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

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和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
  •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 一、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

    欢迎关注公众号老丁侃地理,更多精彩内容每日呈现。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

    (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方法: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

    [打牢基础]

    (一)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规律

    (1)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冷下沉、冷高压)。

    (2)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即热上升、热低压)。

    (3)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4)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

    (二)天气与气候

    1.锋面系统

    (1)冷锋:

    ①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②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③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

    ①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②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多连续性阴雨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

    (1)气旋(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

    (2)反气旋(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

    3.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一)水体运动规律

    1.水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归纳为: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

    (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只分布在北半球,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南半球没有这个环流系统。

    (3)南纬40°~60°海区,形成了规模很大、横贯三大洋、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洋流成因是受西风影响(风海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由于面积小以及南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副热带大陆西岸沙漠气候的形成;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多渔场,如世界四大渔场,其中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都在寒暖流交汇处,只有秘鲁渔场受冷海水上泛影响。

    (3)对污染物: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4)对航运:顺洋流航行可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会减慢航速;此外,海雾、冰山等对航运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3.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3)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地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图1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①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②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2中丙),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图2

    ③看岩层的新老关系: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方法。即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④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打牢基础]

    1.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海拔: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

    (3)相对高度:山体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低则海拔高,纬度高则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一、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在高中的这个时期,每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是一个新的开始,是昨天的结束。每一天,我们在努力,在学习。但是当那一次次残忍的考试打击者我们,我们又失去斗志。所以我们还要再加把劲!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帮助大家!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 秋分 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 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 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1、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三大经济地带、三大自然区、三级阶梯。

    2、主要山脉与其他地理界线的对应关系:

    山脉走向:天山、阿尔泰山、大巴山、贺兰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太行山、武夷山、南岭、昆仑山、阴山。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阿尔金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脉

    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3、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因素。

    4、河流的水文特征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流速: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 雨水 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结冰期、凌汛:有无、长短

    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试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支流多支流少雨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为主汛期长汛期短水位变化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有结冰期含沙量小含沙量大

    5、气候的降水类型:

    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6、农业的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季风区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夏季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国有经营)混合农业: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商品率高)游牧业:四大草原(天然草场)(粗放经营)大牧场放牧业:内蒙古草原(优质天然草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热带 种植 园农业:海南岛、云南南部(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乳畜业:发达城市郊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简洁

    ★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归纳

    二、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必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钠的知识点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 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 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 春分 日和 秋分 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

    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高中地理知识点

    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3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地域分异有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2自然带的分布: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3分布规律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

    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

    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 措施 :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 保险 等。

    地理应该怎么学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 学习态度 ,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 方法 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 顺口溜 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第六、我做题实战,是骡子是马,到题目上见。题目浩如烟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环节所设计的题目,做题当中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翻书抄袭等,自欺欺人害得还是自己啊!老师讲解完题目后要学会 反思 ,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呢?是粗心大意还是真有知识漏洞存在呢?粗心大意失荆州,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级的错误!真有漏洞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整理,比如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那就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自然条件又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如果答题丢了某一点,要在 笔记本 上有所体现,后不再犯。

    第七、自己要经常我做阶段性总结,要有自己的 学习计划 。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试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所总结,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从而进行调节和完善。

    学好地理的方法

    1、学会概括。

    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例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做成 思维导图 ,会让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掌握。

    3、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4、抓重点概念。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和要点,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

    5、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6、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7、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简洁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归纳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地理必修一第3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三、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事物与现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地理中考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红楼梦必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的知识点

    高考物理变压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变化: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

    2、各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历经了三次大冰期: 震旦纪 大冰期, 石炭-二叠纪 大冰期, 第四纪 大冰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 相互交替, 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 温暖期 较长, 寒冷期 偏短; 湿润期 与 干旱期 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 湿润期 为主。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公元前 5000 年到前 1500 年的

    温暖期 期;另一次是 十五世纪 以来的 寒冷 期。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 上升 趋势,近现代全球陆地 降水量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3 雪线:

    长年积雪的下界,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量和地形等条件——温度、坡度与雪线高度正相关,降水量与雪线高度负相关。

    冰盖: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气温越高,冰盖面积越小

    4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①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

    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物种灭绝。

    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

    ⑤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中国地理常识总结

    1、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2、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3、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4、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5、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7、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

    8、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

    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尼泊尔、锡金、印度、不丹。

    25、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26、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7、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

    28、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

    29、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0、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2、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3、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陕”。

    34、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都”。

    35、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6、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7、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所以河北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

    38、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 文化 遣址。

    39、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4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41、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4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 元旦 到 春节 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43、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44、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46、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左图为西藏布达拉宫。

    47、同缅甸、老挝、越南相邻的中国西南边疆省份是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48、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49、“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

    50、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学好地理的 方法

    1、学会概括。

    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例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做成 思维导图 ,会让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掌握。

    3、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4、抓重点概念。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和要点,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

    5、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6、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7、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小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归纳

    ★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质运动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问题,通过《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有哪些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知识有哪些和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