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李商隐经典的一首七律,颈联已是千古名句,但其最后两句更精彩

李商隐经典的一首七律,颈联已是千古名句,但其最后两句更精彩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惠子相梁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李商隐经典的一首七律,颈联已是千古名句,但其最后两句更精彩和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李商隐经典的一首七律,颈联已是千古名句,但其最后两句更精彩
  • 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 李商隐诗 《无题》
  • 李商隐《无题》
  • 一、李商隐经典的一首七律,颈联已是千古名句,但其最后两句更精彩

    文|丁十二

    李商隐,在唐代诗人中,是一个奇怪的存在。

    在今天,喜欢李商隐的人认为他的诗句缠绵悱恻,精美绝伦。然而对于不喜欢李商隐的人来说,读他的诗味同嚼蜡,晦涩难通。其实这种现象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如此,喜欢李商隐诗文的白居易甚至说如果下辈子能当你儿子就好了,而在《新唐书》《旧唐书》中对他的评价都是“无行”,也就是说他这个人的人品不行。

    究其缘由,就是困扰李商隐一生的牛李党争。我们知道早年李商隐和“牛党”要员令狐楚父子关系甚好,令狐楚甚至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这在古代可是很大的恩情。可是后来令狐楚去世了,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成为了王茂元的女婿,这王茂元是“李党”的人,所以就有人说李商隐看牛党势弱,又攀附了新的权贵。就这样,李商隐一生都活在了“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

    但是李商隐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他的朋友中既有牛党的,也有李党的,还有其他无党派的人士。李商隐交朋友只交心,他是不管他是哪个党派的,也不管他有没有背景。这一点我觉得他和《笑傲江湖》里面的令狐冲比较像,令狐冲的朋友既有所谓的名门正派,也有世人眼中的旁门左道。

    而且李商隐自己也有写诗表达了这种愤慨。这首诗就是《安定城楼》,这首诗中李商隐不但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而且还对谗害他的奸佞小人给予了嘲讽和鄙视:不要以为你自己喜欢吃shi,你就怀疑天下都跟你一样。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从标题可以得知,这首诗写作的地点是安定,就是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地名,小时候我们就知道要讲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按照“某人在某地于某时干了某事,为什么?”基本上这样一个格式就可以讲清楚了。所以这里强调安定就表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点,而且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在唐代,安定是泾原节度使的治所。而泾原节度使就是王茂元。所以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是在他老丈人的底盘上。

    你说按道理来说,李商隐在自己老丈人的地盘上,不应该高兴吗?为什么还那么沮丧。不是你想的那样的,第一,中国的古人尤其是读书人他们的理想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李商隐已经结婚了,也考中进士了,但是没有一官半职,在老丈人手下做幕僚,实属寄人篱下;另一方面古代的男子都是三妻四妾,所以王茂元肯定不只一个女儿,肯定有很多女儿,这些儿女、女婿之间免不了争斗,这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习惯,没有成就的那个肯定是被人嘲笑的。所以李商隐才会心事重重登上高楼,抒发自己内心的一腔豪情和满腹委屈无奈。

    首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沙洲一个连着一个,都尽收眼底。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另一方面“迢递”二字本身已经有遥远的意思,暗指诗人此时远离长安,流落到这偏远地区。下文的无奈之感已伏笔在此。

    紧接着颔联“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两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和诗人一样都是二十多岁。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诗人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诗人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诗人用两位古人的事,自比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当真十分贴切。

    颈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一句是千古名句,抒发诗人的志趣和抱负。诗人虽然遭遇困顿,一个“永”字,可见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意思是表明,诗人自己迟早是要归隐江湖的,你们不要害怕我赖着不走。只是需要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不用你们说啥,我自己就头飘白发,身入扁舟了。

    尾联“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一句,诗人借庄子寓言再次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诗人借这个典故就是说,诗人自己是真的有远大抱负的,是真的想要“回天地、扭乾坤”的。我看中不是富贵权势,不要以为你们自己喜欢臭老鼠,喜欢shi,就以为天下所有的人都会来跟你抢。

    到今天,在生活中,在职场中依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己喜欢shi,就以为所有人都会跟他抢,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图片/网络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一、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编辑本段]赏析
    赏析一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赏析二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第二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
    第三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下句则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尽管爱情之路困难重重,相爱的人相距遥远,诗人仍然相信他们的坚贞爱情将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定会有人像殷勤传书的"青鸟"一样,为他们传递讯息,使他们情意绵延,永无尽期
    [编辑本段]译文1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编辑本段]译文2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编辑本段]题解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编辑本段]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编辑本段]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编辑本段]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编辑本段]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索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禽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编辑本段]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其二)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编辑本段]鲁迅《无题》
    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呤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注释】
    墨:黑色。墨面:此处形容凋零破败的模样。没:隐藏。蒿(hāo):香蒿,青蒿,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花小,黄绿色,可入药。莱(lá i来):一年生草本植物,开黄绿色花,嫩叶可吃。茎长老了可做拐仗。
    敢:敢于。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看着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就敢于唱出惊天动地的哀歌。万家墨面没蒿莱:与杜甫诗句“城春草木深”有相似的意境[(安史之乱期间,唐朝首都长安被安禄山军队所占领)春天,长安城里草木茂盛,一片萧条]。
    浩:浩大。茫:茫茫,面积大,看不清边沿。广宇:广阔的宇宙。于:在。心事浩茫连广宇: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遥远。
    于无声处听惊雷:即便是万籁无声,仿佛也能听到人们心中悲愤的怒吼。
    【赏析】
    本诗中,诗人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中人民的困苦生活,万家凋零破败,淹没在蒿草丛中,人民在生存线上挣扎。同时诗人心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心事浩茫连广宇)。
    依然是痛定之后的长歌当哭,动地的哀吟之中,是对惊雷的期待。鲁迅没有李白的疏狂,没有杜甫的愁苦。有的是屈原那样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从“我以我血荐轩辕”,到“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为万家墨面的人民。

    二、李商隐诗 《无题》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
      ��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三、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宾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简析】:
    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
    ��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
    ��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
    ��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
    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
    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
    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注释】:
    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关于惠子相梁的问题,通过《李商隐诗 《无题》》、《李商隐《无题》》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惠子相梁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惠子相梁(4)

    相关阅读

    • 庄子:人唯孤独,方能出众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惠子相梁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庄子:人唯孤独,方能出众和庄子: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 从头开始读《庄子》之二百七十一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惠子相梁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从头开始读《庄子》之二百七十一和我读《庄子》的一些感悟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