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温故知新:稳经济政策结构简析及建议

温故知新:稳经济政策结构简析及建议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温故知新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温故知新:稳经济政策结构简析及建议和为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提几条建议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温故知新:稳经济政策结构简析及建议
  • 为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提几条建议
  • 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创新
  • 一、温故知新:稳经济政策结构简析及建议

    上半年国内经济经历了1、2月的良好开局,3、4月的疫情冲击,5,6月的低谷爬坡,其中既有短期波动因素的影响,也有长期制度因素的影响。 经济要实现在合理区间运行,要实现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的优先目标,要让经济发展回归健康的轨道,这不只是下半年的经济短期如何反弹的问题,更是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过去几轮经济下行的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政策手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各阶段面临的历史条件不尽相同,政策不可直接照搬使用,但温故而知新总会有所裨益。由于我国政府责任重大且权力和手段丰富,因此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相较于国外小政府国家来说也更加丰富。总体而言,从政策手段划分,我国政策体系可大致分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而这三种政策互相之间还可以组合使用;从政策受众角度划分,还可以将其分为全面政策、行业政策、特定群体政策三种,各项政策也可以与不同受众结合产生不同的细分政策,同时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也存在一些不能严格划分到上述框架中的政策。下表中对各项政策中有代表性的做了举例说明。

    在过去几轮经济危机中,各项政策可谓轮番上阵,我国政府也绞尽脑汁创新开发出了许多新型的政策,其中对于经济影响相对较大,且在过往经验中取得明显效果的,有下表所列的几种。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后,除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外,还大举投入4万亿基建项目和放松房地产购房限制,结果自然稳住了经济,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问题。再如2015年棚改货币化安置、供给侧改革等创新政策的出台,均对当时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2年以来,中国面临各种内忧外患,经济增速一度逼近0,在此背景下,政策空间和政策工具的担忧和讨论不绝于耳,为此,下文将详细梳理各项政策的详细工具并提出当下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希望可以有所启发。

    一 货币政策:继续以结构性为主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不同维度有三种分法:按照推出时间先后,可分为传统型工具与创新型工具;按照传导机制不同,可分为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按照是否有结构性功能,数量型工具还可以分为总量型和结构型。不过,近几年央行不断丰富工具组合,分类的边界已经逐渐模糊,降准既有全面降准、也有定向降准;再贷款既有传统型,也有创新型。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总体保持宽松,更多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做到“有进有退”,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与总量型政策工具形成了良好配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陆续增加了原有绿色再贷款的额度,加大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力度,推出了交通物流、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LPR改革方面,人民银行继续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调整机制,带动企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带动房贷利率下降,缓解地产行业销售下行压力。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水平与市场利率水平之间通常相差不大,不会对市场化的利率体系造成太大影响,且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有利于支持信贷平稳增长、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考虑到近期失业率抬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等,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均有所下降,或可继续下调5年期LPR。

    二 财政政策:需督促实物工作量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从减少收入和扩大支出两个部分,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在减少收入方面:5月25日的全国稳经济大盘会议要求“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返缴养老等3项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实施至2022年底”;6方面33项稳增长政策出台后,我国进一步加大留抵退税力度,在更多企业和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税,包括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政策等。4月以来留抵退税政策实施有力,助企纾困成效显现,上半年共有1.85万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已达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2.9倍。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落实落细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持续加快退税进度,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改善现金流,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提供强劲动力,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扩大消费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扩大支出方面:国务院在《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要求6月底前完成专项债发行以缓解财政压力,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完成专项债使用以拉动基建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下达时间早、发行进度快、重大项目优先支持、撬动投资作用明显。数据表明,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共支持超过2.38万个项目,其中,在建项目约1.1万个,新建项目约1.3万个,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完。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其中,科学技术、农林水、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7.3%、11.0%、7.7%、4.2%、3.6%。科学技术支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反映出财政在“十四五”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坚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提升创新能力的政策导向。另外,在撬动投资方面,上半年各地共安排超过24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专项债券项目市场化配套融资超过5300亿元,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半年,财政部需要督促各地做好专项债券发行收尾工作,督促地方及时拨付专项债券资金,压实项目单位责任,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多用以工代赈办法增加农民工打工机会。此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效能释放还有较大空间,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投资利润,同时也可减轻投资压力和债务负担。

    三 监管政策

    1.房地产行业短期解决“保交楼”

    4月经济触底后,促进房地产市场复苏,稳定经济大局,是房地产政策的重点。4月政治局会议指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5月,央行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20个基点,5年期LPR下调15BP,首套房利率和二套房利率达到近几年以来的最低点。与此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地方的房地产放松政策,对特定人群,例如引进人才、多孩家庭,也有特定的购房补贴,但普遍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下半年,政策面应进一步松绑房地产市场,继续因城施策,保障住房刚性需求。例如,对于一二线城市,住房刚需大,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开改善性住房的贷款支持;进一步加大针对二孩家庭、人才购房和新市民购房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放松二套购房政策等。但在7月“断供”风波后,银保监会要求“千方百计保交楼”,短期内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重心将向“保交楼”倾斜。具体而言,一是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既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又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坚持摸清情况、精准施策,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协助推进项目快复工、早复工、早交付。三是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加强与客户沟通,个性化地满足居民客户的不同需求。四是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租赁住房建设,支持项目并购重组,以新市民和城镇年轻人为重点,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型客户住房需求,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2.消费刺激可再扩大范围

    消费是经济的主拉动力,是当前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轨的重要发力点,促消费政策应该能出尽出。从以往经验来看,汽车刺激在拉动消费和复苏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今年,尤其是3月份疫情以来,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加大了汽车刺激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商务部公布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涉及26家车企的71款车型,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八成(61款)。商务部同有关部门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汽车市场持续稳定发展,重点在两个方面:稳增量,增加新车消费;盘活存量,扩大二手车流通。5 月以来,陆续有湖北、上海、深圳、沈阳、长春等省市出台政策来促进汽车消费。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2万个牌照;上海市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10000元补贴。作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中央、地方政府对促进汽车消费一起发力,政策刺激的力度将非常有利于带动消费的快速复苏,后续应该有更多地方及更多的政策和措施出台。

    此外,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支持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支持废旧家电回收等,即有利于推动大宗的商品消费,也与转型绿色能源的长期目标相契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和家电生产、流通、回收等企业应各自发挥作用,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等方式,让政策的红利惠及更多的企业和群众,全面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地方应统筹利用好财政专项资金,改造提升乡村家电销售、配送、维修、回收网点,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3.以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为新增长点

    除了支持房地产、消费等传统的经济增长点,考虑到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同时大力支持以新能源、数字经济为主的新增长点。“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国家级新能源政策频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了各类非化石能源的资源潜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多种因素,围绕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新技术等深度融合,推动扎实有效的行动保障规划全面落地。下半年,在新能源方面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切入点:一是加强源头防控,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围绕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领域推动协同增效;三是开展模式创新,在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层面组织实施协同创新试点。

    数字经济是第二个新增长点。上半年,国家对平台进行了大力监管,加大了对科技巨头的打击力度,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与房地产类似,监管主要聚焦在互联网平台遵守反垄断和其他法规的问题上,以促进行业的长期良性发展。下半年,政策可以结合短期保就业、促需求、稳增长和长期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支持相关领域的规范健康发展:一方面,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鼓励平台企业开展模式创新。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因疫情而设置的管控措施应逐步放开,政策目标从疫情纾困过渡到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所有的行业都应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在下半年,从主要几个方面来看:货币政策应继续以结构性工具调整为主,适当下调市场利率;财政政策应督促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扩大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效用范围;房地产行业短期“保交楼”,中期保障住房刚需,长期健康发展;以汽车、家电为主的大宗商品消费的刺激范围下沉、力度加大;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增长点,目前虽然只是概念主题,并非总量,但应充分尊重企业家精神,加强法治,给市场自由,鼓励科技技术创新,形成良性的行业发展环境,为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源自中融研究

    一、为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提几条建议

    政策建议:
    (一)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既要顺应趋势的变化,也要考虑经济发展“底线”(就业)的需要。我
    们赞同将2015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到7%左右。理由有:一是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经济规模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年均增速达
    7.2%就能完成这一目标,而前四年(2011-2014年)我国GDP年均增速为8.1%,据我们测算,未来6年年均增速为6.5%,就能实际上述目
    标。而且7%左右的目标也是与“十二五”规划相一致。二是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对就业增长形成很强的支撑作用,目前7%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量比10
    年前10%以上的经济增长还多。三是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调整相比,我们对经济增长目标调整仍然是缓慢的或温和的。2008年之间的30年,我国GDP年均
    增长9.9%,最近三年平均为7.7%,降2.2个百分点,但经济目标仅调整0.5个百分点,从8%左右降至7.5%左右,再调0.5个百分点,加总也仅
    调整1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的实际看,社会对此的承受力在增强,市场主体都在做很好的适应,逐步认可了倒逼机制对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四是将经济增长目标适
    度下调,可以适度减轻稳增长压力,为调结构、促改革创造更大的空间。

    坚持“一积极一稳健”宏观经济政策,并适当增加灵活性。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财政政策,既要继续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又
    要注重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一是把握年赤字率低于3%的警界线,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二是继续盘活财政存量,将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结合,化解地方性债务
    风险与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结合,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渠道。三是出台更多既能解决企业当前困难和促进未来长远的定向调控措施。如将严
    格预算结余的财政资金(据前期媒体报告今年末有4万亿财政资金花不出去)用于对中小企业减税和财政贴息。各级政府还可拿出一笔财政资金按成本加适度利润价
    格收购处于困境中的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已建住房,用于替代保障房建设任务。货币政策要在坚持稳健的同时增加灵活性。坚定地不搞强刺激的货币政策,但要加强短
    期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发挥金融货币定向调控作用。明年广义货币供应量预期增长13%左右。央行应继续强化对短期流动性的安全管理,防止再次出现新的“钱
    荒”,处理好金融改革、金融结构优化与防风险的关系。金融政策定向调控的重点仍要放在中小企业上,采取更多措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一些暂时遇到经营
    困难但总体健康的高负债企业给予特别的金融救助。2014年要在出台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同时,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并加大力度支持民资银行的发展。

    (二)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国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由大变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的最有效途径。重点是:(1)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既包括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包括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加大体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把健康、休闲
    旅游、文化等培育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长江交通运输走廊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带动东中西、南北的经济融合,以优化产业和区域交通一体化为核心,促
    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2)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主要方向是深化国企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3)着力推动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显著提高一些战略性产业(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已形成一
    定新的优势产业(如高铁、光伏产业、造船业和支线飞机)继续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跨部门、跨行业兼并重组,对民营资本的兼并重组提供更多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支
    持。(4)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以户籍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城镇
    化水平和质量。加快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在新常态下,服务业是结构升级、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分配的重要渠道。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的短板,目前发展速度仍偏
    低,主要是受到各种体制机制和政策的限制,必须从改革和开放两方面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劲推进力,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要像过去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
    发展,把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与促进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三)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努力实现改革的重大突破。继续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重点清理取消不必要的生产经营准入限制、行业管理规定,进一步修订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范企业投资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环节,逐步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全面推进和落实中央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全面清理专
    项转移支付项目,提出压缩专项转移资金、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数量和项目清单,确定改革的时间表。加快房产税、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和实施。扩大地方债的试点
    范围和规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央确定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落实和取得成果。抓紧制定和实施国企改革和资源品价格改革,对国企改革要加快确定路线图和时
    间表,并尽快推进落实;资源品价格改革,不仅要全面放开资源品价格,而且相应的税收改革要同步推进,资源税全面改为从价征收。

    (四)进一步做好强基础、惠民生的工作。加强农业和公共基础设设。继续加大扶农惠农优农政策力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支
    持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补生态环保的短板。加强生态保护和染污治理,特别是治理雾霾,不仅
    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大发展,为推进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五)定规划谋长远。2015年是规划年,而且“十三五”规划具有“承上起下”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100年目标的冲刺阶段。
    “十三五”规划既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划,也是一个全面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的规划,以此推进我国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目标的实现。要认真总结过去几年的经
    验,认真研究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趋势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
    级板,努力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方向,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进行战略谋划。

    二、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构筑完善、高效的实现机制。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既有的约束条件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只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必须在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二是集群式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全面的结构优化主要包括: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多区域增长极的共同协调发展;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推进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的结构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优化。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知识经济成为一个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独立经济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这是当今经济结构诸多变化中最根本性、最基础性的变化,它的发展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二元经济的发展方式。这具体表现在:一、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民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并不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培训,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农民转向新经济部门都需要经过教育和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被突出出来,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都需要给予重新认识,这正是需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所在。二、资本的流动机制。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资本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流动,待工业部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流向农业,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由于面临着工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任务,这就需要资本在两个部门间实施合理的配置。应选择的正确战略是: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互动。三、市场实现机制。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工业化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扩张,而在三元经济条件下,由于知识经济部门的产品主要是技术和知识,它的应用将主要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需求,这就需要在知识经济部门与传统经济部门之间构建共生共荣的关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努力实现3个转变:一是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的贡献却不高。为此,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千方百计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二是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原本就存在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还在继续强化,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却较低,这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在要素投入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传统增长模式下,一方面,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绝对量连年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绝对量过大;另一方面,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一些领域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名牌,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去换取微薄利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重要要求。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结构调整方面迈出了令人欣喜的步伐,但总的来说,我国的产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十二五”时期,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进一步优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配置比例,并以扩大内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而要真正启动内需,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借助城镇化进一步拓展持续发展的空间。调整经济结构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此,我们要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同时,还要使服务业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其次,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尽管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列世界前茅,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寻找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其三,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十一五”期间,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我们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让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其四,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这些年来,我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不断加大节能环保投资力度,支持兴建了一批重大的节能环保工程,同时又淘汰了大量的落后产能,使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循环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消费方式正在形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有效地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转变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最后,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实践表明,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症结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推动科学发展根本上要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是改革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目的,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调整和重组过程中,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到2008年,长期积累的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基本完成;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_100家。

    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创新

    1、突出供给思维,应对潜在增长下滑。
    2、明确“上限”“下限”和“底线”完善区间调控
    3、理解经济异质性与增长非均衡重视结构性调控
    4、牵手”战略规划与财政货币政策拓宽宏观调控视野
    5、确立调控新指挥棒重启地方竞争
    6、考量利益博弈把握宏观调控政治经济学
    7、关注大国溢出效应践行负责任的宏观政策
    8、尊重“市场决定论”宏观调控不能包打天下
    9、推进“机制化”建设构筑宏观调控基本遵循
    拓展资料:
    1、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长期减速,因此供给管理思维更加重要。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在人口与劳动力、资本与金融、资源与产权、技术与创新、制度与分工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供给约束”。只有放宽人口计划生育、放宽户籍制度、减少资本和金融管制、优化土地和资源产权结构,才能提高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推进国有企业等低效领域的体制改革。
    2、经济运行中的许多问题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供给思维。例如,产能过剩。从产能过剩的原因来看,虽然有周期性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和供给方面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为了获得产业优惠待遇而加大支持和竞争(如提供土地、资本、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导致产业政策取向趋同,从而导致区域间产业结构更加普遍的同质化,进而导致大量的产能过剩。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还需要突出供给管理的思路。
    3、强调供给思维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但扩大需求有时依赖于供给管理。在经济低迷时期,扩大需求是必要的,但仅仅依靠需求管理来扩大内需是不够的。扩大内需靠投资和消费。就投资需求而言,主要问题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在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这方面,需要调整投资结构。就消费需求而言,如果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改变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就难以实现扩大消费需求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扩大内需不仅仅是需求管理,更需要供给管理。应减少微观主体对需求扩张政策的严重依赖,充分发挥供给政策的激励作用,注重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温故知新的问题,通过《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创新》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温故知新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温故知新(3)

    相关阅读

    • 温故知新:稳经济政策结构简析及建议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温故知新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温故知新:稳经济政策结构简析及建议和为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提几条建议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 学习强国,温故知新—2022.9.19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温故知新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学习强国,温故知新—2022.9.19和学习强国系统维护要多久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 「国学赏析」论语细品-温故知新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国学赏析」论语细品-温故知新和温故知新的故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 六年级语文作文,生活中的小窍门

    • 158文章网作文写作
    • 生活中的小事在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小事,我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比如妈妈提醒我写字姿势要端正,我却不以为然,还时不时回一两句……我的观点认为小事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