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国古代历史:唐代文学社

中国古代历史:唐代文学社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文学社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古代历史:唐代文学社和唐朝在文学史上呈现出什么不同的特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国古代历史:唐代文学社
  • 唐朝在文学史上呈现出什么不同的特征
  •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历史中的唐朝文化
  • 一、中国古代历史:唐代文学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8)杜甫:“诗圣”,其作品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砹称为“诗史”,自号小陆第丨老,作品有《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小 s 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望岳》(……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第三阶段: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中唐,自代宗大历初年到文宗太和年(766一835年)。

    (1)孟郊:与贾岛并称,而苏轼称其为“郊寒岛瘦”,是著名苦吟诗人的代表,作品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2)韩愈: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有《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水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等散文,《海翁》、《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4)刘禹锡: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作品《晒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乌衣巷》(朱雀析 【例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的土哪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白居易:“诗魔”、“诗土节笪山盾土,与元稹合称“元白”,所作《秦中吟》新乐府》共60首,其中代衣性者作有(卖碳翁》、《长恨歌》。

    一、唐朝在文学史上呈现出什么不同的特征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它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至深,除了国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外,更突出的亮点就是辉煌灿烂的文化。解密唐朝文化繁荣基因,我们不难发现,其间zf的引导功不可没。

    在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

    佛教、道教与儒学,并称“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释、道、儒三教为了维护各自的地位,既相互争斗,又相互渗透。到了唐朝,在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使这种局面得到较大改观。

    唐朝开国之初,李渊为了抬高门第,神化统治,认李耳为先祖,将道教地位排在佛教之前,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使道教得以大力发展。武则天想当女皇,实行武周革命,僧人怀义、法明则造《大云经》宣传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为其大造舆论。武则天上台后大肆佞佛,广建寺院,普度僧尼,下令天下寺院收藏《大云经》,将佛教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玄宗在位,欲振兴李唐王朝,革除武周后期的不良影响,复将道教放到佛教之前。尽管前后的统治者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使得佛、道的地位有所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三者在唐朝前期都受到积极的扶植,获得了充分发展。

    正是在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赴印度求法17年,载誉归国后受到至高礼遇,唐太宗令大臣、僧众出城高接远迎,又多次在宫中接见玄奘,与之谈经论道,倍加褒奖,颇有相逢恨晚之叹。朝廷还修建大慈恩寺及翻经院,让玄奘在那里着书立说,传经布道。武则天虽说佞佛,却也提倡三教并重,既不准僧人排斥老君,也不准道士毁谤佛法,命大臣汇集三教典籍,撰成1300卷的大书《三教珠英》,传播天下。玄宗皇帝勤奋好学,精通诸家典籍,深知宗教能在治理国家,调和各类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他的基本做法是,既尊儒,又崇道,不抑佛,三教兼容,充分利用。他曾在开元十年、天宝二年先后两次给《孝经》作注,颁行全国,以示教化;又于开元二十三年亲注《道德经》,下令每家必备一部;接着在次年还将其《御注金刚般若经》颁示天下,对佛教给予支持和弘扬。

    唐王朝对释、道、儒三教并尊的做法不仅形成了以儒家政治伦理观为基准、佛道学说兼收并蓄的盛唐独具的统治思想体系,大大巩固了帝国基业,而且也促进了三者间的相互吸收,不断完善。佛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成熟,进而成为中国式宗教的。

    锐意经籍,大兴文治,“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

    贞观初期,天下初安,太宗励精图治。他深知“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而人才又必须以德行、学识为准。他采纳魏征“偃武修文”的建议,锐意经籍,大兴文治,“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努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太宗重视文治由来已久,早在秦王府时期,唐太宗就留意文士,建文学馆收罗人才,号称“十八学士”,参谋左右。正式即位后,他又于弘文殿左边建弘文馆,精选天下贤良文学之士,给以优厚待遇,让他们校理典籍,考注《五经》,参议礼、律,厘定制度,或引入内殿,商讨政事。同时选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入弘文馆学习。在唐太宗的关注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善的官学制,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在州县则有州学、县学。唐太宗尤其关心最高学府国子学的建设,贞观二年以后,下令立孔子庙于国子学,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每年定时“释奠”(即举行祭奠孔子的开学典礼仪式);又扩充学校规模,增置房舍1200间;广收天下儒生,且资助盘缠,派车护送进京;规定在校学生能精通一大经(如御注《老子》、《孝经》,须三年学成)以上者即授以官职。唐太宗还多次到国子学视察,给学校调派硕学名儒充任老师,命学校的负责及主讲当场讲经授课,并给他们颁赐奖赏。
    唐太宗重视文教、修文兴学的事迹给后世开了个好头,以后的高宗、武后、玄宗也都代代相传,使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这不仅给帝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成为唐王朝兴旺发达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惠及友邦,给周边国家及部族培育了许多英才,促进了那里社会的发展。

    日本、新罗等国的学子一批又一批到唐朝留学,学成回国后,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如田制、法律、科举制等在本国推广,成功地实施社会变革;或借助汉字拼读本国语,创制为新文字;或学习唐朝的医学、天文、历法,在本国加以传播,佛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传到了日本、新罗等国,对那里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有一些留学生长年居住中国,读书做官,着书立说。如新罗国崔致远18岁中进士,任过县尉、侍御使、内供奉等官,写下了至今尚存的《桂苑笔耕录》。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即晁衡,善着诗文,与诗人李白、王维等交情至深,常常一起诗酒唱和,在唐朝做过御史中丞、秘书监等官,至73岁客死中国。远在雪域高原的吐蕃贵族子弟pingjie在唐朝读书,学习中央王朝的典制礼俗,儒家及佛教经籍,大大加强了与汉地的联系。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后,吐蕃占领了河陇地区,从敦煌发现的材料看,吐蕃在这一地区仍然保存着唐朝的不少礼仪习俗,敬佛礼儒,如官方派人抄写佛经、《孝经》,学校里仍旧按时举行祭祀孔子的“释典”之礼。

    所有这些,加强了与周边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及友好来往,形成了唐朝崇高的国际地位。

    规定在科举考试中加试诗赋,更加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唐代文学,诗赋散文,传奇小说,千姿百态,盛极一时。尤其唐朝的诗歌,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气势恢宏,流传千古,深受珍爱。是唐文化中芬芳的奇葩,璀灿的明珠,是冠绝古今的诗歌高峰,也是唐朝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唐朝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在于它植根于盛唐这片沃土之中。国家的统一与强大,社会的安定与宽松,新兴中小地主势力的崛起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使文人、学子充满自信、理想与追求,给他们抒发情怀,表达思想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其次,与唐朝皇帝的爱好与提倡有很大关系。唐太宗不仅擅长政治,而且喜好文学。处理国事之暇,常与大臣赋诗唱和,清人编辑的《全唐诗》、《全唐文》里收有他的许多诗赋。继太宗之后,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也都大力倡导文学。特别到后来,规定在科举考试中加试诗赋,更加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刺激并影响了文学创作。然而科场里那种规定过死的考试方式,往往使举子们的才智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补充,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行卷”风气,举子们为了让主考官了解自己的文学才能,纷纷事先精心创作一些诗赋传奇之类的东西,或文辞华美,或故事动人,在科举前送到考官及权贵手中,搏得人家赏识,以便加以举荐。唐朝知识分子参政热情极高,科举制给他们开通了入仕之门,所以精研文墨,求取功名,报效国家,便成为最大追求。

    此外,科举制还促成士子们在江湖闯荡的风气。进士放榜后,有的高中,有的落第;落第者自然返乡,高中者则进入“守选”(即等待任用),这个时间一般都在3年以上,长者甚至可达十几年。年复一年,造成大量无官可做的士人在社会上奔波,或投亲访友,或供职军镇,或漫游江湖,或隐居田园。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曲折的生活经历使得文人志士不胜感慨,于是舞文弄墨,斐然成章,创造出大量的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从军诗,以及传奇小说,绝妙文赋,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增添了内容,蔚为绚丽多姿的盛唐气象。

    作者:卧虎沟 13位粉丝 2009-3-31 08:17 回复此发言

    3 解密唐朝文化繁荣基因

    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

    唐朝对外奉行开放政策,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对内则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归附的民族聚居地区,采取怀柔做法,设立856个自治性较强的羁縻州、县。唐太宗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各族人民,他曾讲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为此,他pingjie和亲与吐蕃、吐谷浑等民族发展关系,加强团结;pingjie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在朝廷做官,在军队带兵,表示对他们的信任与重用。太宗以后的继位者也都沿袭这些做法,这对中外文化交流,胡汉民族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盛唐时代的到来,陆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许多国家的商人、使节、僧侣与留学生,大量涌入唐朝境内,在丝绸之路沿线,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大量的外国人、外族人居住。唐都长安俨然是国际大都会,仅接待外国使者、宾客的机构鸿胪寺就拥有外国人四千多。在长安西市有来自中亚、西亚的许多胡商摆摊设点,酒店里有美貌如花的胡姬招徕生意,诗人李白常来此光顾,咏叹“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此外,还有移居长安的周边少数民族,如突厥人进入长安的就有上万家。大量外国人、外族人长期在唐朝生活,与汉族杂居,或娶妻生子,入籍唐朝,带来了外国文化,边地风俗;从衣食娱乐,到宗教信仰,都对唐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唐朝经商的外国人首推中亚河中(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地区俗称粟特地区的粟特人,因这一地方有众多小国,国人皆以国为姓,故汉籍又称他们为九姓胡人。九姓胡人尤善歌舞,如曹姓的曹保、曹善才、曹纲是琵琶世家,安姓的安万善是筚篥高手,米姓的米禾稼、米万磓是婆罗门舞专家。康国的胡旋舞,石国的胡腾舞、柘枝舞传进唐朝,深受喜爱,赢得几多诗人作诗称叹,上下百姓争相效仿,正所谓“伎进胡音务胡曲”,“洛阳家家学胡乐”。对这些外来音乐,唐朝廷一方面大胆引进,如把康国乐、安国乐以及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天竺乐、高丽乐列入国家大典运用的十部乐之中;但对不符合国情的玩意儿则加以禁止。如在入冬时节表演的泼胡乞寒戏,以其衣着不洁,露体不雅而下令禁断。

    波斯与阿商人也在这一时期或从陆路,或从海上进入唐朝,他们以经营珠宝着称,动辄获利巨万。通guo他们,菠菜、蜜枣、胡饼、三勒浆等食品及吞刀吐火之类的杂技进入唐朝社会;而造纸、织锦等手工业技术也辗转传至西方世界,使那里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西域胡人的到来,其信仰的伊sl教以及祆教、景教、摩尼教等也在唐朝内地传播。这些外来宗教,特别是早已在中国流传的印度佛教,渗透到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哲学、文学、语言学、建筑、艺术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外国人及外族人影响于唐朝社会的,还有衣食化装,流行时尚。唐朝初期,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妇女出行时头戴幂篱,长可过膝,遮蔽全身。其后学胡人,戴胡帽,穿翻领开襟胡服,至盛唐或衣半袖裙襦,袒胸露面,无复遮蔽。仕女化装追求时兴,如发型仿效少数民族,有乌蛮髻、椎髻;面饰则有吐蕃妆、回鹘妆等。至于餐桌上的饭菜,也在变换花样,开元年间,宫廷御馔“尽供胡食”。

    开元、天宝时期,大量外国人及周边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甚至出现了“胡化”苗头,引起世人的担忧。但唐王朝不但没有禁止,反而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将胡风夷俗,融聚为中华文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中国几千年来的的封建王朝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繁荣发展,唐诗、宋词、元曲的繁荣发展,配合其他汉乐府、歌赋等百家争鸣,形成了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而鸦片战争带来的变局,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开始涌入,带来无数新的灵感。从此中国文学开始向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等方向发展,形成近代特色的文学。

    扩展资料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1、【屈宋】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2、【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3、【三曹】

    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4、【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三、中国历史中的唐朝文化

    怎样的文化孕育了怎样的人,而人们崇尚的风气又凝聚成一股力量推动历史潮流的前进。
    唐朝的文化的魅力或许源于她内容的无比丰富和新奇:
    一、科学技术
    (一)雕版印刷术
    1、简介: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板印刷,大约在7世纪中期,已经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纪80年代,有了作

    为商人纳税凭据用的“印纸”出现。

    (二)天文学
    1、简介: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河南南乐)人。724年(开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

    时的一位工程技术专家梁令瓒和工匠们一起,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一行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

    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2、成就:1)一行还倡议在全国二十四个地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并设计了一种叫做复矩图的仪器,用来测量北

    极高度。这种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的工作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2)一行从725年开始修制新历,到727年(开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历》。这部历法系统周密,结构合理,比较符合天文实际

    ,是当时的先进历法。
    二、文学
    (一)主要形式:诗歌
    在唐朝文学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诗歌。清人所编的《全唐诗》,收集了唐朝2200多个诗人的48900多首诗,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

    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
    (二)主要诗人
    1、“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原籍成纪(甘肃秦安)人,生于碎叶,幼年随父迁居四川。
    他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一位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想象力丰富,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极深,被

    称为“诗仙”。其描写美好大自然的众多诗篇,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长久为后人传诵。
    2、“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
    杜诗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炼,叙事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他写了《兵车行》、《三吏》、

    《三别》等著名诗篇,描述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因而有“诗史”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4、“田园山水”派:王维、孟浩然等——优美恬静
    5、“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悲壮豪迈
    三、艺术
    (一)雕塑
    1、简介:唐朝的雕塑艺术,以石雕和泥塑最为多彩。
    2、主要作品:
    1)洛阳龙门、永靖炳灵寺等石窟中,有许多唐代的石雕造像,或造型雄伟,或刻划细腻,都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四川乐山的石雕大佛坐像,高71米,雄伟自然,是中国最大的石佛像。
    3)乾陵和顺陵前的巨大雕刻群都极为壮观、精美,也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4)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宝库。现存的492个洞窟中,唐窟达213个,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其中的立体泥塑佛像形态各异,栩

    栩如生,放射出健美的光彩。它们常常与壁画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雕塑艺人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二)绘画
    1、简介: 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内容、绘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2、1)初唐: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为主。名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等,现存的《太宗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就是阎立本

    的杰作。
    2)盛唐以后: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
    a.吴道玄有“画圣”之称,现存的《送子天王图》,据说就是他的作品。
    b.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画金碧山水著名,设色绚丽,描绘工细,是山水画北派之祖。
    c. 诗人王维首创水墨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精炼、淡雅,富有诗意,为山水画南派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3、此外唐朝还有许多长于画花鸟禽兽的画家。
    (三)书法
    唐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1、初唐的楷书潇洒飘逸,端严遒劲,继承了南朝二王书体的风格。
    2、唐中期,颜真卿把篆、隶、行、楷四种笔法结合起来,创造了方正敦厚、沉着雄浑的新书体,称为颜体,对后世影响极大。
    3、 唐后期的名书法家柳公权以楷书见长,他融化诸家笔法,自成一体,世称柳体。
    四、经学
    简介:唐代时期,科举都要考试儒家经典,因而推动了经学的发展。其经学发展的突出表现有:首先是考订经文。唐太宗以儒经“文字多讹谬

    ”,不利于学生学习,令颜师古考订《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和《左传》等五经经文。颜师古多所订正,撰成《五经定本》

    ,后颁布全国,成了官定的统一课本。837年,在郑覃的建议下,唐政府又刻成了著名的《开成石经》。

    五、史学
    (一)纪传体史书
    唐朝以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从此,作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的编修

    工作,完全操于封建政府之手。
    (二)《通典》
    《通典》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此书不仅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为后来的典章制度分类专史开创了先例。

    这位大哥回答得很详细
    补充点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关于文学社简介的问题,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中的唐朝文化》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文学社简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文学社简介(1)

    相关阅读

    • 中国古代历史:唐代文学社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文学社简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古代历史:唐代文学社和唐朝在文学史上呈现出什么不同的特征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