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信息量很大!当前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几何?

信息量很大!当前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几何?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金融危机的影响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信息量很大!当前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几何?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信息量很大!当前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几何?
  •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影响?
  • 一、信息量很大!当前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几何?

    核心观点

    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全球金融市场已出现了新一轮动荡。

    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几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明在《人民论坛》刊文,分析本轮全球金融动荡的特点及对中国造成的潜在影响:

    1. 2020年2月下旬起,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新一轮动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全球原油价格的暴跌,是此次金融动荡的触发因素。此外,还有更多深层次原因。

    2. 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相比,本轮全球金融动荡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传染性更低,但治理难度较高,且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3. 本轮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有三方面潜在负面影响:一是短期资本外流加剧,进而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下行、人民币汇率面临短期贬值压力。二是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将会导致中国出口行业面临的外需快速萎缩,从而给中国出口行业造成显著不利冲击。三是未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与地缘政治冲突恐将上升。

    可能的正面影响有:从2020年第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将会触底反弹,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继续上升。其次,等到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消退,人民币资产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会重新上升。

    4. 对此,中国政府应审慎防范,通过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来维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加快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以及投资者长期信心。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从2020年2月下旬起,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新一轮动荡。截至2020年3月20日,与2019年底相比,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日本日经225指数、德国DAX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与法国CAC40指数分别下跌了32.8%、30.0%、32.6%、31.2%与32.3%。从技术意义上而言,上述发达国家股市均已进入了熊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股十天内四次熔断,是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现象。

    触发因素与深层次原因

    本轮全球金融动荡之所以爆发,从触发因素来看,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以及全球原油价格的暴跌。然而美国股市下跌之所以如此剧烈,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在美国股市长期繁荣时期逐渐积累的系统性风险。

    系统来看:首先,疫情扩散导致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引发投资者第一轮抛售风险资产的行为;

    其次,全球原油价格下降导致美国高收益债券违约率上升与市场价值下跌;

    再次,股票与债券价格同时下跌引发实施风险平价交易策略的对冲基金同时抛售股票与债券,这会进一步加剧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下跌;

    第四,股票价格一旦跌破特定点位,将会导致ETF基金大规模的自动平仓与踩踏,进而使得平仓行为与股价下跌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第五,债券市场风险溢价上升,使得美国上市公司通过发债进行股票回购的行为难以为继。

    由于市场股票价格显著下跌,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动力也不复存在。一旦股票回购停止,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就会显著下滑,这会进一步恶化美国股市的基本面,并带来新的下跌。

    本次全球金融动荡有何特点?

    本次金融动荡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迥异之处。

    不同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中枢机构是贝尔斯登、雷曼兄弟这样的卖方机构,本次全球金融动荡的中枢机构则是桥水之类的买方机构。买方机构的角色较为单纯,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的枢纽性角色要远弱于投资银行等卖方机构。这就意味着,即使未来诸如桥水之类的对冲基金倒逼,其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传染性要显著低于2018年雷曼兄弟倒逼所造成的冲击。

    此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金融市场内部调整,而本轮全球金融动荡起源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实体经济冲击。这也意味着“解铃还须系铃人”,在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得到抑制之前,仅靠发达国家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很难让金融市场真正稳定下来。换言之,本次全球金融动荡的治理难度,要高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不同之处之三在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处于高增长状态,经济全球化正在高歌猛进。而本次全球金融动荡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增长已经较为低迷,且在本轮全球金融动荡爆发前,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保守主义、单边主义正在上行,全球经贸摩擦显著升级。可以说,当前的国际形势,与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爆发前期非常相似。这也意味着,本轮全球金融动荡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全球经济在2020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很高,而衰退究竟会持续多久,目前还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几何?

    本轮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的潜在负面影响,一是短期资本外流加剧,进而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下行、人民币汇率面临短期贬值压力。一旦外国机构投资者在美国股市遭遇显著亏损,他们就会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回资金,调回至本国以满足流动性需求。这就意味着,短期内,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将会遭遇较大规模的短期资本外流。事实上,自2020年2月底以来,中国就出现了北上资金的持续大规模撤回。此外,短期资本外流加剧也会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

    二是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将会导致中国出口行业面临的外需快速萎缩,从而给中国出口行业造成显著不利冲击。在2019年,受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影响,中国出口表现本就不太好。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出口行业已经面临开工严重不足的冲击。从2020年第二季度起,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冲击全球经济,中国出口行业很可能将会面临订单增速显著下降的冲击,且这一冲击可能持续较长时间。2020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可能为负。如果出口行业受到严重不利冲击,出口行业就业也会受到影响,这将加大中国政府维持就业市场稳定的难度。

    三是未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与地缘政治冲突恐将上升。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扩散,个别国家出现一股妖魔化中国的浪潮。在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今天,我们要为可能加剧的国际经贸摩擦与地缘政治冲突做好准备。肺炎疫情短期内将会如何影响中美经贸摩擦,目前还存在不确定性。

    “祸兮福所伏”。本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也并非全为负面。首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相对比重,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可能会显著上升。由于中国政府应对本次肺炎疫情的措施强力得当,中国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因此,从2020年第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将会触底反弹。而相比之下,由于国际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从2020年第二季度起,全球经济增速将会加速下行。一上一下,将会导致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继续上升。

    其次,等到全球金融市场基本平息之后,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逐渐消退,人民币资产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会重新上升。北上资金将会再度持续流入,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重新升值。

    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第一,中国政府应审慎防范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的短期冲击。一旦全球金融动荡加剧导致中国出现国内资本与外国资本的同时大规模流出,中国政府应该适度收紧对短期资本外流的管理,避免资本大量外流加剧国内资产价格下跌与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市场供求作用下的适度贬值,中国政府不必进行干预。但如果全球金融动荡加剧导致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出现大幅超调,中国政府应该入市稳定汇率。

    第二,中国政府应该通过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来维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既要避免经济增速过快下行,也要避免再次出现“大水漫灌”现象。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2020年第一季度很可能出现负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显著低于2019年的6.1%。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在疫情负面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速向下调整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防范经济增速大幅下行可能造成的就业压力与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应该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速。与此同时,把握好宏观政策宽松的“度”至关重要。

    第三,中国政府应该加快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以及投资者长期信心。自2007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已经由14.2%下降至6.1%。导致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的原因,既有人口老龄化等结构性因素,也有经济增长效率下降等因素。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通过加快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这些结构性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加快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以土地流转改革、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部门对国内民间资本的开放、加快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化、加快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等。

    上文略有删减

    原文责编 | 韩拓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
    2.对中国的具体影响:
    (1)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进口方面: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4)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根据破产文件显示,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3.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

    二、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2008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摘 要】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级贷 金融创新 CDS 金融监管 中国经济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需要三阶段统筹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当前措施:三招救市
    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标: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三)长期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GDP12.5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
    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抗危机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17.2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影响?

    认真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笔者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在四大方面:

      一、出口增速下降,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全球经济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由于美国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美国经济减速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此外,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需求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上半年,珠三角等地有不少中小企业倒闭,而就行业来看,主要是玩具行业,接下来是纺织服装出口行业。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限于倒闭困境中的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指出,出口增速的下滑和出口企业的倒闭不能完全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与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技术水平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有很大关系。受到冲击的出口企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多数是私营企业。在本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这些企业被列为调整的对象,只是金融危机的来临使此类企业面临的压力增大,或者说是调整提前来临了。对其他企业而言,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

      同时,面对危机,我国的出口企业需要对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警惕。依据经验,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国在经济增长放慢的时候,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就会抬头。未来一个时期,估计发达国家在立法层面和WTO层面会出台更多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二、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下滑,经营成本上升。受境外投资企业所在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不容乐观。所在国的信贷紧缩,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所在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那么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资金流动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或将导致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从而使公司利润遭受损失。而所在国在经济低迷时期往往会放弃或抵制投资自由原则,在外资的审批或经营方面施加行政干预或消极施政措施,从而增加外资企业的风险。此外,与所在国的经济增长放慢相伴生的更有合同违约率上升、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都将使中国境外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三、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中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下降。前几年,由于美元贬值、投机盛行、需求旺盛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逐步从大宗商品市场撤离资金,同时,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日益悲观,从而预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下降,价格下跌。国际原油价格从140多美元的历史高位下跌到目前的60多美元;铁矿石价格也终止了上涨势头,开始回调。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买方,国际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大大缓解中国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并增加中国企业在价格上的话语权。

      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外汇衍生品风险上升。近期,中信泰富、中国中铁(5.45,0.01,0.18%,吧)、中国铁建(9.85,0.13,1.34%,吧)等企业投资外汇衍生品招致损失的现实提醒我们。全球性金融危机形成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元、欧元、英镑、澳元等国际货币的波动幅度增大,从事外汇交易的风险大增。此前,有些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或投资中为避免汇率损失,从事套期保值交易;另有一些企业从事外汇衍生品投机交易,这些交易中的风险因素不可忽视。当然,由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境外投资的严格管制和中国企业对境外投资理财的审慎态度,所以,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损失只是个案,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但应该引起警惕。

      中国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对中国企业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因素时,应当将外部冲击与中国自身经济周期的特点分离,以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面对不利的经济现实,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又有哪些呢?

      首先,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虽然美国经济的放慢会拖累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但是中国企业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仍有可能扩大出口。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虽然也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是仍有增长,应该作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目标市场。同时,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低档商品,收入减少时需求下降的首先是高档商品,其次是低档商品,因此在各国企业都受冲击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冲击相对来说并不大,中国企业应致力于市场多元化以保证出口量的增长。

      其次,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结构。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外部基本是隔离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比较是良好的。随着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内部需求也逐渐旺盛。因此,在外部市场深陷金融危机的时候,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投资和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政府将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而为企业创造需求。因此,出口企业除致力于扩大出口额外,还应该积极扩展内销市场,以国内市场的增长弥补外部市场的下降。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应将危机作为升级转型的良机,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管理,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第三,谨慎实施海外“抄底”。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资产价值大幅下跌;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回调。许多人认为目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抄底”的良机,但我们应该牢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赴美国“抄底”的教训。一方面,陷入困境的一些企业资产状况不透明,泡沫是否完全被挤出不得而知,“抄底”可能抄在“腰”上。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利益、股东利益的考虑,美国等国家也不会把优良资产卖给中国企业。一些国家政府很可能对中国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实施限制。此外,由于企业文化及民族习惯上的差异,中国企业在成功并购后,是否能成功的经营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所以面对“抄底”机会,中国企业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关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的问题,通过《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影响?》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