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千年烽烟与叙利亚古文明

千年烽烟与叙利亚古文明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三月七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千年烽烟与叙利亚古文明和4大文明古国是如何被断代的,为什么会被断?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千年烽烟与叙利亚古文明
  • 4大文明古国是如何被断代的,为什么会被断?
  • 古埃及烽烟四起的原因有哪些?
  • 世界上消失的古文明有那些??
  • 一、千年烽烟与叙利亚古文明

    作者:穆宏燕(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

    近日,在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今日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早在上古时期,叙利亚地区就是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水陆贸易商道的必经之地。各种物资从波斯湾经幼发拉底河上溯,抵达马里城邦(现今叙利亚境内),之后转陆路抵达地中海东岸。活跃的商贸活动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曾出现过不少强大的古城邦国,马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商贸繁荣之地,往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上古时期起,叙利亚地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及至罗马帝国时期,叙利亚地区又是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与安息帝国和萨珊帝国交锋的前沿。因此,叙利亚考古发掘出很多古城遗址,有着非常丰富的古代文物。

    在叙利亚泰尔·阿赫马尔发现的亚述帝国时期的壁画资料图片

    Ⅰ.古亚述时期

    在上古时期,叙利亚地区也被称为“上美索不达米亚”,意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地区,该地区范围大致包括现今叙利亚、伊拉克北部、黎巴嫩、土耳其东南部,也被称为“大叙利亚地区”。最早进入该地区并建立政权的是闪族人的一支阿摩利人。从公元前3千纪的后期开始,阿摩利人从叙利亚西部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规模迁徙。阿摩利人的族长沙玛什·阿达德一世原本是古亚述王国的雇佣军首领,他率军帮助古亚述王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攻城略地,征服了叙利亚大部分地区、安纳托利亚东部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之后,沙玛什·阿达德窃取古亚述王国的王位,自己做了亚述国王(公元前1808—公元前1783年在位)。

    在沙玛什·阿达德一世统治时期,古亚述王国开始向外扩张,建立了一个被称为“上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国家。现存沙玛什·阿达德一世时代的遗迹是他在亚述城修建的恩利尔神庙,考古学家们发现神庙的许多砖块和物品上都刻有“沙玛什·阿达德一世,阿淑尔神庙的建造者”的铭文,他还声称自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土地的统一者”。上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强大使得南部的古巴比伦著名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在位)在其统治的初期也不得不对沙玛什·阿达德低声下气。

    沙玛什·阿达德在西部最强劲的对手就是马里城邦。马里,即现在叙利亚境内的特尔·哈利利,位于叙利亚的阿布·卡马尔西北部11公里处。马里王国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十分重要的一个城邦国,它扼守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商路要道。沙玛什·阿达德长期觊觎马里的富庶和战略地位,数次出兵想征服马里未果。但在公元前1791年,沙玛什·阿达德最终赢得胜利,占领马里,将马里并入上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版图。

    马里城邦的遗址是1933年—1938年间法国考古学家发现的。根据考古发掘资料,马里王国在公元前2千纪的初期达到鼎盛。考古发掘的文物有雕刻的石像、壁画和青铜器,还有重要的宫殿和神庙。这些考古发掘的文物揭示了当时马里王国的富庶。在此次叙利亚文物精品展中,便有发现于马里古城沙玛什(太阳神)神庙的珍珠母贝镶嵌画。这种源于两河流域的镶嵌艺术对后来古希腊和希腊化罗马艺术中的马赛克镶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里总督埃比二世雕像资料图片

    Ⅱ.米坦尼时期

    沙玛什·阿达德去世之后,“上美索不达米亚王国”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胡里人(亦称胡里安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建立的米坦尼王国。早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胡里人就已经进入了叙利亚地区。公元前1500年,胡里人建立米坦尼王国,统治中心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北部的瓦舒坎尼(该城具体位置至今不详),公元前14世纪米坦尼的国力达到顶峰,当时占有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叙利亚北部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

    米坦尼向南部扩张的时候,正值埃及第十八王朝著名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14年—公元前1425年)当政。图特摩斯三世被后世誉为“埃及的拿破仑”,是一代枭雄,在他统治时期埃及开始向外扩张。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埃及军队从南部推进到大叙利亚地区的时候,米坦尼与之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为争夺迦南地区(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打得难分难解。公元前15世纪末,两个竞争对手结束彼此间的敌对并结成同盟,因为他们需要共同对付一个新崛起的力量——来自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赫梯王国。

    赫梯人是古印欧雅利安人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随着印欧民族的迁徙迁居到安纳托利亚高原。赫梯人是西亚地区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民族,对冶铁技术的掌握使其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于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200年间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形成赫梯王国。赫梯人有自己的独特楔形文字系统,但其浮雕艺术风格与美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基本一致。

    公元前14世纪末,米坦尼国王舒塔尔那二世死后,米坦尼王国立即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王子们为了争夺王位而展开内战。而公元前1375年赫梯王国出现了一位强有力的君主苏皮鲁留马,趁米坦尼王国发生内乱之际,苏皮鲁留马发动了入侵米坦尼的战争。

    公元前1370年,赫梯与米坦尼展开大战,赫梯攻克了米坦尼的首都瓦舒坎尼,米坦尼从此开始国势衰落。公元前1350年,亚述的阿淑尔·乌巴里特一世(公元前1365—公元前1330年在位)与赫梯联姻,开始攻击米坦尼。亚述国王向当时的强国埃及派遣大使,被埃及接受。这标志着亚述重新崛起,再次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舞台上,而米坦尼王国一落千丈。

    胡里人采用两河流域的阿卡德楔形文字作为记录他们自己语言的文字。1983年,在现今土耳其的哈图萨发现了不少胡里人楔形文字的石碑和赫梯楔形文字的译本。其中有米坦尼国王图什拉塔写给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书信。这一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了米坦尼在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从叙利亚地区已经到达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地区。作为一个政治力量,胡里人或许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长河中并不十分重要,但在文明史上他们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胡里人采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古巴比伦的宗教神话体系,并把它们直接传播给赫梯人和希伯来人。此后希腊人部分继承了这份文明遗产。

    浮雕《罗马皇帝瓦莱里安跪在沙普尔一世战马前投降》资料图片

    Ⅲ.新亚述到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9世纪开始,亚述再度复兴,进入历史上的第三个时期也是最辉煌的时期,即新亚述时期,也称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在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年—公元前859年在位)开始向东部扩张,先进攻扎格罗斯山脉的山地部落,后进攻米底部落,之后又挥师向西征服了叙利亚地区,把自己的领土一直扩展到地中海海边。亚述帝国的鼎盛时期是在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05年在位)统治时期,疆域被扩大到极致。

    亚述是一个军事帝国,为了渲染战争胜利,亚述人将美索不达米亚浮雕艺术发展到巅峰。亚述存世的艺术品多为表现战争及猎狮的浮雕,而壁画很少,只有现今叙利亚境内的泰尔·阿赫马尔遗址残留有约130米的壁画,属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4年—公元前727年在位)时期。此次叙利亚精品展便有其中一幅壁画截图,现收藏在叙利亚阿勒颇博物馆。该壁画截图描绘的是两位男子胸部以上半身像,用粗黑线条勾画,人物浓眉大眼、头系发带、须发茂密,须发中隐约可见螺旋卷纹,具有与亚述浮雕艺术一致的风格。

    鼎盛时期之后,亚述帝国开始逐步衰落。公元前614年,在米底人和闪族迦勒底人的联合夹击之下,亚述的千年古都亚述城沦陷;公元前612年,有“狮穴”之称的亚述新都尼尼微沦陷;公元前605年,米底和迦勒底联军攻克亚述军队的最后一个据点卡尔赫米什,亚述王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叙利亚地区属于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统治疆域内,基本上平安无战事。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东征击败阿契美尼德王朝,占据了整个西亚地区,由此开始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英年早逝,他的三位将领瓜分了他南征北战打下的广阔疆域。其中,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西部由安提柯一世继承,建立安提柯王朝;从波斯到叙利亚东部则由塞琉古一世继承,建立塞琉古王朝,是当时希腊化国家中版图最大的王朝,历史上又称为叙利亚王朝,其中叙利亚地区中国史书称为条支;埃及地区由托勒密一世继承,建立托勒密王朝。由此,叙利亚地区一分为二,成为东西两大帝国争锋的前沿地带,战火连连。

    罗马皇帝图拉真资料图片

    Ⅳ.罗马与安息时期

    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的希腊化时期至13世纪末西方十字军东征结束,安条克这座历史名城一直是叙利亚地区乃至整个地中海东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罗马帝国时期,安条克成为罗马与安息来回争夺的焦点城市;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安条克又成为十字军与阿拉伯帝国来回争夺的焦点,西方十字军一度在该地建立了安条克公国(1098年—1268年),其领土包括现今叙利亚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

    从安条克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十分丰富,而古城建筑融希腊、罗马、安息艺术风格为一体。在安条克古城的一个墓园,有数块公元1至2世纪的刻有希腊文的墓碑,墓碑上的人物或站立或半躺在卧榻上,人物发式、衣物样式、卧榻样式等均为古希腊式。而在安条克古城墙附近出土的人物头像所戴的帽子,既有古罗马风格,也有安息风格。文物上不同的文化印记充分体现了安条克古城在各大帝国争夺中的历史变迁。

    此次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中的几尊石灰石墓葬雕像均来自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人物雕像注重写实的浓郁罗马风格提醒着人们这一地区的主人是谁。

    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如日中天,三个显赫人物庞培、恺撒、克拉苏同时登台,被称为“罗马三巨头”。他们驰骋地中海沿岸,所向披靡,完全占据了叙利亚地区,还试图进一步向东扩张,但是遭遇来自安息王朝(西方称“帕提亚王朝”)的强有力的挑战。克拉苏于公元前53年带兵入侵安息王朝,双方在卡莱(幼发拉底河以东约50公里处)展开大战。安息以不足2万的兵力大破罗马4万大军,这一战役成为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7个罗马军团基本全军覆灭,克拉苏战死,罗马军团的神圣徽章——圣鹰徽章也被安息人抢走。卡莱战役之后安息乘胜西扩,把叙利亚东部地区据为己有。公元前36年,罗马著名的年轻统帅安东尼再度对安息用兵,意图夺回丢失的叙利亚领土,但同样遭遇惨败。至此,罗马向东方扩张的势头被安息遏制,叙利亚地区的一半被安息所掌控。

    屋大维(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执政时期,罗马朝野上下一致要求和安息开战以雪卡莱之耻,不过屋大维明白和安息作战的胜算太小。这时,安息的一名王子不巧被人挟持到罗马帝国的叙利亚控制区,成为罗马人的俘虏。屋大维抓住这个契机,通过外交斡旋谈判,以归还王子作为条件,终于使卡莱战役中的罗马战俘获得释放,并使罗马军团被缴获的神圣鹰徽得以归还。是时,卡莱战役已过去20余年。

    罗马皇帝图拉真(公元98年—公元117年在位)统治时期再次向东扩张,于公元114年杀害了臣属于安息王朝的亚美尼亚国王继承人,并将亚美尼亚变成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由此,安息王朝再次与罗马帝国开战。图拉真在公元117年亲自指挥了围攻哈特拉的行动。

    哈特拉位于现今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市西南50公里处,古代属于大叙利亚地区。公元前1世纪,安息人占据此地,2世纪,城市已经颇具规模,并成为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抗衡的军事要塞。图拉真围攻哈特拉,久攻不下,反被安息王朝的守卫军队击溃。图拉真只好撤退回属于罗马帝国疆域的叙利亚境内。罗马人征服安息王朝的梦想再次破灭。

    哈特拉城由石块砌成,四面各有一个城楼,威武挺拔;城内建造有多座太阳神庙宇,它们建在一块长方形的圣地上;由7座大门组成的围墙围绕着圣地,两边厢廊由巨大的石柱支撑,气势恢弘。整个建筑群是希腊化后期建筑与罗马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其装饰色彩又不乏东方的韵味。遗憾的是,2015年3月7日该古城遗址被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严重摧毁,堪称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

    Ⅴ.萨珊波斯、拜占庭到阿拉伯时期

    公元224年,萨珊王朝建立,罗马帝国趁其朝代更迭之际,完全占领叙利亚地区。萨珊国王沙普尔一世(公元239年—公元272年在位)登基后对罗马发动多次攻势,又重新夺回了叙利亚重镇安条克。公元260年,沙普尔一世在埃德萨(位于现今叙利亚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战役中大败罗马军团,并且俘虏了罗马皇帝瓦莱里安(公元253年—公元260年在位)。这对罗马帝国来说是最耻辱的一场战斗,瓦莱里安终其一生在萨珊王朝做苦役,直到病死。而沙普尔一世则命工匠在法尔斯地区的纳格什·鲁斯坦姆山崖上雕刻了瓦莱里安跪在沙普尔一世战马前投降这一历史场景的著名浮雕。

    萨珊波斯帝国的势力扩及小亚细亚东部,而瓦莱里安兵败被俘使得罗马帝国威望一落千丈,罗马各地军团纷纷拥兵自立,出现“三十僭主”。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受北方蛮族入侵,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北方蛮族反复入侵下,终于灭亡。

    萨珊波斯帝国在霍斯陆一世(公元531年—公元579年在位)统治期间走向鼎盛并向西征伐,意图征服叙利亚全境。公元52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即著名的查士丁尼大帝)登基。为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对内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向东举兵扩张,同样意图征服叙利亚全境。两位雄主在叙利亚地区展开了新一轮罗马-波斯战争。双方先后展开了四次大规模的争霸战,最终结果皆是波斯大获全胜,拜占庭割地赔款。霍斯陆一世的孙子霍斯陆二世(公元591年—公元628年在位)继位之后,于公元602年对拜占庭发动战争,终于把叙利亚地区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先后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叙利亚、安条克、大马士革、耶路撒冷,最后于公元619年占领埃及。至此,萨珊波斯帝国的版图达至极盛。

    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双方交战数百次,叙利亚地区始终是战争的漩涡中心。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拉锯战,战争严重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力量。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由此大大削弱,以致后来无力抵御阿拉伯人的入侵。萨珊波斯经此长期战争更是元气大伤,大厦根基动摇。公元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大军所灭。之后,阿拉伯人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都城,建立了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公元661年-公元750年),从此叙利亚成为阿拉伯世界中的一员。

    原本住帐篷的阿拉伯人在征服萨珊波斯之后,被波斯建筑艺术所征服,在大马士革修建了很多波斯式建筑。随着波斯的伊斯兰化,这些建筑亦被称为伊斯兰建筑。大马士革清真寺是其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坐落于大马士革老城中央,建于公元705年倭马亚王朝时期。叙利亚早期的伊斯兰建筑主要集中在大马士革老城区,然而很多老建筑在战火中成了废墟,甚为遗憾。

    在西方十字军东征时期(1096年—1291年),叙利亚地区一直是阿拉伯与西方较量的前沿地带。在伊斯兰世界内部,叙利亚地区又一直是以阿拉伯为代表的逊尼派和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两大派的交锋地带,教派冲突此起彼伏。在现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特别是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中,叙利亚始终是前线地带,硝烟弥漫,战火至今未散。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1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4大文明古国是如何被断代的,为什么会被断?

    1.古巴比伦文明的兴衰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曾经诞生过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这块广袤肥美的平原,由发源于小亚细亚山地的两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在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幼发拉底河高于底格里斯河,人们很容易用幼发拉底河的水灌溉农田,然后灌溉水排入底格里斯河,再流人大海。良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发达的农业,农业的发展又带来了繁荣昌盛,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宏伟的城邦。从公元前500多年开始,巴比伦文明逐渐走向毁灭并被埋藏在沙漠下将近2 000年,变成了历史遗迹。古巴比伦文明的败落曾经是一个秘密,而地理学和生态学专家对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古巴比伦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由于古巴比伦人对森林的破坏,加之地中海的气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沟渠严重淤塞。为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开挖新的灌溉渠道,而这些灌溉渠道又重新淤积。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水越来越难以流人农田。一方面,森林和水系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伦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洗田。由于缺少排水系统,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罩上了一层又厚又白的“盐”外套,使淤泥和土地盐渍化。生态的恶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高大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们被迫离开家园而坍塌。如今在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已是满目荒凉。

    2.埃及文明的衰亡:
    埃及到了二十王朝以后,一系列的奴隶起义导致国力衰竭,开始了跨越5个王朝的第三中间时期(前1070年-前664年),其间的王朝有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王朝。埃及自第二十六王朝进入古埃及后期,最终在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所灭,古埃及时代结束了。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和第三十一王朝,埃及二十六王朝后裔反抗波斯人成功和内战,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王朝。前332年埃及又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统治,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托勒密一世占领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也被称为法老,但当时的埃及已经是彻底在外族人的统治下了。

    3.古印度文明衰落之谜:
    通常意义上认为,古印度的文明时代是从公元前1000年后期的吠陀时代开始的。然而新的考古材料证明,整个史前时期直到文明出现的前夕,在古印度都是有人居住的。 19 世纪20 年代,英国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新的远古文明———哈拉帕文明,这个文明曾兴旺发达了几个世纪,后来突然衰落。那么这个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呢? 19世纪早期,印度旁遮普地区的哈拉帕曾出土过许多古物和两枚印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22 年,印度考古学家在信德地区的一个古代佛塔下面,发现了被尘土淹没、沉睡了几千年的古城遗址———摩亨佐·达罗,同时也出土了类似的印章和古物。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这两座古城的城址,设计复杂,文物多彩,宛如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使人们看到了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代印度高度发展的文化。后来又陆续出土了若干的文化遗址,按考古学界以首次发现的地点命名的习惯,它们又共同被称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文化。存世的文献中甚至没有关于它的传说,当然更没有关于那个时代的历史记载了。由于在两河流域遗址发现有印度河流域的的印章,考古学家推测约在公元前2350 年至1770 年间,印度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之间的人们曾有商业往来。据此大体可以推定, 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帕文明存在于约公元前 2300至1750年。
    到公元前1750年,却突然衰落,从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之光熄灭了。这个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学者们也有种种不同的推测。
    有些学者认为,由于雨量减少,信德地区日益干旱甚至沙漠化,居民不得不移往他方。有些学者认为,哈拉帕文化的衰落是地震、泥石流、旋风等灾变的结果。有些学者认为,由于印度河的改道,原先的河谷沃土变成了沙土,人们被迫离去。
    以上推测都把哈拉帕文化的衰亡归因于种种自然灾害,但是自然灾害不足以说明———分布在那么广阔土地上各城市为何一齐衰亡?
    有些学者认为, 由于土地的过度耕作、水利设施被忽略或破坏以及长期伐林掘土烧砖, 土壤逐渐恶化, 致使哈拉帕文化趋于没落。有些学者认为, 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的富足, 引来了山地部落的入侵, 结果造成文明的毁灭。
    还有学者认为,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是雅利安人侵入的结果。这种学说虽然曾经盛行一时,但是雅利安的侵入在公元前1500 年以后,而现在已经测定哈拉帕文化在此以前就已经衰亡了。因此,哈拉帕文化衰亡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不规范

    许多年来,我国一直流传着“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但是,我查阅了一些权威的“世界历史”著作,发现这种说法只在我国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

    20世纪是人类各文明全面交流、沟通、融汇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地球村)世纪。200多年以来国际考古学、历史学获得惊人的发展,所有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于“文明与文化”的基本观点逐步趋于一致。但是,全世界没有一部历史著述采用“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

    因为这个说法并不规范,缺乏科学论证和史料的根据。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从何而来?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是在梁启超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初创始“四大文明古国”之说。这首七言长诗写道: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

    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

    (梁启超自注: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

    (梁启超自注: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梁启超并不是历史考古学家,他的这首七言长诗只不过抒发一种感想,并没有学术上的确凿根据。所以不足为凭。我们还是考察一下学术界的论点。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长期担任伦敦大学教授。他的12卷本巨著《历史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在《历史研究》一书的开头,汤因比就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这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

    汤因比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

    埃及、苏美尔、米诺斯、赫梯、巴比伦、古印度、希腊、伊朗、叙利亚、阿拉伯、古中国(商代)、安第斯(南美洲)、玛雅(中美洲)、中国(唐以后)、天竺(兴地)、朝鲜、日本、拜占庭、俄罗斯、墨西哥、育加丹。

    另外还有5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玻里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

    如果要说“古国”之“国”,那么古代“苏美尔、米诺斯、赫梯、巴比伦、希腊、伊朗、叙利亚”都是不同的“国”,都是比古中国更早(或几乎同时)的“文明古国”,哪里来的“四大”?事实上不能成立。

    一般说来,古代文明最早起源于公元前4000—3000年地中海及波斯湾周围地区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扩展到以色列、希腊群岛(克里特和迈锡尼)、伊朗、叙利亚等地,由考古证明:这些地区的文明都早于中国(已经得到考古证实的是公元前1500年商代文明,而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代的证据尚嫌不足,还没有发现文字和青铜器工具等,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只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吗?

    多年以来,我国还广泛流传一种“所有的文化都中断了,只有中华文明还在延续”的浮夸虚骄的“观点”,这不仅是“戏说”、简直是信口开河的“胡说”,是不懂装懂、妄自尊大的集中表现。

    2000年1月12日,中新社报道说:“长途跋涉了两万余里、途经四大文明古国、三大宗教发源地的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摄影车队,昨天在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的嘉峪关举行了隆重的入关仪式。……余秋雨说,亲眼目睹几个与中华文明一起繁荣,甚至更早成熟的古老文明,都灭亡了,或者衰败了,只有中华文明还在延续,还在生机勃勃地发展,……。”

    2003年04月01日余秋雨发表谈话:《深入反思中国文化》。他断言:“我走完全世界的一些文化的发祥地之后,我的反思更多的是考虑中国文化未灭亡的原因,唯一就它没有中断,所有的文化都中断,唯一它没有中断原因何在,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不知道余秋雨对于这个问题想得怎么样啦?

    到底“想”出什么名堂没有?

    还不过是故弄玄虚的空想、梦想、幻想、狂想?

    数年来,余秋雨先生不知厌烦地再三鼓吹:“只有中国文明得以延续,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断甚至烟灭了。”他所谓的“千禧之旅”是“补上了中国文化研究很有价值的一个空缺”。

    这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是不懂装懂、不学有术的自做多情的编造。

    历史考古是严格、严谨、严肃的学问,不是像黄梅戏那样可以随心所欲编造神话而“戏说”的!

    余秋雨再三重复的、毫无新意的断言,并不符合事实。他又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而不作更正,以至于以讹传讹、误人子弟。

    一些学者、报刊媒体和科研教育机构,长期以来频繁地重复鼓吹“只有中国文明得以延续”的不正确说法,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误导,必须加以澄清。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巨著《历史研究》中,有一章对各个文明的考察(第九章)列出了图表。从汤因比的权威性图表可以看出,至少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都一直延续至今,而并非“只有中国文明得以延续,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断甚至烟灭了。”

    如果说:古埃及、苏美尔、米诺斯、赫梯、巴比伦……等古代文明没有延续到今天,如果说:安第斯(南美洲)、玛雅(中美洲)文明已经灭绝,玻里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和奥斯曼文明等5个文明中途夭折停滞了,那么还说得过去。

    但是,实际上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这两大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加古老。

    考古发掘证明:希腊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印度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都比古中国文明更早得多。

    至今居住在希腊的还是古希腊人的后代,一脉相承使用的还是希腊语,保存和发扬光大了悠久的希腊文明;

    至今居住在印度的还是古印度人(达罗俾多和雅里安人)的后代,一脉相承使用的还是印度各语言和方言,保存和发扬光大了悠久的印度文明;

    他们何曾“都中断甚至烟灭了”?

    余秋雨如此信口雌黄,要是希腊人和印度人(还有伊朗人、叙利亚人等等)一起来质问你余秋雨,那么你何以应答?张口结舌罢了。岂不丢人现眼到家啦?

    对于世界文明的初步看法

    根据今天我们对于人类文明史的认识,应该承认:过去流行的“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不规范。

    首先,不该说“国”而应该称为“文明地区”——考古研究表明:年代最古老的几个文明地区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亚述等许多国家)、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各王朝、各国)、印度河流域,等等。这三大地区,首先出现了文字和青铜器,这是文明的最重要标志。它们可称为“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区”。

    而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字,年代远远晚于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事实表明:夏商文明的年代,比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有文字可考)的文明,要晚2000—3000年。但是,这“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区”后来由于外族入侵和其他原因而中断了,但是三大最古老文明的成果实际上并没有“湮灭”,它们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和影响,一直保留下来了。例如世界通行的拼音字母、各种工具、建筑格式等,就是从它们那里继承下来的并发扬光大的。

    接下来,影响重大深远而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文明地区,是希腊文明(后与犹太以色列的基督教文化融合)、印度文明(印度教、梵文经典等)和中国夏商文明(汉字等),这继起的三大文明,都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

    如此“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区”和“延续至今的三大文明地区”的新提法,就是我的初步结论。建议由此代替“四大文明古国”的不规范提法。

    世界文明史,乃是以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为根据的实事求是的学问。我们中华民族,既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应该妄自尊大。

    二、古埃及烽烟四起的原因有哪些?

    和赫梯国王缔结和平条约以后,拉美西斯二世安居乐业,开始在国内大兴土木。在位67年间,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无数建筑。史学家们非常喜欢百岁法老的这种作为,因为就算法老们把帝国的版图扩大到整个欧亚大陆,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一次次的洗牌之后,依然可能出现的结果,这是他们当初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的—法老的坟墓被外来民族平掉之后,成了养活他们的口粮田。于是,法老的形象在历史的深巷里越久远也就越模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一些建造宏伟的神庙、宫殿和巨大的雕像却总能轻易地保存下来,不管是谁占领了这块土地,历史学家总能轻易地找到法老存在过的痕迹。

    不过,为了讨历史学家的欢心,拉美西斯二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本来连年征战就使国库空虚,这一连串大规模的建设几乎耗尽了国家的资源。他的继承者迈瑞普特有心振兴国家,可惜国家已经是满目疮痍。刚想起发展经济,可是利比亚人从西面骚扰埃及国境了,而海上民族也看出了这个老雄狮的困窘,从爱琴海和小亚细亚一路掩杀过来,攻掠了埃及沿海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迈瑞普特无可奈何,头疼治头,脚疼医脚,只好继续征兵打仗。

    当无数将士送命之后,迈瑞普特总算保全了自己的国家。这位法老在领兵打仗方面大概是得过祖传秘方,根据迈瑞普特铭文的记载他一共杀死敌人8500多人,俘获1万多人。这在当时的国力下,能取得如此战绩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拉美西斯二世活了一百岁,所以迈瑞普特即位时估计年龄已经不算小了。他统治的十年间几乎全忙于抵御外寇了。原指望后继者能完成自己振兴埃及的遗愿,可谁成想,他们为争夺王位大打出手,各领风骚三五年以后便赶上了叙利亚籍的奴隶伊尔苏领导的起义。

    《哈里斯大纸草》记载了这次奴隶大起义:“埃及国家被弃置,每人各自树立正义。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没有首领,土地属于大家和地方首领,人们互相残杀,贵贱都是如此。这时……一个叙利亚人自立为王。他把整个大地据为己有。人们加入他抢夺财产的队伍。他们不相信神灵,不到神庙献祭。”

    伊尔苏带着这伙吃不上饭的穷哥们甚至一度曾经取得政权,可是这伙穷哥们确实不知道法老的权杖和烧火棍到底有什么区别。

    结果,他们还是被贵族出身的塞塔克特镇压并收走了权杖,塞塔克特拿过权杖,建立了第二十王朝。

    不要以为拉美西斯三世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实际上他是塞塔克特的儿子,和拉美西斯二世甚至连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他承袭了“拉美西斯”这个名字。从拉美西斯三世以后的四世到十一世,倒是规规矩矩地排下来的,而且中间没有排队夹塞的“不之明”现象。

    拉美西斯三世在位的第五个年头,利比亚的联合部落入侵了尼罗河三角洲的西部,拉美西斯三世浴血奋战,才算把入侵者赶了出去。只过了两年的好日子,紧接着,属地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又起烽烟,从海上来的希腊人兵分水陆,进犯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又被拉美西斯三世在三角洲地区成功阻截。

    刚刚太平了四年,利比亚的联合部落卷土重来,而且这一次势头更猛,他们带着老婆孩子,大有一种不在尼罗河三角洲安家落户誓不罢休的劲头。借着这股劲头,他们甚至占领了三角洲西部的很多领土,幸好老天还不想让埃及就此结束,借着阿蒙神的保佑,拉美西斯三世终于把他们全部赶出了埃及。

    连年的兵祸,再加上治国无方,埃及国内民不聊生。公元前1176年,在底比斯参加王陵修建的工匠们,甚至冒着被砍头的危险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以求获得最基本的食品保障。吃不上饭的工人一起到祭司和主管官员那儿去讨还公道,结果,公道的价值被定为50袋谷物。虽然少了一点,但这种胜利是史无前例的。他们毕竟还只是平民甚至奴隶的身份。再说,这样的公道就是在后来的资本主义的工人运动中,也并不是每一次斗争都能争取到胜利的。

    拉美西斯三世几乎打了一辈子的仗,他从一上台就开始抵御外敌侵略,最后是祸起萧墙他被自己人从背后捅了刀子,死于宫廷事变。从他死后的拉美西斯四世开始,到十一世,王位排得挺多,统治的时间却并不很长。而且那个时候的法老手中已经没有多少权力了。历代的法老们把阿蒙神的祭司集团养成了一只谁也驯服不了的大老虎,祭司集团占有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军队、经济和行政管理机构,法老王朝变成了一个空有躯壳的稻草人。

    到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后,这个稻草人终于在风雨中悄然倒下了。底比斯阿蒙神庙的首席祭司埃利霍尔看看已经不值一钱的法老头衔没人再要,捡起来扣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个时候,他实际上早已经是上埃及的统治者了。至于下埃及,人人都想拾这顶帽子,却都怕戴在头上太烫,所以只是虎视眈眈地看着有没有人敢戴上这顶法老王的帽子。于是,下埃及又回到了“战国时代”。

    三、世界上消失的古文明有那些??

    根据史书记载,我们本次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出现现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过一万年时间。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科学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至2.5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
      现代科学界已发现: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从已发现的证据看,史前人类文明曾因各种灾变而毁灭,这包括地震、洪水、火山、外来星体(包括陨石、彗星)撞击、大陆板块的升降、气候突变等等。

      1万2千年前沉入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大陆
      亚特兰蒂斯曾是一个具有高度人类文明的大陆,但却在大约11600年前一场世界性的大地震灾难中沉入海底。现今的加那利群岛被怀疑是其在海平面以上的残留部分

      列举史前文明之谜

      沉入海底的遗迹

      在秘鲁海岸边的水下200米深处,人们发现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筑物。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座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台阶...... 。它沉沦的时间也是在大约一万多年以前。在百慕大三角地带海域西面,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很显然,这些曾代表着史前人类并有光辉灿烂文明的城市遗迹,却因大陆下沉而沉入海底。

      史前大洪水之谜

      大约1万2千年前左右,上一期人类文明曾遭受一次特大洪水的袭击,那次洪水也导致大陆的下沉。考古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那次大洪水的直接和间接证据。人类文化学家也通过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关于本民族文明起源的传说则发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老传说都普遍述及人类曾经历过多次毁灭性大灾难,并且如此一致地记述了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某一远古时期,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造成全人类文明毁灭的大洪水,而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存活下来。全世界已知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600多则。例如,中国及日本、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希腊、埃及及非洲、南美、北美土著等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说中都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虽然这些传说产生于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却拥有极其相似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对于这一切证据和现象,用偶然或巧合是根本无法解释的。 有关那次大洪水的过程,《圣经》中有所描述。虽然《圣经》是一本宗教书籍,但很多学者认为《圣经》描述的是真实的人类历史。以下为《圣经》中关于那次大洪水的摘要:“洪水泛滥地上40昼夜,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山岭都淹了”;“5个月后,方舟停在拉腊山上;又过4个月后,诺亚离开了方舟,地已全干了。”那次洪水同时伴随着大陆的变迁完全摧毁了当时整个地球的人类文明,只有极少数人活下来了。近来考古学家发现的许多史前遗迹,如亚特兰第斯大陆、希腊文明及海底建筑物等等均可能因那次洪水而消失。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
      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
      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
      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
      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
      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像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
      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原子能技术是人类近几十年中才开始掌握的一门高科技技术,而在非洲,却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考察,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外星人的作品,还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遗迹?
      矿石中的人造物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
      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
      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
      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
      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誉为“精美绝伦”。
      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
      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
      1891年,伊利诺州摩里逊维尔镇的柯尔普太太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

      以上种种超文明不解之谜,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一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相信后一种解释,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也有人认为,前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地球的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
      当然,这些仅是一家之言,或者说仅是一些猜测。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谜,倒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探索……

    关于三月七日的问题,通过《古埃及烽烟四起的原因有哪些?》、《世界上消失的古文明有那些??》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三月七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三月七日(2)

    相关阅读

    • 千年烽烟与叙利亚古文明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三月七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千年烽烟与叙利亚古文明和4大文明古国是如何被断代的,为什么会被断?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