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苦难和理想铸成的诗篇:穆旦的诗和其晚年的理想坚守

苦难和理想铸成的诗篇:穆旦的诗和其晚年的理想坚守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穆旦赞美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苦难和理想铸成的诗篇:穆旦的诗和其晚年的理想坚守和穆旦表现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著名诗篇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苦难和理想铸成的诗篇:穆旦的诗和其晚年的理想坚守
  • 穆旦表现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著名诗篇是什么?
  • 穆旦的诗集有哪些?
  • 怎样看待穆旦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 一、苦难和理想铸成的诗篇:穆旦的诗和其晚年的理想坚守

    前言:2019年8月10日,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巫宁坤逝世,终年99岁。巫宁坤和当时的穆旦、杜运燮等人都是在文学艺术上的挚友,听闻巫先生去世,不胜感慨,早年拜读他的《一滴泪》,其中他把自己的前半生归结为九个字:“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 I came. I suffered. I survived.)这是巫宁坤先生人生苦涩的写照,同时也是和巫宁坤同时期的穆旦人生真实的写照。巫宁坤先生的去世让我想起了穆旦先生,想起了那个坚守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他的真诚、执着和善良,本文谨以此献给巫宁坤的好友穆旦先生。

    去年的冬天,我再一次和穆旦先生“相遇”了,穆旦晚年的诗歌曾是我选修课的研究课题,就在那个时候,我和他第一次“相遇”。不得不说,当时我对他的了解还只是“翻了翻他的诗集、看了他的纪录片”这样非常皮毛的涉猎,但仅仅是这种程度,就足以让我对他十分敬仰了。我现在还记得在灯光下第一次翻看他诗集的感觉,虽然晦涩难懂,但就好像一个常年在黑暗里生活的人,突然看到了点点微光,让人欣喜。因此,临近毕业,我决定将这一个课题继续进行下去,把它作为我大学生涯最后一个作业来完成它。

    现代主义诗歌著名的代表作家、《荒原》的作者艾略特就认为现代诗歌就是要让人在理解上产生困难,如果不困难、不复杂,则不足以反映这个复杂而又多变的时代。因此,穆旦诗歌在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既是由于他采用现代主义诗歌手法的缘故,同时也是他个人在诗歌艺术上高超技巧的表现。所以,穆旦在20世纪50年代的诗歌就遭到了当时主流话语权的批评,被一些人看作是晦涩难懂的“毒草”。而在20世纪70年代特殊环境下所进行的秘密写作更是不易理解。1976年,关于历史的、关于社会的、关于人生的表现、批判、反思,似乎一下子全部涌上这位诗人的笔尖,它们纠缠在一起,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样貌。

    而正是这些在1976年写下的诗篇,毫无保留地袒露了穆旦——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生活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拐点下的知识分子——个人内心深处对于苦难的感觉。你很难在其他文字材料中见到他袒露心扉,即便是私人信件,他也坚持对方看过后一并烧掉,并且信件内容“不要出了谨慎的范围”,他在信中也会伪饰,呈现出复杂一面。但诗歌本来就是一种“文字游戏”,在这个隐秘的王国里,他反而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以诗人的身份,稍稍卸下当时周遭社会历史语境给予他的重重压力,或者将这些压力感受转化为文字,展现一个真实生存环境下的个体。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他的诗歌写作瞒着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妻子。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他在表达上的安全、自由,从而较少有后顾之忧。他用小纸条、碎纸片,写下这些文字,小心翼翼的夹藏在阴暗的角落,这些残破不看的纸团,拼凑出了穆旦晚年凄凉的人生图景。

    在这现存的29首诗歌中,你会看到他对于“诗歌”的控诉, “多少痛苦都随身而没,从未开花结果变为诗歌”“何必追求在破纸上的永生,沉默是痛苦最好的见证”。你会看到他在四季诗歌中探讨生命的意义,慨叹“人生本来也是一个残酷的冬天”,看到他思考个体的价值和混乱时代下个人主体性失去后的悲哀、荒诞,“唯有一颗智慧之树不凋,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碧绿的叶片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诅咒他每一个叶片的生长”。你会看到他对于自身生命价值——爱情、友谊、理想——的坚信、怀疑、否定、摇摆和追忆的复杂过程,“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作为一个现代主义诗人,他是如此赤诚而又残忍的将痛苦毫无保留地倾斜出来,浸润在丰富的意象后面。而他自己,则抽离出自我的肉体和精神,站在另外一面,看着自己手里的这杆笔化作尖刀,割下苦难的心脏,将当时丑陋而又变态的社会时代血淋淋的展现给世人。

    论文撰写完成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穆旦会如此吸引我?我们今天读他的诗歌还有没有意义?

    穆旦的晚年是不幸的,但是他的并没有将这种不幸简单处理为主观态度上的仇视和反抗,也没有像后来的一些诗人那样,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否定和呈现希望、忽略苦难、从而陷入将苦难视作宝贵经历、“智慧”等这种世俗而又自欺欺人的思考陷阱中,他的笔触深入到个人、社会和历史的灵魂深处,直面现实,然后去找寻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是坚信理想的,他始终有着孩子般的纯粹理想。

    1975年他对杜运燮说:“岁数大了,想到的很多是‘丧失’(生命、友谊、爱情),(也有理想),这些都不合时。所以看看就抛掉吧……有些东西可以深写,也许有一天能感动人吧。对我说,不过自遣而已。” 虽然穆旦在此刻想起来的是“丧失“的痛苦,以至于他在和另外一位友人谈到过往岁月以及人生意义的时候充满着巨大的悲凉:“只有坚持意义,才会自甘受苦,而结果仍不过是空的……一千年以后……那时的人看我们,一定觉得可笑又可怜,而且也将没有任何人知道我们曾经生活在这世上。”但是他仍然说“也许有一天能感动人”,这表明他未曾放弃对信仰的坚守,事实上,在整个遭遇变故的十几年间,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当初回国之际的理想新年。1953年,穆旦从美归国,在萧珊的“鼓励”下,翻译了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等25种译著。此刻他对“正在不断构建途中的‘新中国’”报以极大热情,因而这一姿态也被解读为“为新中国献礼”。他一直在强调翻译行为之于中国文艺的重要价值,即翻译在为中国的读者了解国外现代诗歌、促进中国诗歌文艺复兴上要起到重要贡献。随后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等25种译著的出版说明穆旦自身的价值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得到了实现。随着更大的风波到来, 穆旦一次又一次被审判,下放劳改,遭受非人待遇。

    1976年,穆旦在《智慧之歌》中写道:“另一种欢喜是迷人的理想, 他使我在荆棘之途走得够远,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笑谈。”穆旦在诗歌翻译上的理想的确是成为了笑谈,因为在那个年代,他的翻译作品不会被任何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想穆旦在此刻最大的痛苦并非来自身体、生理上的劳累和遭受的非人待遇,他痛苦的是自己的理想在一点点消失成为不可能,正如他在同年的另外一首诗歌《冥想》的结尾所说的那样:“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但他始终未曾放弃翻译事业,他的妻子回忆他在最困难的岁月,惦记的仍然是他的翻译事业。在被判定为“罪犯“后,他在翻译上的环境日趋恶化,他却从未放弃,经常工作到深夜,而当时这种执拗的翻译行为其实没有任何改善他生活境遇的作用,只会让他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但是他仍然坚持翻译,并在最困难时期翻译出《唐璜》,以至于他在抄家后,见到妻儿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唐璜》译稿的下落。

    翻译行为寄寓穆旦晚年最核心的执念,他寄希望于译诗,来促成中国诗的“文艺复兴”。“我总想在诗歌上贡献点什么,这是我的人生意义。“穆旦晚年的忘年交郭保卫曾经帮他打探过《唐璜》在出版社的情况,在得知了这一译稿有可能在1976年左右出版后,他充满了希望,他写给友人的信中,难掩其激动的心情:“这些天发生的大事,令人高兴……新的历史一页翻开了。”给了他极大的鼓舞,然而直到他去世,这本书都没有出版。在弥留之际,他依然随身带着放有《唐璜》译稿的小皮箱,在去世之前,嘱托给自己的女儿好好保管。

    不管穆旦身在何处,遭遇什么,他始终把翻译诗歌、翻译文学作品当作他最大的人生意义,在翻译上寄托的人生理想正是当初他在50年代不顾美方各种阻挠和友人规劝,毅然返国的重要动力。起初我对他回国的行为和理由充满了唏嘘、感慨,以为只要他不回国,也许就可以躲避苦难。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我知道,穆旦绝对不是这样“安分”的人,无论如何,他都是要回来的。1934年,穆旦在《南开高中学生》秋季合期的杂志中,第一次使用笔名“穆旦”,发表了散文《梦》。在这篇散文中,穆旦借谈梦来谈人生,他认为人的一生有着无穷无尽的“波折”,而人生的“乐趣”就在于这些“波折”,顺着这些波折走下去,“才能领略到人生的乐趣”。当一个人试图为他的生活增加艺术性合趣味性的时候,就“不要平凡的度过它”。对于当时只有17岁、正值人生青春年少的他,也许还不知道未来究竟到底会有怎么样的“波折”在等着他,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人生的自我预言构成了诗人穆旦一生的“诗谶”,是穆旦一生经历“不安分性”和“种种波折的自我揭示”。

    穆旦的心中有更大的抱负和理想,他几乎没有理由不回来。而后来的穆旦之所以能够成为穆旦,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勇气和理想,否则他就不再是那个令人敬仰的伟大诗人了。

    穆旦对理想的坚守诠释了一个理想主义者最高的标准,他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真理,但是现实复杂的态势使他与当时整个时代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他在行为上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看起来是屈服了,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仍然坚定着自己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操守。他仍然拥有像青年时期弃文从军、跟随大部队到缅甸作战那样理想激情;拥有20世纪50年代回到新中国促进中国诗歌“文艺复兴”的宏大理想;他依然可以写出像《赞美》那样激情澎湃的爱国诗歌,呼喊着“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但是穆旦的晚年也不可避免地陷落在黑暗之中,他把这些感受全部都写在了仅存的29首诗歌中,这些诗歌如暗夜中发散着熹微光亮的星辰,也许曾经在一定的时间内带给穆旦些许安慰,但终究还是没有照亮他的晚年。穆旦的诗歌特殊性,也正是将一个备受折磨的心灵在黑暗中最敏锐的触动,用诗歌记录下来,传达给我们,让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在经历着什么样的摧残。他晚年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苦难特质在中国新诗史上是特殊的,因而也拥有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穆旦诗文集》的前面有几张穆旦的照片,分别是他人生几个重要阶段的摄影留念。我喜欢他青年时代微笑的脸庞,无论处在生命阶段的哪一个时刻,这样的笑容总能给予人前进的力量。他的诗句展现了一个伟大诗人丰富的心灵图景,让我触碰到了一个鲜活生命最为真切、细腻的感受和不可抑制的自由天性。他的真诚、善良和勇敢深深打动了我,激励我不断向更深层次去体察他的想法、感受,试图接近他那被黑暗吞噬的内心,以我的自己的方式,尽我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告知这个世界曾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用尽了他一生全部的力气,去努力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一个本应该更自由、更理想和更真实的世界。我想这是穆旦带给人间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我们阅读他诗歌、了解他一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穆旦表现中华民族深重苦难的著名诗篇是什么?

    《赞美》

    二、穆旦的诗集有哪些?

    穆旦的诗集有:《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穆旦诗文集》(1996);《冬》。

    其他的代表作有《爱情》、《理想》、《友谊》、《春》、《流吧,长江的水》、《赞美》、《理智和感情》、《停电之后》、《智慧之歌》、《哀悼》、《玫瑰之歌》、《奉献》、《童年》、《春天和蜜蜂》、《听说我老了》、《春底降临》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五月》等。

    相关评价

    穆旦诗作的艺术风格、诗学传统、思想倾向和文学史意义,在四十年代就被一些诗人和评论家较为深入地讨论着,并被介绍到英语文学界。

    诗人、翻译家王佐良认为“无论如何,穆旦是到达中国诗坛的前区了,带着新的诗歌主题和新的诗歌语言,只不过批评家和文学史家迟迟地不来接近他罢了”。王佐良还谈到了穆旦晚年的诗作,认为诗人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坎坷,仍有那无可企及的诗才。他认为《冬》可以放在穆旦最好的作品之列。

    三、怎样看待穆旦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穆旦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的排行榜上,他甚至被名列榜首。这种种的不寻常,被称为“穆旦现象”。

    袁可嘉在《诗的新方向》中认为,穆旦“是这一代的诗人中最有能量的、可能走得最远的人才之一”,现在看来这一判断是准确的。穆旦是到达中国诗坛的前区了,带着新的诗歌主题和新的诗歌语言,只不过批评家和文学史家迟迟得不来接近他罢了”。

    王佐良还谈到了穆旦晚年的诗作,认为诗人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坎坷,仍有那无可企及的诗才。他认为《冬》可以放在穆旦最好的作品之列。

    扩展资料:

    穆旦的救亡意识非常浓烈,“有一次,社会上抵制日货,穆旦就不让母亲买海带、海蜇皮吃,因为当时这类海鲜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要是买来,他不仅一口也不吃,到头来还把它倒掉。因此连大家庭中的伯父们也议论穆旦是赤色分子,让他三分”。

    “有一份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言。“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据说这是穆旦自己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

    关于穆旦赞美的问题,通过《穆旦的诗集有哪些?》、《怎样看待穆旦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穆旦赞美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穆旦赞美(6)

    相关阅读

    • 诗歌分享-总有一首醉人心(三 赞美)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穆旦赞美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诗歌分享-总有一首醉人心(三 赞美)和李白形容酒的诗句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