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中秋节作文300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散文:中秋节之,当年明月和又是一年中秋时精美散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散文:中秋节之,当年明月
作者:莫桐
我总是怀念,一轮月光
多年前,有个女孩
喜欢在月下发呆
夜空之上,欣赏嫦娥起舞
夜空之下,留恋月影婆娑
今天,我在没有月亮的城市里徘徊
只能,用诗歌做农具,在心头耕耘,一片月亮地
假如,能回到从前
我依然,像蜜蜂爱鲜花那样,义无反顾地爱上它
我必须
在月下,唱一首月光曲,遥谢月上桂花香
我必须
在月上,日复一日写诗吟唱,嫦娥也为我舞美袖长
记得,在我六岁的时候,到了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就会坐在院子里赏月。
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带着一丝朦胧,一丝清冷,照在树上、瓦片、窗棂上……
整个大地变得安详和宁静,就连院子里的小鸡和小狗,都老老实实地趴在那里,好像也在感受着月光之美。
我们一家人,吃着香甜的月饼,怀着怡然的心情,荡漾在美好的画卷里。
我抬起头,仔细地观察着月亮,看见里面好像有东西在动,不禁疑惑地问:“爷爷,月亮里有什么呀?”
爷爷一边削着苹果皮,一边温柔地说:“月亮里住着喜欢跳舞的嫦娥,还有砍桂花树的吴刚,传说他酿的桂花酒最香咧!”
于是我开始的想象,一个美貌的仙女,在月亮里翩翩起舞的场景。我开始幻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去月宫里,感受一下那里飘渺的仙境呀!
中学的时候,我学了苏轼的诗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禁想起,我六岁时候的想法是何其的幼稚。就连苏轼那么伟大的诗人,都畏惧高处的寒冷,不敢飞到天上去,我简直太自不量力了。
可是高高挂在天上的明月,即使在冰凉刺骨,狂风肆意的冬天里,依然坚韧地释放着柔和的光芒。让世间万物 ,尽享月光之美。
我的语文老师曾经讲过,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八月十五这天,后羿的弟子逢蒙趁着师父不在,威逼嫦娥把昆仑山上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仙药交出来,嫦娥不同意,逢蒙就翻箱倒柜地找,嫦娥趁机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后,身体不由自主地飞向了月宫。她看见一只银蟾和一只正在捣的玉兔。还有因犯错误,在这里看砍桂花树的吴刚,吴刚用桂花酒招待了嫦娥。
月宫里太寂寞了,嫦娥非常思念丈夫后羿。却没有办法相见,只好每天跳舞,来发泄自己郁闷和孤寂的心情。
后羿也思念妻子嫦娥。每年在月十五这天晚上,他都会在院子里摆上一桌酒席,一边喝酒,一边遥望在月光宫里翩翩起舞的妻子。以解相思之苦。
后来慢慢就形成了。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在院子里,一边吃着美酒佳肴和月饼,一边赏月的风俗习惯了。
听我们村子里的老人说:在距我们村,大约有一公里的山梁上,有一个村庄叫梢峰鞑梁。
元朝时,在梢峰鞑梁的村庄里,住着几个蒙古鞑子。他们平日里横行霸道,方圆几十里,要是谁家杀猪宰羊。必须让他们先吃。谁家要是娶了新媳妇儿,也必须先和鞑子过夜。这些野蛮人想杀人,就杀人。根本没人管。老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全国的反抗势力纷纷起义。他们想把鞑子全部杀死,但是那时候,传递消息十分困难。聪明的刘伯温,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把写着“中秋之夜杀鞑子”的纸条,塞入了饼里面,然后相互馈赠,从而传递信息。
团结的汉人们在中秋节之夜,趁鞑子熟睡的时候,杀死了很多,没死的也都逃回了蒙古。
后来人们流行,在中秋节这天,人们互相馈赠带馅的饼。并取名“月饼”。
之后,中秋节吃月饼,送月饼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如今的我在城市里生活。中秋节的夜空上,已经看不到当年明月了。现在的城市,污染太严重了,很难见到它的模样。
我的心不禁落寞和惆怅,于是我用文字的光芒,做一轮明月挂在心底。
保持一颗像明月一样的心情,就不迷惑、不徘徊、不慌张……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步伐会更加从容,意志更加坚定,黑暗不见,光明永在。
莫桐:真名:梁瑞云,河北省赤城县人,现居沧州,自幼钻研文学创作。
有部分发表于,国家正规刊物。创作诗歌三百首,小小说、散文近百篇。
签约多家网站,创作长篇网络小说六部。现为职业作家。
一、又是一年中秋时精美散文
明月如镜,照见昨天,也照见今天、明天。我整理了又是一年中秋时精美散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又是一年中秋时精美散文一:
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转眼间又是一年仲秋时。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举行各样仪式祭月、拜月、赏月多是朱门府第的事。乡下人只知道年好过,月好过,日子不好过。
日子跨过农历八月之后,打下的麦子已经筛选、晾晒多遍,干干净净地装进了瓦瓮。稻田四周也撤好了排水沟,豆子、玉米其他秋作物,也翻锄了最后一遍不再需要其他侍奉。白日里各家的大人照例扛了锄头下地,但到田边、地头,一串一串的稻穗沉甸甸地垂挂着、整块整块的豆子已经连成一片、玉米地也成了密不透风的围墙,总是让人不忍挨碰他,也无法挨碰他。只有扛了锄头东转转西悠悠,见着有歪倒的玉米扶一扶,有熟了的北瓜、葫芦摘几个这时,劳作一夏、一秋的人们的心底,开始像眼前的天空慢慢地宽展起来。
八月十五到了,眼见着新的稻米就要下来了,家庭主妇也不征求当家的同意,将米缸搬出来扫底下锅。下到菜园地里拽两颗青萝卜洗了,连叶子带萝卜一同切了做上一顿美美的涳干饭(蒸咸米饭。大米下锅煮八成熟捞出涳干水分,萝卜丝、干菜等衬菜粗略抄拌后垫底,倒入煮过、涳干的大米稍蒸,而后揭盖搅拌即成)。饭时门前的捶布石四周,就有了一碗碗热腾腾的咸干饭,捶布石中间搁着大半碗白亮亮的蒜汁。当家的收工进门看到了不怪也不问,一家老少围了捶布石便兴高采烈起来,温馨与幸福写上了每个人的脸。
傍晚时分,往昔暴虐异常的老日头温顺地留下了西山。家庭主妇早早地把在坡边地头摘回的北瓜、葫芦,洗涮了或切片或剁丝,加上咸盐及剁碎了的花椒叶,用水拌了做成饼状,铁锅内抹上少许大油,煎炕成一个个焦黄的瓜陀。等到干活的收工回来,连同早就凉在盆子里的稀饭端上院子当中、一摇三晃的木桌上。不用灯不用亮儿,一家人聚在月光下兴高采烈地用起了晚餐。每个人的头顶都悬挂着一轮明月,皓月当空,月色如画。许是司空见惯了,也许是过于劳累,每个人都是端起碗就吃,吃得狼吞虎咽。拜月、赏月之事压根都不曾想起,只是因了那少有的饼子才说嗯,好吃,瓜陀好吃!
直到吃过饭把饭碗推向一边,仰起头来方才看到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往日满天的繁星可能是因为过节都放了假,只有玉盘样的明月一个儿当职。那明月不招摇也不沉默,一直一动不动地、安详地照看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有喜的送上些许喜庆,有忧者给以些许抚慰,不偏不倚。
大人们不在意地望了一会儿天空和天空中悬挂着的那一轮明月,并没有发表什么慷慨,只是仰着脸或低着头掐算当年的收成。算着算着就说先把东头小块地的谷子割了吧,好早点吃上新米!
村头,一望无际的天空下,孩童们正奶声奶气唱着久远的的儿歌:勾,勾,勾月亮,月亮勾得亮堂堂。搭,搭,搭戏台,问问戏子来不来,今儿个不来明儿个来,戏子来了有酒喝,戏子来了好吃菜奶奶也或母亲把吃奶的也或咿呀学语的婴儿揽在怀里,开始哼唱那老掉牙的着摇篮曲:月奶奶,黄巴巴,爹织布,娘纺花,呼啦呼啦呼啦啦。娃子哭着要吃妈(奶),克吃克吃两嘴巴。娃哭哩,哄不下,买个烧饼哄娃娃。爹一口,娘一口,咬住娃娃哩手指头。爹卜拉(揉摸),娘卜拉,卜拉哩娃娃笑哈哈
那时的那里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的只是秋寒暖乍,有的只是天高云淡和沉寂、空旷,万籁俱静的漫漫长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是一年中秋时精美散文二:
冷月当空,夜如白昼。灯火阑珊处,一家人谈笑而坐,分食月饼。看看自己,却只身一人待在家里。荧幕上闪动着的人影,无不流露处欢欣、喜悦。
沙发上的手机开始振动,有些无力地接起电话,还未出声听筒那边响起了毫无生机的声音:“儿子?今晚爸爸妈妈在公司开会,你自己在家玩吧!”冰冷的声音让我彻底失望。呵,看来又要过一个人的中秋节了。
中秋,一家团圆,围桌相谈,彻夜欢悦。如今,我却单独一人,对月长叹。思乡的情怀随着月亮的皎洁愈发明显。
终于,拨通了那久违的电话,“喂?是外婆吗?中秋节快乐!”话罢,听筒那边传来了略显沧桑又不失清新的声音,“快乐呀!孙啊!”一口未褪的乡音,好似一股暖流直触动我的心坎。以往的事情愈渐清晰。
小时候,中秋月圆,把酒言欢。外婆双手扶着着一根木桩,我扶着石臼,上下来回捶打着石臼里的糯米。香,随着冉冉升起的氤氲,笼罩着我们,沁人心脾。晚饭上,糯米被心灵手巧的外婆做成了一道酥脆的好菜——糍粑。一家人围桌而坐,谈笑风生,外公在饭桌上就按耐不住吟起了杜少陵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月亮散出的光,也因家人团聚而尽显温暖。 吃完晚饭,大伙搬出椅子,摇着蒲扇,用淳朴的乡音彼此交谈,
无形之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嬉笑之间,举头望月,明月灿星,无不绚烂。现在偶尔想起,抬头见到的也只是群星隐蔽,皓月蒙尘的笼罩着黑的天幕。那种原始,原始的人,原始的天,原始的星月,早已不复存在。外公的诗瘾又犯了,对月诵诗:“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急管繁弦,共庆人间瑞。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随后,外婆也跟着唱起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玉兔银蟾休道远,不识喜人情切,小小的院子里都充满了温馨。
窗外的月以上南梢,听筒那边响起了烟花绽放的声音,脑海中浮现出万束烟花齐盛开的景象,外婆说很美,隐隐约约,又听到外公在对月诉情。荏苒冬春谢,寒暑东流易,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一轮玉盘从未改,但蟾宫下的人已变,中秋的味道也逐渐在改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外婆,菜凉了!我也饿了,你去吃吧!”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聊了两个多小时了。“孙啊,那你就去吃饭吧,拜拜啊!”等到了那亲切的乡音消失在听筒中时,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电话。 拆开早已放在桌上许久的月饼,点一盏香茗,奏一曲阳春,对月诉情,把酒言欢。又是一年中秋时,只身一人,我过得很好。
又是一年中秋时精美散文三:
月圆是中秋节的象征。可今年的月亮,却被一层厚厚的乌云遮住了。连日的阴雨也没有因中秋这个特殊的日子而停下,薄薄细雨笼罩了天空,似乎连月亮都在为那些无法团圆的人哭泣。褪不去的阴霾让中秋的忧思更加沉重。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我求学在外,没有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不仅是我,许多在外打工的人,在他乡求学的人,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来传递对家人的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每个人心情的真实写照。
然而,这是小家,是一个人的思念。不能回家的我不禁想到了“游子”台湾,那个至今未归的“游子”台湾。六十多年了,台湾依旧漂泊在外,没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不知道它是否像我一样的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两岸本是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却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团聚。随着时代的发展,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祖国现在等待的是台湾,是她刁蛮任性不肯听话的小女儿。好在“三通”已经实现,统一已经不远。我希望有一天,两岸人民可以亲切的握手,肩并肩站在一起,响亮而骄傲的喊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又是一年团圆时,却总有人不能享受团圆的喜悦。利比亚的'动乱还在持续,虽然卡扎菲已经下台,但反对派与其斗争还没有结束。连续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许多青年被迫参军,也许一去就不返。更有无数的人颠沛流离,家破人亡。没有空闲停下来赏一赏月,没有闲暇坐下来,吃一块月饼,逃难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月虽圆,人却分散,无法与家人欢度中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纵然身在外,心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只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一句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我对那些分离的人们的祝福之情,希望来年月圆之时,他们可以与亲人共同赏月,没有烦恼,没有优思。
又是一年中秋时精美散文四:
又是一年中秋时,大街小巷,商场里促销的广告缤纷满目,时刻提醒着我们这是个团聚的节日。此时此刻,我们煤矿工人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百米井下,一线工人正紧张有序地检修着现代化的采煤设备;在地面,煤炭销售人员用心服务着每个客户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注定他们要度过一个“不一样”的中秋佳节。
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把千家万户的团圆和欢喜交织在一起,中秋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里传颂着。对于煤矿工作者来说,带着采煤的使命、肩负着服务社会的重担,他们与亲人分离两地,虽然心中也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满满的责任感 。因为他们的付出,让无数家庭欢度佳节,保障了千万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他们用行动,用实际,展现了新时期煤矿人的风采和精神风貌。他们用坚守,践行着“回报社会、服务客户”的精神。
假如没有他们的坚守,一个个用煤客户,一辆辆来自千里之外的运煤车,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坚守,他们更多的是尽职尽责,充分体现了“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他们100%站在公司和客户的角度出发,在略有回暖的煤市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在这浓浓的氛围中,他们看着那遗忘已久的月亮,利用下班时间,手机微信视频和家人“团圆”,正所谓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
“正因为我们在繁忙的节假日期间保障客户的正常拉运,从而换来的是广大客户朋友们对公司品牌的认可,也必然会增强我们服务好广大客户拉运的信念和坚持,想客户之所想、急司机之所急,最大限度地为用煤客户提供最到位、最满意、最热情的服务,永远是新时期煤矿人所追求的服务方向。”红柳林公司销售人员小孙说道。
放弃假日,坚守责任,为千千万万坚守在中秋节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们点赞。
二、明月话中秋散文
一轮明月,映照万古,一缕清辉携着悠久的传说,挽着中华名族的古老的文明,穿越历史风烟,行至今日。你以千古的灵性承载着古老民族美好祈愿,清幽的姿态涤荡浮世尘嚣。清风吹去浮云的遮挡,月光倾洒壮美河山,世世代代,圆缺有序。万水千山,是游子思乡的路程,长河悠远,是慈母缝补的衣衫。倾洒的月华,是淡淡水墨,铺展一幅无垠的温婉画卷,中华大地,万户千家,于桂花香影的院落里,浅浅暖语,深深情意,共赏一天皓月繁星。秋风微凉,枫染群山,清明似水的裙袂,轻轻叩开季节的门扉。中秋佳节,又逢月圆,月光映照良辰,那些沉积在历史中古老的传统文化,被这秋水长天的清风唤起。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而中秋节,于唐代开始,宋代风行于民间。据史料记载;“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开始有迎寒和祭月的活动,唐代有了赏月拜月的习俗,很多文人墨客的诗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了宋代,中秋赏月开始流行于民间,明清时期,赏月拜月更具规模。历朝历代,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拜月祭天,祈求团圆的传统习俗,历经风云浩荡的唐宋至烟雨浩渺的明清,一直流传到繁华的今日”。
一轮清幽明月,让人们把遥遥相隔的思念寄托在小院的桂花香影里,把团聚的喜悦挂在它圆满的脸颊上,又让多少要合家团圆的亲人们谈笑话经年。它辗转千年时光,踏着历史浮沉,穿过边塞号角烽烟,深邃的眸子见证人间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依然以冰清玉洁的风姿要挂在浩渺苍穹之上,承载着世代众生的托付。将不染纤尘的千古灵韵赋予人间,赋予沧海众生。
莽莽群山,枫叶一次又一次的染上秋意,远古的清幽把灵魂濯洗的澄澈洁净,久远的韵脚,涤荡着心灵尘埃。中秋月下,挽一抹千年月华,打捞消失在悠远岁月的古老诗话,拾捡沉淀的历史水墨。月华倾洒远古河山,从古至今,人们把所有美好的祈愿托付给了明月,祭月拜月,以月寄情,以月释怀,她恒古不变的姿容,冰清玉洁的风骨盈润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温柔诗心。
今夜,是谁踏月于春江水湄,阙阙诗行吟咏着纤尘不染,清幽壮丽的春江花月夜,唯美的诗篇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高挂在古老的苍穹。是谁于月高风清的中秋夜,登高望月,举首高歌,吟一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词章。那出海的月轮,照彻游子的怀远幽思,欲掬一抹月辉赠与相隔天涯的远人,怎奈月不盈手,团圆夜,于月光洒满的陋室,梦入佳期。
皎洁的明月下晶莹的霜露,打湿了那些久远匆匆追寻的步履,那涉水悠然而至的可是举杯邀月的李太白吗?他浪漫豪放的诗阙,在明月清风里吟唱,那隽永的水墨,似汩汩清泉流淌在大唐的山河。那辗转一生的是漂泊终老的杜少陵吗?他忧国忧民的高洁风骨,屹立于远古天地间,与竹长青,与松傲然。那乘清风把酒问青天的是东波先生吗?他轻盈而灵动的墨韵在宋代的天地间恣意泼洒。正可谓;“悠哉万众心,共此千里月”有多少诗人词客,他们挽着四海的风土人情,以浓淡相宜的水墨把明月晕染的风情万种,那些旷达温婉的醉人诗篇,穿越岁月的烟波浩,辗转于今日,成为不朽的篇章。
明月遥挂中秋,桂花落满石阶,一曲《彩云追月》从幽远的天空飘然而至,清音撩拨秋水长天,弦音袅袅的韵致,穿越年深日久,在不远处隽永起伏。明月在夜半时更加的圆润明亮,晶莹剔透。月辉倾洒,映照在屋顶,窗台,亭台楼榭,透过树叶的缝隙,流淌在苔藓斑驳的青石板上。铺展着远古的深邃无垠,蕴含着大自然的壮丽与温和。她沉寝在秋水碧波里,就那样相依相偎,不离不弃。秋风打湿远古的天空,那轮侵染了浓淡水墨韵致的圆月,映照着恒古不变的.江山如画,朝代兴废的烽烟历史,还有与世长存的天地人和。
皎皎月轮,从远处的高山掠过,宛如一只青鸟,落在故乡的屋檐。旧时的院墙生了斑驳的苔藓,那是岁月镌刻的斑痕,带着流年沉淀的灵性。窗外那株婆娑的桂花,似一位安详的老人,深情守望着远去的一段段过往。灯光摇曳,慈母那日渐苍老的手,缝补着思念,将远在他乡的游子召唤,寒蝉声鸣,唱彻篱畔霜菊,中秋的思念在心海疯长。
一缕清风淡淡的拂过,澄清着月圆的天空,华夏九州,千家万户于自家的院落里,团团围坐,桌子上摆满水果于圆圆的月饼,赏月拜月,祈盼美好,遥寄祝福。共同感受这份团圆幸福。一份简单而安暖的幸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至今日,眼前中秋,记得年少时,在乡下过中秋的时的情景,月亮升起时,家家户户在院落里放上一张桌子,上面摆满各样水果和月饼,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赏着那一轮清辉洒满山河的明月,对着篱畔的菊花,吃着团团圆圆的月饼,大人们讲着月亮上嫦娥与吴刚的传说,亲人们在月光下安暖相依。
中秋来临之际,街市上摆满了行色各异的月饼,水果更是各有千秋,到处充溢着节日浓郁的气氛。远在他乡谋生的人们,会于今日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买上一盒团圆的月饼和鲜亮甜蜜蜜的水果,亲朋好友间相互赠送,意表美好的祝愿。中秋佳节,家家都备下一桌丰盛的菜肴,一家人团团围坐,望月饮酒,细数温馨安暖的流年,滋生的记忆,如同秋菊的幽香,在月光下清浅的浮动着。
中秋之夜,远在海外,或无法返乡的游子,借无线网络传送着牵挂与祝福,这一脉电波流淌着温馨的话语和幸福的笑容。明月夜,无论是在故里,还是身在他乡,都将对着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于遥远的祝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月,映照天涯海角,相隔千里之遥,今夜共赏明月,把故乡的情,思亲的念,托付月光,她带着思念,带着寄托,带着祝福,清辉洒满每一个有华人的角落,“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古老传统的节日,于岁月深处流转至今,它沉淀历史尘埃,明月皎皎载着世代众生的寄托,遥挂盛世天空。今日,她的步履轻盈了,不再用承载着烽烟四起的离愁别恨。不在为那些报国无门的颠沛流离而惆怅。今天的中华大地呈现给她的是,万里江山的瑰丽,国泰民安的繁荣。秋风洁净如水,桂影婆娑溢香,一年一度中秋佳节款款而来,今夜,九州共明月,今夜,华夏同欢愉。
千古月,中秋情。一轮清幽玉洁的明月,穿越世代更迭,从青山碧水到楼林耸立,照彻时代众生。她伴着清风,挽着云朵,倾洒在大江南北,跋涉大漠烟尘,抵达秋水长天的季节。她把美好的象征赋予人间,把人们的托付高高托起,她把清幽静美散满人间每一个角落,她带给尘世团圆幸福。
三、记忆里的中秋节散文
又是一年节将致,让人不得不感叹的飞快,光阴的流逝。现在的只不过就是一个节日罢了。无非就是超市里,商场的外卖处多了些包装精美、种类繁多的月饼。要不就是亲朋好友聚上一聚,也丝毫显示不出节日的气氛和愉悦。儿时的我们,的总是期盼节日的来临。可偏偏时间仿佛是静止不前的。一年的漫长的几乎摸不到边。半年时间还没过去,我们就急不可耐的追着问,撒时候过,还有几个月才呢。每次数着月份倒计时。记得村里有一个小表妹,那时也就十岁左右的样子。那年的还没过。一天小站在椅子上,若有所思的翻看挂在墙上的日历,然后突然问她的妈妈,“妈妈,嗯,什么时候就过年了呀?”妈妈告诉她说,等那本日历一张一张都撕完了,就过年了。女孩听后明白了。第二天她妈妈吃惊的发现,墙上挂的那本日历撕得只剩下两张封面。妈妈气愤的把她拉在跟前问日历哪去了?女孩说是我撕了。妈妈在她的屁股上就是两巴掌。吓得女孩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争辩说“你不是说日历一张一张都撕完了就过年了吗”。我就是一张张撕得呀。生气的姑姑气的又笑了起来。傻傻的童年,傻傻的我们。想过节想疯了的我们。
童年的计划除了放寒暑假可以疯玩。最期盼的就是过节了。老早就做着计划和打算。兴奋的想象到哪去玩,到姑姑家能吃到什么好吃的,和表姐弟玩什么好玩的。那种满满的憧憬和期待使我们的童年在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环境里发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终身的回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过节不再有儿时那种欢愉的,那种甜蜜的期盼,那种的。但让我更加的是属于我们永登风味的那种千层月饼。
在我们老家永登周边地区,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是蒸月饼。也叫千层饼。就是把发好的白面,分成碗口大的面团,然后把每一个面团分别用擀面杖擀成一样均匀的又薄,又和蒸馍的家什一样大的圆坨。一层放一种作料。作料分别有“姜黄、红曲、碾碎的胡麻籽、腌制的酱、晒干揉碎的花椒叶,还有一种是晒干揉碎的苦豆叶。制作过程首先在每一层面坨上抹上食用清油,然后依次把几种作料分别撒在几张面坨上。要想蒸的又大又厚,就要重复作料的使用,最后在上面撒上白糖。然后把它们摞在一起,最后用一张白面皮把一摞五颜六色,色泽诱人的油面包起来,等于给它穿了一件外衣,以防它的作料和油流出来。有手巧或颇有讲究的人家还要在外皮上拿面捏上小动物,用梳子扎上小花点。最后放进大火烧开的蒸笼里,等气上圆了,改为中火,至少要蒸上一个小时左右才能熟透。
这样一个层层叠叠,香味扑鼻的大月饼一出锅,小孩子们欢呼雀跃,馋的会忍不住去取黏在面皮上栩栩如生的蛇啊,小鸡啊。这时大人就会打手,这个月饼是不让吃的。精工细作的最好一个月饼是要在十五的晚上拿出来“接”的。
接月亮就更有讲究了。每年在八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家户户早早吃过晚饭。一家人一起张罗,在院子中间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上各种时令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核桃,枣子,寓意五谷丰登。桌子正中间的位置就是大月饼的地盘。遇上晴朗的,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院子里,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如果你怀有诗意,有雅兴,那么你就会仔细的观察到月亮每一点变化。起初只见她像一个害羞的,在西边的云层里悄悄地露出半个笑脸。然后她会轻移莲步,仿佛罩着一层面纱,若隐若现让你看不到她容颜。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这是{诗经;月出;}里面描写在皎洁的之中,对月意中人的。古人从望月联想到意中的,想起她的面容,身姿,体态。美人的绰约、月夜的”。趁你不注意,吃了一颗枣的工夫。一抬头,月亮就如一个大家闺秀般端庄的掀起面纱,出现在你的面前。八点准时,而来的嫦娥,冰清玉洁的悬挂在繁星点点的夜空正中。亮晶晶的小围绕在她的周围。天上的大银盘和地上的大月饼互相吸引,月亮驻足凝视几分钟,继续向东移步。这时家家的院子里传来孩子的嬉笑欢闹。说亮已经接完。大人开始分配月亮撒过金辉的美食。形成了“举头望明月,共此时”的意境。这就是属于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接月亮”。
现在看见里时兴的,包装精美的月饼。那分明就是我们儿时过年享用过的点心。它没有现在精美的包装,薄薄的一层黄草纸,里面包着十个如拳头大小的圆饼。外面用红色的细绳子扎起来。那一包点心在我们小时候才买1.8元钱。那时候逢年过节送一包这样的点心,既庄重又大方。是对看望的亲戚最好的待遇。打开黄草纸,薄薄的点心皮就露了出来。奶油色的表皮上是红色的小点,有的用食用颜料写的的合家团圆,花好月圆等一些图案。点心古色古香,让人赏心悦目,掰成两半,青红丝像藕丝一样缠绵舍不得断开,馅里面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时不时从断开处掉下来。那花生、冰糖做的馅,那面粉做酥酥的皮,那皮上稀疏的几粒芝麻,几乎是童年享受过的珍馐佳肴,是无可比拟之美味,难以忘怀的食品。轻轻地用舌尖舔着味儿,慢慢地咀嚼着,享受着,感觉着嘴里香浓甘甜的一点点的迷漫开来。幼小的心里便横生出无限的满足和甜蜜。多年以后,只要回想起这个味道,舌间似乎还残留有那种点心的余香。
但现在,在月饼堆里很难找到儿时吃过的那种点心了。尽管现在的月饼越来越好,各种水果味的,奶油香的,精美的包装,繁多的口味,但却再也吃不到童年的那种货真价实的东西了。东西不如从前了,所以人们的眼光也就变的越来越挑剔。在不知不觉中已没有当年吃点心的那种欲望和心情。
为了让老家古老蒸月饼的风俗习惯代代相传,遗留下来。我也在不断自学蒸月饼的技巧和方法。保留淳朴的风土民情,是我们离家游子的和义务。花钱买来的精美月饼,除了送礼,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应景食品罢了。每当中秋节来临时,我总忍不住在超市里,市场里,搜集老家蒸月饼的各种作料,早早地做好准备,跃跃欲试。但总是蒸不出老家的味儿,老家月饼的形状。我忽然想到当淳朴食品带着乡土的气息来到有天然气味道的城市它就变了味儿,变得不接地气。所以吃月饼还是吃老家的千层饼才过瘾。才能吃到真正的美味和过节的滋味。
中秋,它承载了一段儿时的回忆,一种醇厚的味道,一段由月饼串联的。尽管我自始至终对月饼有一份独特的。但我依然怀念儿时简朴的点心,那种用黄油纸包着,用纸绳扎成四方块的那种。它就如邻家小妹,简单不复杂。带着真实的笑容,表里如一。没有太多不必要的繁琐和浪费。
关于中秋节作文300字的问题,通过《明月话中秋散文》、《记忆里的中秋节散文》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中秋节作文300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