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西方餐桌礼仪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民以食为天,我以礼为先-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和中西餐文化礼仪有哪些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民以食为天,我以礼为先-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
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也就突显了餐桌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掌握二者之间的不同,对于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人们需要了解中西方国家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异,以便能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交流,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
1历史起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
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摆放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在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头和竹子。而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代的游牧民有关,他们随身带刀,往往遇到猎物,用刀子割下来,烧熟了,用刀子分着吃。大约到15世纪前后,为了改变进餐姿势,才慢慢开始使用叉子。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筷子是中餐最重要的餐具。在使用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一定要整齐地竖向放在饭碗的正中。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要把筷子竖直插放在食物上面;不能用筷子剔牙或夹取食物以外的东西。西方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而且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子上,另一端放在桌子上;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吃;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息放置于餐盘上,表示用餐结束。
4餐桌礼仪禁忌
与中国的传统家庭一起用餐,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不要触犯了他们的禁忌,因为中国人通常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在用餐时犯了禁忌会带来厄运。比如说吃鱼,当吃完一面鱼身,需要用筷子翻转到另一面时,通常开车的人是不会动筷子去翻的。他们认为:如果翻了鱼身,那么驾车的时候就会翻车。在西方餐桌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遇到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应在进餐中途退席;确实需要离开,要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等。
综述
中西方受不同文化底蕴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是综合性的,在思考的过程中注重集体利益,而西方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思维上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注重个性的张扬。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各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西方交往之前,对对方的餐桌礼仪了解十分必要
一、中西餐文化礼仪有哪些
中餐宴席一些基本礼仪:首先,我们在穿着上应该大方得体,其次,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
要是作为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西餐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1、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这是美国人的习惯,同欧洲有些国家不同。
2、餐巾应铺在膝上。如果餐巾较大,应双叠放在腿上;如果较小,可以全部打开。餐巾虽然也可以围在颈上或系在胸前,但显得不大方,所以最好不这样做。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可过于向前倾斜,也不要把两臂横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边的客人。
4、使用刀叉时,应右手用刀,左手用叉。美国人有时累的时候可以换过来用。而欧洲人不可以换着用。只用叉时,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时,不要将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吃面条时,可以用叉卷起来吃,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应将刀叉“八”字形分别放在盘子上。当吃完不要把刀叉一起放到盘中,这时服务员会来帮你收起来的,即使还有许多好吃的你都没有吃,你也不能说:"我还没吃完",会很丢面子的。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5、取面包应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黄油应用黄油刀,而不要用个人的刀子。黄油取出要放在旁边的小碟里,不要直接往面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面包,也不要把整片面包涂上黄油,而应该一次扯下一小块,吃一块涂一块。
6、吃色拉时只能用叉子。应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时也上了面包、饼干的话,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块面包或饼干,帮着把色拉推上叉子。
7、吃鱼时可以用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已经人口的肉骨或鱼刺,不要直接吐入盘中,而要用叉接住后轻轻放人盘中,或者尽可能不引入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盘子的边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应先吐在手心里,再放入盘中。
8、要喝水时,应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冲嘴里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时,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9、进餐时不要将碗碟揣起来。喝汤可以将盘子倾斜,然后用汤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汤匙放在杯子里。
10、吃饭,特别是喝汤,不要发出响声。咀嚼时应该闭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12、在饭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东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应用餐巾将嘴遮住,最好等没有别人在场时再取出。
13、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应该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谈。但是在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应咽下口中食物后再回答。谈话时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着刀叉在空中摇晃.吃饭时不要高谈阔论。
14、在餐桌上,一路的食物都应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萝卜、青果、水果、干点心、干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鸡腿和面包等可以用手拿着吃。
15、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边,就不要取,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实在不喜欢吃某种菜,也可以说:“谢谢你,不要了。” 西方上菜一般是按开胃菜、汤、主食、萨拉、水果。你可不要一上来猛吃,后面的还没有吃到呢?你就已经吃不进去了。
16、当女主人要为你添菜时。你可以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传递给她或者交给服务员。如果她不问你,你就不能主动要求添菜,那样做很不礼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面包、黄油、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应待女主人提议方可取食。大家轮流取食品时,男客人应请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问她是否愿意让你代取一些。进餐时,不能越过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种东西时,应在别人背后传递。
18、用餐毕,客人应等女主人从座位上站起后,再一起随着离席。在进餐中或宴会结束前离席都不礼貌。起立后,男宾应帮助妇女把椅子归回原处。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好,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要使宴会从始至终充满愉快和谐的气氛,不仅客人要举止得当,彬彬有礼,男女主人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宴会开始后,男女主人的责任是使席间的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如果有人谈及不恰当的话,主人应立即巧妙地设法转移话题。
用餐时,主人应待客人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一道菜。主人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时,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席间,主人应尽力使每位客人感到舒适自如。如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立即礼貌地为他换一把。如果客人不慎打碎盘碗,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说之色。
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所花费的费用。
二、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尊敬的楼主 这是寒假作业吧、 好了废话不多说,帮您解答:入21世纪以来,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的民
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
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其渊
源,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 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
文化的理解, 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避免
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 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
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
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在
西方国家, 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
和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 不论食物
的色、香、味、形如何, 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西
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他们拒绝使用味精,
认为其是既不营养又有副作用的化学产品; 生吃的
蔬菜, 不仅包括西红柿、生菜, 甚至是洋白菜、西
兰花。因而他们的“色拉”有如一盘饲料, 使我
们难以下咽。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保健,
也知道蔬菜爆炒加热后会丢失一部分维生素, 生吃
则避免丢失, 可还是宁愿选择前者, 因为习惯使
然, 更是因为味道确实好多了。
2. 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在中国, 民间有句俗话: “民以食为天, 食以
味为先”, 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在中国人的眼
里, “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 也不是为了营养,
有时吃饱了, 还要吃, 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
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
观看来, 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危
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
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
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
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 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
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
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 制作菜肴,
但相比起来, 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 而这导致
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
想品尝当地美食时, 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
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
配料的准确, 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
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 使其毫无创造
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
精确的规范化, 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
谱, 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
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 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
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
菜, 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 也会依厨师的
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
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 所用的调料肯
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 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
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 都毫无变化。
4.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和
合”与“分别”的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
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鱼就是鱼, 牛排就是牛
排, 纵然有搭配, 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这体现了
“西方重分别”的社会文化。这种重分别的社会文
化同样体现在用餐方式上。西方人奉行的是分餐
制, 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形式更是各吃各的, 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5. 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
中国人一向以“和”与“合”为最美妙的境
界, 音乐上讲究“和乐”、“唱和”, 医学上主张
“身和”、“气和”, 希望国家政治实现“政通人
和”。称美好的婚姻为“天作之合”, 而当一切美
好的事物凑集在一起时, 我们将其称誉为“珠联
璧合”。而这种“和合”的思想体现在烹饪上就反
映为“五味调和”。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
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中国人把
做菜称之为“烹调”, 美味的产生, 在于调和。因
此中国人烹调不是“1 + 1 = 2”那么简单, 而是应
该等于“3”甚至更多。
总之, 中西饮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
差异, 当然, 这些差异都具有相对性, 几千年来的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成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的不断
融合。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使得多样的饮食
文化不断的互补与兼容。今天, 享受东西方各具特
色的饮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
情。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法式大餐、肯德基等西
方的舶来饮食, 而中国菜馆也开遍了全世界。
二、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
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
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
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
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
同防止失礼于人。
1.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
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
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
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
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
根本差异。
2. 餐桌举止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
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 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
中, 有进步的一面, 也有落后的一面, 有对传统的
继承, 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
衣着, 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 可着中山装、夹克或
西服等, 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这
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 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
例证。
当今许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
喝酒, 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
酒。而在当今的中国, 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 有一
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吸烟不喝酒”就无以社
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
如泥的“陋习”, 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 但依
旧不能禁绝之。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
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 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
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 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
展, 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3. 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中国
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 两边为偏座。请客
时, 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 男女主人
或陪客者坐下座, 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
请客用长桌, 男女主人分坐两端, 然后在按男女主
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对于餐桌的规矩,
西方人进餐用刀叉, 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
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
的比较, 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 还折射出
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
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
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 而中国文化
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 而中国人等
级观念较强, 家庭结构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多
为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
误解, 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
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 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
诞粗俗。因此, 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研究正
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对
比研究过程中, 各自的优、缺点显而易见。这种研
究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 以“取其精华, 去
其糟粕”, 从而促进本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
发展。
希望楼主采纳..........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将它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红酒杯:喝酒时应拿着杯脚,而非杯身,避免手温破坏酒的味道;
水杯:喝饮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渍;
白酒杯;
甜品匙;
甜品叉;
面包碟;
牛油刀;
鱼叉;
大叉(主菜叉);
餐巾: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
大刀(主菜刀);
鱼刀;
汤匙: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关于西方餐桌礼仪的问题,通过《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餐桌礼仪》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西方餐桌礼仪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