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4个对仗工整的对联,4个趣味对联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4个对仗工整的对联,4个趣味对联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有趣的对联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4个对仗工整的对联,4个趣味对联故事,令人拍案叫绝和对仗工整有趣的对联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4个对仗工整的对联,4个趣味对联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 对仗工整有趣的对联
  • 趣味对联故事
  •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4)
  • 一、4个对仗工整的对联,4个趣味对联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时隔多年还是很有韵味,还是很值得说道说道。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4个对仗工整的对联,4个趣味对联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第1副对联: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个对联是著名教育家和法学家谢觉哉所写。

    谢觉哉出生在晚清时期,所以按照老规矩,还是被父母逼着去考取功名。

    1905年的时候,清朝快要灭亡的时候,谢觉哉考上了秀才。

    其实正儿八经的秀才在古代也是挺荣耀的,别觉得秀才很好考哦。

    所以谢觉哉的父母当时非常开心,还专门举办了酒席。各处来恭喜的人也络绎不绝,各种喜庆话声声不停。

    唯独谢觉哉本人,越听越是难受,越呆越是痛苦。于是他跑到书房里,写了一副对联:“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然后,谢觉哉这个“主角”就跑开了,让一众道贺的人摸不着头脑:“秀才郎是去哪里了?”

    等到大家发现谢觉哉写的对联,十分震惊,也十分尴尬。

    谢觉哉的意思是说,自己花十多年考取的这个秀才,根本没有什么价值。而这些来道贺的人,也不是真心实意,无非是来打秋风混赏钱的。

    不得不说,早期谢觉哉的觉悟就非常高了。难怪他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教育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第2副对联:世上少有蠢伢子;天下难得好先生。

    话说湖南教育家何叔衡,早期在学校教书。有一天,何叔衡看到一个小孩子在哇哇大哭,感觉很奇怪,就上去询问原因。

    小孩子哭着说:“我背不来四书五经就被老师打手心,打得好疼啊。而且他还要求我对对子,对不出来,明天我要是对不出来,他就要我好看。”

    何叔衡很同情这个小孩子,就问:“是什么上联?”

    小孩子说:“世上少有蠢伢子。”

    何叔衡一听就怒了,这是什么混账老师,怎么能这么辱骂学生呢!学生就算理解稍微慢一点,记忆点差一点,也不能说学生是蠢蛋,更合适是骂学生是天下少有的蠢蛋啊。

    这也太欺负人了!

    于是,何叔衡想了想,对小孩子说:“莫慌。我帮你对下联。天下难得好先生。你回去告诉他,相信他不会太为难你了。”

    果不其然,小孩子的私塾老师看到这个下联,面红耳赤,十分尴尬。

    下联的意思是说,天下的好老师太少了,多的是滥竽充数、胡作非为的坏老师。这显然是对这个私塾老师的讽刺。

    私塾老师知道遇上了能人,拉住小孩子仔细一询问,发现对出下联的人也是一个“老师”,就更加不好受了。

    自然而然,这个私塾老师以后也不敢随便打骂自己的学生了。

    第3副对联: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旧社会老百姓过得非常惨,旧社会贪官污吏非常多,更是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所以有人写了这副对联来讽刺旧社会的贪官污吏。上联说旧社会的贪官只知道鱼肉百姓,只知道逗留麻将所,不管老百姓的血泪,只顾着用民脂民膏享受“甜蜜”。

    下联则是辛辣的嘲讽,指出旧社会的贪官污吏就是乌龟王八蛋,让旧社会的老百姓感觉没有公道可言。

    显然,这副对联符合旧社会老百姓的心声,属于那种“沉默中的爆发”,对于贪官污吏还是有一定震慑作用的。

    第4副对联: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抗战时期,南京(古称金陵)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及济南齐鲁大学都搬到成都,和华西协和大学的学生一起上课。

    当时有个老师突发奇想,想出了上联,一语双关,绝妙无比,登时流传开来。

    金男大是金陵大学的简称,金女大是金陵女子学院的简称,同时又引申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意思。

    “齐大非偶”原本是一个历史成语,说的是齐是大国,郑为小国,所以两国的人联姻不相匹配。这里则是开玩笑说,金男大,金女大的学生和济南齐鲁大学的学生不太好成姻缘。

    这个上联出来后,很长时间没有人对出下联。甚至有报社记者把这个上联登在报纸上,也是没有人能够对出对仗工整的下联。

    后来,有人根据两个小学分别在南北的情况,对出了下联:“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上联的“大”一语双关,既指年龄大,也指大学。下联的“小”同样一语双关,既指小学,又指年龄小的小朋友,对仗相当不俗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一、对仗工整有趣的对联

    第1副对联:点点杨花入砚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双双燕子飞帘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这副对联非常绝,首先是采用了自对的规则。也就是说,近墨者黑对近朱者赤,同气相求对同声相应。为什么可以自对呢?其实这两组都是民间流传深远的俗语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

    对联的另一个妙处,就是把生活现象与俗语结合,两者本来不相关,却有机结合起来,变成了一种哲理的阐述,非常有味道。

    具体说,就是“杨花入砚池”这种现象,恰恰应验了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双双燕子飞帘幕”,相互叫喊,就变成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说,这个对联就很有味道了,而且理解比较通顺,就算是小孩子也能够轻易明白对联的意思,自然很容易就流传开来。

    第2副对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这副对联运用了谐音、双关等多种手法,背后还有一段趣味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话说古代有个书生考了进士当了官,富贵风光了,心思就浮动了,就想要纳妾娶小老婆了。

    书生心里想:“我家那个黄脸婆,年纪这么大了,简直是丑得不行了,配不上我如今的风光地位。我必须娶个漂亮的小美女,这样才算没有白当官!费劲千辛万苦来当官,不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娶小老婆吗?

    不过,我要是直接说要纳妾,这个黄脸婆要是大吵大闹怎么办呢?她说我是陈世美,我才刚刚当官,名声可不能坏掉啊。有了,我去写句话,试探一下她的口风。”于是,书生就找来了一块藕根,还写了一句话,放在老婆的梳妆台上:“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这话一语双关,“藕”谐音“偶”。表面说荷花老了,藕也老了,事实上是说老婆这个配偶已经成为黄脸婆了,不堪欣赏了。书生的老婆,嫁给书生之前,也是个懂得诗词对联的才女。

    结婚之后,为了供书生全心全意读书,她辛辛苦苦操劳着这个家庭,整天织布做饭,连休息时间都没有,真是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现在倒好了,家庭刚刚有点起色,老公就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就想着讨小老婆了。

    这样的男人可真是没有良心啊!老婆心里非常苦,眼中也流下了眼泪。但是老婆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选择以退为进。老婆想起了卓文君用《白头吟》劝阻了司马相如纳妾的故事,于是决定仿效卓文君,也来一个以情动人。

    她看到书生的话语,提笔写了一个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句话字面意思是说,禾叶枯黄,稻米熟了,把表面的糠皮吹去,米粒就出来了。事实上,粮谐音娘,这是说老婆是“糟糠”,新娘是“好米”,书生过河拆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从对仗角度来看,这副对联对仗工整,从意思上来说,对联更是构思精妙,一语双关。书生看到老婆的这个下联,虽然心里还想着娶小老婆的事情,但一看到这个下联,就只能暂时作罢了。

    原因在于,老婆这个下联对得太绝了,相信马上就会流传开去。很快,大家都知道书生有娶小老婆的心思了,要当陈世美了。如果真的娶小老婆,那名声就彻底坏掉了,这时候只能是按兵不动,选择金屋藏娇,偷偷在外面养小老婆了。

    书生心里想:“很多当官的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干嘛一定要老婆同意才能娶小老婆呢?”所以书生故作大方,对老婆鞠躬道歉:“贤妻,我一时糊涂,你一定要原谅我啊。”老婆也是很开心:“浪子回头金不换,我原谅你了!”

    这副对联随着这个故事流传开来,至于这个书生后面有没有娶小老婆,那就是天知道了!

    二、趣味对联故事

    趣味对联故事大全

      引导语: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趣味对联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一

      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二

      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三

      切瓜分客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叹不已。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四

      小于谦答对显文才

      于谦,(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

      牛头喜得生牛角;

      于谦立即应对:

      狗嘴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

      三角如架鼓;

      于谦随声就应:

      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

      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

      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

      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癸辛街。

      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

      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五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他认为夏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1),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注:(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学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庆元进士。其哲学观点继承二程、朱熹之说,主张:“收放心,养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学衍义》等。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六

      杨溥巧对免父役

      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1)。为明代有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 接着,出了上联: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注:(编修:(1)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负责修国史、实录、会要等。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七

      许将童年妙对

      许将(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状元。他小时候聪明灵悟,勤奋好学才气横溢,是闻名遐迩的“小神童”。

      许将九岁那年夏天,跟随族亲游览白岩山后,返回途中,因食干粮,口渴难当,于是向正在菜园围篱笆的老伯讨茶喝。篱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小孩,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并没有马上给茶,却提出条件对他说:“小哥,要喝茶当然可以,但要请你对对,我有一个藏在心里多年,对不出来的上联,你把下联对出来,我才给茶。”

      小许将虽然口渴得很,但却懂得尊重长者,就很有礼貌谦逊地说:“请老伯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

      这位老伯,就以自己围篱笆的事,念出上联:

      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

      与许将交游的`族亲中,不乏文人雅土,他们听了上联,一时应对无句,帮不了小许将的忙,干着急,担心他对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许将,眨眨眼,拍拍小脑袋瓜,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

      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

      许将话刚说完,众人拍手称妙。围篱笆的老伯听了,也暗暗佩服。“对得不错,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还是实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对试试。于是,老伯开口说:“小哥,让我再赐教一对如何?”小许将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还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请老伯教诲”。老伯就以他们今天游览胜地白岩山为题,侃侃念道:

      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

      同游者听了上联,知道老伯用的是复字的修辞手法,绞尽脑汁,想助小许将一臂之力。然而,小许将可是心中有数,他回顾今日登山游览的情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重现在眼前:莲花岩上的托红寺,红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开的红杜鹃,他想到这里,立刻得了下联,就慢条斯里对道:

      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老伯听了,高兴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许将接过茶,正想喝,那老伯边叫:“慢!”边在茶杯里,加上香喷喷的茉莉花。就在这时,老伯发现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见景生情,又叫一声:“慢!再对一联。”随着念了出来:

      茶饮客吞杯中月;

      这上联,不但难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确实难住了小许将。这时,小许将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头苦苦思索,难得佳句,只好抬头,向四处寻找答对的素材,当他发现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时开窍!高兴地大叫:“有对了!”接着朗声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众人齐声叫好,听得老伯也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为他又要出难题了。原来他爱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许将茶杯里,添上桂圆肉,然后说:“小神童名不虚传,来日一定中状元啊!”

      许将中状元后,先后曾任编修,龙图阁侍判,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土、尚书左丞、右丞等职、知泰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扬州(今江苏省江都县)、郓州(今出东省平东鲧)等地。熙宁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万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门县),朝廷命许将北上为使,与契丹谈判。许将阅读大量资料,广博闻记,做好充分准备。谈判中,舌战对方,随问随答,对答如流,弄得对方膛目结舌,终于谈判成功,免遭外患。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八

      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

      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

      门对干竿竹短;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1)诗。

      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注:“白也”,取自诗圣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此联平仄考究,“也”与“之”虚词相对,使联语妙趣横生。

      解缙巧对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

      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

      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

      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朱元璋念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解缙接口便应对:

      日月灯,云霞彩, 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成下联: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九

      明太祖题联

      明太祖朱元璋(1),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2)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于,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

      七窍比干心。

      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

      注:(1)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微凤阳东)人。明朝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年。

      (2)刘基(一一三二——一三七五)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文学家。明初诸大典制如乐礼、刑法、历史、科举等,他是裁定者之一。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之十

      苏东坡巧对两则

      (1)智对黄庭坚

      苏东坡和黄庭坚,二人都是北宋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出苏东坡门下,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两人又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吟诗、填词、奕棋、联对。有一次,他们在一棵大松树下下围棋,突然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黄庭坚即景,出了上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苏东坡举目四望,看见远处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长。

      又有一次,两人外出游玩,傍晚时分,来到一条江边,正值晚霞辉映江心,金波荡漾。黄庭坚出句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这里的“满江红”,有两层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词牌名。毫无疑问,要求下联也应符合此一条件。苏东坡思忖片刻,便对出下联:

      朔雪飞空,农夫齐奏普天乐。

      苏东坡用“朔雪”对“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乐”对“满江红”都是词牌名,既工整又顺达,不禁使黄庭坚连声称妙。

      (2)巧对药联

      苏东坡被贬,赴海南上任,途经湘南,遇到一位姓柳的郎中。柳郎中久闻苏东坡才学渊博,精通医药,他决定亲自见识见识,于是,征得苏东坡的同意,与他对药联。只听得柳郎中吟道:

      仙鹤弹琵琶(枇杷)高奏神曲;

      苏东坡想了一下,对出下联:

      雷公敲木瓜大惊云母。

      柳郎中又出了上联:

      红孩子戴红花吃红豆;

      苏东坡一听,立即对出:

      白头翁摘白梅尝白果。

      柳郎中再出上联:

      何首乌身披穿山,骑地龙,挥大戢与木贼战百合;

      苏东坡应声对出下联:

      吴茱萸头戴金银花,坐河车,握三棱,比草寇(蔻)胜五倍。

      柳郎中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称:“奇才,奇才!”

      注:(1)苏东坡(一O三六——一一O一)名轼,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进土。他学识渊博,散文主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2)黄庭坚(一O四五——一一O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文章讲究修辞,用字深刻,开创了(江西诗派)。

    ;

    三、古代趣味对联故事(4)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

      10、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11、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12、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13、一石三鸟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14、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15、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16、解缙巧对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

      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

      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

      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17、朱元璋念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解缙接口便应对:

      日月灯,云霞彩, 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18、“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成下联: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

       趣味对联故事五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1、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2、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于,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3、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4、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

      七窍比干心。

      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

    ;

    关于有趣的对联故事的问题,通过《趣味对联故事》、《古代趣味对联故事(4)》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有趣的对联故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对联: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古代对联故事   一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二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
    • 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特别是对联!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古代对联故事   一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二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
    • 有趣的对联故事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从前,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2读书最兴作题对对子,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句歪联: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
    • 对联故事大全50~60字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有趣的对联故事50字  1.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