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每天一首唐诗:塞下曲六首(其三)

每天一首唐诗:塞下曲六首(其三)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塞下曲六首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每天一首唐诗:塞下曲六首(其三)和塞下曲其三是一首什么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每天一首唐诗:塞下曲六首(其三)
  • 塞下曲其三是一首什么诗
  • 李白塞下曲其三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 古诗《塞下曲》
  • 一、每天一首唐诗:塞下曲六首(其三)

    塞下曲六首(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一、塞下曲其三是一首什么诗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
    这六首诗是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这六首诗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其三就是第三首,赏析如下: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鞍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

    二、李白塞下曲其三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李白塞下曲其三表达了作者为能够报效国家和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愿意功成身退,归隐林泉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诗人愿“济苍生,安社稷”,“愿为辅弼”。
      艺术手法上,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鞍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
      全诗为:
      塞下曲六首(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三、古诗《塞下曲》

    1、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2、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3、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译文: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4、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扩展资料:

    唐代边事频仍,其中有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也有许多拓地开边的非正义战争。这些战事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无休止的穷兵黩武。主要由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同时也有统治者煽动起来的某些人的战争狂热作祟。

    唐代诗人王昌龄对此现象创作的《塞下曲四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第二首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第三首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第四首诗透露了作者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以及对连年征战的批判。

    关于塞下曲六首的问题,通过《李白塞下曲其三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古诗《塞下曲》》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塞下曲六首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塞下曲六首(1)

    相关阅读

    • 每天一首唐诗:塞下曲六首(其三)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塞下曲六首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每天一首唐诗:塞下曲六首(其三)和塞下曲其三是一首什么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