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民间故事:老汉帮工一年,仅得木棍一根,木棍吐人言:帮我有厚报

民间故事:老汉帮工一年,仅得木棍一根,木棍吐人言:帮我有厚报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一根木棍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民间故事:老汉帮工一年,仅得木棍一根,木棍吐人言:帮我有厚报和古代民间传说故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民间故事:老汉帮工一年,仅得木棍一根,木棍吐人言:帮我有厚报
  •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 你听过哪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故事?
  • 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故事有哪些?
  • 一、民间故事:老汉帮工一年,仅得木棍一根,木棍吐人言:帮我有厚报

    老汉刘福宽,明朝年间济南府历城县人氏,年四十有余,因为他常年劳苦,显得苍老,人们都戏称他为刘老汉。

    刘老汉为人善良,孝顺父母,为了照顾多病的父母和安葬父母,他因此家境贫寒,错过了婚配的年龄,所以尚未娶妻,一个人生活,常年给镇上的赵员外帮工。

    他平时主要的工作是赶着赵员外家的一头毛驴,帮着运货拉货,他常被人笑话说,他这一辈子会孤独终老,无人送终。

    赵员外夫妇为人刻薄,再加上有个儿子在外做县令,所以他们更加飞扬跋扈,可以说他们在镇上可以横着走,没人敢惹敢碰,就连县令也经常来拜访他们。

    虽然赵员外家不缺钱,但是他们视财如命,常欺负家里的丫鬟仆人还有帮工,当然这其中就包括刘老汉。

    那天是刘老汉在赵员外家干满一年的日子,他被赵员外安排去隔壁镇上送货,刘老汉起了个大早,喂饱了毛驴,将货物搬到驴身上,牵着毛驴去了隔壁镇上。

    临行前,他特地和赵员外说,把他的工钱算好,他送完货回来的时候,好付工钱,他好拿去还清平时赊欠的酒钱,饭钱,生活用品的钱,赵员外满口答应。

    一切顺利,返程时虽然毛驴是闲着的,但刘老汉舍不得骑,他和毛驴相处多年,有了感情,他平时很心疼毛驴,很少骑它,不仅如此还好吃好喝伺候毛驴。

    行至途中,忽然有个书生模样的人骑着马从旁边经过,书生停下马后,问刘老汉往历城县怎么走?还有多远?

    刘老汉所在的镇离县城不远,他就指了路,书生谢过之后策马扬鞭走了,刘老汉继续赶路,不多时,穿过一片小树林时,忽然听见前面有呼救的声音。

    这条路他常走,没听说过有劫匪,所以他赶紧牵着毛驴往前走,想去救人,可是他见到眼前的一幕,吓得瑟瑟发抖,不过他故意尖叫一声“妈呀”,然后掉头骑上毛驴就跑。

    难道刘老汉是贪生怕死,见死不救的人吗?非也,因为他看见有两个蒙面壮汉,正用刀抵着书生的胸口问话,他尖叫一声一则是确实害怕,二则是他想吓唬两个歹人。

    没成想,其中一个蒙面大汉听到了刘老汉的尖叫,提着刀飞奔过来追着刘老汉,他是一个手无寸铁的老汉,能不跑吗?

    那蒙面大汉似乎是个武林高手,很快追上了毛驴,拿起刀就砍向刘老汉,和刘老汉相处多年的毛驴,似乎有了灵性,竟然用后脚踢向蒙面大汉。

    不过蒙面大汉闪开了,可是此时的刘老汉,因为毛驴踢人,身体发生了倾斜,毫无防备的他从毛驴身上掉了下来,滚进了山沟。

    他只受到一些皮外伤,赶紧找地方躲藏了起来,蒙面大汉因为还有要事在身,找了一会没找到,就回去了,刘老汉心想那个书生恐怕没命了,只怪自己不会武功。

    他害怕蒙面大汉杀人灭口,在山沟里躲了很久,才爬了上来,发现那条路上有人从对面走了过来,他知道这条路应该安全了。

    可是此时不见毛驴的踪迹,寻找多时,也没发现,刘老汉暗暗叫苦,因为毛驴他赔不起,可是再不回去,天黑了说不定有危险。

    于是他只好往回赶,希望赵员外能听自己的解释,免了他丢驴的责任,当他路过书生被蒙面大汉拦住的地方时,发现一切正常,除了地上有些土被铲走以外。

    刘老汉忐忑不安往回走,他本想去县衙报案说有个书生遇到了两个蒙面大汉,可是他一点证据都没有,县衙的人也不会听他的,搞不好还会挨板子。

    他只能暗暗祈祷书生没事,然后想着回到赵府后,如何跟赵员外交代毛驴丢失的事,虽然事出有因,但是毛驴确实被他弄丢,不好抵赖,他只好硬着头皮的回到赵府。

    他见到赵员外后,赶紧解释路上发生的事情,可是赵员外哪肯听他的解释?还说毛驴可能被刘老汉私下卖掉了,刘老汉有口难辨,只好说先把工钱结了,他去找毛驴。

    可是赵员外那肯给他这个机会?他没有吭声,而是四平八稳地拨弄着算盘,刘老汉以为赵员外要给他工钱。

    赵员外拨弄完算盘,忽然说道:“一头毛驴,十两银子,我们当时说好一年给你二两银子的工钱,这么说,你还差我八两,也就是说你还要给我干四年才行。”

    刘老汉一听叫苦不迭,苦苦哀求,如果这样,自己可怎么活?

    可是赵员外说:“你怎么不能活?你有地方住,每天在我家吃两顿饭,你还会饿死?走走走,免得我看到你就烦。”

    刘老汉知道赵员外惹不起,准备出去找驴,如果找到了毛驴,就万事大吉了,还有二两银子的工钱可拿。

    当然他也知道赵员外还有别的幺蛾子,会扣除大部分,但多少会剩一些,可以保证自己可以喝上一些便宜到有些苦的酒。

    忽然,门外传来了毛驴的叫声,刘老汉大喜,冲了出去,果然就是赵员外家的毛驴,他喜出望外,抱着毛驴眼泪直流。

    他对毛驴说道:“毛驴啊,毛驴啊,你虽然救了我,可你也老值钱了啊,你要丢了,我可怎么活?”

    刘老汉牵毛驴进来,交给赵员外说:“老爷,毛驴自己回来了,那我的工钱呢?”

    话音刚落,赵员外怒道:“好你个刘老汉,好歹不分啊,你刚才也说了,毛驴是自己回来的吧?它已经被你丢了,它认我这个主人才回来的,和你有什么关系?”

    刘老汉知道和赵员外讲理没用,只好拉着赵员外的衣袖苦苦哀求,眼泪直流。

    可是赵员外推开他说:“你莫要和我纠缠,我忙了一天,还没吃饭呢,既然毛驴已经回来了,我也不问你要那八两银子了。

    不过毛驴是自己跑回的,它肯定受到了惊吓,就拿你的工钱来赔偿,我们两清了,你接下来愿意在我家干,你就来,不想干,你就给我滚。”

    刘老汉见自己辛苦干了一年,就这么没了,怎么能不难过,不生气呢?他继续追着赵员外不放,可是赵员外来到门前,见地上有根木棍,抄起来就要打刘老汉。

    刘老汉一把握住木棍,继续哀求,忽然赵员外松开木棍,对身边看热闹的丫鬟仆人说道:“好你个刘老汉,竟然要用木棍打我,你们可要给我作证。

    县太爷都敬我三分,前几天还来我府上喝茶,你敢动我一根汗毛试试?

    我保证你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你们还愣着干嘛?赶紧将刘老汉给我轰出去,木棍嘛,他拿过了,我嫌脏,就送给他当工钱吧。”

    可怜的刘老汉,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拿着一根木棍回家了,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刚好他回来时从山坡滚下去时,虽然没有大碍,腿还有些痛,将木棍当做拐杖,拄着回家了。

    回到家中,他越想越难过,越想越生气,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一个人,将来可怎么办?忍不住痛哭一场,然后拿出他赊的最劣质的,喝起来有些苦的酒,喝了几口。

    他想到自己连个说话诉苦的人都没有,就把木棍放在桌上,对着它说道:“木棍啊,木棍,你说我苦不苦?干了一年,就拿到你回家了,要不你陪我喝一口?”

    说完他拿着酒壶滴了几滴在木棍上,他自己又喝了两口,准备睡觉,明天继续去给赵员外帮工,因为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

    忽然有个声音说道:“刘老汉,刘老汉,你能听到我的声音吗?我有冤屈,求你帮我,必有厚报。”

    刘老汉吓了一跳,揉了揉眼睛,摸了摸耳朵,以为自己喝多了,可是他才喝了几口呢,他赶紧在屋里屋外张望,没发现有人,此时声音又出现了,这次他听得真真切切,声音是从木棍发出来了。

    吓得他拿起木棍就要扔掉,如果不行就烧掉,可是木棍又说道:“刘老汉,看来你能听到我的声音,我知道你善良正直,一定会帮我洗刷冤屈,更何况我们都和赵员外有仇。”

    刘老汉一听和赵员外有关,而且还和赵员外有仇,顿时来了精神,赶忙问木棍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冤屈?

    原来木棍中附着一个人的魂魄,那人名唤冯得彰,千里之外的庐州府巢县人氏,妻子张氏,膝下有个儿子,一家三口比较富足。

    三年前,冯得彰来济南府做生意的时,因为遇到连阴雨,路上有所耽搁,途径这个镇时,天已经黑了,去了几个客栈,都客满,没有空余房间。

    他打听一下,有人说镇上的赵员外很有钱,生意做得广,他就想着去拜访赵员外,说不定能谈些生意,顺便借宿一宿。

    他来到赵府的门前,敲门之后,仆人通传,赵员外已经睡下了,可是听仆人说,外面想借宿的人仪表堂堂,是个有钱的人,还牵着一匹骏马,他就起床让仆人将来人带到大厅。

    赵员外见到冯得彰之后,觉得他谈吐不俗,见多识广,尤其是他看到冯得彰怀里紧紧抱着的包袱,似乎很沉,很重要,心生毒计。

    他见冯得彰淋了雨,赶紧让他去洗澡,趁机安排仆人将冯得彰的包袱拿了过来,翻开一看,目瞪口呆,金银珠宝,价值几千两。

    等冯得彰洗漱完毕,赵员外好酒好菜热情款待冯得彰,高谈阔论一番,可是他暗中给冯得彰下了蒙汗药,然后杀了他,在自家地窖中挖了个深坑,将冯得彰埋了。

    为了堵住仆人的嘴,第二天赵员外让仆人穿着冯得彰的衣服,戴了顶帽子,骑着马走了,实则是拿了十两银子,让仆人将马带去隔壁县卖掉,所得银两归仆人所有,若将来有人问起,就说他骑马走了。

    冯得彰含恨而死后,他求地府官差让他留在赵府活动,希望能够报仇雪恨,可是他无法报仇。

    傍晚时分,他见刘老汉被赵员外欺负,最后只得到一个木棍,冯得彰的魂魄就附在木棍上面,希望善良正直,同样被欺负的刘老汉为自己申冤。

    刘老汉听完之后,气得牙痒,既然赵员外谋财害命,如果他被揭发,挖到地窖中的骸骨,罪证确凿,赵员外不只是身败名裂,而且还有杀头的大罪。

    可是刘老汉又犯难了,因为他知道赵员外财大气粗,何况他的儿子还在别的地方当县令,想扳倒他谈何容易,前几天熊县令还带些礼物来看望过赵员外呢。

    于是他说:“冯官人,我很同情你,可是你已经死了一年多,还是投胎去吧,我是一个帮工的老汉,如何能斗得过赵员外呢?

    如果没有万全之策,我可能没有办法帮你啊,我不贪图你所谓的厚报,你不用和我说了,我有命钱拿,没命花啊。”

    可是冯得彰又说道:“刘大哥,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我死事小,可是苦了我的娘子和我的儿子啊,他们见我迟迟没有回去,就结伴出来找我。

    谁知道途中遇到泥石流,我儿子为了救我娘子而死,因为我在地府见过我儿子,所以我知道,可是我现在不知道我娘子身在何处,她一个妇道人家,可怎么活下去啊?

    你说这个赵员外是不是害我不浅?让我一家三口死了两个,还有个女人在四处飘荡,如果我的冤屈再不能得到洗刷,可能我娘子也会死于非命啊,得彰求您了,刘大哥!”

    刘老汉闻听此言,怒火中烧,大骂赵员外,冯得彰赶忙让他小声点,小心隔墙有耳。

    刘老汉小声地说:“冯老弟,既然你叫我一声刘大哥,赵员外害你这么深,你放心,就算我豁出这条老命来,也会帮你讨回公道。

    可是县衙的熊县令和赵员外关系非同一般,我如何给你伸冤呢?我的老命搭进去了不要紧,可是你的冤屈该怎么办呢?对了,你说你的娘子来找你,他姓甚名谁?”

    冯得彰说道:“你弟妹姓张,名翠莲,你问这个做什么呢?莫非你见过她?”

    刘老汉听冯得彰说完,压低嗓音,惊呼道:“我真的遇到过你娘子了,我不仅遇到过她,我还将她安排在我表姐家住着,我表姐儿子儿媳在县城讨生活。

    平时就表姐一个人在家,你娘子梳洗打扮后,看言谈举止像个有钱人家的夫人,她去了刚好和她做个伴,做些针线活,一看就知道她精于女工。

    事情是这样的,上个月我去隔壁镇送货,遇到了一个女乞丐,被人欺负,我看着挺可怜的,就把自己的干粮和水给她了。

    可是她不仅是饿得那么简单,似乎还感染了风寒,挺严重的,我就带她去看了大夫,她说要跟我回去,可是我一个光棍汉,收留一个女子算怎么回事?

    我就把她送到我表姐家中,问她家住在哪里,姓甚名谁?她对我和我表姐千恩万谢后,只说了她家住庐州府巢县,姓张名翠莲。

    不过我问她来济南府做什么?她没有回答,只说来投奔亲戚的,结果亲戚搬走了,她无处容身,盘缠用完,靠乞讨为生。”

    冯得彰听刘老汉这么一说,痛哭了起来,感谢刘老汉帮助了他的娘子。

    他还说道:“刘大哥,您对我的大恩大德,小弟没齿难忘,我的娘子贤良淑德,也很聪明,想必他是担心我被害了,不敢声张,怕引来杀身之祸。

    还请你让我和她一见,她是被害人的苦主,也可以帮你一起替我伸冤啊。不过我不能见太阳光,如果带我出门,一定记得将我包起来啊。”

    一人一棍,聊了许久,困了之后,稍事休息,天微亮,刘老汉赶紧起床,拿旧衣服包住木棍去了表姐家,见到了张氏后,告诉了她实情,张氏抱着木棍放声痛哭。

    可是商量如何替冯得彰伸冤时,问题来了,他们怕斗不过赵员外,反而会因此遭受不白之冤。

    不过冯得彰说:“你们不要害怕,如今历城县的县令,已经换了新上任的曹县令,他为人刚正不阿,定会为我主持公道,不仅如此,他和赵员外也有深仇大恨。”

    冯得彰的话让刘老汉和张氏放下了心,他们二人带着木棍去了县城,找人写了诉状,击鼓鸣冤,可当刘老汉看到新上任的曹县令的时候,大吃一惊。

    因为他就是刘老汉路上遇到的那个骑马的书生,难道他侥幸活下来了?还当了县令?

    曹县令见到刘老汉也是大吃一惊,连忙让师爷和衙役退下,带着刘老汉和张氏到了后堂,单独见面,询问情况。

    刘老汉说完冯得彰的冤屈之后,又拿出木棍,让冯得彰和张氏一起诉说,说完之后。

    刘老汉跪倒磕头说道:“曹大人,草民知罪,昨天我见你被歹人截住,我实在是没能力帮你,只好尖叫一声,独自逃脱,你是怎么逃脱的呢?”

    曹县令扶起刘老汉说道:“刘老汉,莫要如此,当时的情况,你过来救我,只会罔顾性命,我怎么能怪你呢?

    不过你尖叫一声,帮了我,因为两个歹人跑了一个去找你。

    另外一个等他回来,所以没对我痛下毒手,等另外一个歹人回来时,暗地保护我的衙役及时赶到,救下了我,歹人被抓。

    我正愁没有证据定熊县令和赵员外的罪呢,你们来得正好,我即刻派人去捉拿已经离任的他,还有谋财害命的赵员外,为冯得彰洗刷冤屈。”

    原来熊县令和赵员外狼狈为奸,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曹县令一则确实是新官上任,二则带着重要的任务来的,他是奉了上面的命令来查办熊县令。

    熊县令得知此事后,发现曹县令一路微服私访,单人独骑来赴任,于是他来赵员外家商量如何中途截杀,他说自己不好露面,让赵员外想办法。

    曹县令中途被赵员外派的人截住,企图谋害,所幸因为刘老汉的尖叫而有所延误,曹县令安排的暗地保护的人及时赶到,救下了他。

    如此一来,曹县令命人去赵员外地窖挖出了冯得彰的骸骨,赵员外谋财害命罪证确凿,不仅如此,他派人谋害曹县令也是证据确凿。

    他虽然不是主谋,但是两罪并罚,赔偿张氏白银四千两,被判秋后问斩。

    赵员外的儿子虽然也是县令,但是他见父亲谋财害命证据确凿。他不仅没有帮自己的父亲,还和他划清了界限,断绝了关系,都没来见赵员外最后一面,因为他怕自己受到牵连。

    至于熊县令在任时的罪行,再加上企图谋杀朝廷命官,自然也是难逃一死。

    冯得彰的冤屈得已洗刷,他去投胎转世之前,对刘老汉和张氏说道:“娘子,我已经去世三年,如今我要投胎转世去了,刘大哥为人勤劳善良,忠厚正直。

    他至今未娶,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如今我们家中只剩下你一个人,你就跟刘大哥一起好好过吧。

    另外,你说你和儿子为了来寻找之前,家中的宅子和店铺都卖了,用来替我偿还那些追讨债务的人,所幸的是我们家的旧宅子你还没卖掉。

    我在屋内厨房的水缸下,我埋了白银三千五百两,以备不测,你带刘大哥回去一趟,将我的骸骨掩埋,一起去旧宅把银子挖出来,将旧宅子卖掉,加上赵员外赔偿我的银两,足够你和刘大哥一起过上好日子的了。”

    张氏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刘大哥心地善良,不仅收留了自己,还帮着丈夫洗刷了冤屈,这种恩情确实无以为报,更何况她在这个世上再无别的亲人。

    于是张氏和冯得彰含泪告别之后,带着刘老汉去了庐州府巢县,让冯德彰入土为安,回旧宅挖出银两,卖了旧宅,回到济南府历城县,在县城买了宅院和店铺。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刘老汉和张氏拜堂成亲,他们一起资助刘老汉表姐的儿子儿媳在县城扎根,买了宅子在刘老汉的附近,他们将刘老汉的表姐接到县城。

    两家人走动频繁,互相帮助,而张氏为刘老汉生了一儿一女,陪着刘老汉一起打理店铺,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刘老汉成了刘员外,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他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他们夫妻二人不忘行善积德,平时乐善好施,成为行善之家,幸福之家。

    可能是刘老汉的善良,和他行善积德,又或者是冯得彰替他在地府替他说情,或者是刘老汉的儿女孝顺,刘老何和张氏都活到九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故事完)

    声明:本故事旨在传承民间艺术,劝人弃恶行善,弘扬传统美德,与封建迷信无关,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

    笔者说:

    刘老汉,年过四十,被赵员外欺负,还常被人笑话说,他这一辈子会孤独终老,无人送终,忙碌一年,只得到一根木棍。

    可是刘老汉孝顺父母,勤劳善良,他不仅帮助含冤而死的冯得彰,还帮了出来寻找冯得彰的张氏,并且善待毛驴,毛驴关键时刻让他脱离险境,还自己回了家。

    刘老汉见到曹县令被人胁迫时,他虽然害怕,知道没办法救他,但是他故意尖叫,间接救了曹县令,最终他不仅没有孤独终老,还儿孙满堂,过上了幸福生活。

    正所谓“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人善人欺天不欺。”

    不过从刘老汉的经历来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会经历各种磨难,艰险,孝顺父母,勤劳善良,为人正直,必有福报,这才是他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您觉得呢?

    一、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 故事 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民间 传说 故事,欢迎查阅。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1

    很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农夫,他酿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坛一开,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飘逸着浓浓的酒香。种田的乡亲喝了老农夫酿造的米酒,干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劳累;赶路的喝了老农夫酿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觉得辛苦。

    人们对老农夫,从心底里喜欢,尊敬地称他为“田父”。田父的名字,随着他的酒香飘荡,传遍了四面八方。

    那时节,下八洞的八仙,各显神透过了东海,游玩了不少名山大川。这一天,闻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称奇。铁拐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对同伴嚷道:“错过这等好酒不喝,真枉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 其它 仙人一听正合心意,于是,有的打扮成贩茶商客,有的打扮成云游道士,一齐寻到九曲溪畔田父家里来喝酒。

    田父象往常一样,舀出自己的美酒,热情款待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连声称好,赞不绝口。他们虽然尝过仙家玉液,也尝过人间佳酿,却从来没有喝过武夷山农家如此香浓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这以后,八仙就不愿到别的地方游山玩水了。尤其是铁拐李,自喝过田父的米酒以后,可算找到“亲家”了,天天柱着拐杖,一瘸一瘸,到田父家买酒喝,喝完还要装一葫带走。日子久了,倒和田父交上了朋友。

    那天,铁拐李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红光,晃着脑袋问田父:“你怎样能酿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着远处的丹山回答:“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里长出的稻米酿造的。”

    铁拐李点点头:“还有呢?”

    田父指着门前的碧水回答:“这酒是取九曲溪里的甜美溪水酿造的。”

    铁拐李又点点头:“还有呢?”

    田父指着桌旁酒坛回答:“这酒是用遇林窑烧制的瓷坛酿造的。”

    铁拐李眼睛亮了,兴奋地叫起来:“好啊!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难怪你能酿出这么绝好的美酒!”他连连夸赞田父,高兴地手舞足蹈,竟忘记了还要和其它七仙一道去赴瑶池的蟠桃宴会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铁拐李,赶到瑶池的时候,蟠桃宴会已经开始了。只见一排排桌面上,摆着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满了喷香喷香的仙酒。众仙云集,杯觥交错,好一派热闹景象。那铁拐李赶忙坐入席中,举杯便喝,酒刚入口,却“哇”一声吐出来,筵席上的众仙都看懵了。

    王母见了觉得奇怪,便问八仙。铁拐李是个直性子的人,抢先答道:“你这瑶池琼酿算什么酒,还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

    正在这时,从武夷山飘来一阵酒香,萦绕在瑶池之上,宴会上众仙闻到,馋涎欲滴,那王母也禁不住直咂嘴巴,责备酿酒大仙,竟不如人间的一个农夫。酿酒大仙羞红了脸,半天说不出话来。

    铁拐李眼睛眨眨,对王母说:他愿与酿酒大仙一同去向田父买回一坛米酒,让众仙也尝尝人间佳酿,享享口福。王母这才转怒为喜,吩咐二人快去快回。

    二仙人飘然来到田父家中,铁拐李一五一十说明来意。田父听说仙人要喝凡酒,心里也乐了。

    田父说:“行,我送你一坛米酒就是了。”

    二仙大喜,铁拐李连声称谢,酿酒大仙抱起田父送的一坛美酒,辞别田父,急着赶回瑶池。

    那铁拐李腿脚不方便,又这样来回奔波,累得够呛。半路上,他只好叫酿酒大仙把酒先送回去,自己慢慢地走,但他再三交代:“这酒好,你千万要给我留几碗!”酿酒大仙一口答应,抱着酒坛先走了。

    王母见了武夷山田父的米酒,一尝果然美极了,真是名不虚传,十分高兴,命酿酒大仙斟给席上的众仙品尝。酿酒大仙只顾给大家斟酒,忘记了铁拐李的交代,等铁拐李到了,酒坛里的酒已经不多了。

    铁拐李回来,累得气喘吁吁,早想喝上几碗米酒解乏,一看他的酒碗空空的,再看酿酒大仙抱着酒坛给众仙斟酒的样貌,明白坛里没剩多少酒了,顿时怒从心起,火冒三丈,举起拐杖就打酿酒大仙。酿酒大仙慌忙躲闪,只听“当啷”一声,人没打到,倒打中了田父的酒坛。酿酒大仙抱不住,手一松,酒坛骨碌碌滚出瑶池,落到人间。

    真是巧,那酒坛不偏不倚,竟落到武夷山五曲南岸的山中。只是被铁拐李打裂了一道口子,剩下的米酒从裂缝涓涓流入九曲溪。

    之后这只酒坛化成了武夷山的一座奇峰,象根擎天柱,也象个石坛子,壮观极了。人们便叫它天柱峰,明白它的来历的人,都称它为酒坛峰。

    人们说,那酒坛里剩下的米酒,至今还日夜向九曲溪流淌,那酒香便也飘逸不尽。因此,用九曲溪水造的佳酿,美味芬芳,大家给它取了一个很美的名字“武夷流香”。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2

    在北京钟楼顶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钟声浑厚有力,宏亮绵长,方圆数里都能听到,堪称“古钟”。如此巨大的铜钟是如何铸造的呢传说钟楼原有一口铁钟,但声音不够宏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来铸钟。但是三年过去,铜钟仍然没能铸好。皇帝发怒了,斩了监铸太监,并限令八十天内铸好大钟,否则就把全体工匠处斩。

    负责铸钟的师傅姓华名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为铸这钟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耗尽了心血。这天回到家里,他嘴里仍然念叨着:“什么原因铸不了钟呢怕是缺什么东西吧!”这时,女儿华仙过来了。提起华仙那可真是个好姑娘,她自幼聪明伶俐,跟父亲学会了不少铜匠活儿。由于母亲早丧,她十四岁就挑起了家担。如今她十六岁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谁都夸老铜匠养了个好闺女。

    为铸钟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见状,忙上前说:“爹,是不是因为火候不到”老铜匠一拍大腿:“有道理!”转念一想:“但是,如何提高炉温呢”“我有办法。”华仙胸有成竹地说,“铸钟那天您带我去吧。铸钟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齐了,可炉温仍然上不去。

    眼见这最后一炉铜水又要失败,华严急得眼睛都红了。就在这时,一个姑娘突然从人群里飞奔出来,正是美丽的华仙。她穿一身红袄红裤,着一双绣花小红鞋。只见她冲到炉边,纵身跳进炉去。华严一把没抓住,只抓住一只绣花小鞋。刹时间,炉火升腾,铜水翻滚。老铜匠忍痛下令:“铸钟!”工匠们一齐努力,铜钟最后铸成了。

    为纪念这位献身铸钟的美丽姑娘,人们尊称她为“铸钟娘娘”。每逢风雨之夕,钟声凄凉悲切。这时,昔日北京城的妈妈们就会对孩子说:“睡觉吧,钟楼打钟啦,铸钟娘娘要她那只绣花鞋啦…。”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3

    大约在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长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部落。黄帝就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字叫轩辕。据说他一生下来就有非同一般的表现:七十天时会说话,几岁大的时候就懂得了许多道理。成人后,更加朴实敦厚、机敏神灵,且知识渊博、明辨是非。

    黄帝的部落最早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姬水附近,后来迁到河北涿鹿,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并且定居下来。和黄帝同时期的另一个重要部落的首领是炎帝,他和他的部落最早居住在我国西北的姜水附近。据说炎帝和黄帝还是近亲,只是黄帝的部落正在兴起,炎帝的部落却渐渐衰落。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部落,就是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叫蚩尤,带领部落生活在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交界的地方。传说蚩尤十分强悍,黑脸、红须、碧眼,力大无比,性情残暴,经常带领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攻打弱小的部落。

    他的八十一个兄弟被传得更神,个个具有猛兽的身体,长着铜头铁额,吃的全是沙石。他们随着蚩尤一起向黄河一带扩张,没有哪一个部落能够战胜他们。

    蚩尤侵入了炎帝的地方,炎帝奋起反抗,但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打得节节败退。

    黄帝分析形势,认为蚩尤战胜炎帝之后,一定会和自己开战。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于是,他先在涿鹿的郊野与炎帝开战,迫使炎帝归顺自己,与自己的部落合二为一,渐渐融合成华夏族。这就是“炎黄子孙”说法的由来。

    两股合力一形成,黄帝就和蚩尤在涿鹿广阔的原野摆开了战场。黄帝希望蚩尤向自己投降,可蚩尤哪里肯听,他一声号令,向黄帝的人马展开了攻击。

    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貔、貅、、虎等六种野兽,打仗的时候就把它们放出来。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可遇到训练有素的黄帝的军队,便不是对手了。

    很快,蚩尤败下阵来。

    蚩尤见势不妙,慌忙带上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黄帝一见,哪里肯轻易放过,带着人马便追。追杀中,忽然天昏地暗,黑雾迷漫,沙飞石走,风雨雷电,致使黄帝的队伍无法继续前进。原来,蚩尤请出了“风伯雨师”前来助阵。

    黄帝哪肯示弱,请来天女帮助,驱散了风雨,刹那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黄帝的军队在指南车的引导下,很快就追上了蚩尤,终于把他给杀死了。

    从此,黄帝统一了中原。

    中原统一之后,黄帝并未就此停手,他继续扩大自己的版图。向东,他抵达了海滨,登上了有名的泰山;向西,他到达了今天甘肃省境内的崆峒山;向南,他到达了长江边,登上了湘山;向北,他踏进了北方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他还在位于今天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的釜山接受了各部落首领的朝拜,从此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一位。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如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虽然不一定都是黄帝一个人发明的,但后人也乐于把这一切归功于他。

    黄帝居住在一座名叫“轩辕小丘”的小山旁,娶了嫘祖为妻。据传嫘祖亲自参加劳动,并教妇女们养蚕、缫丝、织帛。

    黄帝还有一个史官名叫仓颉,据说文字就是他创造的。

    黄帝共有十五个儿子,他和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叫青阳和昌意,他们的后代都分别掌控过整个华夏大地。

    黄帝死后,被尊为“华夏始祖”。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4

    古时候,人们为老人祝寿,是有男女之分的,男的挂男寿星图,女的则挂女寿星图。女寿星图上通常画的就是麻姑,因此称为《麻姑献寿》。画上的麻姑美若天仙,腾云驾雾;或是飘麻姑然行走于云端;或是双手托盘奉献寿礼:一壶美酒,数枚仙桃。酒是麻姑自己酿出来的长寿酒,桃则是王母娘娘所赠送的蟠桃;有时候是她肩挑一根细长的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旁边一个童子背着一个巨大的仙桃相随。但是,不管哪样的麻姑图,桃和酒总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在人们的心中,桃和酒都是长寿的象征,《麻姑献寿》图就是通过献桃与献酒来表现出献寿的。

    麻姑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后赵的一位少数民族姑娘。长得俊俏美丽,穿着光彩夺目的衣裳,头顶结一个大大的发髻,脑后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间。麻姑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心地善良,常常帮助穷苦的人。但是,麻姑的父亲却是性情暴虐、凶神恶煞、傲慢专横、心存歹毒,经常欺压老百姓的人。

    虽然她父亲名声不好,但是作为女儿的麻姑仍然很孝顺他。有一次,麻姑到山里去采果子,好不容易才摘得一个桃子。那时候,桃子可是水果中的上品,是非常难得的东西。麻姑自己舍不得吃,就把桃子揣在怀里,回家拿给父亲吃。

    麻姑拿着桃子往家里赶,忽然看到路边上围着一群人,于是她就好奇地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位身穿黄色衣衫老婆婆病倒在路旁,已经奄奄一息了。围观的人说:“这老婆婆肯定是饿坏了,要是能给她一点东西吃,或许还能活过来。可是这兵荒马乱的,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因而大家只是站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并没有人走回家去给这老婆婆拿什么吃的东西来。眼看老婆婆很快就不行了。麻姑实在看不过去了,赶忙从怀里拿出那个桃子来,蹲下身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着她。

    麻姑这是一个又大又甜、汁水很多的桃子,老婆婆吃了之后,很快就苏醒过来了。旁观的人忍不住地啧啧称赞麻姑心眼好,并说她定会得到好报的。

    老婆婆实在是太饿了,吃了桃子后,虽然醒过来了,但是还是没有力气,于是开口对麻姑说:“好孩子,太谢谢你了,请问你还能不能给我煮点粥汤喝呀?”

    那时正值灾荒,人们都只有不多的粮食,还有很多的人都因没有吃的而饿死了,所以粮食显得极为珍贵。但是,麻姑确实不忍老婆婆饿死,就爽快地答应道:“我这就给你去煮点东西来,您在这里等我一会儿。”说完麻姑就飞快地跑回家给老婆婆做粥去了。

    不巧,麻姑的事被父亲麻秋知道了,当他听说麻姑把桃子给老太婆吃了,而且还在给老太婆做粥,非常生气,就把麻姑关了起来,不准她出去。

    麻姑可是麻姑怎么也放心不下路边的老婆婆,等到半夜里,她的父亲睡着了,麻姑悄悄地端着粥出了门。可是等她来到白天老婆婆躺着的地方时,却不见老婆婆的一点影子。月光下,在老婆婆坐过的地方,有一个桃核留在那里。再也找不到老婆婆,麻姑只好捡起地上的桃核回了家。到家躺在床上,麻姑一合眼,就看见白天的那个老婆婆,仍然穿着黄色的衣衫,笑呵呵地朝她走了过来:“好孩子,委屈你了。你不用难过,我还好好的。以后我们也还有机会见面的。”说着,就飘然逝去了。

    早上,麻姑起床之后,就把晚上捡来的那颗桃核种在自家的院落子里。一个月之后,就长成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桃子树。第二年正月,桃树上就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麻姑用这些桃子来救济逃难的老人。奇怪的是这些老人吃了麻姑的桃子之后,不仅不觉得饿了,而且精神倍增,连以前的小毛病也没有了。麻姑也这才明白当初的那个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的,并不是一个要饭的叫化子。

    后来,麻姑的父亲麻秋因为打仗立了很大的功劳,皇帝封了他一个大官,并要他负责新建皇宫。麻秋为了早日修好皇宫,以便能到皇帝那里去邀功受赏。于是就拼命地奴役老百姓,让他们没日没夜地干活,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麻秋还规定,只有当鸡叫了时,老百姓才能有片刻的停歇。麻姑非常同情这些老百姓,于是到晚间的时候,她就躲在鸡窝边学鸡叫。这样,只要麻姑一叫,所有的鸡就会跟着叫起来,这样老百姓就有了休息的时间。可是这件事很快就被麻秋发现了。他查出来竟是自己的女麻姑献寿儿在妨碍自己的功名,十分的恼怒,便要狠狠地痛打女儿一顿。

    麻姑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山上去了。麻秋怒上加怒,决心烧山,要把女儿烧死。正在这危急的时刻。王母娘娘经过此地,她早就听说过麻姑做过很多好事,现在见她受到如此的灾难,当下就把麻姑救了出来,并收她为弟子。

    到了三月三日王母娘娘的诞辰,天间举行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都来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位花仙特来邀请麻姑一同参加。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为王母娘娘祝寿。麻姑没有带花,只带了一个极老的坛子,里边装的就是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成的寿酒。这酒特别的醇厚,一打开坛盖,立即浓香四溢。来祝寿的各路神仙都夸麻姑心灵手巧,赞王母娘娘有口福。王母娘娘也美美地赞扬了麻姑一番。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麻姑由此被王母娘娘封为“女寿仙”。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5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汉河西人。这是一个非常庸俗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游手好闲。但是,有时候,因为天天都吃喝玩乐,就也觉得十分无聊,闲得难受,所以又常常异想天开。

    有一天,他从外面鬼混回来,忽然就把自己独自关在一间屋子里,茶饭不思,累了就顺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家里人也不知道他怎么了,可是他又将房门从里边拴了,进不去,就只好由着他。到第三天的时候,吴刚突然从房里冲了出来,还背着一个收拾好的包袱。他与妻子道别道:“我要寻师学道去了。”说完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跨上马背,扬长而去。

    吴刚离家之后,他走访了不少的名山大川,到处去寻求高士名僧。可是因为他生性懒散惯了,不愿遵循太多的礼数,结果每到一处,学不了三五天就又离开,另找他处。有的修道高僧干脆就不肯收他为徒。这样,吴刚在外面晃悠了三年,还是一事无成。接着,他又有些怀念家里的妻子了,于是不顾长途的跋涉回家了。

    但是吴刚的妻子缘妇,在家里苦苦等了这么多年,见吴刚一个口信都从未捎回过家,觉到吴刚是没有什么盼头了,就和乡里的伯陵好上了。两个人结成夫妇,住在了一起,并且在吴刚外出学仙的时间里,还生了三个儿子。一家五口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这时候吴刚回来,对这个家来说完全是多余的了。

    等到吴刚推开自家的门,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马上就感到无比的愤慨和深深的侮辱。三个孩童在院子里叽叽喳喳地玩耍游戏。这是谁家的孩子呢?当他还在纳闷,就一眼看到妻子正在屋檐下的织布机前织布。他刚要过去跟妻子打过招呼,忽然看到在不远处的葡萄架下,一个陌生的男人在劈柴,他仔细一瞧,原来是同乡的伯陵。吴刚一切都明白了,他知道妻子在他走后,跟伯陵结了婚,还生了几个孩子!

    吴刚怒火冲天,一股无名的力量支撑着他,让他不顾一切地奔到伯陵的身后,拿起一根碗口粗的大木棍,对着伯陵的后脑就是一阵猛打。直打到伯陵头破血流,栽到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为止。吴刚还不肯罢手,把他平时的地痞脾性全拿了出来,提起双脚对着伯陵的头部乱踢,边踢边骂。在一旁的妻子缘妇,吓得惊呆了,早就停下了手里的织布机。可是她也觉得自己做了对不起丈夫的事,不敢上前去劝,又没有去叫左邻右舍,只是站在那里一个劲地哆嗦。三个孩子,看到这样一个蛮横的“乞丐”冲进家门就打自己的父亲,立刻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的哭惊动邻里的乡亲,吴刚家里一下就围满了人。可是,对于这事,各人褒贬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议论纷纷。

    乱轰轰的场面很快就吵到了已上天成仙的炎帝的耳朵里,炎帝就再也按忍不住了。原来,伯陵是炎帝子孙。吴刚杀了他的子孙,炎帝当然要责罚吴刚。后来,当他知道自己的子孙伯陵有不可轻恕的错误后,也就减轻了对吴刚的处罚。吴刚不是想成仙吗?那就让他到孤寂的月亮上去吧。于是炎帝就把吴刚赶到了寒冷、荒凉的月宫。

    月亮上果然很冷,吴刚一到上面就立刻感到寒意彻骨。在他的身边有一棵高有五百丈的桂树,树干大得一百个人也合抱不过来。树上结满了数不清的很小很小的花朵,花虽然小,可是异香扑鼻,特别浓郁。这桂树是天上独有的树,地上的后来也有了桂树,这是吴刚从天上偷到凡间来的。

    吴刚还如醉如痴地嗅着这花香,忽地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宫殿,写着“广寒宫”三个字。宫殿建得很华丽,但是,寒气逼人,好像这月亮上的寒气都是从那里迸放出来的。宫殿里还有一个异常美貌的嫦娥。吴刚正想走到近处看看嫦娥,不知一位什么天神飞了过来——这是炎帝派来监管他的天神辛。辛对他说:“吴刚,我是炎帝派来监督你的,给你一把斧子,你若是把这桂树砍倒了,就能回到你的妻子身边,要不然就永远也回不去了。”说完就扔下一把斧吴刚伐桂子给他。

    “这么粗的树干,叫我怎么砍得倒?”吴刚心里只有埋怨,埋怨炎帝的不公。也就不理这位天神的话,他把斧子踢到一边,就找个地方睡觉去了。

    吴刚这一睡就睡了七天,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浑身都是劲,就是无事可做。后来,他转念想:我这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这树虽然巨粗无比,但是只要我每天砍一点点,还是有出头之日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桂树刚被砍开一个小口,立马就又合上了。无论他怎能样拼命地砍,树干都能一下就回到原来的样子。但是吴刚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把对炎帝的不满全部发泄在这棵树上,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无休无止地砍,砍下来的木屑都堆出了好几座山。

    在地上的吴刚的妻子缘妇也深感负疚,就叫她的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等他们稍大的时候,就要他们到月亮上面去陪伴吴刚。又有人说,大儿子鼓变成了蟾蜍,二儿子变成了兔子,还有一个不知道变成了什么。又有的说,殳制作出了箭靶,鼓和延他们两却对乐具特别感兴趣,并自行研制成功了钟、磬等乐器,而且还创作了乐章,时常在月宫里演奏,所以有时候,当我们静静地在月下驻听时,还能听到仙乐飘飘。到了后来的唐明皇漫游月宫的广寒宫,听到他们的乐曲,就把它记了下来,当他回到了地上,就叫人又谱了出来,就成了历很有名的《霓裳羽衣曲》的由来。


    古代民间传说故事相关 文章 :

    ★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

    ★ 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合集

    ★ 中国古代短篇民间传说故事

    ★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传说故事

    ★ 关于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大全

    ★ 关于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大全

    ★ 经典的古代传说故事集锦

    ★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2020最新整合

    ★ 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

    二、你听过哪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故事?

    偷鸡不成蚀把米,意思是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如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那该俗语的原故事必然要来说说呀。

    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知道这句俗语,但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呀?


    “据说,在一个热闹的小镇上,有两个游手好闲的人,他们以偷盗为生。

    某天,他们听说有一家有钱人的院子里有一只膘肥体壮的大公鸡,两人心中一动,商量着把鸡偷出来尝尝。

    说干就干,两人商量好计划。

    于是,当天晚上两人翻墙进入了那家人的院子,但却没偷到鸡

    因为那只公鸡看到有人要来抓它,它一边咯咯叫,一边到处跑。

    小偷两人害怕把富人吵醒,而且二人也近不了公鸡的身,只能放弃,灰溜溜的逃走了。



    但是没吃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鸡肉,二人心里都有些不得劲。

    某天看到别人在喝酒,二人突发奇想:如果公鸡喝醉了,他们不就很容易抓住它了么?

    说行动就行动,二人连忙买来二两酒,把酒和米掺在一起,趁没人发现的时候,将这碗米放进了富人家的院子。

    二人就在院子附近等着,等到晚上二人再次翻墙入院。

    发现果不其然,公鸡吃了这碗米后,醉的站都站不起来。

    二人没费一点劲,顺利的偷到了鸡。

    鸡到手之后,他们来到之前自己找好的那片空地,将公鸡架在火上烧烤。

    不一会儿鸡肉被火烤后的焦香就飘了出来。

    他们闻着香喷喷的烤鸡香,商量着等会儿如何分这只鸡。



    但就在这时,那个富人带着一群人找鸡的声音在他们后方响起。

    二人吓的连忙逃离现场,连烤好的鸡都没时间管了。

    在二人逃走后,富人看到了被架在火上烤的自己家,心里十分难受,当即破口大骂。



    在富人的朋友里,有个酒楼的厨师,他闻着这么香的烤鸡,连忙撕下一块鸡肉品尝。

    并对富人说:“这只鸡怎么烤的这么香呢,我还从来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鸡。”

    他可以掏出两倍的价格买下烤鸡。

    富人一听很乐意,虽然少了一只鸡,但是拿到了钱,不亏。



    于是众人散去。

    后来,这个厨师朋友将鸡带回去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并且自己改造了一番,做出了一道名动江南的名菜。

    有不少人问这个厨师怎么想到这道菜的,厨师说了这个故事。



    众人听后,嘲笑这两个小偷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到现在,很多人会用“偷鸡不成蚀把米”去形容一个人没占到便宜还吃了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李广乐园)

    三、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故事有哪些?

    感谢邀请

    颜体柳体一字千年,你知道哪些关于我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

    本期渔樵就与小伙伴们聊聊柳公权刻苦学书法的故事吧。

    柳公权,晚唐大书法家,他小时候常因写不好大字而受到父亲的训斥,有一次甚至要动手打他,于是,柳公权赌气认真练起字来。

    常言道:“字无百日功”,时隔一年多,他的大字就大有起色,在同村相仿年龄的少年中,已经是首屈一指了,于是他父亲很高兴,柳公权自己也很得意。

    有一个仲夏的中午,同村的孩子们在一棵老槐树下比书法,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这时有个卖豆腐脑的老叟在树下乘凉,并饶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还不时插几句很风趣的话,孩子们都挺喜欢他,柳公权写好字后,就先将字给老叟看,老人接过纸来,见上面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老人看后便皱起了眉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虽然字写得不错,但小孩子如此骄傲,恐怕今后难成大器。老人沉吟片刻说道:“这字写得不好,像我的豆腐脑,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这种字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柳公权见老人把他的字说得一无是处,心中不痛快,他说:“别人都说我写的好,唯独你说差,我倒想让你写几个字,让我们看看你的本事!”

    老人并不计较孩子的态度,他摸了摸胡子说:“我老汉是个粗人,做豆腐还行,要论写字,可没这个本事。可是别忘了:山外有山。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比你的字强多了,不信?你就去看看。”

    老人说完,挑起担子走了。柳公权听说有人用脚写字都比他好,气得七窍生烟,决定到华原城亲眼看上一看。

    第二天,他五更就起了床,背上干粮袋就出发了。一口气赶了四十多里路到了华原城,一进城门,见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一块粗布布幌,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写得苍劲有力,雄健潇洒。

    待他从人群中挤到近前一看,更是吃惊非浅:一个又黑又瘦的老人正在写字,这个老人没有双臂,他赤脚坐在地上,左脚按纸,右脚夹着一支大笔正在写楹联,那种博大的气魄,不俗的气质震动了柳公权;挥洒自如的龙凤凤舞博得围观者的喝彩。

    至此,柳公权方信老人言之不谬,想起自己自以为是地卖弄,觉得惭愧万分,他向圈内走了几步便跪了下去,对“字画汤”说:“我是柳公权,愿意拜你为师,请师傅收我为徒,传给我写字的秘诀。“

    字画汤”忙将脚趾夹着的笔放在地上,缓缓地说:“我是个孤苦的废人,岂敢收徒为师。”公权苦苦哀求,跪在那里不起来。

    “字画汤”见这个小孩子这么诚恳好学,便用脚在地上展开一张纸,提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放下笔诚恳地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在风风雨雨中练了五十多年字。家中有个装八担水的水缸,为研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院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日日在池中洗砚,乃至池水变黑。尽管我下了如此功夫,离写好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叩谢了老人,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柳公权进了家门,马上研墨、铺纸开始练字。柳公权日复一日地发奋练字,磨得手上起了厚厚的茧子,磨得衣肘破了补了一层又一层。

    颜体字的厚重雄伟、磊落巍峨,欧体字的险劲瘦硬、精密俊逸,“字画汤”的奔腾豪放、大气磅礴,以及南派书法的潇洒妩媚、婉畅多姿,他都认真研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另外,柳公权还从字外下功夫:人家剥牛剔羊,他从旁边认真观看而从中受到启发,他还观察空中大雁,水中游鱼,麋鹿奔跑,骏马脱缰,他简直要把整个大自然都融注到书法艺术中了。

    终于,柳公权的书法自成一派,他本人也成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晚年隐居于华原城南的鹳鹊谷研习书法,刻苦练字,一直到87岁去世时为止。

    关于一根木棍的问题,通过《你听过哪些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故事?》、《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故事有哪些?》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一根木棍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一根木棍(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