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朝三暮四的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9)-朝三暮四和文言文朝三暮四的全文翻译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9)-朝三暮四
原创 人莫予毒
今天我们提到“朝三暮四”这个词的时候,一般指某个人很花心,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有点“朝秦暮楚”的意思。
其实,“朝三暮四”的原始意思是指欺骗别人,或者说愚弄别人。我们先来看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
“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整篇文章短小精悍,有头有尾,层层递进,趣味十足。我们逐句来分析拆解。
第一句,“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宋国有个养狙(猴子)的老头,(因为爱狙,所以大家叫他狙公),养了一群狙,现在也有人非常爱养猫养狗的,但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叫他“猫公”“狗公”呢?
下一句,“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看来狙公似乎是真喜欢狙,养的时间也应该很长了,狙公和狙之间可以互相理解对方说的话,能够自如的沟通了。这句话有两个作用,一,证明前面提到的“爱狙”,二,为后面狙公能够和狙商量食物的事情做铺垫。
接下来,“损其家口,充狙之欲”,减少自己吃的粮食,满足众狙的食欲,再次强调狙公是多么的爱狙,同时也为下面要减少众狙的食物做铺垫。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不久,食物匮乏了,狙公想要减少众狙的食物供应,“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狙公当然明白减少众狙的食物,必然引起众狙的不满,唯恐众狙反抗自己,所以先欺骗他们。从这一点看,狙公能是真的爱狙吗?
我们看看狙公是如何欺骗愚弄众狙的,“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给你们食物,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众狙皆起而怒”,注意用词,“起而怒”,站起来发怒,画面感极强。
然后,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过了一会,狙公说,给你们食物,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吗?众狙都趴在地上很高兴。这两句句式一样,对比了众狙的两种反应,极写狙公的狡猾和众狙的愚蠢。
整篇文章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笔法老道,极具画面感和而且极具讽刺感。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开篇就说,狙公爱狙,但是整个故事却是狙公如何欺骗众狙,如何愚弄众狙,是不是值得深思?
而众狙呢?就这么被狙公玩弄于股掌之间,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一、文言文朝三暮四的全文翻译
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朝三暮四》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记载了狙公赋芧的故事,意思是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不过现在我们多比喻变卦,反复无常。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二、朝三暮四文言文解是什么意思 朝三暮四原文
1、《朝三暮四》文言文解是了解,理解,懂得的意思。2、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3、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三、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全部
原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关于朝三暮四的意思的问题,通过《朝三暮四文言文解是什么意思 朝三暮四原文》、《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全部》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朝三暮四的意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