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等待戈多》:面对艰难时事的哲学思考和现实主义启发

《等待戈多》:面对艰难时事的哲学思考和现实主义启发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等待戈多读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等待戈多》:面对艰难时事的哲学思考和现实主义启发和《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等待戈多》:面对艰难时事的哲学思考和现实主义启发
  • 《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等待戈多的人生哲学
  • 《等待戈多》:人生是一场在等待中找寻希望的旅程!
  • 一、《等待戈多》:面对艰难时事的哲学思考和现实主义启发

    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贝克特是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善于“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 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于1952年创作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共两幕,于2001年被拍成了电影,豆瓣评分8.5。

    《等待戈多》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讲述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的背景中日复一日地等待一 个名叫“戈多”的人。其间,他们还碰到了奴隶主波卓和他的仆人幸运儿。全剧都是四个人无聊地谈话、无聊地行为。全剧以非理性的形式展现出无逻辑、无情节的场景 ,在支离破碎中表现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是荒诞的, 而这种荒诞感是创伤性的,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讨论。本文将结合《等待戈多》这部戏剧的传播背景及影响,进一步解析戏剧中“戈多”形象的内涵及其带来的启示。

    01“戈多”从未出现过,但关于“戈多”的讨论从未停止1.《等待戈多》引起关注的背景

    《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最早的剧本,但它却使荒诞派戏剧引起了广泛注意。

    1953年1月,《等待戈多》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上演,由于其表现世界荒诞性的思想与迥异于传统戏剧的技法,使观众目瞪口呆,毁誉不一。

    观众中间形成了两种力量:

    誉之者对此剧持赞赏态度,称:《等待戈多》“标志着法国的戏剧革命”,是“异化的里程碑”。毁之者则对此剧大加批评,女评论家玛丽亚·曼内斯评论该剧时说:“没有比它更糟的了”,“我他妈的一点也不懂”。

    两种力量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然而,人类总有这样一种好奇心理——越是遭到诋毁的东西,便越是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争先恐后地涌进剧场,观看此剧。

    《等待戈多》一剧,仅在巴黎就上演了三百多场,引起了巨大轰动。据说,演出期间,巴黎大街小巷与咖啡馆、酒吧间里,到处有人在议论此剧。

    两个熟人见面寒喧,一个问 “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就说“我在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改变了早期荒诞派戏剧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状况。几十年来,该剧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演。1961年,该剧获得了国际出版奖。《等待戈多》不仅成为荒诞派的代表作,而且也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2. 关于“戈多”是谁的探讨

    剧本名字虽然叫 《等待戈多》,但全剧自始至终,戈多并不曾出现,剧中人虽然在等待他,但却不认识他,他们不知道他是谁,究竟干什么。这样,戈多这个人物,就不再是具有个性的人,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代表物。

    戈多究竟是谁呢?西方评论家纷纷作出自己的阐释,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总括起来,大致有以下4种说法:

    一是认为戈多由英语god一词演衍而来。god一词的含义是上帝,或者天神、天帝、造物者等,所以戈多是上帝或者同类的支配人类命运的天神。这是一种从语汇出发的解释。二是认为戈多象征死亡,因为死亡主题是贝克特剧本的惯用母题,比如《啊,美好的日子》、《哑剧》等表现的都是人物的死亡。这是从贝克特剧作一贯性的思想主题出发的解释。三是认为波卓就是戈多。因为在剧本中,当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误认波卓为戈多时,波卓并没有坚决地加以否认。这是从剧本的阅读方面出发的一个解释。四是认为戈多就是现实中的某某人,比如一个摩托车冠军等等。

    前两种解释,都抓住了戈多的抽象意义,即认为他不是一个具有人形与人物性格的人,而是一种象征力量。后两种解释都认为戈多是一个具有人形与性格的人物。

    笔者更倾向认同第一种说法,戈多它并不是一个具象的人,而更可能是人们信仰里的“救世主”,因为故事里的基本设定是“只要戈多来了,一切就好了”,戈多在剧中人物眼里就是一个“救世主”的形象,不论“救世主”是否真的存在,人们在绝望时,总是期盼着祂的到来。

    3. 观众理解间的奇异现象

    早期,《等待戈多》在纽约演出时,观众由于对此剧难以看懂,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于是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咳嗽、说话,秩序非常混乱。戏还没演完,观众就如同军队一般大批地离开剧场,以致剧院负责人不得不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征求,七万个有智识的观众”。

    然而,这出剧并不是没有知音,它在美国的另一个地方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1957年11月19日,旧金山演员实验剧团在圣昆廷监狱为1400名囚徒演出了《等待戈多》。

    由于这出戏非常晦涩,导演与演员非常担心——既然巴黎、伦敦、纽约的高雅的观众都理解不了,那么此刻面对世界上最粗鲁的一批观众,情况又会怎样呢?

    结果是情况大大出乎导演与演员的意料,囚犯们一开始看见剧中没有女人和逗乐的场面,似乎有些不满,但两分钟后,他们安静下来,静静地观看,一直到散场才离开。

    囚犯观众并非因为无聊才自始至终观看《等待戈多》,而是他们的确看懂了。

    一个犯人告诉记者“戈多就是社会”,另一个则说;“他就是局外人”。监狱中的一位教师说,囚犯们抓住了此剧的核心,就是“等待”。他说:“他们能理解等待意味着什么……而且他们知道即使戈多最终来了,他也只会使人失望”。

    监狱报纸评论此剧时说:

    “我们还在等待戈多,而且将继续等待下去。当布局搞得太沉闷、动作显得太迟缓时,我们便互相谩骂,发誓永远分手——可是,话说回来,没有地方可去呀”。

    自此《等待戈多》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戈多这个剧里的人物以及剧中的许多台词,都成了圣昆廷特有的语言和传说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观众对《等待戈多》截然不同的态度恰恰表明:越是经历过生活苦痛的人们,越能体会心路的波澜,越能理解等待的现实与无奈,也越是接近生活的真相。

    02“戈多”所引发的存在主义哲学思考及现实主义启发1. 存在与荒谬,等待与虚无

    可以说,《等待戈多》有着无穷无尽的象征意义,表述了极其复杂的思想内涵。但总的说来,它最主要表达的,乃是存在主义的世界观。在存在主义哲学家们看来,存在的本质就是荒谬。

    正像海德格尔所说的:

    “我们是一群无望的、偶然的生物,被扔在一个没有我们也必然存在的世界上,存在物本身无时无刻不处于极端偶然之中。”

    荒谬,这也正是《等待戈多》所要揭示的存在的意义。

    这里荒谬的含义需要深入去理解,不只是不合理,也不只是无意义,更不是愚蠢。作者在《等待戈多》这部戏剧里面想要表达的荒谬,更多指的是——存在的偶然性。

    《等待戈多》就是要表达这样一种存在主义的世界观:存在的荒谬—偶然性。通过这种偶然性观点的表达,我们面前世界的本质被勾画出来了。尽管这样的世界在我们看来是如此地恐怖凄凉,但它的的确确是真实的,并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这样的荒谬,并且在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偶然性,那么对于人的理性来说,一切的存在也就不具有那些人们原以为应该存在的意义。但是,人自身恰恰就是一种存在物,比之于其他的存在物而言,他比它们更痛苦的是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对于人类中的聪明者来说,他尤其无法摆脱对自身存在的荒谬性的感知。因此,所有那些真正的智者便一定是痛苦者中的最痛苦者。

    在《等待戈多》中,两位主角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有着这样的经典对话:

    “一晚上空话,半个世纪以来可不老是这样。”

    “昨天晚上咱们干了些什么呢?”

    “我想咱们聊天了”,.

    “聊些什么?”,

    “哦……这个那个,我想一些空话。”

    “不错,现在我想起来了,昨天晚上咱们谈了一晚上空话,半个世纪以来可不老是这样。”

    在他们看来,人生是如此空洞,人们生活的所有内容原来只不过是一场无休无止而又毫无意义的对话;人生又是如此痛苦,人们对于自己存在的所有感受原来也不过是寂寞与无聊中的苦熬光阴。于是,不胜这种痛苦折磨的人们便只好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未来状态,在永远的等待之中迎接着未来。等待,就是期望在时间之维上来营造自己的另外一种存在。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就是这样等待着戈多,他们深信:“戈多一来,我们就有救了”。但戈多没有来,可能永远也不会来。他们俩人也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等待的东西迟迟不来,想要逃离等待却又根本不可能;希望彼此分开完全行不通,呆在一起却又那样无聊而痛苦。在绝望之中,他们俩人都曾企图自杀,以求解脱,但这也未能如愿。

    两人的行为看似荒诞,实则又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多么的相似,映射着我们现实的生活。

    “美丽的地方,妙极了的景象,咱们走吧”,

    “咱们不能”,

    “干嘛不能”,

    “咱们在等待戈多”。

    人的一生难免要经历这样的时刻:除了空荡荡的等待,眼前一片渺茫。而在虚无的等待中,等待的也还是虚无,但更可悲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除了等待以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2. 现实主义启示:认识真相是为了更好地正视现实、摆脱幻觉

    英国作家批评家马丁·埃斯林强调说:

    “最终说来,荒诞派戏剧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反映绝望或者回到黑暗的、非理性的势力中去,而是表现现代人为了同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达成妥协而做出的努力。这一剧派力图使人正视人的现实,摆脱那些肯定会造成不断失调和失望的幻觉。……因为人的尊严就在于有能力面对毫无意义的现实。”

    或许“戈多”是一个对人的“等待”的嘲弄者,贝克特也似乎是在以一种调侃的态度嘲笑着人生。因此说,在这里“等待”是荒谬的,因为等待就意味着停滞,意味着放弃自由,而等待的结局也只能是一片虚无。从这个角度出发,荒诞派作家们是在努力打碎人们的梦,让人们清醒地面对现实。然而在另外一种意义上,我恰恰认为“等待”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因为面对世界荒谬的本质,人们只能等待。

    等待,在这里更应该是人对冰冷现实的一种虽然无力但却顽强的抗争。这正像是希腊神话中的那个西绪弗斯推石上山一样,石头注定要滚落下来,但他却从未停止推石。人本来就是在织梦与碎梦之间挣扎着,希望、失望、再希望、又失望,一生一世,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人们应该知道的是:他明天也许还会失约,明天的明天,及至永远他都不会来了——因为他并不存在。但请不必问究竟等待的是什么,也不必问究竟为什么还要等待吧。我们已经知道,等待便是人存在的真实过程,在等待的过程之中,人类寻找着存在的真正意义。

    《等待戈多》把荒诞的、无聊的、枯燥的现实生活摆在我们眼前。进而表达了贝克特对人类存在本质的哲思与质疑。贝克特使剧中人物在荒诞的戏剧环境之中正视自身真实的生存状况、 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 进而使观众也进一步去完成这种自我审视,找到真正合乎理性的态度的发展道路。

    关于生活意义的话题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对于我们现代的读者和观众来说,审视自我的存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勇敢地摆脱幻觉正视生活也样重要,就像罗曼罗兰强调的英雄主义一样——·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它。

    03结语

    尽管等待的过程要经历漫长的痛苦,尽管贝克特写尽了等待者处境的尴尬,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等待戈多》的主题思想仅仅看作是在对人生痛苦进行描述,更不能说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消极悲观的,就象不能把那些说出了自己的痛苦的人理解为悲观主义者一样。

    《等待戈多》实际上是表达了深刻的人们在人生绝望后的一种挣扎,尽管这可能是一种徒劳、虚妄的挣扎,但依然是顽强而坚韧的。因为人类确实需要为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应该说“戈多”便是这梦的代表),而心怀希望的等待,耐心地坚持付出,面对无尽的失望不气馁不去消极否定生命的价值意义,便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等待戈多》看似荒诞,实际上为正在经受生活考验的我们指出了唯一的出路——耐心等待。

    一、《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等待希望,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戈多”作为一个代名词始终是一个朦胧虚无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局的中心线索。

    《等待戈多》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的实现是未知的,等待就是意味着幻灭。尽管如此,人类还是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等待戈多》中对希望的等待,体现了贝克特不愿将痛苦的人类推入绝望的深渊,于无望之中给人留下一道希望之光的存在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



    扩展资料:

    当《等待戈多》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地受到了囚犯们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该剧表现了他们这一类人的痛苦处境,两个流浪汉和他们一样,等待着某种希望,某种可能,在等待中挖空心思地消磨时间。

    监狱生活是凄惨、黑暗、无望、令人窒息的,与《等待戈多》在舞台上渲染的气氛非常相似,因此该剧带给他们强烈的震撼。随着该剧不断地上演,不仅囚犯找到了共鸣,所有生活在西方社会中的小人物都从《等待戈多》里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西方理想社会的神话,人们在战后面对的,就是一个像剧中那样的荒凉破败、混乱不堪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出路,终日无所事事,极端痛苦,又极端无聊,渴望改变,却又无力自拔。

    二、等待戈多的人生哲学

    有人认为,戈多就是上帝,根据是戈多(Godot)是由上帝(God)一词演变而来;有人认为,波卓就是戈多,因为在剧本的法文手稿中,波卓曾自称是戈多;也有人认为,戈多这一人物的由来同巴尔扎克的一个喜剧剧本《自命不凡的人》有关,该剧中就有一个众人都在谈论又始终不曾露面的神秘人物戈杜(Godeau)等等。另外一些学者,则不满足于对戈多的索引式解释,而认为戈多无非是一种象征,是“虚无”、“死亡”,是被追求的超验——现世以外的东西。后一种理解似乎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戈多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惶恐不安的西方社会的人们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

    戈多究竟为何物,难以作出确切的解释,而对戈多的等待,又是贯穿全剧的最大悬案,那么,这个剧本的意义何在,它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剧中人物既无英雄业绩,亦无高尚德行,有的只是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无奈,只是人类生活的丑陋和生存的痛苦。所以,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认为:“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艾斯林的看法确有可取之处,也为不少学者所认可,但艾斯林对“等待”的解释,也值得讨论。

    《等待戈多》所展示的世界和人生画面,给人的感受是那样的强烈、集中,但又让你一时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这种主题思想的多义性所产生的魅力,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多的。该剧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和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是它以创新的艺术方法,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等待戈多》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戏剧创作艺术的一部作品,荒诞的思想内容和荒诞的艺术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就整体艺术构思来讲,贝克特将舞台上出现的一切事物都荒诞化,非理性化。在一条荒凉冷寂的大路中,先后出现了5个人物,他们记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传话的男孩,第二次出场时竟不知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他自己;幸运儿在全剧只说过一次话,却是一篇神咒一般的奇文;波卓只一夜功夫就变成一个瞎眼的残废,他让幸运儿背的布袋,里面装的竟是沙土;两个流浪汉在苦苦等待,但又说不清为何要等待。在布景设计上,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一棵树,灯光突明突暗,使观众的注意力旁无所顾,始终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使荒诞悲惨的人生画面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完全重复。戏演完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结尾又回到开头,时间像没有向前流动。但剧情的重复所取得的戏剧效果,却是时间的无限延伸,等待的永无尽头,因而喜剧也变成了悲剧。

    贝克特作为一名卓越的以喜剧形式写作悲剧的戏剧艺术家,不仅表现在剧本的整体构思上,还特别表现在戏剧对话的写作上。《等待戈多》虽然剧情荒诞,人物古怪,但读剧本或看演出却对人们很有吸引力,其重要原因是它有一种语言的魅力。贝克特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他剧中的人物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讲流浪汉的废话,讲特权者的愚昧的昏话,但作者能使他们的对话有节奏感,有诗意,有幽默情趣,有哲理的深意,请看下面这段对话:

    弗:找句话说吧!(爱:咱们这会儿干什么?)弗:等待戈多。(爱:啊!)弗:真是可怕!……帮帮我!(爱:我在想哩。)弗:在你寻找的时候,你就听得见。(爱:不错。)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找到你找的东西。(爱:对啦。)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思想。(爱:照样思想。)弗:不,不,这是不可能的。(爱:这倒是个主意,咱们来彼此反驳吧。)弗:不可能。(爱:那么咱们抱怨什么?)……弗:最可怕的是有了思想。(爱:可是咱们有过这样的事吗?)

    这一长串对话,表面看来是些东拉西扯的胡话,但这些急促的对话短句,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空虚、恐惧,既离不开现实,又害怕现实,既想忘掉自我,又忘不掉自我的矛盾心态,而“最可怕的是有了思想”一句,则能引起人们灵魂的悸动——人的处境虽然十分可悲,但仍然“难得糊涂”,这“真是极大的痛苦”。剧中的波卓命令幸运儿“思想”,幸运儿竟发表了一篇天外来客一般的讲演,无疑会使观众惊讶得目瞪口呆,具有强烈的效果;同时,它也是对那种故弄玄虚的学者名流的有力讽刺。贝克特很善于把自己某些深刻的思想通过人物的胡言乱语表达出来。

    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对人生所作的阴暗描绘,我们尽可以不必接受,然而他对于戏剧艺术所做的贡献却是足以赢得我们的感谢和尊敬。他使我们重新想起:戏剧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人在舞台上的表演,他提醒了我们,华丽的布景、逼真的道具、完美的服装、波澜起伏的情节,尽管有趣,但对于戏剧艺术却不是非有不可。……他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认为贝克特的剧作“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未必恰当,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以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剧在20世纪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确实写下了重要的一章。

    三、《等待戈多》:人生是一场在等待中找寻希望的旅程!

    《等待戈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穷苦的流浪汉在等待戈多中,没事找事做各种荒诞可笑,毫无逻辑和思想的事,其中还偶遇了一个贵族老爷和他的奴隶,上演了一场被残酷压迫下,奴隶麻木,但又无可奈何的的精神面貌,揭露了当前社会下黑暗的现实世界。

    人生中,很多时候都在等待。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等待童年,等待少年,等待青年,等待中年和老年。在不觉中,一日复一日就这样过去了!人生就是由一场场的等待构成的,在等待中的人们逐渐丰满了自己的人生,得到了经验和阅历,同时也在苦痛的沉浮中,渐渐悟出许多人生道理。

    在《等待戈多》的这部戏剧中,作者贝克特没有遵循人们一贯的生活逻辑去刻画人物,而是从他们无所事事,荒诞不羁的语言和动作,准确而又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看到了当前社会的面貌。剧中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从一开始就只知道,他们要在这颗没有树叶的树旁边等待戈多,这是他们唯一知道自己要做的事,且从来没有忘记过,就是他们不太清醒的头脑忘掉了其他的事,可等待戈多却从未忘记过。

    这是他们的终极理想,冥冥中,这个不曾露过面的戈多显得高深莫测,最终只是派了一个小孩作为信使,告诉他们“不能来,明晚准来”!戈多在整部剧中虽然没有出现过,但是剧中两个人都是为等戈多而来的,戈多在这里更像是某种东西的存在。可以想象如果他们真的等来了戈多,剧中有提说过就等于救了他们一样,就这一句而言,戈多是救世主,也是人们心中的某种信仰。

    在作者当时创作这部剧时,当时的社会正经历着很大的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穷困不堪,很多人失业,又有很多人流离失所,而这两个流浪汉正是当前社会的缩影。通过看到他们面对穷苦生活,表现出的麻木、昏浊、不思变,不进取的精神状态,只是在无所事事中进行一些无聊的对骂,或者是低俗取笑对方的行径中,以此来消磨时间的流逝,等待着戈多。他们以为即使自己不做任何事,不做任何努力,戈多都是会原谅和解救他们的。

    这种认知,使他们最终频临到达死亡的边界,但是死也死不了,因为没有一根结实的绳子,也没有一颗足以支撑他们身体力量的大树,更是没有一个人来帮助他们得到解脱。剧中说两人商量上吊,一个叫另一个抓住自己的腿,帮助他上吊,而另一个却说:我可以拉住你的腿,可谁又来拉住我的腿呢?这种生死两不能的现实,足以叫人崩溃,但是他们还是等了下去,即使在信使报了他们说戈多不来的消息,他们还是等待着。不愿意离开,因为知道明天还要来,等待着他们命运的可能还是苦等戈多,最终等不到的结局,还是像今天一样无聊,空虚,落寞。这更像是某种预言,早已知道结局,却还是不得不等下去,因为他们也只有这一件事可做,就是等待戈多,幻想着某种能够解救他们的东西。

    戈多,更像是人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谁都想抓住,无奈戈多老也等不来。等来的却是贵族卓波和他的仆人幸运儿。幸运儿之所以叫他幸运儿,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是有意与两个流浪汉做对比。幸运儿和两个流浪汉相比,的确是比流浪汉幸运多了。他尽管被奴役,像牲畜一样被绳子套在脖子上,拉着走,每天背很多的东西,即使没有行李背,装上沙土也要他背着,但他有卓波的剩骨头可吃,有固定的工作可做,不像流浪汉们,睡在沟里,时常被人揍,只有细小的萝卜果腹,还有脚疼的烦恼。可以想象一下,奴隶都比一个人要幸运的话,这样的社会该是有多么糟糕,可怕和无望!

    在第二幕剧中,原本干枯的树上长出了几片叶子,是他们刚到的时候就发现的。绿色,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树不是枯树,是有生命的。新长出的树叶在某种程度上是确认流浪汉坚持的正确性,他们的等待和守望,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坚持下去就会有希望的诞生,即使那希望还远的不着边际,但只要坚持下去,希望迟早就会出现。

    贵族卓波在第二幕剧中,变成了瞎子,瞎子没时间观念,属于时间的一切东西,他们都看不见。这正是对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的惩罚,即使如此,卓波还没有脱掉那种根深蒂固的恶——他用金钱去换取两个流浪汉的帮助,只差一点儿,两个流浪汉就掉进了那个恶的圈子里,但是,他们立即遭到了惩罚——他们也一起倒在了那里。最后他们一起扶起了卓波,并帮他唤醒了幸运儿。卓波却不顾他们善意的劝阻,执意要走,最后还是再次倒了下去……

    在第二幕剧里,我觉得作者在这里着重地渲染了“善”这个概念。第一幕剧里,也是第一天,流浪汉看到的只是一颗没有树叶的树。假如他们第二天放弃了等待戈多,没再去那里,将不会看到长出的树叶,也许他们会像许多个流浪的日子那样没有一个好期待的事情去做,但是第二天他们还是来了,甚至是到了想要放弃生命的,那般艰难的地步,直到剧末,他们也还是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善”的第二点,就表现在卓波上,与第一幕对比,卓波少了许多盛气凌人,变成了瞎子,意味着属于他们贵族的好时代即将结束,而属于普通人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来。

    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总会滋生一些求变的行为,这不过是他们作为人最正常的表现。他们想要揍幸运儿报仇,想勒索卓波钱财和鸡腿,最终他们的力量无法达到。固有的善良本质促使他们扶起了卓波,唤醒了幸运儿,但是,对于固执的思想却是怎么也唤不醒的,就只好望之兴叹了!

    当等待渐渐变成了习惯时,两个流浪汉苦等不见戈多,竟还为戈多找到了一个理由——戈多在路上被耽搁了,雨夹雪的天,总是很容易被耽搁的。这是多淳朴和善良的人才可以做到的啊!也许你会说,那不过就是两个流浪汉自娱自乐而已,但是你可知道,只有心善之人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哪怕是最后委屈了自己!

    剧中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生的意义不过是折腾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逗自己玩。我觉得这话说的太孩子气了些,只有空虚、寂寞的人才有那份心思消遣自己,和自己玩,更多多人是行走在自己梦想的大道上的。希望是无所谓无无所谓有的,在于自己的坚守和努力,如果一味的只是等待,不去做最大的努力,最终希望可能会与你失之交臂!

    剧末,信使小孩来报信说: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这是什么呢?我觉得这就像给人打气加油一样。假如没有信使小孩的这番话,两个流浪汉肯定也越来越不会抱有希望。困苦的生活已经把他们逼到要上吊的程度了,戈多会不会来,好像已经于事无补了。但信使小孩来了,并告诉他们:戈多明天准来,这就又是一层希望——无论今天多么不堪,明天戈多就来救我们了,无论今夜还是睡沟里,被人揍,脚有多疼,戈多明天就能来消除这些了,这分明是给了人们一种抗争痛苦的力量。

    戈多,是两个流浪汉的希望,是他们在等待中找寻的希望,只要有这个希望存在,他们才不会被恶毒的命运吞噬毁灭,人类才会有可能在经历了极度的动荡后重新振兴辉煌!

    戈多今天不来,明天一定来,你确定你在吗?同样,只要坚持下去,希望今天不来,明天就一定会来!

    关于等待戈多读后感的问题,通过《等待戈多的人生哲学》、《《等待戈多》:人生是一场在等待中找寻希望的旅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等待戈多读后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