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新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新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新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新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什么
  •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是什么意思?
  • 一、新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01 出处及原意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到,君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名句,意思是说,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这句话最开始的出处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而是西汉的刘安,他在《淮南子·主术训》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

    后来人们把其凝练为两个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广为流传。

    现代,很多人把这两句话当成座右铭,写成牌匾挂在客厅或者书房,用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静心养性。

    02 疑惑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有如大道之音直入灵魂,又如一股清泉直注心田,让人豁然开朗和明悟,从而充满了力量和方向。

    但同时也有一种疑惑。我从小坚持无欲则刚的处事原则,原本就有点清心寡欲,加之生活的圈子都是小地方,接触到的人们都是心思简单、生活质朴、为人单纯、知足常乐的老百姓。对这些人来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似乎不用努力就能达到,但他们大都非常平凡甚至平庸。

    因此,诸葛亮提倡的这种人生境界,到底是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不是适合于所有人?内心多少有点不明白。

    但是,对自己来说,这句话的确有力量,因此经常拿来激励自己,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情况。

    03 要么痛苦、要么无聊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提出人生幸福的三个终极选项,即个人自身、个人拥有物和别人对你的看法,其中自身是最关键最本质的决定因素。

    叔本华认为,人生幸福的两大宿敌是痛苦和无聊,而且当你幸运逃离了其中一端时,你就接近了另外一端。

    他说,“生活就像钟摆一般,在这两端之间激烈或者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

    究其根源,痛苦和无聊是一种双重对立的存在,一种是外部的或客观的,一种是内在的或主观的。比如贫穷饥饿会导致痛苦,但衣食无忧却会导致无聊。

    每个人都有烦恼,在痛苦面前人人平等,痛苦与个人的社会角色没有关系。

    人总是在苦难的两端来回摇摆,越是接近某一端,就距离另一端越远,而人的天性又会引导他,采取措施来对抗他可能遭受的不幸,也即远离无限接近的一端。

    我的理解就是,痛苦的人竭力远离痛苦,无聊的人竭力远离无聊

    空虚无聊只能靠精神财富来抵抗,而精神越富裕,则意味着感受力越高,也就越容易加大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体验,所以越不空虚,则意味着越容易痛苦。

    由此,叔本华写道:“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扰的生活”“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就越少,他人对其而言几乎没有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04 新的理解

    用叔本华的理论来看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理想。

    首先,诸葛亮属于精神富裕的睿智之人,其次他在物质和地位方面应有尽有,所以他应该是远离了空虚无聊的一端,而接近痛苦的另一端。

    至于他为什么而痛苦,可能是事业,可能是更高的追求,但是他提倡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好符合叔本华所说的“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扰的生活”。

    也就是说,这样的人生理想,适合于诸葛亮这样卓绝伟大的人物,他们一方面拥有地位、钱财和权力,另一方面又想摆脱这些俗物,去追寻内心的宁静和清雅,从而获得自在的幸福。

    但是,对于那些一事无成,或者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本身就已经被生活逼迫,学会了清心寡欲和知足常乐,就不能再强调淡泊和宁静,而是要反向而行,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和幸福。

    一介凡人,如果一定要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那么请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后半段,也就是“明志”和“致远”上,即放在“树立远大志向,取得久远成功”上。

    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肯定不是“淡泊”和“宁静”。就好比,一个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农夫,如果再淡泊和宁静,那就只能出家当和尚了。农夫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必须要给自己“打鸡血”,要么用欲望刺激自己,要么用痛苦折磨自己,使自己奋发图强。

    草根,不能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来激励自己,那样就用错了方向

    言者无罪,认识可能有所偏颇,大家是怎么理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

    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什么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意思是:人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二、“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或实现远大的目标。

    赏析:“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寥寥八字,竟然为天才的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经过人们一千八百多年的传颂,其影响力早已远远超过他的原创——《淮南子》,如果我们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轻易地做出“消极”“过时”“否定”等等的诠释,那只能说明我们自身的草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所体现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我国古代的哲人中,如孔子所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老子也明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它同“欲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不想有什么作为,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是什么意思?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出处:

    1、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译文:没有淡泊就不能显示美德,没有宁静就不能维护长久,没有宽大就不能容纳一切,没有仁慈就不能怀拥民众,没有公正就不能明断是非。

    2、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扩展资料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此联出自《三国演义》第37回,《三国演义》作于元末明初。而且这是小说家言,不足信。

    但是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联的来源就是这句话,但是是否在当时的草庐当中就有这副联,应当存疑。

    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此联可以看做是诸葛亮一生立身处世的写照,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道家哲理。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平仄极不和谐。

    关于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问题,通过《“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是什么意思?》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新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新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