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一首古诗20个字,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其中隐藏一景如同“找茬”

一首古诗20个字,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其中隐藏一景如同“找茬”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山中杂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一首古诗20个字,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其中隐藏一景如同“找茬”和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一首古诗20个字,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其中隐藏一景如同“找茬”
  • 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是什么?
  • 画的古诗写了几种景色
  • 描写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古诗各一首
  • 一、一首古诗20个字,竟写了8种不同景象,其中隐藏一景如同“找茬”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吴均

    《同柳吴兴何山》

    ……

    …..

    ….

    ..

    - 诗人简介 -

    吴均,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品性耿直,为人豪爽,曾为吴兴太守柳恽帐下主簿,后柳恽又转荐吴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赋诗,大为赏识,累官至奉朝请(文职)。

    效命期间,欲撰写《齐书》为武帝所不满,故私著《齐春秋》,成稿30卷,因如实称武帝为齐明佐命,触怒君上遭罢,书焚毁。

    不久,武帝又召令其撰《通史》,起三皇迄齐代,惟列传未就而卒。

    吴均诗,工于写景,清拔朗秀,自成一体,常为时人仿效,故称“吴均体”。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这首诗,就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之一。

    - 诗文赏析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出自吴均的《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本有三首,此为其一,诗文大意为:

    在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绯烟缭绕,偶有阵阵岚气,从竹林的缝隙里,可以看见夕阳漫洒的余晖;鸟儿从山中小屋的檐脊上飞过,洁白的云朵竟然在窗户间穿进穿出。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述景诗,短短20个字,粗略一看并无奇特之处,只是仔细玩味,发现4句诗里竟然有这么多景致穿插。

    且浑然一体,实在是妙。

    【山】

    山为远山,因为可见天边的雾气,说明是远眺的状态,视野一下变得很开阔。

    【烟】

    此处的烟,并不是炊烟,而是山中的岚气,有缥缈之感,尤其山高入云,更有仙霄之美。

    【竹】

    竹中,说明是很大一片竹林,且茂密葳蕤,要从缝隙中才可窥见落日。于是景象有了层次,由近及远,层层叠叠。

    【日】

    日为落日,可见是暮晚时分,余晖洒落,美轮美奂,不可言喻。

    【鸟】

    鸟儿在屋檐上飞过,说明房屋建在山顶,体现了一个“高”字,但是映衬第一句,明显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远山可钻云天。

    【云】

    云朵穿堂而过,这是一种极少见的景象,仿佛真的是在仙宫一般。

    【窗】

    诗人临窗而立,远眺山峦,通过竹林,欣赏着落日余晖,偶有飞鸟划过。这是一种意趣,体现了人与自然间的微妙关系。

    以上7种景象是诗中明显可见的,但还隐藏了一个主体,那就是:

    【人】

    人在看风景,人便也成了风景,这正是这首诗的奇妙之处,宛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如果山峦之巅的窗子前,没有人驻足,那必然是少了很多韵味的。

    而诗人也极力地在把自己融入自然,读者更不会把诗人置之脑后,所以诗人自己便成了最后一道风景线。

    如同我们常说的,你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看你。

    这就是古典浪漫主义情怀。

    还有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诗中所表达的意趣,如同电影中的长短慢镜。一开始,诗人把目光投得很远,就好像要穿越天际,去寻找山的另一边有什么一样,然后夕阳漫洒,透过竹林落在诗人的眼中,这似乎是远山对人的一种呼应。

    在末尾两句诗中,鸟从屋檐过,云从窗里出,又是长短镜的交替,通过鸟和云的描写,诗人将山中的景象串联起来,浑然一体,惟妙惟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景象活跃起来时,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并没有把自己抛出去,他通过对一扇窗的描写,说明自己在驻足观望,如同“找茬”游戏一样,不反复品味很难发现。于是这些景象便有了人格。

    比如前面我们说的,“一山更比一山高”,就是此中寓意。

    综合来说,这不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山水诗,不似杜甫笔下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更没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般唯美。

    甚至没有王维《画》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空灵。

    但这首《山中杂诗》有自己的奇妙之处,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境,同样是一首很了不起的作品。

    - end -

    一、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是什么?

    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是: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二、画的古诗写了几种景色

    古诗《画》描写了山、水、花、鸟这四个景。《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画》这首诗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
    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三、描写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古诗各一首

    咏柳●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简析:

    诗歌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
    晓出净慈寺送刘子方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含义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六月中”指朝廷。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
    秋夕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
    (争议:卧看牵牛织女星。)

    鉴赏: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
    江雪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
    我在想要不要把赏析给你,因为你用手机提问会看的比较累,但是推荐几首诗歌也需要一个理由对吧?希望你喜欢:)

    关于山中杂诗的问题,通过《画的古诗写了几种景色》、《描写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古诗各一首》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山中杂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山中杂诗(4)

    相关阅读

    • 10首短篇古诗,短小精炼,首首经典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山中杂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10首短篇古诗,短小精炼,首首经典和最短最好背的10首古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