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戏说“推敲”之典故

戏说“推敲”之典故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贾岛推敲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戏说“推敲”之典故和推敲的典故是谁的 推敲是谁的典故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戏说“推敲”之典故
  • 推敲的典故是谁的 推敲是谁的典故
  • 推敲的典故
  • 推敲的典故
  • 一、戏说“推敲”之典故

    话说贾岛青年时期家境苦寒,虽然博学多识,但也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为了能改变这种现状,贾岛曾数次应举,却总是不第。为了能安稳地混得一口饱饭,不得已出了家,做了一位苦行僧。

    有一天,老贾待在京城长安无所事事,就来到了长安郊区拜访一位叫李凝的朋友。那个年代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老贾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他那头跛脚的小毛驴。

    出了京城,本来他的那头驴跛脚走得就很慢,长安城郊外又都是山路,于是乎,老贾千辛万苦顺着山路终于找到了李凝的家,此时已经是夜深人静,只有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月光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

    趁着月光,老贾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但见偌大个山脚下,只有他的老伙计一座房子,而且满地的荒草被人踩出来一条小路直达园内,远处有一处池塘,月光下看见一只小鸟栖身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周围几乎看不到邻居,老贾嘴里不住地叹了两句:“幽居呀!幽居”

    老贾叹罢,就来到了李凝的院门前,敲了敲门不见有人应声,等了片刻便推开门进去了,来到院内喊了两声也没有人应答。老贾伫立在院内,看着满园的月光,灵感来了,诗兴大发,从随身的行囊里取来纸笔一挥而就,留下了一首诗便兴然离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老贾睡了个懒觉,起床洗漱完毕,百无聊赖,便骑着他那头跛脚的毛驴行走在长安的大街上。

    长安是什么地方?它即是大唐的国都,又是中国第一个被称为“城市”的地方,其繁华程度可想而知。但见满大街的行人摩肩接踵,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路两旁的商品、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直让人应接不暇。

    但老贾全然顾不上这些,跛脚毛驴在踢踏踢踏散漫地走着,身上驮着的老贾目不斜视,上半个身子微微前倾,双眼睁得不大却目露神光,双手不时地来回比划着什么:一会作前推状,一会又作敲打状。

    因为他在毛驴上突然想到了昨天晚上留在李凝家的那首诗,其中的一联“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当中的“推”字,感觉用得不太恰当,是不是改用“敲”更显合适一些?

    突然,一声清脆的锣响,对面熙熙攘攘涌进来一大队穿着官服的人,分两队整齐地排开。中间有八个士兵抬着一顶镶着金边的红色大轿,轿子前面竖起两面大纛,上面写着斗大的“回避”二字。走在前面两排的士兵手摁在刀柄上面,凶神恶煞般地冲两边人群吆喝着:“韩大人经过,请速速让开。”

    可怜老贾哪里有心思去注意对面的这般阵势了,只顾思考用“推”好呢还是用“敲”更恰当一些。跛脚毛驴受到惊吓,一下子就钻到了对面官兵当中,老贾被四个官兵四仰八叉地举过头顶,抬到了大轿子前面。

    轿子里面坐着的正是吏部侍郎韩愈,他掀开帘子不慌不忙地走了下来询问贾岛:

    “你是何人?为何如此无礼?”

    老贾惊慌失措地答到:

    “请大人息怒,适才是因为我昨天晚上写的一首诗,其中的一个字不知道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误撞了大人,还望大人赎罪。”

    韩愈本是文学泰斗,文起八代之衰,一听这小子会写诗,便来了兴趣,让贾岛把此诗再写一遍呈给他看。

    片刻功夫,贾岛就把诗呈到韩愈手上,韩愈看着看着似乎入了迷,还不断地用手捋着下巴上的胡须,突然他对贾岛说到:

    用“敲”好。

    贾岛一听,忙说:“请大人赐教”。

    韩愈便清了清嗓门说:

    既然是月夜访友,无论主人在不在家,都应该是敲门而不是推门,因为敲门既说明你很有礼貌,又突出了“敲”这个动作:在寂静的月夜里,一个僧家礼貌地敲响了好友的门,这一动一静,形成绝妙的反差,是一副美好的画面。

    贾岛听后使劲地点头,韩愈看他如此好学,又有几分才气,不但没有责怪,还跟贾岛成为了好朋友。

    至此以后,“推敲”这个典故便家喻户晓,推敲二字也逐步地演绎成了反复琢磨、斟酌的意思。

    一、推敲的典故是谁的 推敲是谁的典故

    1、“推敲”的典故源自于唐代诗人贾岛。有一次,诗人贾岛有一次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路上写了一首名叫《题李凝幽居》的诗。

    2、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

    二、推敲的典故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唐代诗人贾岛去探访友人李凝,结果李凝不在家。贾岛不远万里而来,一心想见到李凝,并想从他那里得到回来的盘缠。这个时候的贾岛,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极度沮丧,不但扑了个空,而且还可能冒着沿街乞讨的危险回去。幸亏贾岛是个聪明人,于是他很快凑了几句诗,打算找几个识字不多又极度崇拜诗人的文学青年骗点银子花。当时贾岛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改成敲,又觉得不好。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韩愈问他:“你说那和尚为什么半夜回来呢?”贾岛道:“前一句已经交代过了,他在池边树旁刚犯了色戒(详情参照影片《色戒》,著名艳星钟丽缇勇敢出演)然后兴冲冲的就回来了。如此说来,应该用推啊,因为他不想被师父知道自己夜不归宿么。”韩愈说:“非也非也,如果偷偷摸摸回来,更显得行止不端,惹人怀疑。如果是个聪明的和尚,就一定会若无其事的敲敲门。”贾岛赞道:“好见识!”然后找出一张纸,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又特意让韩愈在一旁注明:“此处用敲好!韩愈”又表达了滔滔敬仰之情,这才拜谢离去。
    次日,贾岛于路边高声叫卖:“京兆尹韩愈先生亲笔签名啦!”终于安全回家。推敲二字遂成佳话。后人便把认真切磋学问叫作“推敲”。

    三、推敲的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以下是我整理的推敲的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年轻时因考试不中,曾出家当过和尚,法名无本。后来又还俗应试,到底没有考进“进士”,只做过“长江主簿”等小官,医生穷愁潦倒。他的诗风格清丽,非常注重锻字炼句。 《隋唐嘉话》、《唐诗纪事》和《苕溪渔隐从话》都载有他的这样一则故事:

    贾岛因赴考到京(长安)。一天,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道: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可是,又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觉地随着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姿势。这时,著名的.大作家、“京兆尹”兼“吏部侍郎”韩愈恰巧从这儿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拥地过来了。按当时规矩,大官经过,行人必须远远回避让路,否则就要犯罪。贾岛这时正迷在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到韩愈马前。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很称赞他认真的创作态度。对于“推”、“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骑而行,谈了一些关于诗文写作的问题。从此成了朋友。

    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后来,形容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就叫“推敲”。

    上述贾岛的诗句,见《题李凝幽居》,是一首五律,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贾岛推敲的问题,通过《推敲的典故》、《推敲的典故》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贾岛推敲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贾岛推敲(2)

    相关阅读

    • 戏说“推敲”之典故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贾岛推敲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戏说“推敲”之典故和推敲的典故是谁的 推敲是谁的典故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 松下问童子,推敲典故知多少?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贾岛推敲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松下问童子,推敲典故知多少?和松下问童子出自哪首古诗 松下问童子出自哪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
    • “推敲”背后的心思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贾岛推敲的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推敲”背后的心思和借助《推敲》的学习,你能说说其他词语或说法的来历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