的莎士比亚的。
莎士比亚让“人”真正走到C位
我们知道,“三一律”具有剧情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却会造成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的弊病,这些弊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彻底得到了改观。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给人一种丰满而立体的感觉。以鲍西娅为例,我们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位集端庄、贤惠、活泼、俏皮、幽默、机智于一身的大家闺秀。她既有谈吐得体、深明大义的一面,又有临危不惧、勇敢沉着、敢于担当的一面。这些在剧本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尤其是那位追求鲍西娅的意大利青年巴萨尼奥,不但性格多样,而且其性格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的。他原先是个纨绔子弟,挥霍无度,债务缠身。当初追求富商之女鲍西娅未必没有追求财富的目的。当他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的时候曾表白过自己的心迹,他说,我为了支撑那个外强中干的场面,把家产都掏空了,现在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摆阔了。我如今一直在思量着如何才能摆脱目前的窘境。说到这里,他用了一个比喻:小时候学射箭,失去了一支箭后,就用另一支箭朝着同一方向射去,企图找回原先的那一支。而这次向好友借钱去贝尔蒙特也是如此,是要“冒着双重的险,不是把两支箭一起找回来,就是把你第二次的加码奉还给你”(一幕一场)。由此可见,他这次借钱相亲,是有冒险“赌一把“的心态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利心重的人,在好友安东尼奥慷慨好义、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的绅士风度影响下,在未婚妻鲍西娅谦卑仁慈、行公义好怜悯的仁爱精神感召下,在杰西卡、罗伦佐、朗西洛、尼丽莎等人争取婚姻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鼓舞下,逐步完成了性格的重塑,最后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大写的“人”。
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历来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寄托了莎翁人文主义精神的一个人物。“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朱生豪译。”鲍西娅这段在第四幕一场的著名法庭独白戏,经过多少年则早已被作为一篇 “人文主义的宣言”而存世流传。
当然,莎士比亚受到他那个时代精神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宗教改革对他的影响,这一点也值得一提,只是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展开了。
总之,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语)。但丁、佩特拉克、薄伽丘、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马丁·路德、伊拉斯谟、托马斯·莫尔、培根等都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如果篇幅允许,这个名单还可以一直写下去。这些巨人犹如一棵棵参天大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地标。热烈地讴歌真诚的友谊与爱情,歌颂仁慈与博爱,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莎士比亚是这些参天大树中的一株,而且不愧为其中最高的一株。
作者:汪义群 欧美戏剧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策划:陈熙涵
编辑:徐璐明
一、《威尼斯商人》主要讲了什么?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所写的讽刺喜剧,约写于1597年。《威尼斯商人》包含2个平行的情节。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围绕割一磅肉的诉讼而展开的冲突,次要情节是富家小姐鲍西娅遵父命三匣选亲的故事。此外还穿插进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罗兰佐携款私奔的故事。
通过这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冲突,莎士比亚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两种生活观的斗争,他肯定并赞美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以友谊、爱情等为重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否定并谴责以夏洛克为代表的唯利是图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夏洛克的败诉和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歌颂了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胜利。
安东尼奥是威尼斯的一个巨商大贾,“他有一艘商船开到特里坡利斯,另外一艘开到西印度群岛,……他有第3艘船在墨西哥,第4艘到英国去了,此外还有遍布在海外各国的买卖。他仗义疏财,把财富看作一种获得幸福生活的手段。他非常看重友情,为了朋友的幸福,正如他对好友巴萨尼奥真诚表示的:
只要您的计划跟您向来的立身行事一样光明正大,那么我的钱囊可以让您任意取用,我自己也可以供您驱使;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力量,帮助您达到目的。
相反,夏洛克却是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把聚敛财富本身看作生活的目的。安东尼奥瞧不起夏洛克,夏洛克更对安东尼奥恨之入骨。在第1幕第3场,夏洛克有一段旁白,把他痛恨安东尼奥的原因说得非常明白:
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宿怨。
正好,巴萨尼奥要去贝尔蒙特向鲍西娅求婚,来向安东尼奥请求帮助。安东尼奥自己因一时缺少现款,无法帮助好友,不得不向夏洛克借债时,夏洛克便趁机报复,提出苛酷的借款条件:如到期不还,就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不久,债款到期,安东尼奥因自己的货船失事无法偿还,夏洛克依据威尼斯的法律向公爵提出控告,一定要安东尼奥履行条件,公爵的调解也无济于事。这时巴萨尼奥求婚成功,聪明机智的鲍西娅得知原委,心生妙计,便乔装扮成一个法官,赶来威尼斯法庭相救。她向夏洛克提出:割肉不能带出一滴血,而且既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结果夏洛克败诉,不但没有报仇成功,反而失去了自己的财产。
通过“一磅肉”的故事,莎士比亚在安东尼奥和夏洛克这两个人物身上,主要表现出对待财富的两种对立观点。同是资产阶级,安东尼奥慷慨大方,夏洛克则嗜财如命。他们的矛盾客观上反映出当时新兴的商业资本同旧式的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前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后者起着阻碍生产发展的作用。
剧本肯定前者而批判后者。因而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但是,莎士比亚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作家,他不可能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只是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对于安东尼奥的“互通有无,从来不讲利息”的做法,对于他为了帮助朋友得到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而不惜倾囊相助甚至签订危及生命的契约的行为表示热情赞颂,而对于夏洛克的贪鄙狠毒、极端自私则予以无情揭露,如此而已。
同“一磅肉”的故事交错进行的,还有一个鲍西娅三匣选亲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莎士比亚主要想说明一点: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财富来衡量的。鲍西娅的父亲临终时,给她定下一个择婚的办法:求婚的人中,谁能够在金、银、铅三匣之中选中藏有她的画像的一个,便可以跟她匹配成亲。
鲍西娅是个聪明而又具有新思想的少女,对于这样一个父母之命的择婚办法,显然是不满的。她说:“唉,说什么选择!我既不能选择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憎厌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思想,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但是,由于她所处的时代还是资本主义关系刚刚萌芽的封建社会,又受到出身于名门富家的阶级局限,因而只得遵循亡父的遗命。但选择的结果表明,摩洛哥亲王希望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也好,阿拉贡亲王希望得到“他所应得的东西”也好,他们看重的都只是外表,各自选择了金匣和银匣而遭到了失败的命运。
只有巴萨尼奥,为了爱情本身的价值,“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毅然决然选择了铅匣而赢得了爱情的胜利。莎士比亚在这里宣扬的显然是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
“一磅肉”和“三匣择亲”两条情节到了鲍西娅出席法庭一场而结合在一起。由于鲍西娅的聪明机智,战胜了夏洛克,解脱了安东尼奥的困境。但喜剧并没有就此结束,莎士比亚在法庭一场的高潮之后,又写出充满音乐、月光和爱情的第5幕。在满布皎洁的月光和柔和的音乐的贝尔蒙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葛莱西安诺和尼莉莎,罗兰佐和杰西卡这三对有情人都得到了皆成眷属的美满结局。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威尼斯商人》虽然最富于社会讽刺色彩,但基本上仍然属于抒情性的喜剧。它包含着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些反面现象的揭露和批判,而主要的还是肯定和歌颂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和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代新人。
全剧从巴萨尼奥准备去贝尔蒙特向鲍西娅求婚开始,到3对恋人的欢聚一堂结束,爱情和友谊构成了这出喜剧的思想基础。它肯定安东尼奥的慷慨大方和鲍西娅的多情机智,赞美他们所体现的无私的友谊,坚贞的爱情,幸福的生活等等人文主义思想,并拿这些来同以夏洛克为代表的自私冷酷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全剧的中心思想。
《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出高利贷者夏洛克这样一个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典型形象,通过他自私狠毒的行径,揭露批判了金钱对于人的腐朽作用。夏洛克同哈姆雷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戏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3大典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多次在他们的著作中引用过这一形象。他的性格是复杂的。
首先,他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高利贷者。他的哲学是:“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盘总是好事。”他追求的是“象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钱,影响他放债的收入,所以他恨安东尼奥。当安东尼奥无法偿还他的借款时,夏洛克一定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公爵的劝告也好,葛莱西安诺的怒斥也好,都丝毫动摇不了夏洛克的决心:“我一定要照约实行。”他必欲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后快。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他的仆人受不了他的虐待,要另找新的主人;他的女儿因为他贪心狠毒,以致不愿呆在她那个地狱似的家里,跟着情人私奔了。
在第三幕第一场中,杜伯尔去热诺亚打听他女儿的下落,回来向他报告时,使夏洛克痛心的,主要不是因为他失去了女儿,而是他的女儿带走了他的钱财珠宝,还要为寻访她而花费更多的钱财。为了致安东尼奥于死地,惜财如命的夏洛克不惜花钱去买通官府,原因正如他所说:“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对于刻画夏洛克的性格来说,这短短的一句话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后来,当夏洛克败了诉,法庭判决要把他的财产一半归公,一半交给安东尼奥处理时,他说:“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对于夏洛克来说,钱财就是生命,就是一切。
但是,莎士比亚并没有把夏洛克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夏洛克不仅是一个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高利贷者,他也是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负的犹太人。我们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大批的犹太人在从事银钱事业。根据基督教会的宣传,犹太人又是基督教的死敌。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不少的民间传说和歌谣中,流传着犹太人暗中杀害基督徒小孩的故事。
因此,基于经济的和宗教的原因,犹太人成了当时欧洲社会歧视和迫害的对象。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对待夏洛克这样一个犹太人高利贷者,既谴责他的残酷的剥削行为,又同情他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剧中,当夏洛克说到他对安东尼奥的仇恨时,这两方面的原因总是交织在一起。
在第一幕第三场中,夏洛克在向安东尼奥提出签订那荒唐的割一磅肉的契约之前,先后两次说到安东尼奥对他的侮辱和他的愤恨,当他看见安东尼奥在向他走来时,他在一段旁白里这样说:……他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辱骂我的交易,辱骂我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说那些都是盘剥得来的肮脏钱。要是我饶过了他,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
然后,当安东尼奥向他提出借3000块钱时,他更遏制不住地当面说出: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没有跟您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这样,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就有了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观众或读者对于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也多少同情他所受的屈辱。
第三幕第一场中夏洛克的那一段有名的台词:“他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这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种族所发出的无可遏制的悲愤的呼声。
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在塑造夏洛克这样一个犹太族的高利贷者时,既着重刻画他的残酷剥削的行为,又没有忽视他所遭受的种族歧视,这正是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艺术的成就。忽视了任何一面,都会造成对夏洛克形象的片面理解。只看到夏洛克受到的种族歧视,而对他产生不应有的同情,如海涅那样,固然是对形象的一种误解;而完全看不到他所受的种族歧视,对他的报复行为,也就缺少一个全面的合理的解释。
当事件进展到法庭一场时,矛盾尖锐化并带上了新的性质。在本来只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不同生活观之间的矛盾上又加上了一种新的矛盾,即在偿付债务的问题上,法律的原则和人道的原则之间的矛盾。按照资产阶级的法律,夏洛克要求照约赔偿是完全合法的,安东尼奥也好,公爵也好,都不能否认这点。因此,夏洛克坚持要求“法律的裁判”是合法的,然而,割一磅肉的要求又是违反人道或慈悲原则的,是无情的。这里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认为人道的原则是高于法律的原则之上的。
直到鲍西娅利用契约中的唯一漏洞,要他割一磅肉,却不能多割少割和流一滴血时,才算解决了这一矛盾。这一解决办法既符合法律的要求,也不违反人道的原则。观众紧张的心放松了下来,作为一个残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也得到了他应得的惩罚。这正是莎士比亚所要着重表现的。
莎士比亚毕竟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作家,他的作品必然会带上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他在《威尼斯商人》中热情歌颂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之间的无私友谊,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之间的真诚爱情以及贝尔蒙特的幸福生活;他特别赞赏安东尼奥和鲍西娅,用他们来体现他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但是,安东尼奥本人是一个富商巨贾,鲍西娅也是一个富家小姐,他们的友谊、爱情和生活都离不开金钱,也超不出资产阶级道德的范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莎士比亚肯定这些资产阶级新人和他们的反封建斗争,具有历史的进步作用。到了今天,则需要批判地对待。
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这部喜剧的价值主要在于莎士比亚以他的生花妙笔塑造出夏洛克这一高利贷资产者的典型形象,通过他的活动,深刻地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
二、《威尼斯商人》、《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十万火急!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 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呜呼,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呐喊》鲁迅)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威尼斯商人》读后感{共4篇不同的版本}2008年08月06日 星期三 10:02《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1) 看惯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偶而换换口胃,欣赏一下他写的喜剧,也蛮有味道的。 上个星期,我读了莎士比亚写的名著《威尼斯商人》,让我感觉到友情的珍贵。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亚其他的剧本一样,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青春的向往。我觉得这个剧本的情节曲折有趣,洋溢着十分浓厚的喜剧色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本人在生活中开朗乐观的性格。 剧中有个既可恨,又使人同情的人物,他叫夏洛克,是个犹太人,放高利贷的。他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但是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剧中他代表受压迫的犹太人说的一段话一直令我难忘:“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性?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能受同样的武器伤害,同样需要医药治疗,冬天会觉得冷,夏天会觉得热,跟基督徒一样吗?”他为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发出了不平的呼声。 我比较喜欢那个鲍西亚。她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于机智果断地投身于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妇女不比男子差。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儿的真实故事,人间的亲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这本书写出了我们对待朋友应有的态度。 想不到莎士比亚写的喜剧是那样有趣味。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2)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翁的作品几乎是个悲剧的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千年传唱流了千年的泪水;《哈姆雷特》一个快乐王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的忧郁又何尝不震憾了一大批人……但他的喜剧也同样值得一读再读。 莎翁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探求的是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金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么?有什东西比金钱更珍贵?富有动人的亲情故事,对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与付出的讴歌、机智的对话、峰回路转的剧情,夸张爆笑的情节,充满了传奇及浪漫的色彩。交织着友情、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情、亲情的世界,引领我们认识什么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价值……诙谐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剧中主要人物有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鲍西亚、杰西卡和罗兰佐。他们生活在商业味浓重的威尼斯,安东尼奥热心帮助巴萨尼奥去见美貌的富家嗣女鲍西亚而向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并依夏洛克的立下了违约割胸口一磅肉的契约。安东尼奥的全部资本都在“海上”,他的商船因故未能及时返回,于是夏洛克一纸状书把他告上法庭。法庭协调未果,因为不怀好意的夏洛克不要巴萨尼奥三倍甚至十倍于借款的还款,只要那一磅肉。法庭审判中,鲍西亚女扮男装出场作为律师用自己的博学使夏洛克打消割肉的念头的同时拿不回借款的一个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儿。更要命的是,他的所有财产都依法传给“私奔”的女儿杰西卡和女婿罗兰佐。 不说夏洛克贪婪得到头来一无所有,且看鲍西亚父亲为宝贝女儿择亲定制的金、银、铅三个匣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匣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里面分别是死人的骷髅、傻瓜的画像和鲍西亚画像。 金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里面的纸卷是:“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古人的说话没有骗人;/多少世人出卖了一生,/不过看到了我的外形,/蛆虫占据着镀金的坟。/你要是又大胆又聪明,/手脚壮健,见识却老成,/就不会得到这样回音:/再见,劝你冷却这片心。” 银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应得的东西。”,里面的纸卷是:这银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在火里烧过七遍;/那永远不会错误的判断,/也必须经过七次的试炼。/有的人终身向幻影追逐,/只好在幻影里寻求满足。/我知道世上尽有些呆鸟,/空有着一个镀银的外表;/随你娶一个怎样的妻房,/摆脱不了这傻瓜的皮囊;/去吧,先生,莫再耽搁时光!”、铅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必须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里面的纸卷是:“你选择不凭着外表,/果然给你直中鹄心!/胜利既已入你怀抱,/你莫再往别处追寻。/这结果倘使你满意,/就请接受你的幸运,/赶快回转你的身体,/给你的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深深一吻。”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鲍西亚父亲的睿智喝彩。其实,匣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反映的不仅是世人对金钱的看法,更是对一切事务的看法,金银铜只不过是个比喻罢了,里头的纸卷本身就是很好的诠释。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事物、评价人物不要只凭外表。金玉其外的橘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还不是败絮其中么?一些富家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弟也只会穿金戴银却是不学无术的。所谓真人不露相啊,真正人才不必包装入时,也不一定夸夸其谈。“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这话没错,我同样想到有关金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的一名话:“只要是金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终究是会发光的”。这就要我们擦亮双眼,分清是内在金还是外在金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不要虚浮。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的才能成事,大跃进、浮夸风吃的就是这个苦头,高产决不是吹出来的。教学工作也是一样,投机取巧,做小动作,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教学活动未必就是件好事。 《威尼斯商人》告诉我如何看世界,如何做事情,求真务实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3) 今天,我读了《威尼斯商人》这个剧本,它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全剧情节波澜迭起, 扣人心弦,我看了之后,受益匪浅。 《威尼斯商人》主要是讲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鲍西亚、杰西卡和罗兰佐之间的故事。他们生活在威尼斯,安东尼奥热心帮助巴萨尼奥去见美貌的富家女鲍西亚而向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并依夏洛克的意思,立下了如果违约就割胸口一磅肉的契约。可是后来安东尼奥的全部商船都出事了,夏洛克为了报仇,把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夏洛克宁愿不要巴萨尼奥三倍甚至二十倍于借款的还款,只要安东尼奥胸口的那一磅肉。法庭审判中,鲍西亚女扮男装出场作为律师用自己的博学帮助安东尼奥,她提出只许割肉,不能流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否则夏洛克的财产要全部充公。这样一来,夏洛克不但打消了割肉的念头,而且到头来一无所有。 剧中还有一个情节是鲍西亚父亲为女儿择亲定制的金、银、铅三个匣子,匣子里面分别是死人的骷髅、傻瓜的画像和鲍西亚画像。金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银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应得的东西。” 铅匣外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必须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后来巴萨尼奥选择了铅匣,铅匣里有鲍西亚的画像,鲍西亚也由此得到了真正的爱情。其实,匣子反映的不仅是世人对金钱的看法,更是 对一切事物的看法,真正的爱情不能用财富来衡量,爱情比金钱重要很多。 读完《威尼斯商人》这个剧本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友情的珍贵。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为了朋友能牺牲一切,不在乎金钱和利益,乃至于生命都可以为朋友献出,这些高尚品质让我敬佩。在现实社会中,最珍贵的除了亲情也是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友情,做人一定要正直,做事不要虚浮,我们要帮助别人,无私奉献,还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做人,今后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剧本里还让我感动的是鲍西亚的举动,我非常喜欢她,她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于机智果断地与夏洛克斗争,最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朋友安东尼奥争取到了胜利,也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剧本里这几个人的品质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当然剧本里还有一些反面人物,比如夏洛克的凶残和狠毒,狡猾和奸诈,贪婪和愚昧,我们都应该加以批判。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明白一个道理:“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而且,“只要是金子终究是会发光的”。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初中的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但是一个学生要有好的品质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记得采纳啊
三、急!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梗概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故事梗概: (短)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友巴萨尼奥成婚,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币。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给别人钱不要利息,影响了他的生意,又侮辱过他,所以借机报复,在借约上戏言三个月期满还不上钱,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债。安东尼奥因船失事,不能如期还钱,夏洛克就提起公诉,要安东尼奥履行借约。
故事梗概:(长)
首先是鲍西娅小姐选亲,男主人公巴萨尼奥因为选中铅匣子与鲍西亚结成眷属。同时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并且立下了如果无法按期还债,就会割一磅肉的契约。
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性格宽厚,心存怨恨,所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恰好安东尼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运,因这一磅肉可能会导致他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见到巴珊尼的最后一面……
听到这个消息,巴珊尼与葛来西安诺赶紧奔回威尼斯,鲍西娅与她的女佣聂莉莎也偷偷地化装成律师及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欧。
在法庭上,鲍西娅聪明地答应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欧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
因此,安东尼欧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没收夏洛克财产的三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安东尼欧,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女婿——罗伦佐,罗伦佐也是安东尼欧的朋友之一,又是个基督徒。夏洛克见阴谋失败,也只好答应了,并遵依判决,改信基督教。
波西亚及聂莎莉戏弄了她们的丈夫,要回结婚戒指做为替安东尼欧辩护的代 价,然后再回到家中,等她们丈夫回来时责备他们忽视了结婚戒指的意义,并咬定他们一定是把它们送给了别的女人,一连发窘的解释后,终于真象大白,除了夏洛克外,每个人都有一个满意的结局(安东尼欧的船只也顺利地到达港口里了)。
关于威尼斯商人简介的问题,通过《《威尼斯商人》、《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十万火急!》、《急!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梗概》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威尼斯商人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